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919发布日期:2019-01-02 22:2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系统,该停车系统具备收容部,该收容部具有多个由多个托盘构成的层,该停车系统利用搬送装置向托盘搬送二轮车并将二轮车收容于托盘。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停车系统,该停车系统具备收容部,该收容部具有多个由多个托盘构成的层,该停车系统利用搬送装置向托盘搬送二轮车并将二轮车收容于托盘。这种具备具有多个层的收容部的停车系统也被称为立体停车系统。作为立体停车系统,存在将具有多个层的收容部形成于地上的地上类型、以及将具有多个层的收容部形成于地下的地下类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系统,抑制收容部的高度,或者向规定高度的收容部收容更多二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的停车系统具备:出入口部,其进行二轮车的交接;收容部,其具备多个收容所述二轮车的托盘;搬送装置,其从所述出入口部向所述收容部的某个所述托盘搬送所述二轮车;和升降部,其使所述搬送装置升降,所述收容部具有由多个所述托盘构成的多个层,至少一层在该层与其上层之间具有比能够收容的所述二轮车的车高窄的垂直方向间隔,并在相对于该上层的多个所述托盘沿水平方向错开的位置具有多个所述托盘。

根据该结构,设为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层的多个托盘沿水平方向相互错开地设置的交错配置,因此,能够使层间的垂直方向间隔比二轮车的车高小,能够针对规定高度的收容部较多地设置层,能够收容大量二轮车。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上层的多个托盘以规定的水平方向间隔配置,也可以是,所述至少一层的多个所述托盘沿水平方向错开其上层的多个所述托盘的所述水平方向间隔的一半。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各层中设置大量托盘。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托盘具备车轮支撑件,该车轮支撑件通过从左右方向与收容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二轮车的车轮抵接,来防止收容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二轮车的翻倒。

根据该结构,二轮车在托盘中能够自立。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部具备悬挂机构,该悬挂机构在一端悬挂所述搬送装置,在另一端悬挂重量平衡块。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使搬送装置升降的动力负荷。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收容部的各层中,以通过所述升降部而升降的所述搬送装置为中心而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所述托盘,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还具备旋转驱动部,该旋转驱动部使包括所述升降部、悬挂于所述悬挂机构的所述搬送装置以及所述重量平衡块的旋转体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易的构造使通过升降部而升降的搬送装置旋转。

也可以是,上述的停车系统还具备向所述搬送装置供给电源的电缆,也可以是,上述的停车系统还具备使包括所述搬送装置和所述升降部的旋转体旋转的旋转驱动部,也可以是,所述电缆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穿过并向所述旋转体外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由于旋转体的旋转而导致电缆卷绕于旋转体。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收容部的各层中,以通过所述升降部而升降的所述搬送装置为中心而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所述托盘,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还具备使所述搬送装置旋转的旋转驱动部,也可以是,所述旋转驱动部能够使所述搬送装置向右旋转及向左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向配置成放射状的多个托盘中的任意的托盘搬送二轮车。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驱动部以180度以下的旋转角度使所述搬送装置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最小的旋转角度使搬送装置旋转,能够缩短收纳(入库)或取出(出库)的时间。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具备:保持部,其保持所述二轮车的一个车轮;引导部,其对所述二轮车的另一个车轮的滚动进行引导;和进退部,其使所述保持部沿着所述引导部滑动,也可以是,通过利用所述进退部使所述保持部朝向所述托盘滑动并使所述另一个车轮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托盘上滚动,从而从所述搬送装置向所述托盘搬送所述二轮车。

根据该结构,能够一边保持一个车轮并使另一个车轮滚动,一边将二轮车从搬送装置向托盘搬送。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将所述二轮车从所述另一个车轮起向所述托盘搬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将二轮车搬送到托盘之后使保持部返回搬送装置的结构简化。

也可以是,上述的停车系统还具备对要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二轮车的车长进行测量的测量部,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基于由所述测量部测量出的车长对所述进退部进行控制。

根据该结构,进退部基于所测量出的二轮车的车长使保持部滑动,因此,对于各种尺寸的二轮车,能够防止滑动量变大而给二轮车、托盘带来损伤,另外,能够高速地进行保持部的滑动。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对所述二轮车的车高、车宽、和/或车长进行测量的测量部,该停车系统拒绝车高、车宽、或车长分别超过规定值的所述二轮车的放入。

据该结构,能够拒绝车高、车宽、或车长是标准外的二轮车的收容。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具有能够收容的所述二轮车的车高不同的多个所述层,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对所述二轮车的车高进行测量的测量部,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部使所述搬送装置向与由所述测量部测量出的车高相对应的层升降。

根据该结构,能够向与二轮车的车高相应的层搬送二轮车。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开闭门,其供所述二轮车以朝向所述搬送装置的方式通过;人检测部,其对在所述开闭门前存在的人进行检测,也可以是,所述开闭门在由所述人检测部检测到人时不打开。

根据该结构,在人位于出入口前的情况下,开闭门不打开,因此,能够确保人的安全。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对存储介质进行读取,该存储介质安装于所述二轮车,并存储有用于确定所述二轮车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定向收容部收容的二轮车。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供使用者输入用于确定所述二轮车的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使二轮车入库时和使二轮车出库时确定该使用者的二轮车。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操作装置是读取装置或按键,该读取装置对由使用者持有并存储有用于确定使用者的信息的存储介质进行读取,该按键用于供使用者输入用于确定该使用者的代码。

根据该结构,操作装置能够通过存储介质的读取或向按键的输入来确定使用者。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供所述二轮车以朝向所述搬送装置的方式通过的开闭门,也可以是,所述开闭门具有使所述二轮车的车轮的一部分通过并夹持该车轮的小门。

根据该结构,无需打开开闭门,通过由小门夹持车轮的一部分,能够提供暂时的支架(stand)功能,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开闭门的内侧。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部具备对所述搬送装置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一个升降引导件,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配置于所述升降引导件的旁边并沿着所述升降引导件升降。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搬送装置升降。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升降部具备对所述搬送装置的升降进行引导的两个升降引导件,也可以是,所述搬送装置配置于所述两个升降引导件之间并沿着所述两个升降引导件升降。

根据该结构,搬送装置被稳定地保持于升降部而升降。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设置于地上,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还具备覆盖所述收容部的外壳,也可以是,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其以覆盖所述收容部的方式组合且置于地面;和外装材料,其安装于组合起来的所述框架,也可以是,所述框架的接地部分是将多个积木式配重组合而成的。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构成框架的接地部分。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设置于地上,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还具备覆盖所述收容部的外壳,也可以是,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其以覆盖所述收容部的方式组合并置于地面;和外装材料,其安装于组合起来的所述框架,也可以是,所述框架具有向上部的中心聚集的构造。

根据该结构,从框架所聚集的上部的中央朝向其下方而设置升降部的升降引导件,能够使搬送装置沿着升降引导件升降。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设置于地上,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还具备覆盖所述收容部的外壳,也可以是,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其以覆盖所述收容部的方式组合且置于地面;外装材料,其安装于组合起来的所述框架,也可以是,所述外装材料是设置于组装起来的所述框架之间的面板、或盖于所述组合起来的所述框架的片材。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构成外壳。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收容部设置于地下,也可以是,构成所述收容部的壁是钢板桩、或现场浇注混凝土桩。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将钢板桩打桩到地中的现有的压入装置、或混凝土的现场浇注而在地下确保收容部的空间。

