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939发布日期:2018-10-30 21:3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地板。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和工作场所的装饰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地板的性能要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地板,然而大部分地板的耐磨性能较差,而且,地板的防潮性能也不是特别好,从而降低其正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地板,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耐磨性能好,脚面触感好,防潮性能好和工作寿命长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地板,包括实木层、公榫、母榫、若干条安装槽、复合层、耐磨层和防潮底层,所述实木层的一侧设置有公榫,所述实木层的另一侧设置有母榫,所述实木层的上表面开有若干条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粘结层、硬木层和若干根耐磨条,所述实木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上表面连接有硬木层,所述粘结层和硬木层之间均匀嵌有若干根耐磨条,所述耐磨条包括若干个耐磨颗粒和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耐磨颗粒,所述耐磨颗粒呈圆台状,所述安装条的底端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耐磨颗粒的上表面和硬木层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硬木层的上表面连接有耐磨层,所述实木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潮底层,所述防潮底层包括金属膜层、连接层和耐磨底层,所述实木层的下表面连接有金属膜层,所述金属膜层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下表面设置有耐磨底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地板,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的厚度在0.5~1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地板,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颗粒为氧化铝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地板,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层采用环保型胶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地板,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结层的厚度在1~3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地板,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底层的厚度在之间1~3mm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善地板的结构,所述耐磨层的设置使地板的上表面具备了一定的耐磨性能,而所述多条安装槽的设置保证了耐磨条具有可靠的安装牢固性,在耐磨层被磨损之后,所述硬木层和多根耐磨条的设置,保证了地板的上表面在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能,兼具一定的脚面触感,而耐磨底层的设置保证了地板底面的耐磨性能,使地板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能;所述防潮底层中金属膜层的设置能有效隔绝水分自底部进入实木层,使地板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从而最终保证地板的正常使用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地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地板的耐磨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地板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耐磨地板,包括实木层1、公榫2、母榫3、多条安装槽4、复合层5、耐磨层6和防潮底层7,所述实木层1的一侧设置有公榫2,所述实木层1的另一侧设置有母榫3,所述实木层1的上表面开有多条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内安装有复合层5,所述复合层5包括粘结层8、硬木层9和多根耐磨条10,所述实木层1的上表面设置有粘结层8,所述粘结层8的厚度在1~3mm之间。所述粘结层8采用环保型胶水。所述粘结层8的上表面连接有硬木层9,所述粘结层8和硬木层9之间均匀嵌有多根耐磨条10,所述耐磨条10包括多个耐磨颗粒11和安装条12,所述安装条1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耐磨颗粒11,所述耐磨颗粒11为氧化铝材质。所述耐磨颗粒11呈圆台状,所述安装条12的底端安装在安装槽4内,所述耐磨颗粒11的上表面和硬木层9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硬木层9的上表面连接有耐磨层6,所述耐磨层6的厚度在0.5~1mm之间。所述实木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潮底层7,所述防潮底层7包括金属膜层15、连接层16和耐磨底层17,所述实木层1的下表面连接有金属膜层15,所述金属膜层15的下表面连接有连接层16,所述连接层16的下表面设置有耐磨底层17,所述耐磨底层17的厚度在之间1~3mm之间。所述耐磨层6的设置使地板的上表面具备了一定的耐磨性能,而所述多条安装槽4的设置保证了耐磨条10具有可靠的安装牢固性,在耐磨层6被磨损之后,所述硬木层9和多根耐磨条10的设置,保证了地板的上表面在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能,兼具一定的脚面触感,而耐磨底层17的设置保证了地板底面的耐磨性能,使地板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能;所述防潮底层7中金属膜层15的设置能有效隔绝水分自底部进入实木层1,使地板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从而最终保证地板的正常使用工作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