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2783发布日期:2018-12-12 00:1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采暖制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日前,我国更加重视环境的政善、重视发展节能型建筑,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国家推出节能规范,要求降低建筑能耗。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是节能建筑的典范,它是由外墙保温系统、屋面保温系统采暖系统(又叫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健康新风系统、外窗及外窗遮阳系统、屋面保温系统等多个核心技术来共同实现的。这几大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健康、高舒适度与节约能源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同样的采暖负荷条件下,底板采暖与天棚采暖的区别是:地板采暖是一个近几年在国内北方较为流行的采暖系统,其特点是地面直接铺设热水管,因此,其散热面较大,室内温度比较均匀,但地板采暖由于家具设备的遮挡,再加上地面底板或地毯,其导热系数小,传热慢,其传热方式结果还是以对流为主。在热负荷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天棚的采暖和供冷效率更高,其传热方式可以以辐射为主,其辐射位置不受任何家具遮挡。从人和环境的热交换舒适度将,其热交换以辐射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天棚辐射采暖和供冷更健康、舒适和有效。

由于天棚采暖制冷系统中盘管压力试验以及盘管的敷设对于整个系统的采暖制冷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施工对盘管的压力试验不能达到要求以及在施工中没有对盘管采取较好的保护措施,很容易造成盘管的损坏而缩短盘管的使用寿命,导致整个系统的采暖制冷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在盘管施工中对盘管进行保护,并通过水压试验能够对盘管进行检测,提高盘管的合格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采暖制冷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盘管预制,先制作钢筋网格,采用交叉焊接并对钢筋网格的焊接点打磨光滑,然后将盘管用塑料扎带呈s形的固定在钢筋网格上;

s2:压力试验,对固定在钢筋网格上的盘管进行标识、编号,再往盘管内注水进行水压试验,盘管连接处不渗不漏即为合格,然后对合格的成品盘管进行干燥、存放;

s3:划线定位,首先在支模完成后的顶板模板上对盘管的安装位置进行标识,标识出房间盘管管道的控制点和顶端控制点,管道去管井部位的转弯部位控制点;

s4:盘管敷设和保压试验,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标识对盘管进行敷设,并盘成回路;部分盘管穿越结构暗梁时,与暗梁钢筋配合绑扎;盘管敷设完成后进行步骤s2中压力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压力降至0.8mpa进行保压,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对盘管水压进行监测,发现压力突变及时处理;待混凝土初凝后方可泄压排水,并对盘管进行干燥、封堵。

s5:对后浇带处的盘管进行处理,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s51:后浇带及楼板分区位置宜按管道位置进行划分,尽量的错开管道位置进行设置;

s52:后浇带与前期混凝土的接缝处,天棚盘管的外侧应加设钢塑套管,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前,对后浇带处的盘管应进行保护,在盘管外侧套设白色保护套管,在后浇带浇筑时拆除保护套管;

s53: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处盘管上方应用大模板或同类板材进行覆盖,防止对盘管的压、砸及踩踏。

s54:后浇带浇筑时,盘管需试压保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步骤s2中水压试验的水压试验设备包括水箱、集水器、盘管、分水器以及打压泵,所述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打压泵连接分水器的进水口,所述分水器的出水口连接盘管的进水口,所述盘管的出水口连接集水器的进水口,所述集水器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在集水器和分水器上均连接有排气阀;水压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并将盘管内空气经排气阀排出;

s22:盘管充满水后,对盘管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s23:采用打压泵缓慢升压,分三次升压,单次升压时间不得少于30min,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

s24:升压至设定的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盘管各连接处不渗不漏为合格。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所述部分盘管穿越暗梁时需在暗梁钢筋下铁完成后进行,穿越暗梁时在盘管的外侧加设波纹保护套管。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在冬季施工中,当露天的施工温度达不到要求时,采用保温棚进行管道的盘设工作,在大棚内安装电暖器和大功率的电吹风机以提升保温棚的室内温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在冬季施工中,盘管的水压试验会冻伤盘管,出现微裂纹,导致使用过程中渗滤,采用防冻液作为水压试验的压力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在盘管施工中对盘管进行保护,并通过水压试验能够对盘管进行有效检测,提高了盘管的合格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采暖制冷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采暖盘管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盘管绑扎及打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暗梁盘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吊架结构示意图。

1-钢筋网格;2-集水器;3-水箱;4-分水器;5-打压泵;6-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4所示,一种天棚采暖制冷系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盘管6预制,先制作钢筋网格1,采用交叉焊接并对钢筋网格1的焊接点打磨光滑,然后将盘管6用塑料扎带呈s形的固定在钢筋网格1上。