在上述的停车系统中,也可以是,所述出入口部具备上锁检测部,该上锁检测部利用车轮的摩擦对所述二轮车的上锁进行检测,也可以是,该停车系统拒绝由所述上锁检测部检测到上锁的所述二轮车的放入。

根据该结构,能够拒绝被锁上的二轮车的放入。另外,通过恰当地设定上锁检测部中的用于检测上锁的摩擦力,也能够检测车轮爆胎的二轮车而拒绝放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设为将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层的多个托盘沿水平方向相互错开地设置的交错配置,因此,能够使层间的垂直方向间隔比二轮车的车高小,能够针对规定高度的收容部较多地设置层,能够收容大量二轮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被收容的二轮车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托盘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A1-A1剖视图。

图5是图1的A2-A2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奇数层和偶数层的托盘的配置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奇数层和偶数层的托盘的配置例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托盘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图3的E-E剖视图。

图10是图3的F-F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C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升降部的悬挂机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向搬送装置供给电源的电缆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的D剖视图。

图16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图。

图16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图。

图16C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7的G-G剖视图。

图20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位于出入口部的情况下的夹紧部的动作的图。

图20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搬送装置位于出入口部的情况下的夹紧部的动作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夹紧部的基座和进退部的侧视图。

图22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动作例的侧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出入口部的立体图。

图24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交接部和收容上部室的一部分与二轮车一起表示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上锁检测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6是图25的H-H剖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8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控制系统的停车系统的入库处理的流程图。

图28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控制系统的停车系统的入库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控制系统的停车系统的出库处理的流程图。

图30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由搬送装置的夹紧部保持前轮而将最长的二轮车收容于托盘21的状态的图。

图30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由搬送装置的夹紧部保持前轮而将最短的二轮车收容于托盘21的状态的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托盘搬入的流程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托盘搬出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施工方法的图。

图3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施工方法的图。

图3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施工方法的图。

图3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施工方法的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地上类型的停车系统的剖视图。

图38是图37的I-I剖视图。

图39是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0是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1是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体、20:收容部、21:托盘、22:引导部、23:立起部、24:车轮支撑件、40:出入口部、42:小门、44:开闭门、46:脚踏开关、47:导轨、48:IC标签读取器、49:光电传感器、50:操作盘、53:上锁检测部、52:扬声器、60:搬送装置、61:电缆、63:引导部、64:夹紧部、66:引导辊、70:进退部、80:升降部、81:升降引导件、87:升降驱动部、90:旋转驱动部、100:停车系统、101:旋转体、201:控制系统、210:控制部、220:存储部、301:IC标签、401:收容上部室、402:交接部、501:开始按键、502:IC卡读取器、644:夹持板、646:前轮位置检测部、703:滑动件、710:停止位置检测部、B:二轮车、TF:前轮、TR: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情况的一个例子,并不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时,可以适当采用与实施方式相应的具体结构。

(停车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是收容二轮车(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自行车)B的系统。在停车系统100中具备:圆筒形的主体10,其为了收容大量二轮车B而埋设于地下;收容部20,其设置于主体10内;出入口部40,其用于使二轮车B相对于收容部20出入;搬送装置60,其将二轮车B在出入口部40与收容部20之间搬送;升降部80,其在主体10内使搬送装置60升降;和旋转驱动部90,其在主体10内对搬送装置60和升降部80进行旋转驱动。主体10成为构成收容部20的壁。

出入口部40设置于地上,位于主体10的上部大致中央。使用者在该出入口部40进行二轮车B的交接。收容部20具备收容二轮车B的多个托盘21。收容部20具有多个由多个托盘21构成的层,多个二轮车B在主体10内的高度(深度)方向上重叠地被收容。

搬送装置60在入库时从出入口部40向收容部20的某个托盘21搬送二轮车B,在出库时从托盘21向出入口部40搬送二轮车B。升降部80在入库时使在地上的出入口部40接收了二轮车B的搬送装置60下降到相应的托盘21的高度(深度),在出库时使从托盘21接收了二轮车B的搬送装置60上升到出入口部40。升降部80包括配置于主体10中心的两根升降引导件81,以对搬送装置60的升降进行引导。

旋转驱动部90设置于主体10的底部,使旋转体101绕与升降引导件81平行地设定于两根升降引导件81中间的假想轴线O旋转,该旋转体101包括包含两根升降引导件81的升降部80和通过升降部80而升降的搬送装置60。旋转体101在主体10的底部和出入口部40的上部被轴支承。

图2是表示被收容的二轮车B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中设定有针对能够收容的二轮车B的车高、车宽、车长、前筐B1的下端的高度、前筐B1的宽度、后部货架部B3的上端的高度、后部货架部B3的宽度的限制。具体而言,设定有上限车宽w1、上限前筐宽度w2、上限后筐宽度w3、上限车高h1、上限车长l1、下限车长l2、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上限后部货架部高度h3。如随后论述那样,停车系统100进行如下控制:在出入口部40对二轮车B的尺寸进行测量,将二轮车B收容于与尺寸相应的托盘21,并拒绝标准外的尺寸的二轮车B的收入。

(收容部)

图3是表示托盘2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托盘21用于收容二轮车B,二轮车B相对于托盘21从后轮TR起搬入,从前轮TF起搬出。在托盘21设置有:引导部22,其对二轮车B的前轮TF和后轮TR进行引导;立起部23,其在引导部22的一端部使二轮车立起;和车轮支撑件24,其保持后轮TR并对二轮车B的倾斜进行限制,以防止二轮车B的翻倒。

引导部22是形成为后轮保持侧稍微向下倾斜的直线状的槽构造。二轮车B的后轮TR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从而后轮TR停止于规定位置,并且后轮TR由车轮支撑件24从两侧夹持而保持立起状态。此时,前轮TF的位置根据二轮车B的车长而不同。

立起部23在配置于与引导部22相同的轴线上的状态下从后方支承二轮车B的后轮TR,由此,二轮车B相对于托盘21大致直立。另外,车轮支撑件24通过从左右方向与收容于托盘21的二轮车B的后轮TR抵接来防止收容于托盘21的二轮车B的翻滚。

大量托盘21以在收容部20中层叠为多层的方式,在平面上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个。图4是图1的A1-A1剖视图,图5是图1的A2-A2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各层的多个托盘21以立起部23朝向收容部20的外周侧的方式以搬送装置60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若对各层从最上层起依次编号,则奇数层(n层:n是自然数)全部成为图4所示的托盘21的配置,偶数层(m层:m=n+1)全部成为图5所示的托盘21的配置。以下,出于方便,对奇数层的托盘标注附图标记“21n”,对偶数层的托盘标注附图标记“21m”。

图6是表示奇数层的托盘21n和偶数层的托盘21m的配置例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奇数层的托盘21n和偶数层的托盘21m的配置例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偶数层的多个托盘21m分别配置于奇数层的多个托盘21n的各间隔W的大致中央的位置。换言之,偶数层的多个托盘21m和奇数层的多个托盘21n相互错开偶数层的多个托盘21m和奇数层的多个托盘21n的水平方向间隔的一半。

另外,如图7所示,偶数层的多个托盘21m分别配置于在垂直方向上与奇数层的多个托盘21n错开托盘21n、21n或者托盘21m、21m的收容间隔H的大致一半(H/2)的高度的位置。具体而言,收容间隔H设定成对二轮车B的上限车高h1加上余量Y而得到的值。

