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0851发布日期:2018-11-02 21:2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即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具有性价比高、施工效率高、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特点。

目前,装配式建筑物减震装置在抵御竖向冲击力时效果较好,但是在抵御横向冲击力的方面较为薄弱,特别是装配式建筑中的墙体,由于之间采用硬连接的方式,在地震时很容易发生连接位置开裂,墙体坍塌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能够实现墙体各个方向的缓冲减震目的,同时保证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解决了装配式墙体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包括墙体单元,墙体单元一侧设有连接柱,另一侧设有水平连接套筒,水平连接套筒内设有水平缓冲弹簧,墙体单元为多个,相邻两个墙体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柱插入设置在水平连接套筒中,多个墙体单元连接组成整面墙体;

所述的墙体单元底部设有底座,墙体单元的底部设有竖向连接套筒,底座上设有立柱,立柱外侧套设有竖向缓冲弹簧,竖向连接套筒套接设置在立柱外。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平连接套筒中设有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的截面尺寸大于水平连接套筒的截面尺寸,所述的水平缓冲弹簧设置在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内,所述的水平缓冲弹簧靠近水平连接套筒的一端上设有水平缓冲板,另一端与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的端壁连接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接柱一端固定设置在墙体单元侧壁上,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柱延伸段,连接柱延伸段截面为矩形,连接柱延伸段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凹槽尺寸相同的转动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凹槽靠近连接柱延伸段端头的位置上设有固定轴,所述的转动板一端设有通孔,固定轴穿设在通孔中,实现连接柱延伸段与转动板的连接,所述的固定轴与通孔之间还设有扭转弹簧。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固定设置在地面板上,底座采用顶面带有凹槽的条状结构体,竖向连接套筒设置在底座顶面的凹槽内,所述的竖向缓冲弹簧的截面尺寸大于小于竖向连接套筒的外径,大于竖向连接套筒的内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顶面的凹槽两侧设有竖向的限位槽,所述的墙体单元在未设有连接柱或水平连接套筒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凸条,凸条设置在限位槽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顶面的凹槽两侧还设有第一橡胶垫层。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墙体单元在设有连接柱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橡胶垫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连接柱与水平连接套筒、水平缓冲弹簧,实现了墙体单位之间的弹性连接,相对于现有的墙体之间的硬性连接方式来说,在地震时能够有效避免墙体连接位置上的开裂;

(2)通过竖向连接套筒与立柱、竖向缓冲弹簧,实现了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弹性连接,能够避免地震导致的振动使整个建筑物的上下运动,降低了建筑物坍塌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墙体单元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墙体单元未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墙体连接位置未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墙体连接位置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单元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柱延伸段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墙体单元1,底座2,连接柱3,水平连接套筒4,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5,水平缓冲弹簧6,水平缓冲板7,竖向连接套筒8,凸条9,立柱10,竖向缓冲弹簧11,第一橡胶垫层12,限位槽13,连接柱延伸段14,凹槽15,固定轴16,转动板17,通孔18,第二橡胶垫层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中,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墙体,包括墙体单元1,墙体单元1一侧设有连接柱3,另一侧设有水平连接套筒4,水平连接套筒4内设有水平缓冲弹簧6,墙体单元1为多个,相邻两个墙体单元1之间通过连接柱3插入设置在水平连接套筒4中,多个墙体单元1连接组成整面墙体;

所述的墙体单元1底部设有底座2,墙体单元1的底部设有竖向连接套筒8,底座2上设有立柱10,立柱10外侧套设有竖向缓冲弹簧11,竖向连接套筒8套接设置在立柱10外。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墙体单元1在设有连接柱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橡胶垫层19。

实施例2:

如图1-2中,所述的水平连接套筒4中设有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5,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5的截面尺寸大于水平连接套筒4的截面尺寸,所述的水平缓冲弹簧6设置在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5内,所述的水平缓冲弹簧6靠近水平连接套筒4的一端上设有水平缓冲板7,另一端与水平连接套筒延伸段5的端壁连接固定。

实施例3:

如图1、7、8中,所述的连接柱3一端固定设置在墙体单元1侧壁上,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柱延伸段14,连接柱延伸段14截面为矩形,连接柱延伸段14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凹槽15,凹槽15内设有与凹槽15尺寸相同的转动板1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凹槽15靠近连接柱延伸段14端头的位置上设有固定轴16,所述的转动板17一端设有通孔18,固定轴16穿设在通孔18中,实现连接柱延伸段14与转动板17的连接,所述的固定轴16与通孔18之间还设有扭转弹簧。

实施例4:

如图3-5中,所述的底座2固定设置在地面板上,底座2采用顶面带有凹槽的条状结构体,竖向连接套筒8设置在底座2顶面的凹槽内,所述的竖向缓冲弹簧11的截面尺寸大于小于竖向连接套筒8的外径,大于竖向连接套筒8的内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2顶面的凹槽两侧设有竖向的限位槽13,所述的墙体单元1在未设有连接柱3或水平连接套筒4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凸条9,凸条9设置在限位槽13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2顶面的凹槽两侧还设有第一橡胶垫层12。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连接柱与水平连接套筒、水平缓冲弹簧,实现了墙体单位之间的弹性连接,相对于现有的墙体之间的硬性连接方式来说,在地震时能够有效避免墙体连接位置上的开裂;通过竖向连接套筒与立柱、竖向缓冲弹簧,实现了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弹性连接,能够避免地震导致的振动使整个建筑物的上下运动,降低了建筑物坍塌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