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554发布日期:2018-09-04 23: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布料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制品以其致密度高、收缩变形小、耐磨性好、较好的装饰效果,而成为客户选择的对象,具有广阔的市场。现有的一种陶瓷成型压机布料装置包括料斗、水平料盒(也称格栅)以及料盒水平驱动设备,工作时料粉由格栅上方的料斗水平加入,格栅在驱动设备作用下移入压机模具的上方,下冲头下移,料粉落入模腔中,格栅水平退出,压机上冲头下压成型,下冲头上衣将坯体顶出,格栅再次平直至压机模具上方,推出坯体,并给模腔加料,完成一个循环。如授权公告号CN100464960C的中国发明专利和授权公告号1255258中均有揭露了相关结构。

上述的这类陶瓷成型压机中,物料进入模腔后,直接通过上冲头冲压物料,由于物料从格栅落入模腔中,有时候会出现物料堆积不均以及物料间间隙较大的情况,此时通过上冲头直接冲压物料,有时候会出现少量物料从上冲头与模腔之间的间隙跑出的现象,造成物料的浪费,同时影响了陶瓷的成型质量。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成品质量的振动布料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布料装置,包括设置在陶瓷压机的模腔中的下压板、安装架、连接在陶瓷压机的模具上的拉杆、对应下压板设置的顶杆套以及用于驱动顶杆套上下移动的液压驱动机构,顶杆套套设在拉杆外,液压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第一缸体和配设在第一缸体内的活塞筒,顶杆套与活塞筒传动连接,所述活塞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活塞筒沿轴向的两端设有上筒盖和下筒盖,所述活塞筒包括抵顶在一起的上活塞筒和下活塞筒,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顶杆套上下移动的振料机构,振料机构包括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活塞筒中的活塞,活塞的一端为置于所述活塞筒中的驱动端,另一端为伸出所述活塞筒的伸出端,活塞于驱动端处形成扩径部,所述上活塞筒的内壁具有第一筒部和对应扩径部设置的第二筒部,第一筒部的内径小于第二筒部的内径,所述活塞与所述上筒盖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二筒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腔室,还包括用于输送油液的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均设置在活塞内,第一输送通道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输送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活塞筒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台阶,还包括套固在所述顶杆套外的横梁,横梁上开设有轴孔座,所述上活塞筒嵌装在轴孔座中,所述上筒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筒盖向上运动的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活塞筒对应所述下筒盖的一端形成有环形凸缘,在所述第一缸体内对应环形凸缘设置有缸套,所述环形凸缘可滑动地插置于缸套中,在所述第一缸体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部,还包括螺接在内螺纹部的齿轮套,齿轮套的端部抵顶在环形凸缘上,所述第一缸体的进油端对应环形凸缘的端部设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振料机构带动下压板上下移动,从而对模腔中的物料进行抖动,使模腔中的物料均匀混合并振平,保证物料后续成型的质量,减少物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振动布料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

10-机架 20-振动送料机构

30-自动计量机构 40-第一布料机构

41-分料斗 42-分料软管

43-布料斗 50-料斗

61-第一电机 62-第一传动带

63-导轨 70-第二电机

72-第二传动带 80-第二布料机构

801-安装架 802-拉杆

803-顶杆套 804-轴套

805-第一缸体 806-缸套

807-齿轮套 808-下筒盖

809-上筒盖 810-下活塞筒

811-上活塞筒 8111-第一筒部

8112-第二筒部 812-活塞

813-连接头 814-限位块

815-横梁 816-第一腔室

817-第二腔室 818-第一输送通道

819-第二输送通道 820-第一缸体的进油端

821-扩径部 90-模具

91-模腔 92-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5,一种陶瓷压机分层计量布料装置,包括机架10和设置在机架10上的多个料斗50,还包括振动给料机构20、用于对物料进行称重的自动计量机构30以及第一布料机构40,在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料斗50,每个料斗50均配置有振动给料机构20、自动计量机构30以及第一布料机构40。其中,振动给料机构20主要包括送料斗、设置在送料斗下部的振动器、设置在振动器下部的弹性柱等结构,自动计量机构30主要包括计量斗和重量传感器,计量斗上设有电控闸门,用于控制计量斗物料的释放,振动给料机构20和自动计量机构30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例如采用授权公告号CN201484689U中的振动送料机构和计量机构,本实用新型将这两种现有机构转用至陶瓷压机布料装置中。