另外,偶数层的多个托盘21m分别配置成,偶数层的托盘21m的二轮车B的上限车高h1处于比在上侧相邻的奇数层的托盘21n上的二轮车B的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低的位置。通过这些设置,偶数层的托盘21m与相邻于该托盘21m的奇数层的托盘21n之间的间隔中的、垂直方向间隔H1(=H/2)满足前述的条件。

此外,通过将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限制为二轮车B的上限车高h1的1/2以上的高度位置,从而满足前述的条件,无需根据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而将停车层间距(收容间隔H)扩宽,能够高效地进行收容。在此,手柄部B2不仅包括手柄,也包括安装于手柄的部件(例如车铃、制动杆、制动拉索等)。

偶数层的托盘21m与相邻于该托盘21m的奇数层的托盘21n之间的间隔中的、横向间隔S(S=W/2)设定于如下范围,即偶数层的托盘21m上的二轮车B中的手柄部B2不与相邻的奇数层的托盘21n上的二轮车B中的与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相比位于下方的部件接触的范围。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那样标注从奇数层的托盘21m上的二轮车B中的手柄部B2的最外端起与引导部22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线L4、和从相邻的托盘21n上的二轮车B中的与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相比位于下方的部件(例如车灯B4)的最外端起与上述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线L6,在辅助线L4与辅助线L6之间形成间隙S2。

在此,与下限前筐下端高度h2相比位于下方的部件可以列举出例如二轮车B的后部货架部B3、车灯B4等。此外,后部货架部B3不仅包括后部货架部主体,还包括搭载于该后部货架部主体的部件(例如筐、儿童用座椅等)。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也考虑搭载于后部货架部主体的部件而设定横向间隔S。

而且,上述横向间隔S设定于如下范围,即偶数层的托盘21m上的二轮车B中的手柄部B2和前筐B1不与相邻的奇数层的托盘21n上的二轮车B中的后部货架部B3接触的范围。

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设定上述横向间隔S:如图6所示那样标注从奇数层的托盘21n上的二轮车B中的后部货架部B3的最外端起与引导部22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线L1、从相邻的托盘21m上的二轮车B中的手柄部B2的最外端起与上述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线L2、和从该托盘21m上的二轮车B中的前筐B1的最外端起与上述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辅助线L3,在辅助线L1与辅助线L2之间形成间隙S3,并且在辅助线L1与辅助线L3之间形成间隙S4。

如以上那样,在收容部20中,在各层中多个托盘21以规定的水平方向间隔W配置,并且,设为托盘21的位置在每一层中错开间隔W的一半S(=W/2)的交错配置,另外,各层的上下方向的间隔H1设定得比上限车高h1小,利用该配置使收容部20中的空间收容率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定多个上限车高h1(例如、1100mm、1200mm、1300mm),与此相应地设定有多个各层的上下方向的间隔H1(例如、600mm、650mm、700mm)。即、收容部20具有与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层之间的间隔H1不同的多个层。

此外,于在共享单车系统中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的情况下,二轮车B的各种尺寸是已知的,因此,能够按照该已知的尺寸以相邻的托盘21的二轮车B相不干涉的方式设定多个托盘21的水平方向的间隔W和上下方向的间隔H1。

(托盘)

图8是表示托盘2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图3的E-E剖视图,图10是图3的F-F剖视图。如图10所示,在引导部22设置有大致V字状的槽25和从槽25的两侧方垂直地竖立设置的壁部26。构成该槽25的相对的两个面25a、25b的角度设定成80度以上。

如图3和图8所示,在立起部23设置有:下方支承部27,其利用相对的两个面27a、27b从下方支承二轮车B的后轮TR;和后方支承部28,其利用相对的两个面28a、28b从后方支承后轮TR。下方支承部27形成于比槽25低的位置。下方支承部27的相对的两个面27a、27b所成的角度和后方支承部28的相对的两个面28a、28b所成的角度设定成75度以下。由于这些角度是75度以下,所以后轮TR被各两个面(两个面27a、27b、两个面28a、28b)夹持,二轮车B的倾倒被限制。

另外,如图3和图8所示,在托盘21上设置有限制二轮车B与后方支承部28相比向后方移动的后方限制部29。在后方限制部29上设置有:支柱30,其从引导部22中的后轮TR所处的一侧的端部竖立设置;和车轮支撑件24,其支承于支柱30并保持后轮TR的比中心靠上侧的位置。在车轮支撑件24上形成有供后轮TR进入的凹部24a,若后轮TR进入该凹部24a内,则二轮车B的过度的倾倒、以及由此导致的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

(升降、旋转机构)

图11是表示由升降部80和搬送装置60构成的旋转体101以及对旋转体101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90的图1的C剖视图。如图11所示,旋转体101包括升降部80和搬送装置60。升降部80具备在主体10的中央从底面延伸到出入口部40的上部的两根升降引导件81,搬送装置60在该两根升降引导件81之间沿着升降引导件81升降。两根升降引导件81在上端和下端连结起来。在两根升降引导件81的上端,在它们的中心O设置有圆筒形状的旋转轴部件82。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升降部80的悬挂机构86的图。搬送装置60由包括缆线83、滑轮84、以及重量平衡块85的悬挂机构86悬挂。缆线83在滑轮84的一侧的端部悬挂着搬送装置60,在滑轮84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悬挂着重量平衡块85。升降部80通过由升降驱动部87对滑轮84进行旋转驱动而使搬送装置60升降。

由于在搬送装置60的相反侧悬挂有重量平衡块85,所以能够减轻用于使搬送装置60升降的升降驱动部87的动力负荷。这些悬挂机构86、升降驱动部87、升降引导件81、以及旋转轴部件82全部作为升降部80的构成要素而成为一体,利用旋转驱动部90绕旋转轴线O旋转。

图13是表示向搬送装置60供给电源的电缆61的配置的示意图。向搬送装置60供给电源的电缆61在旋转轴部件82内穿过并在一个升降引导件81的内部穿过,从升降引导件81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引出到升降引导件81的外侧并延伸到搬送装置60。在升降引导件81的外侧与搬送装置60连接的电缆61具有比搬送装置60进行升降的轨道的长度的一半稍长、容许搬送装置60上升到最上位置且下降到最下位置的足够的长度。

图14是图1的A部放大图,是表示设置于升降引导件81的下端的旋转驱动部90和升降驱动部87的图。升降引导件81在下端固定于旋转板88。旋转驱动部90具备马达91以及与旋转板88啮合的齿轮92。另外,升降驱动部87具备马达871和将马达871的旋转向滑轮84传递的缆线872。

图15是图1的D剖视图,是表示设置于升降引导件的上端的旋转轴部件和轴承的图。设置于升降引导件81的上端的圆筒形状的旋转轴部件82通过侧面设置于出入口部40的3个辊41而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地被支承。

图16A~图16C是说明旋转体101的旋转方向的图。图16A是表示搬送装置60的引导部63朝向与出入口部40的导轨47(参照图23)处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向的状态的图。在以该状态为基准而在与左侧的托盘21之间进行二轮车B的交接的情况下,旋转体101向右(顺时针)旋转,于在与右侧的托盘21之间进行二轮车B的交接的情况下,旋转体101向左(逆时针)旋转。由此,旋转体101不会旋转180度以上,能够以最小的旋转角度使引导部63成为与目标的托盘21成为一条直线状的姿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设置两根升降引导件81并在它们之间使搬送装置60升降的结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而将升降引导件仅设为1根。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将搬送装置60设置于旋转体101的旋转轴线O上,且升降引导件81相对于旋转体101的中心错开地设置,也可以是,将升降引导件81设置于旋转体101的旋转轴线O上,且将搬送装置60相对于旋转轴线O错开地设置。