首先进行钢筋网格1制作,在制作之前需要对加工场地进行设置,为便于管理和材料存放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一至两处独立的加工场地,每一处加工场地需150m²以上,另外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盘管6的不利英系那个,钢筋网格1与盘管6预制场地应设于施工现场或附近。场地设置好后进行钢筋网格1制作,根据图纸按设计图纸提供的数据和形式,在加工平台上采用250mm×500mm的间隔用φ6冷拔圆钢加工钢筋网格1,采用交叉焊接,焊接点打磨光滑;盘管6采用de16×2.0聚丁烯盘管(pb管),用塑料扎带将盘管6牢固的固定在加工好的钢筋网格1上。而非金属丝绑扎,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不应大于500mm,玩去管段不应小于250mm,盘管6的弯曲半径不小于6倍管外径,浇筑于混凝土中的盘管6不允许有接头。在绑扎和成品存放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实行保护措施,防止盘管6被挤压和划伤等情况的发生。绑扎完成后,进行打压试验。

s2:压力试验,对固定在钢筋网格1上的盘管6进行标识、编号,再往盘管6内注水进行水压试验,盘管6连接处不渗不漏即为合格,然后对合格的成品盘管6进行干燥、存放。

系统工作压力为0.8mpa,应选用适宜量程的压力表,并对预制的盘管6用明显的标识及标号加以区分。水压试验前应对天棚盘管6与钢筋网格1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可利用弯钩钢钎固定与平整的地面上。预制阶段压力试验由施工单元会同监理单位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水压试验结束,将盘管6内余水泄尽(冬季利用空气压缩机将盘管6内余水吹干),拆除集分水器4,用胶带将盘管6供回水口保护好后,将盘管6及钢筋网格1编号码放在固定存放处。需要叠码放时,钢筋网格1间利用木板均匀隔开,重叠码方层数不得超过5层。并加强成品保护,防止划伤、挤压变形。

s3:划线定位,首先在支模完成后的顶板模板上对盘管6的安装位置进行标识,标识出房间盘管6管道的控制点和顶端控制点,管道去管井部位的转弯部位控制点。

顶板模板支设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用油漆在模板上进行盘管6位置标识。首先画出房间管道的控制点和顶端控制点,管道去管井部位的转弯控制点。

s4:盘管6敷设和保压试验,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标识对盘管6进行敷设,并盘成回路;部分盘管6穿越结构暗梁时,与暗梁钢筋配合绑扎;盘管6敷设完成后进行步骤s2中压力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压力降至0.8mpa进行保压,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对盘管6水压进行监测,发现压力突变及时处理;待混凝土初凝后方可泄压排水,并对盘管6进行干燥、封堵。

按施工流水段划分,进行盘管6预制加工,加工完,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运至现场预埋安装。吊装工具:钢筋牌子面子比较大,采用普通吊装方式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在吊装垂直运输过程中采用钢管制作支架,如图4所示,内框采用dn25的钢管焊接而成,外框采用dn40的钢管焊接而成,加强水平及垂直运输过程中的成品保护。依据管道的长度,把整管剪成合适的长度,从管道井部位开始盘起。依据楼板划线,将管道盘成一个回路,再回到管井的位置。依次将各回路管道敷设完成,根据房间号将各根管道标识清楚,用透明胶带将管道标志牢固的粘接在盘管6上。

在暗梁钢筋下铁完成后,进行盘管6穿越,穿越暗梁时盘管6加设波纹保护套管。套管固定并保压后,进行电气暗配管和钢筋上铁绑扎,为防止碰伤盘管6,盘管6附近钢筋拉勾应平行于盘管6绑扎。

天棚盘管6应在集分水器4垂直投影面积内出底(顶),力求平顺、整齐。穿底(顶)板及外露部分加设白色波纹套管。套管长度为穿过点前后至少1m。

现场的管道施工完毕,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实际的划线工作;划线应该在管道的正下方;直管段部位采用点划线标识,管道弯曲、躲避灯盒、穿越门洞时采用连续线进行标识。

s5:对后浇带处的盘管6进行处理,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s51:后浇带及楼板分区位置宜按管道位置进行划分,尽量的错开管道位置进行设置;

s52:后浇带与前期混凝土的接缝处,天棚盘管6的外侧应加设钢塑套管,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前,对后浇带处的盘管6应进行保护,在盘管6外侧套设白色保护套管,在后浇带浇筑时拆除保护套管;

s53: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处盘管6上方应用大模板或同类板材进行覆盖,防止对盘管6的压、砸及踩踏。

s54:后浇带浇筑时,盘管6需试压保压。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步骤s2中水压试验的水压试验设备包括水箱3、集水器2、盘管6、分水器4以及打压泵5,所述水箱3的出水口通过打压泵5连接分水器4的进水口,所述分水器4的出水口连接盘管6的进水口,所述盘管6的出水口连接集水器2的进水口,所述集水器2的出水口与水箱3的进水口连接;在集水器2和分水器4上均连接有排气阀;水压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经分水器4缓慢注水,并将盘管6内空气经排气阀排出;

