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125发布日期:2018-11-23 18:4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停车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大中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市场上目前应用的各类立体停车装置,体积较庞大,不仅占用较大的空间,危险系数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不便捷;停车装置维修困难、生产加工和安装使用维护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在不影响车辆停放和驾驶离得情况下扩展了停车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槽;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末端连接有底座,所述的支撑柱与底座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的底座设置在导向槽中,所述的底座沿导向槽往复移动;

所述的载车板设置在支撑柱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槽的起始段和末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支撑柱通过牵引绳分别与导向槽两端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拉动牵引绳带动底座在导向槽中来回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支座、转轴、传动齿轮和电动机,所述的转轴的两端活动连接在支座上,所述的传动齿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电动机与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的牵引绳连接在转轴上;所述的支座连接在导向槽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槽由两个开口沿水平方向且相对设置的U型槽组成,所述的U型槽的底部和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的底座两侧伸出有凸缘,所述的凸缘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的凸缘和第二滚轮卡装在U型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托盘,所述的托盘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的凸起可在凹槽中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托盘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的支撑柱末端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的凸缘插入卡槽中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柱上设置有导槽,所述的载车板两端通过一导轨连接在导槽中;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有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与载车板上的导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为工字型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车板上设置有传动带和测量载车板水平度的陀螺仪,所述的陀螺仪与PLC控制系统连接,驱动传动带的移动使载车板时刻保持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横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载车板能够上下移动,可根据需要分层停车,当上下层都有车时,上层取车时,通过导向槽末端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柱移动,即可实现上层取车,方便快捷;由于支撑柱与导向槽中的底座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导向槽可根据场地设计弯曲等形状,降低了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时对场地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停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座、支撑柱和导向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与导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1-载车板,2-导向槽,3-支撑柱,4-底座,5-驱动机构,6-牵引绳,7-托盘,8-导轨,9-液压系统,10-横梁;

(1-1)-传动带,(1-2)-陀螺仪;

(2-1)-U型槽,(2-2)-第一滚轮;

(4-1)-凸缘,(4-2)-第二滚轮,(4-3)-凹槽;

(5-1)-支座,(5-2)-转轴,(5-3)-传动齿轮,(5-4)-电动机;

(7-1)-凸起,(7-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1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槽2;其中,升降机构为支撑柱3,在支撑柱3末端连接有底座4,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可相对转动,底座4设置在导向槽2中,底座4沿导向槽2往复移动。当导向槽为弯道结构时,使得支撑柱可转动至于导向槽方向相同,实现车辆的转弯,对停车场地的要求。载车板1设置在支撑柱3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使用时将导向槽预埋在地下,使得导向槽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车板1能够上下移动,可根据需要分层停车,当上下层都有车时,上层取车时,通过导向槽末端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柱移动,即可实现上层取车,方便快捷;由于支撑柱与导向槽中的底座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导向槽可根据场地设计弯曲等形状,降低了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时对场地的要求。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向槽2 的起始端和末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支撑柱3通过牵引绳6分别与导向槽 2两端的驱动机构5连接,驱动机构5拉动牵引绳6带动底座4在导向槽2 中来回移动,实现载车板沿着导向槽来回移动。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 5包括支座5-1、转轴5-2、传动齿轮5-3和电动机5-4,转轴5-2的两端活动连接在支座5-1上,传动齿轮5-3固定在转轴5-2上,电动机5-4与传动齿轮5-3连接;牵引绳6连接在转轴5-2上,其中,在底座上开设有孔,用于固定牵引绳。支座5-1通过焊接或者栓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向槽2末端,支座的高低与导向槽相同,也埋设在地面以下。电动机正反转转动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得固定在转轴上的牵引绳拉紧和松开,进而拉动底座在导向槽中移动。在导向槽的弯曲段,支撑柱在底座上转动,调整载车板与导向槽同方向。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向槽2 由两个开口沿水平方向且相对设置的U型槽2-1组成,U型槽2-1的底部和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轮2-2;底座4两侧伸出有凸缘4-1,凸缘4-1 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4-2,凸缘4-1和第二滚轮4-2卡装在U型槽2-1中。U 型槽的上侧面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滚轮,使得U型槽侧壁上的第一滚轮与凸缘上表面接触,U型槽底部的第一滚轮与底座侧部接触,凸缘底部的第二滚轮与U型槽的下侧面接触,使得底座与导向槽的接触面之间均是滚动连接,减小移动阻力,提高移动效率。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设置有托盘7,托盘7底部设置有凸起7-1,底座4上设置有与凸起7-1相匹配的凹槽4-3,凸起7-1可在凹槽4-3中转动。支撑柱3通过强度螺栓固定链接在托盘7上。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托盘7 两侧设置有卡槽7-2,支撑柱3末端向外延伸有凸缘(图中未标出),安装时将凸缘插入卡槽7-2中便可将支撑柱固定在托盘上,并通过螺栓对两者进行固定,这样安装拆卸过程快捷方便。

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柱3上设置有导槽(图中未标出),载车板 1两端固定有一导轨8,导轨8安装在导槽中;在支撑柱3上连接有液压系统9,将液压系统9与载车板上的导轨8连接,通过液压系统带动载车板在支撑柱的导槽移动。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将液压系统9安装在支撑柱内。

进一步的,导轨8为工字型钢板,工字型钢板一端栓接或者焊接在载车板边缘上,另一端装配在支撑柱3上的导槽中。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载车板 1上设置有传动带1-1和测量载车板1-2水平度的陀螺仪1-2,其中,传动带设置在载车板上放置车辆车轮的位置处,陀螺仪位于载车板1的中心位置;陀螺仪1-2与PLC控制系统连接,PLC控制系统安装在支撑柱侧面的控制盒内。在载车板1上升过程中,陀螺仪读取载车板的数据后通过 PLC计算,然后驱动7车用传动带转动,将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使得车与载车板的重心在同一直线上,保持载车板的平稳。更进一步的,载车板底部固定安装红外传感器,语音提示器,并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当载车板下降时,用于感应下方是否有车辆停放,并通过语音提示器发出报警提示。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两个支撑柱3的顶端连接有横梁10。用于平衡两个支撑柱,使其更加稳定。

以下通过本装置的具体运行过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起始,支撑柱3静止于水平导向槽2的末端,载车板1位于支撑柱的底端。当有车辆A需要停放时,可在载车板上进行常规停放;当第二辆车(记为B车)需要进行停放时,启动液压系统9,使载车板1 沿着支撑柱3上升,在升起的同时,载车板1的陀螺仪1-2会分析水平数据,并驱动载车板1上的传动带1-1,将A车移动至合适位置使得A 车与载车板1的重心在同一直线上,保持装置平稳,此时,完成了两辆车的停放。

当底层的B车离开后,载车板1下方的红外探测装置收到信号,确保B车离开后,载车板载有A车下降至地面;若当B车尚未离开, A车需要离开时,导向槽末端的驱动系统5中的电动机5-4启动,通过牵引绳6带动底座4在导向槽中滑动,将装置运送至相对B车垂直的预留空间,然后下降载车板1,待确认A车离开后载车板1升起,再由导向槽行进至原位置。

同理,当底层的B车尚未离开,A车已离开,且有新车需要停放时,装置将按照此逻辑运行,并回到原位置。当上下两层的车都离开后,载车板1将回到初始位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