(搬送装置)

图17是表示搬送装置6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搬送装置60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搬送装置60具备:主体框架65;引导部63,其沿着主体框架65的前后方向延伸,对二轮车B的后轮TR进行引导;升降引导辊66,其在主体框架65的大致中央与升降引导件81卡合;夹紧部64,其保持二轮车B的前轮TF;进退部70,其使夹紧部64相对于托盘21进退;以及停止位置检测部710,其对与二轮车B的车长相对应的夹紧部64的停止位置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夹紧部64保持二轮车B的前轮TF,并利用进退部70使夹紧部64沿着引导部63滑动,从而后轮TR在引导部63上滚动,二轮车B载置于搬送装置60或从搬送装置60向托盘21、随后论述的交接部402移动。

图19是图17的G-G剖视图。如图19所示,在引导部63设置有:卡合片67,其向外侧水平地延伸,以供夹紧部64卡合;和竖立设置部69,其从卡合片67的中央竖立设置,具有对二轮车B的车轮TF、TR进行引导的槽68。并且,构成槽68的相对的两个面68a、68b从下方支承二轮车B的车轮TF、TR。该两个面68a、68b的角度为了使移动性提高而设定成80度以上。

在引导部63的前端部,用于对进退部70的动作进行切换的凸轮板701以从卡合片67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凸轮板701的起点设置于随后论述的滑动件702变为自由的位置。该凸轮板701的起点附近形成为锥状,比该起点附近靠前端侧的部分与卡合片67的下表面平行地形成。凸轮板701的全长设定成能够收容于托盘21的最大/最小的尺寸的二轮车B的全长差(下限车长l1与上限车长l2之差)以上。

如图17和图18所示,升降引导辊66在主体框架65的大致中央在上下各设置有一对,各对升降引导辊66夹持着升降引导件81。搬送装置60利用升降驱动部87沿着升降引导件81升降。

引导部63与引导部22同样地倾斜,在进行二轮车B向托盘21的搬入、从托盘21的搬出时,如图1所示那样引导部63与引导部22对峙,引导部63和引导部22直列地配置。

图20A和图20B是表示搬送装置60位于出入口部40的情况下的夹紧部64的动作的图。在夹紧部64设置有:保持部641,其保持二轮车B的前轮TF;和基座642,其支承保持部641。在保持部641设置有:前方限制部643,其对二轮车B的前轮TF进行定位;一对夹持板644,其夹持由前方限制部643定位后的前轮TF;和臂645,其用于使一对夹持板644接触、分离,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保持部641的前端部。此外,臂645通过未图示的夹紧缸而转动,使一对夹持板644接触、分离。

前方限制部643配置于处于分开状态的一对夹持板644之间,通过与二轮车B的前轮TF抵接,从而限制前轮TF向前方的移动。在前方限制部643上设置有前轮位置检测部646,该前轮位置检测部646对二轮车B的前轮TF接触到该前方限制部643的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对前轮TF是否位于规定位置进行检测。

一对夹持板644在搬送装置60处于出入口部40内的情况下,如图20A所示,其前端644a位于能够与从间隙用小门42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43卡合的位置。间隙用小门42始终被向关闭的方向施力,因此,如图20B所示那样若一对夹持板644处于接近状态,则间隙用小门42关闭。

另一方面,若一对夹持板644成为分开状态,则如图20A所示,延伸部43被向外侧按压从而间隙用小门42打开。通过该动作,若为了利用夹紧部64对插入到间隙s的前轮TF进行保持/解除,而使夹持板644接近/分开,则与其联动地间隙用小门42对间隙s进行开闭。

图21是表示夹紧部64的基座642和进退部70的侧视图。如图19和图21所示,基座642设置有:框架647;辊648,其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框架647,并与引导部63的卡合片67卡合;和线性衬套649,其支承于框架647。线性衬套649通过以沿着进退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框架647的未图示的轴而滑动自如地被支承。

另外,如图21所示,在框架647上安装有:一对减振器650、651,其隔着线性衬套649相对;锁定臂705,其沿着引导部63的卡合片67的下表面滑动;和施力弹簧709,其对锁定臂83施加规定的力。

锁定臂705形成为大致倒Z字状,其中央部706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框架647。并且,锁定臂705的前端部707与卡合片67的下表面抵接,基端部708根据前端部707的位置而上下移动。

图22A和图22B是表示锁定臂705的动作例的侧视图。如图22A所示,在锁定臂705的前端部707与卡合片67的下表面抵接的情况下,基端部708配置于最下位置。以后,将该状态称为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2B所示,在前端部707与凸轮板701的下表面抵接的情况下,前端部707从之前的位置下降,因此,与此相伴,基端部708上升,并配置于最上位置。以后将该状态称为自由状态。

施力弹簧709的基端部安装于框架647,前端部安装于锁定臂705的前端部707侧。通过该施力弹簧709,对锁定臂705始终向将前端部707向上方上推的方向施力。

如图17所示,在进退部70设置有:环状的搬送带701,其在主体框架65的全长范围内配置;和进退驱动马达702,其在主体框架65的基端部使搬送带701转动。另外,如图21所示,在进退部70设置有:滑动件703,其与搬送带701卡合;和卡定弹簧704,其将滑动件703的基端面卡定于主体框架65的基端部。图17的右方向是前进方向(=搬入方向),是靠近托盘21的方向。图17的左方向是后退方向(=搬出方向),是远离托盘21的方向。

滑动件703一体地固定于线性衬套649且配置于一对减振器650、651之间。在此,若锁定臂705处于锁定状态,则滑动件703的前端面与锁定臂705的基端部708抵接,滑动件703的前进动作经由锁定臂705向夹紧部64传动。另一方面,若锁定臂705处于自由状态,则锁定臂705的基端部708与滑动件703的前端面分开,滑动件703的前进动作经由卡定弹簧704向夹紧部64传动。

在该情况下,若对夹紧部64施加的向推回方向的按压力未超过卡定弹簧704的作用力,则滑动件703与夹紧部6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原样状态前进。若该按压力超过卡定弹簧704的作用力,则滑动件703与夹紧部6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滑动件703和前方的减振器650靠近的方式变动。作为该按压力超过卡定弹簧704的作用力的情况,可以列举出例如由夹紧部64保持的二轮车B与托盘21的立起部23卡合、无法进一步前进的情况。

另外,在滑动件703后退之际,滑动件703的后端面与后方的减振器651抵接,滑动件703的后退动作经由减振器651向夹紧部64传动。

停止位置检测部710将通过后轮TR被保持于托盘21的二轮车B的前轮TF而将夹紧部64向搬出方向推回的按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的位置检测为停止位置。即、停止位置检测部710在夹紧部64所受到的来自前轮TF的按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被动地使机构动作并使传感器切换(switch)。

具体而言,停止位置检测部710在锁定臂705处于锁定状态且滑动件703与前方的减振器651以规定间隔分开时,配置于该间隔内。并且,若由于锁定臂705切换成自由状态从而滑动件703使卡定弹簧704伸长、同时缩窄该间隔而与停止位置检测部710相对,则停止位置检测部710将此时的夹紧部64的位置检测为停止位置,并存储于随后论述的存储部220(参照图27)。