s22:盘管6充满水后,对盘管6的气密性进行检查;

s23:采用打压泵5缓慢升压,分三次升压,单次升压时间不得少于30min,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

s24:升压至设定的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盘管6各连接处不渗不漏为合格。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在步骤s4中所述部分盘管6穿越暗梁时需在暗梁钢筋下铁完成后进行,穿越暗梁时在盘管6的外侧加设波纹保护套管。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在冬季施工中,当露天的施工温度达不到要求时,采用保温棚进行管道的盘设工作,在大棚内安装电暖器和大功率的电吹风机以提升保温棚的室内温度。

进一步的,作为不同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在冬季施工中,采用防冻液作为水压试验的压力源。

在冬季施工时,对于管道的水压试验,天气寒冷的冬天进行水压试验会冻伤管道,出现裂纹,导致以后使用中的渗漏,为了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采用防冻液进行水压试验。

另外对成品的保护措施如下:

1、成品保护是天棚采暖管道施工的重中之重,对现场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明确天棚采暖制冷管道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严格的成品保护方案,并派专人进行落实执行,使成品保护深入人心,提高工人的保护意识。

2、管道安装阶段,禁止用脚踩踏管道,禁止用利器碰撞管道,管道的运输过程中严禁拖拉,搬运时,轻拿轻放。

3、管道预制完成后,要4个人轻轻的抬放在已经焊好的吊架上,吊架上的焊点要打磨光滑,不能有毛刺。要一次性的将预制管道安装到吊架上,禁止在吊架上拖拽管道。

4、管道在模板支设完,底筋绑扎好后,电气专业的灯位盒定位安装完毕后,进行天棚采暖管道的定位安装,对于和灯位打架的地方,天棚采暖管道进行必要的让位,并作好标记。以灯盒为中心,20公分半径范围内为灯的吊装区域,天棚采暖管在20公分范围外进行安装。

5、天棚采暖管道安装完毕后,土建的专业在底铁上面适当位置作马镜,搭脚板。以后各业施工严禁脚直接踩踏在天棚采暖管道上,水暖专业每楼每区派两个人进行成品保护的系护工作。对直接踩踏在管道上的人员进行制止、拍照。各施工队都要积极的对工人进行成品保护的教育工作。

6、电气专业配管时,严禁工人直接踩踏在pb管上,严禁在天棚采暖管道上进行电管娘弯。电气专业的管道固定时,避免将天棚采暖管道一起用绑扎丝固定在钢筋上。天棚采暖管道与电管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电管部分压迫在天棚采暖管道上,致使管道变成椭圆形,影响管道的流量。水电施工队,在电气专业施工完毕,钢筋上铁绑扎前,负责将天棚采暖管道和电气管道统统地检查一遍,发现有压迫采暖管道的现象,用废弃的低于30公分电管(比压迫塑料管大一号的),将压迫水管的电管垫起。

7、钢筋的暗梁及上铁绑扎时,钢筋的断头都比较锋利,绑扎过程中不能让钢筋的端头划伤pb管。

8、材料严禁直接堆放在天棚盘管6和电气结构暗配管上,确无堆放位置时,亦必须分散码放,防止压迫盘管6,须在施工操作面上搭设临时存物托架或木方。对于钢筋要两端搭设马镫,放置竹胶板,防止钢筋的弯钩划伤pb管。马镫必须要放置在没有天棚采暖管道的位置,钢筋马镫的绑扎,不能压迫在pb管上,如果确需在该位置安装马镫,要将马镫固定在天棚采暖管道的下面。

9、材料水平运输应采用抬放方式,严禁在盘管6及电气暗配管上拖动。

10、钢筋及管线交叉时,在非接触位置加设垫块,防止直接受压。

11、任何工种在天棚采暖管道安装完毕后,不能在后续顶板施工过程中进行焊接与切割工仁,如必需焊接或切割,动火之前,必须到项目部安保部门开据动火证。在盘管61000mm范围内焊接、切制作业时,必须用阻燃布等阻燃材料覆盖盘管6,防止盘管6被烫伤。

12、顶板打完混凝土后,水专业用木盒将管井内的塑料管的保护起来。管井拆模时,应小心天的木盒随便的移动,如果保护木盒确实妨碍拆模,可以先取出,拆完模后,复位。拆模的时候对管井部位要特别小心,不能将拆下的模版、钢管堆积在塑料管上。

13、浇筑混凝土应使用平面振捣器,严禁使用振捣棒。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