振动给料机构30的进料端与所述料斗50的出料端对应设置,振动给料机构20的出料端与自动计量机构30的进料端对应设置,自动计量机构30的出料端对应第一布料机构40的进料端设置;第一布料机构40的出料端对应陶瓷压机的格栅设置,第一布料机构40送出的物料落入格栅中,并送入陶瓷压机的模腔91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布料机构40包括对应所述自动计量机构30的出料端设置的分料斗41、分料软管42以及布料斗43,分料软管42的两端分别与分料斗41和布料斗43衔接,布料斗43的出料端对应陶瓷压机的格栅设置,分料斗41和布料斗43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分料斗41和所述布料斗43均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分料斗4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带动所述布料斗43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的第一电机61、与第一电机61传动连接的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主动轮配合的第一从动轮以及套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的第一传动带62,在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6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分料斗41固定在第一传动带62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机架10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分料斗41进行导向的导轨63,所述分料斗41可滑动地安装在导轨63上,保证分料斗41的稳定运行。在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设置在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0上,分料斗41设置在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的第二电机71、与第二电机71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配合的第二从动轮以及套设在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的第二传动带72,第二传动带7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布料斗43固定在第二传动带72上。在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二电机71的输出轴上,第二从动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0上,布料斗43设置在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之间。

采用上述的结构,通过第一电机61带动第一传动带62转动,带动分料斗41移动至料斗50的下方,承接从料斗50中卸出的物料,通过第二电机71带动第二传动带72转动,从而将布料斗43移动至格栅上方,将布料斗43的物料转移至格栅中,提高布料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布料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布料装置80(即振动布料装置),第二布料装置对应陶瓷压机的模腔91设置,用于对模腔91中的物料进行振动,使得物料更好的混匀并摊平。

第二布料装置80包括设置在陶瓷压机的模腔91中的下压板92、安装架801、连接在陶瓷压机的模具90上的拉杆802、对应下压板92设置的顶杆套803以及用于驱动顶杆套803上下移动的液压驱动机构,拉杆802用于实现模具90与安装架801的连接,顶杆套803套设在拉杆802外,顶杆套803沿竖直方向设置。

液压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架801上的第一缸体805和配设在第一缸体805内的活塞筒,顶杆套803与活塞筒传动连接,通过活塞筒带动顶杆套803向上移动,从而将成型后的坯料从模腔91中顶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塞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活塞筒沿轴向的两端设有上筒盖808和下筒盖809,所述活塞筒包括抵顶在一起的上活塞筒810和下活塞筒811,上活塞筒810和下活塞筒811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顶杆套803上下移动的振料机构,振料机构包括可滑动地穿设在所述活塞筒中的活塞812(图中未采用剖视方式的方式展现),活塞812的一端为置于所述活塞筒中的驱动端,另一端为伸出所述活塞筒的伸出端,活塞812于驱动端处形成扩径部821,所述上活塞筒811的内壁具有第一筒部8111和对应扩径部821设置的第二筒部8112,第一筒部8111的内径小于第二筒部8112的内径,所述活塞812与所述上筒盖809之间形成第一腔室816,第二筒部8112与所述活塞81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81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输送油液的第一输送通道818和第二输送通道819,第一输送通道818和第二输送通道819均设置在活塞812内,第一输送通道818与第一腔室816连通,第二输送通道819与第二腔室817连通。第一输送通道818和第二输送通道819连接至液压系统中,并分别通过控制阀控制油液进出。在需要对下压板92上的物料进行振动时,通过第一输送通道818向第一腔室816输送油液,活塞812带动顶杆套803向上小幅度向上移动,第二腔室817中油液回流至液压系统中,下压板92向上运动一定距离后,接着通过第二输送通道819线第二腔室817输送油液,活塞812带动顶杆套803向下小幅度移动,第一腔室816中的油液回流至液压系统,下压板92随着顶杆套803下降,通过控制阀控制第一输送通道818和第二输送通道819的进出,实现下压板92高频率上下移动,形成振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活塞筒811的外壁设有第一环形台阶,还包括套固在所述顶杆套803外的横梁815,横梁815上开设有轴孔座,所述上活塞筒811嵌装在轴孔座中,所述上筒盖809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横梁815上,通过横梁815实现上筒盖809与顶杆套803的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架801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上筒盖809向上运动的限位块814,限位块814固定在所述安装架801上,用于对上筒盖809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活塞筒810对应所述下筒盖808的一端形成有环形凸缘8101,在所述第一缸体805内对应环形凸缘8101设置有缸套806,所述环形凸缘8101可滑动地插置于缸套806中,在所述第一缸体805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部,还包括螺接在内螺纹部的齿轮套807,齿轮套807的端部抵顶在环形凸缘8101上,下活塞筒810可滑动地设置在齿轮套807中,齿轮套807通过皮带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可以控制齿轮套807转动,从而调整齿轮套807的轴向位置,进而控制下活塞筒810向上移动的行程,最终控制产品陶瓷的厚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缸体的进油端820对应环形凸缘8101的端部设置,液压系统向第一缸体的进油端820输送油液,将下活塞筒810、上活塞筒811、横梁815以及顶杆套803顶起,从而调整下压板92的预定的位置,之后上压板下降,对下压板92上物料进行冲压。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