若由夹紧部64保持的二轮车B与托盘21的立起部23卡合而无法进一步前进,则滑动件703一边使卡定弹簧704伸长一边开始前进,因此,该开始点根据二轮车B的全长的不同而不同。即使二轮车B的全长不同,停止位置检测部710也在滑动件703使卡定弹簧704伸长、同时与停止位置检测部710相对时,将此位置检测为夹紧部64的停止位置,因此,与二轮车B的全长相对应的夹紧部64的停止位置被检测到。

(出入口部)

图23是出入口部40的立体图。图24是将交接部402和收容上部室401的一部分与二轮车B一起表示的图。出入口部40由收容上部室401和与收容上部室401相邻的交接部402构成。交接部402经由设置于收容上部室401的壁面上的开闭门44与收容上部室401连通。在交接部402以与要交接的二轮车B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有壁45。

在交接部401的地面上设置有作为人检测部的脚踏开关46。成为二轮车B的移动路径的导轨47纵穿脚踏开关46而朝向开闭门44的中央的小门42延伸。导轨47具有比二轮车B的车轮的宽度稍宽的宽度。在导轨47的与后轮TR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锁检测部53。在壁45的与二轮车B的前叉FF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作为读取装置的IC标签读取器48,在大致中央的上部设置有光电传感器49。

在收容上部室401的壁面上设置有包括开始开关501和作为读取装置的IC卡读取器502的、作为操作装置的操作盘50。操作盘50设置于使用者能够从不踩踏脚踏开关46的位置进行操作的位置。在操作盘50之下设置有扬声器52。扬声器52输出包括针对使用者的警告在内的各种声音信息。

另外,在二轮车B的前叉FF上安装有IC标签301作为存储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将二轮车B从前部放入至收容上部室401,壁面配置于那样的二轮车B的右侧,因此,IC标签301安装于二轮车B的右侧的前叉FF。

IC标签读取器48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安装于已进入到导轨47的二轮车B的前叉FF上的IC标签301。光电传感器49作为测量部通过照射光线并接收来自二轮车B的反射光,而对二轮车B的车高、车宽、车长、前筐下端高度、以及后部货架部高度进行检测。

图25是表示上锁检测部53的结构的概略图,图26是图25的H-H剖视图。如图25所示,在上锁检测部53具有以下部件等:移动导轨531,其是导轨47的一部分且前后断开;弹簧533,其向与该移动导轨531的移动方向(在图25中,为面对时的左侧)相反的方向施力;开关534,其在移动导轨531克服该弹簧533的作用力而进行了移动之际对该移动进行检测;止挡件535a、535b,其对移动导轨531的前后的移动进行限制;以及卡定部件536a、536b,其卡定弹簧533的两端。此外,如图25所示,上锁检测部53中的锁定检测机构537具备弹簧533和开关534。

移动导轨531将设置于地面F的导轨47中的、例如供后轮TR载置于导轨47的部分的前后的部分从导轨47断开,并形成为能够沿着导轨47的纵长侧移动。此外,若将导轨47的除了移动导轨531以外的部分设为固定导轨532,则移动导轨531的两侧与固定导轨532隔开少许间隔地配置。在移动导轨53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移动的辊538。

另外,移动导轨531所设置的地面F为了与固定导轨532的高度位置相匹配,以与辊538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程度被下挖而形成了凹部。另外,若在移动导轨531上实施例如喷砂、加砂涂装、防滑带的粘贴等增大摩擦系数的表面处理,则能够更可靠地检测上锁。

弹簧533被设置于移动导轨531下部的卡定部件536a和设置于地面F的卡定部件536b卡定两端。此时,弹簧533在施加有作用力的状态下被连接。另外,弹簧533使用考虑后轮TR被上锁时的与移动导轨531之间的摩擦力而具有恰当的弹簧常数的弹簧。

开关534用于告知后轮TR被上锁的情况,使用按键开关等。开关534以将按键朝向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方式固定于设置在地面F上的止挡件535a。

止挡件535a、535b对移动导轨531的前后的移动进行限制,对向移动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挡件535a将开关534固定,并且设置于地面F。另外,对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挡件535b在保持利用弹簧533的作用力对移动导轨531向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力的状态的位置,与设置于移动导轨531的卡定部件536a接触地设置。

卡定部件536a、536b为了卡定弹簧533的两端部而分别设置于移动导轨531的下部和地面F。此外,两卡定部件536a、536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弹簧533的自然长度长、且不超过弹簧533的弹性极限的范围的距离。

为了形成上锁检测部53,以弹簧533成为施加有作用力的状态的方式,在使两卡定部件536a、536b之间的距离比弹簧533的自然长度长的状态下进行移动导轨531的定位。在设置于移动导轨531的卡定部件536a的移动方向侧,将安装有开关534的止挡件535a设置于地面F。另外,在设置于移动导轨531的卡定部件536a的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将止挡件535b设置于地面F。

接着,对上锁检测部53的作用进行说明。使用者在推动二轮车B或者保持乘坐在二轮车B上的状态的同时,将二轮车B向导轨47引导。并且,例如,若后轮TR安放于移动导轨531上,则开闭门44打开而夹紧部64的夹持板644将前轮TF以悬浮的状态握持,二轮车B被拉入到收容上部室401。

在此,若后轮TR被上锁,则在搬送二轮车B之际后轮TR无法顺利地在移动导轨531上滚动,后轮TR与移动导轨531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若尽管如此还是想要搬送,则摩擦力超过弹簧533的作用力,因此,移动导轨531向二轮车B的搬送方向移动。

随着移动导轨531的移动,设置于移动导轨531的卡定部件536a也向搬送方向移动,从而按压开关534。另一方面,在后轮TR未被上锁的情况下,后轮TR顺利地在移动导轨531上滚动,因此,后轮与移动导轨531之间的摩擦力小,弹簧533的作用力比摩擦力大,因此,移动导轨531不移动。因而,开关534不会被按压。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锁检测部53,在上锁的后轮TR要在移动导轨531上滚动之际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于移动导轨531,若该摩擦力超过弹簧533的作用力,则移动导轨531也向后轮要滚动的方向移动,卡定部件536a按压开关534。由此,能够检测后轮TR已被上锁这一情况。因而,即使不小心对后轮上了锁,也能够在二轮车B被搬送之前告知后轮已被锁定这一情况,因此,能够防止二轮车B从导轨47脱落。

另外,只有在后轮TR被锁定的情况下,在移动导轨531与后轮之间才会作用超过弹簧533的作用力的摩擦力。另外,通过对移动导轨531实施喷砂、加砂涂装、防滑带的粘贴等以增大与后轮TR之间的摩擦,能够使对后轮TR的锁定的检测更可靠。另外,由于是仅仅使卡定部件536a与开关534抵接的简单构造,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此外,上锁检测部53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对移动导轨进行施力的部件并不限于弹簧,只要是橡胶等弹性体,就不限定种类。另外,开关不限于按键开关,也可以使用微动开关等。另外,也能够替代开关、或者替代开关和弹簧,而使用负荷传感器。例如,若使用负荷传感器来替代开关,则设为以下结构即可:卡定部件与负荷传感器抵接,即使稍微施加负荷,就将电信号向出入口装置发送。另外,若使用负荷传感器来替代开关和弹簧,则设为以下结构即可:预先设定向负荷传感器施加的负荷的阈值,仅在超过了阈值时将电信号向出入口装置发送。即、使阈值的设定值与上述的弹簧的作用力相当即可。

(控制系统)

图27是停车系统100的控制系统201的框图。如图27所示,控制系统201具备控制部210和存储部220。存储部220能够通过控制部210进行信息的写入和读出。控制部210从上锁检测部53、IC标签读取器48、光电传感器49、IC卡读取器502、开始按键501、脚踏开关46、前轮位置检测部646、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接收各种信号,并对夹紧部64、进退部70、旋转驱动部90、升降驱动部87、开闭门44、小门42进行驱动。

控制部210除了对夹紧部64的保持、保持解除动作进行控制之外,还对进退部70的进退动作进行控制。存储部220存储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的停止位置。此外,控制部210负责搬送装置60的升降动作和旋转动作的控制,从出入口部40处的对使用者的存在进行检测的脚踏开关46、设置于出入口部40的读取二轮车B的IC标签301的IC标签读取器48、同样地设置于出入口部40的开始开关501、设置于前方限制部643的前轮位置检测部646接收信号的输入。

本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采用事先登记制,预先登记于停车系统100的使用者能够利用。因此,在由IC标签读取器48读取的IC标签301中存储有用于确定该二轮车B的识别信息,在存储部220中,与存储于IC标签301的识别信息相同的识别信息存储为所登记的二轮车B的识别信息。此外,在向IC标签301存储识别信息之际,可以将相对应的二轮车B的车高等与二轮车B的尺寸相关的信息也预先存储于IC标签301,或者也可以预先与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将与二轮车B的尺寸相关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220。

IC卡读取器502读取作为未图示的存储介质的IC卡。IC卡由使用者持有,在该IC卡中存储有用于确定使用者的二轮车B的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与存储于IC标签301的识别信息相同。或者,在存储于IC卡的识别信息和存储于IC标签301的识别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其对应关系被存储于存储部220。

控制系统201在入库时通过IC标签读取器48读取安装于二轮车B的IC标签301,并将从IC标签301读取到的识别信息和对收容该二轮车B的托盘21进行确定的托盘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220。在出库之际,控制系统201通过IC卡读取器502读取IC卡,并使与从IC卡读取到的识别信息建立了关联的托盘21的二轮车B出库。以下,详细地说明入库和出库的处理。

图28A和图28B是使用了控制系统201的停车系统100的入库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210对IC标签读取器48是否读取了IC标签301进行判断(步骤S11)。此外,控制系统201在该步骤S11中首先对脚踏开关64是否接通(ON)(被踩踏)进行判断,可以在脚踏开关已接通时开始IC标签读取器48的读取。

若IC标签读取器48读取了IC标签301(在步骤S11中为是),则控制部210对从该IC标签301读取到的识别信息已存储于存储部220的情况进行确认,打开小门42和夹持板644(步骤S12)。对于打开小门42和夹持板644的动作,如参照图20A和图20B进行了说明那样。控制部210在小门42和夹持板644打开的状态下对前方限制部643是否检测到车轮进行判断(步骤S13)。

若二轮车B的前轮被使用者插入到小门42、前方限制部643检测到车轮(在步骤S13中为是),则控制部210使小门42和夹持板644关闭(步骤S14)。由此,使用者即使从二轮车B放开手,二轮车B也被小门42和夹持板644夹持而自立。

控制部210基于来自光电传感器49的信号而确定二轮车B的车高、车宽、车长等尺寸,对这些尺寸是否超过设定于存储部220的上限及下限、即二轮车B的尺寸是否为标准外进行判断(步骤S15)。在二轮车B的尺寸是标准外的情况下(在步骤S15中为是),从扬声器52输出拒绝收容的警告的声音信息(步骤S16),转移到随后论述的步骤S41,打开小门42和夹持板644。

在二轮车B的尺寸处于标准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15中为否),控制部210对开始按键501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17)。若开始按键501被按压,则控制部210对脚踏开关46是否接通(被踩踏)进行判断(步骤S18)。

在脚踏开关46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为是),为使使用者离开脚踏开关46并再次按压开始按键501,而从扬声器52输出警告的声音信息(步骤S19),并再次对开始按键501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17)。若在开始按键被按压了时脚踏开关46没有接通(在步骤S18中,否),则控制部210从当前的空置托盘21中根据在步骤S15中确定的二轮车B的尺寸来决定停放二轮车B的托盘21,并将在步骤S11中读取到的存储于IC标签301的识别信息和所决定的托盘21建立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220(步骤S20)。

控制部210使开闭门44打开而开始二轮车B向收容上部室401的引入(步骤S21)。控制部210在从开始二轮车B的引入到引入完成为止的期间内对脚踏开关46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22)。控制部210在脚踏开关46未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否),继续引入的处理,并对引入是否已完成进行判断(步骤S23)。在此,引入处理是如下处理,即打开开闭门44,在夹紧部46夹持着二轮车B的前轮TF的状态下进退部70朝向收容上部室401内移动,直到在二轮车B完全被拉入到收容上部室401之后开闭门44关闭为止的处理。

在引入完成之前脚踏开关46变为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是),从扬声器52输出对由于在引入时踩踏了脚踏开关46而应该重新进行入库动作这一情况进行警告的声音信息(步骤S24),并转移到随后论述的步骤S37,将二轮车B向交接部402排出而结束处理,使使用者重新进行入库的动作。

若在脚踏开关46未被踩踏的状态下引入完成(在步骤S23中为是),则控制部210对旋转驱动部90、升降驱动部87、进退部70进行驱动,开始在步骤S20中决定的二轮车B向托盘21的搬送(步骤S25)。控制部210对是否由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停车位置进行判断(步骤S26)。

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停车位置意味着二轮车B已被搬送到所决定的托盘21。因而,若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停车位置(步骤S26),则控制部210将该停车位置与托盘识别信息和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220(步骤S27)。使搬送装置60返回待机位置(步骤S28)。在此,搬送装置60的待机位置是指搬送装置60位于收容上部室401而处于与交接部402的导轨47相同高度的位置,而且是指引导部63与导轨47处于一条直线上且夹紧部64移动到开闭门44的状态。

图29是使用了控制系统201的停车系统100的出库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210对IC卡读取器502是否读取了IC卡进行判断(步骤S31)。若IC卡读取器502读取了IC卡(在步骤S31中为是),则控制部210参照存储部220而确定与从该IC卡读取到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托盘21(步骤S32)。

控制部210对升降驱动部87、旋转驱动部90、进退部70、以及夹紧部64进行驱动而将相应的托盘21的二轮车B搬送到收容上部室401(步骤S33)。此时,由于在入库时根据二轮车B的车长而由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的进退部70的停止位置与托盘识别信息和二轮车B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220,所以控制部210如随后论述那样使进退部70以高速前进到与该停止位置相距规定的余量(margin)距离的近前位置。

如此,通过在入库时预先存储进退部70的停止位置,并在出库时根据所存储的该停止位置对进退部70进行控制,从而与停止位置不明且为了能够应对全部尺寸的车长而必须增大余量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尽快夹持二轮车B的前轮TF,并能够高速地进行出库。

控制部210对载置着二轮车B的搬送装置60是否已搬送到收容上部室401进行判断(步骤S34),在已搬送到收容上部室401的情况下(在步骤S34中为是),控制部210对脚踏开关46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35)。在脚踏开关46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为是),即在开闭门44之前有人的情况下,控制部210从扬声器52输出进行警告以使使用者离开脚踏开关46的声音信息(步骤S36),并再次对脚踏开关46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35)。

在脚踏开关断开(OFF)的情况下(在步骤S35中为否),控制部210使开闭门44打开并将二轮车B从收容上部室401向交接部402排出(步骤S37)。在从开始排出的动作到排出完成为止的期间,控制部210对脚踏开关46是否接通进行判断(步骤S38),并对排出是否完成进行判断(步骤S39)。

于在排出完成之前脚踏开关46接通的情况(在步骤S38中为是)下,即、于在排出完成之前人踩踏着脚踏开关46的情况下,控制部210使排出的动作暂时停止(步骤S40)。在排出已完成的情况下(在步骤S39中为是),控制部210使小门42和夹持板644打开(步骤S41)。此外,也可以是,在排出完成而脚踏开关46接通的情况下,使小门42和夹持板644打开。这样一来,能够在排出完成且使用者来到二轮车B附近后使小门42和夹持板644打开。

控制部210对前方限制部643是否不再检测到车轮进行判断(步骤S42)。在使用者从小门42取出二轮车B而前方限制部643不再检测到车轮的情况下(在步骤S42中为是),使小门42和夹持板644关闭(步骤S43)而处理结束。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入库时由IC标签读取器48自动地读取安装于二轮车B的IC标签301来确定二轮车B,使用者仅按压开始按键501,向收容部20的搬入就开始。另外,在出库时,使用者仅将IC卡向IC卡读取器502挥动就能确定该使用者的二轮车B并开始将其从收容部20搬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如上述那样采用事先登记制,在存储部220中预先存储有许可停车的人或二轮车B的识别信息,但也可以使未登记者能够暂时利用,还可以不采用事先登记制。在该情况下,在IC标签301和IC卡中存储有相同的识别信息,在入库时由IC标签读取器48读取了IC标签301时,将其识别信息存储于存储部220,在出库时,若由IC卡读取器502读取了IC卡,则使与其识别信息相对应的二轮车B出库。

(与车长相应的搬送控制)

图30A表示将能够收容于托盘21的最长的二轮车Bl2收容于托盘21的状态、且二轮车Bl2的前轮TF由搬送装置60的夹紧部64保持的状态。图30B表示将能够收容于托盘21的最短的二轮车Bl1收容于托盘21的状态、且将二轮车Bl1的前轮TF由搬送装置60的夹紧部64保持的状态。

图31是入库时的二轮车B从搬送装置60向托盘21的搬入处理(托盘搬入)的流程图。参照图30A、图30B、以及图31来详细地说明图28B的搬送动作(步骤S25)中的托盘搬入动作。在搬送装置60的引导部63与目标托盘21的引导部22成为一条直线状的状态下,控制部210对进退部70进行前进控制而使夹紧部64前进到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步骤S51)。

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20,控制部210将其读出而进行控制。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在图30A和图30B中以X0表示。与二轮车B的上限车长l1相对应的夹紧部64的停止位置以X1表示。

图30A和图30B所示的X0~X4是以X轴为坐标轴的坐标,表示以与二轮车B的前轮TF抵接的前方限制部643的前端位置为基准的控制位置。例如,在图30A中,前方限制部643的前端位置位于停止位置X1,夹紧部64在该状态下停止。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X0是向停止位置X1的后退侧(X轴的负方向)隔开与安全余量M相应的距离的位置。在本步骤S51中,将前进到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X0时的进退部70的速度设为速度V0。

接着,搬送装置60的控制部210将进退速度切换成低速而对进退部70进行前进控制(步骤S52)。即、从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X0先切换成用于利用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停止位置的规定速度(将其设为速度V1(V0>V1)。)而前进。

在从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X0向前方以速度V1进行的进退部70的前进中,通过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停止位置(步骤S53)。控制部210接收该检测情况,使夹紧部64停止到由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检测到的停止位置之后,解除夹紧部64对前轮TF的保持,并且存储该停止位置(步骤S54)。在此,对于停止位置检测部710所检测到的停止位置,若是最长的二轮车Bl2则为X1,若是最短的二轮车Bl1则为X3,包含其他长度在内而处于X1~X3的范围内。

此外,控制部210借助编码器使对进退部70进行进退驱动的马达的旋转角反馈而算出当前进退位置,进行进退位置控制,并将所停止的时间点的当前进退位置作为停止位置存储于存储部220。之后,控制部210使进退部70后退而使入库完成,为了接下来的入库作业或出库作业而待机。

图32是出库时的二轮车B从托盘21向搬送装置60的搬出处理(托盘搬出)的流程图。参照图30A、图30B、以及图32来详细地说明图29的搬送动作(步骤S33)中的托盘搬出动作。

在搬送装置60的引导部63与目标托盘21的引导部22成为一条直线状的状态下,控制部210对进退部70进行进退控制,针对以从IC卡读取到的识别信息确定的目标二轮车B,以超过规定速度V1的速度V2对夹紧部64进行位置控制,使其到达向在步骤S54中存储的停止位置的后退侧隔开与安全余量M相应的距离的位置(步骤S61)。

此时的控制位置是从步骤S54中存储的目标二轮车B的停止位置减去与安全余量M相应的量而得到的位置,如图30A和图30B所示,若是最长的二轮车Bl2则为X0,若是最短的二轮车Bl1则为X2。接着,控制部210将进退速度切换成速度V1而对进退部70进行前进控制(步骤S62)。

在进退部70以速度V1前进的过程中,设置于夹紧部64的前方限制部643与二轮车B的前轮TF抵接,从而前轮位置检测部646对停止位置(前轮抵接位置)进行检测(步骤S63)。控制部210接收该检测情况,使夹紧部21停止于前轮位置检测部646所检测到的停止位置之后,利用夹紧部64保持前轮TF(步骤S64)。

之后,控制部210使进退部70后退而将由夹紧部64保持的二轮车B从托盘21取出并装载于搬送装置60,对搬送装置60的升降动作和旋转动作进行控制而将二轮车B搬送到出入口部40,交给使用者,使出库完成。

上述的速度V1为了通过停止位置检测部71精度良好且稳定地检测停止位置而确定。速度V0、V2没有这种需要,因此,设定成比速度V1快的速度,谋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的短期化。另外,速度V0是由夹紧部64保持二轮车B而运动时的速度,而速度V2是未由夹紧部64保持二轮车B时的速度,因此,通过将速度V2设定成比速度V0快的速度,能够进一步谋求出库作业的短期化。

步骤S51中的安全余量M设定为为了避免在以速度V0进行移动时到达停止位置而充分的距离。其原因在于,若以比用于检测停止位置的恰当速度V1高的速度V0到达停止位置,则在速度V0下使二轮车B的后轮与后轮保持部12碰撞,对二轮车B急剧地施加按压力,进一步由于经过停止位置而将更高的按压力施加于二轮车B,不仅无法精度良好地停止于停止位置,还有可能对二轮车B、搬送装置造成损伤,或对搬送装置施加较高的反复载荷而使零部件的寿命、保养检修周期短期化。

步骤S61中的安全余量M设定为为了避免在以速度V2进行移动时到达停止位置而充分的距离。其原因在于,若以比用于检测停止位置的恰当速度V1高的速度V2到达停止位置,则使夹紧部64与二轮车B的前轮在速度V2下碰撞,对二轮车B急剧地施加按压力,进一步由于经过停止位置而将更高的按压力施加于二轮车B,不仅无法精度良好地停止于停止位置,还有可能对二轮车B、搬送装置造成损伤,或对搬送装置施加较高的反复载荷而使零部件的寿命、保养检修周期短期化。

安全余量M以在入库动作和出库动作的反复的试验中能够容许夹紧部64的位置控制误差、由夹紧部64保持的前轮相对于夹紧部64的错位误差、二轮车B的托盘21上的设置误差等各主要因素的方式设定。

如以上那样,在步骤S61中,以比停止位置检测时恰当速度V1高的速度V2对夹紧部64进行位置控制,使其到达向根据所收容的二轮车B的全长而在步骤S54中存储的停止位置的后退侧隔开与安全余量M相应的距离的位置,因此,即使由于所收容的二轮车B的全长的不同而前轮TF的位置在托盘上不同,也能够使夹紧部64安全且高效地移动到该二轮车B的前轮TF附近,能够缩短二轮车B的取出时间。

另外,在步骤S51中,使夹紧部64以比停止位置检测时恰当速度V1高的速度V0,前进到向与最长的二轮车Bl2的全长相对应的停止位置X1的后退侧隔开与安全余量M相应的距离的入库时速度切换位置X0,因此,无需构成在将二轮车B向托盘21搬入完成之前预先对二轮车B的车长进行检测的机构,无论是哪种车长的二轮车B,都能够使二轮车B安全且高效地移动。

(施工方法)

图33~3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的施工方法的图。为了建设停车系统100,首先,如图33所示,通过将多个桩排列并向地中打桩,从地上到地下形成筒状的主体10(打桩工序)。对于打桩能够使用压桩装置200。尤其是,能够使用如下压桩装置200:通过利用夹紧装置夹在已设桩上而从已设桩获得用于压入的反作用力并将新的桩压入,并且,通过在已设桩上移动,而对彼此相连的多个桩依次进行打桩。

作为为了构成主体10的壁而进行打桩的桩,根据主体10的高度(停车系统100的深度)能够选择U形钢板桩、帽型钢板桩、Z型钢板桩、H型钢、钢管板桩、钢管桩、或混凝土桩。也可以使挡水材料介于相邻的桩之间。例如,通过在钢板桩的接缝部分设置填料(packing),能够防止水、沙土从相邻的钢板桩彼此之间泄漏。由于通过挡水材料挡水、挡土,所以能够防止主体10外部的水、土向主体10的内部泄漏。

在将多个桩排列成圆筒状并打桩而形成了主体10之后,如图34所示,挖掘主体10的内部(挖掘工序)。在除去主体10内部的沙土后,使混凝土向主体10的内部浇注而形成底面。

接着,如图35所示,在通过挖掘工序形成的主体10的内部空间的周围竖立设置用于形成收容部20的多个柱,呈放射状形成多层的托盘21。在主体10的内部空间的中央设置包括搬送装置60、升降部80、旋转驱动部90的旋转体101(内部设置工序)。

若主体10内的施工完成,则设置对主体10的上部的开口(地上水平面)进行封堵的盖板12(覆盖工序)。为了供入库出库的二轮车移动,盖板12确保一定的强度而设置。此时,在盖板12的中央形成有收纳搬送装置60的圆形的孔。接着,如图36所示,以覆盖形成于盖板12的孔的方式将出入口部40设置于地上、即盖板12上(外部设置工序)。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通过将钢板桩、桩压入地中而构成了成为收容部20的圆柱状的空洞的壁面,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为了形成成为收容部20的圆柱状的空洞,而在地中进行挖掘,以覆盖通过挖掘而形成的圆柱状的空洞的内壁的方式,将具有规定高度且规定中心角的弯曲的壁面部件沿着深度方向和周向连续地排列并连结,由此形成圆筒状的壁面。弯曲的壁面部件可以由混凝土成形,也可以是金属制的。或者,也可以是,利用在地下形成孔并向该孔中浇注混凝土而构成的现场浇注混凝土桩,将其作为主体1的壁。

(地上类型)

图37是地上类型的停车系统500的剖视图,图38是图37的I-I剖视图。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停车系统100是地下类型且收容部20设置于地下,但如图37所示,地上类型的停车系统500的包括收容部520在内的全部结构设置于地上。

不过,在停车系统500中,也在中央设置利用旋转驱动部590进行旋转的包括搬送装置560和升降部580的旋转体101,收容部520由多层构成,在各层中,在旋转体101的周围呈放射状设置托盘521。在地上部分设置出入口部540,托盘521以避开该出入口部540的方式设置。

收容部520形成于外壳510的内部。外壳510具备:多个平板状的底部配重511,其置于地面;框架512,其形成于底部配重511之上,以覆盖收容部520的方式组合而置于地面;和作为外装材料的硬性的面板513,其安装于组合起来的框架512。面板513设置于各框架512之间。

底部配重511是积木式,具有通过相邻的底部配重511的相对的边相互卡合而使这些底部配重511成为正规的位置关系的凹凸形状,通过将多个底部配重511的凹凸形状组合,在局部形成包括出入口部540的圆形的框。另外,在底部配重511的大致中央,设置有通过插入框架512而供框架512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保持部514。

如图37所示,框架512具有向上部的中央聚集的结构,由此构成屋顶。在屋顶的中央,旋转驱动部590以固定于框架512的方式设置。升降部580的升降引导件581从地上延伸到屋顶的中央。旋转体101通过旋转驱动部590而被旋转驱动。收容部540、搬送装置560、升降部580的结构也可以与地下类型的停车系统100的结构相同。

在停车系统500中,对于进行了事先登记的人,能够与停车系统100同样地利用,而且,没有事先登记的人也能够暂时利用。为此,在出入口部540设置有触摸面板554。使用者在入库时向显示于触摸面板554的按键输入代码。停车系统500将该代码与托盘521的识别信息建立关联地存储。在出库时,使用者通过再次向触摸面板554输入代码,从而确定对该使用者的二轮车B进行收容的托盘521并进行出库动作。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外装材料而使用了硬性的面板513,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而由软性的片材构成并盖于框架512,来作为外装材料。另外,可以由显示面板构成面板513,从而在外壳510的外表面显示例如企业广告、观光指南等任意的影像。也可以利用印刷在外装材料上进行上述的任意的设计。

图39~图41是对设置停车系统500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停车系统500是全部构成零部件能够用一辆卡车搬运的组装式的停车系统。首先,如图39所示,将底部配重511和出入口部540设置于地面。此时,无需锚固等。

接着,如图40所示,将框架512组装,并将搬送装置560、升降部580、旋转驱动部590组装在内部。最后,如图41所示,将外装材料盖于框架512的外侧而使外壳510完成。停车系统500是如此简易的结构且能够迅速地设置,能够以1~2天左右完成设置。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脚踏开关46作为对在开闭门44前存在的人进行检测的人检测部,但人检测部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例如光电传感器、基于红外线的人感传感器来对在开闭门44前存在的人进行检测。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搬送装置60利用夹紧部64保持轮车B的前轮TF,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而保持二轮车B的后轮TR,也可以从二轮车B的前轮TF起向托盘21搬入。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二轮车而收容自行车的停车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停车系统也可以是收容除了自行车以外的车辆作为二轮车的停车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