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6409发布日期:2019-01-13 16:2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背景技术:

目前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节点连接方式主要包括现浇式和装配式。其中,现浇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主要是通过现场绑扎钢筋施工时存在湿作业量大、工期较长、效率低、浪费模板、粉尘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导致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恶劣,近年来逐渐被预制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所替代。

现有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节点连接方式有焊接和灌浆套筒连接两种。其中:

焊接连接的过程为:工厂预制剪力墙构件,现场拼装,墙体之间通过将接口处钢板焊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该种节点连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焊接连接的方式由于焊接残余应力大且不易控制,焊接变形大,因此对材质要求高以及质量检验工作量大,并且焊接结构低温冷脆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灌浆套筒连接的过程为:工厂预制剪力墙构件,现场拼装,两片墙体通过墙内预留孔洞与墙体预埋钢筋的插入连接,并灌入高强灌浆料,形成完整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该种节点连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差,因此采用灌浆机灌注砂浆的灌孔率不容易控制,容易出现灌注不密实等现象且不易被察觉,这会给剪力墙的安全性能留下隐患。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装配方式焊接变形大、灌注不密实导致剪力墙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所述剪力墙包括四面墙体,所述四面墙体呈汇聚式布置且每面墙体内均嵌设有钢板,四块所述钢板沿朝向汇聚位置的方向分别延伸有沿剪力墙的纵向分布的多个鱼尾板,所述剪力墙还配置有连接角钢以及紧固件,其中,相邻墙体在相应位置所述鱼尾板借助于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角钢相连接,从而在所述汇聚位置形成一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多个所述十字型节点单元构成节点部分。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节点部分还包括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一箍筋,其中,多个所述十字型节点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相连,所述第一箍筋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绑扎。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节点部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剪力墙下方的预埋钢筋,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下端与所述预埋钢筋搭接连接。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节点部分还包括扎丝,所述第一纵向钢筋和所述紧固件借助于所述扎丝绑扎连接,所述第一箍筋借助于所述扎丝与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绑扎。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四面墙体的四个鱼尾板两两相对布置,其中一对所述鱼尾板靠近彼此的端面相抵靠并形成一字型连接结构,另一对所述鱼尾板分别垂直抵靠至所述一字型连接结构的两侧的中部形成十字型结构,所述十字型结构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角钢,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鱼尾板及其两侧的所述连接角钢,所述第一纵向钢筋位于相邻所述紧固件之间,所述扎丝将每组所述紧固件及其之间的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绑扎。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十字型节点单元沿剪力墙沿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箍筋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箍筋沿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方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剪力墙还包括填充部分,所述填充部分浇注于所述节点部分并与所述四面墙体齐平。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四块所述钢板在朝向汇聚方向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槽钢,所述节点部分和所述填充部分位于四个所述槽钢之间。

在上述剪力墙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四块所述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栓钉,其中,多根所述第二纵向钢筋和所述横向钢筋交叉设置形成钢筋网片,所述栓钉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钢筋和所述横向钢筋的交叉节点处并与所述钢筋网片形成钢骨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剪力墙包括四面墙体,四面墙体呈汇聚式布置且每面墙体内均嵌设有钢板,四块钢板沿朝向汇聚位置的方向分别延伸有沿剪力墙的纵向分布的多个鱼尾板,剪力墙还配置有连接角钢以及紧固件,其中,相邻墙体在相应位置鱼尾板借助紧固件与对应的连接角钢相连接,从而在汇聚位置形成一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多个十字型节点单元构成节点部分。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能力,降低剪力墙的连接难度,避免现有装配方式导致的焊接变形大、灌注不密实的现象,提高装配式剪力墙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示意图一;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示意图二;

图5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装配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1、第一墙体;111、第一钢板;1111、第一鱼尾板;12、第二墙体;121、第二钢板;1211、第二鱼尾板;13、第三墙体;131、第三钢板;1311、第三鱼尾板;14、第四墙体;141、第四钢板;1411、第四鱼尾板;15、第一槽钢;16、第二槽钢;20、连接角钢;30、紧固件;41、第一纵向钢筋;42、第二纵向钢筋;50、第一箍筋;60、横向钢筋;70、栓钉。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通过描述剪力墙包括两个墙体且两个墙体之间呈十字型为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剪力墙进行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剪力墙的墙体个数和墙体位置关系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包括多面墙体,多面墙体中至少四面墙体呈汇聚布置并通过十字型节点单元连接,其他墙体也可以通过十字型节点单元与该四面墙体的其中一面连接,也可以通过一字型、L型、T型节点单元或者其他类型的节点单元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四面墙体,四面墙体呈汇聚式布置且每面墙体内均嵌设有钢板,四块钢板沿朝向汇聚位置的方向分别延伸有沿剪力墙的纵向分布的多个鱼尾板,剪力墙还配置有连接角钢以及紧固件,其中,相邻墙体在相应位置鱼尾板借助紧固件与对应的连接角钢相连接,从而在汇聚位置形成一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多个十字型节点单元构成节点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能力,降低剪力墙的连接难度,避免现有装配方式导致的焊接变形大、灌注不密实的现象,提高装配式剪力墙的安全性,避免了现有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方式导致的剪力墙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示意图一,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3,剪力墙包括预制的呈汇聚式布置的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和第四墙体14。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和第四墙体14内分别嵌设有第一钢板111、第二钢板121、第三钢板131和第四钢板141。第一钢板111、第二钢板121、第三钢板131和第四钢板141沿朝向汇聚位置的方向分别延伸有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一鱼尾板1111、三个第二鱼尾板1211、三个第三鱼尾板1311和三个第四鱼尾板1411。剪力墙还配置有连接角钢20、以及紧固件30。

第一鱼尾板1111和与之对应的第四鱼尾板1411相对布置,第二鱼尾板1211和与之对应的第三鱼尾板1311相对布置。第一鱼尾板1111和第四鱼尾板1411靠近彼此的端面相抵靠并形成一字型连接结构,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分别垂直抵靠至一字型连接结构两侧的中部形成十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角钢20,四组紧固件30分别贯穿四个鱼尾板及其两侧的连接角钢20。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的纵向分布的六个紧固件30称为一组,当然一组紧固件不仅仅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六个,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如八个;此外,紧固件30的组数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四组,还可以是其他组数,如八组并均匀分布在四个鱼尾板上。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鱼尾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合适组数的紧固件以及每组紧固件所包括的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中示出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分别垂直抵靠至第一鱼尾板1111和第四鱼尾板1411形成的一字型连接结构的两侧的中部,显然也可以使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形成一字型连接结构,并将第一鱼尾板1111和第四鱼尾板1411分别抵靠至一字型连接结构的两侧的中部,只要四个鱼尾板相互抵靠大致呈十字型并使四个鱼尾板所在的墙体的端部互不干扰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的设置第一鱼尾板1111、第二鱼尾板1211、第三鱼尾板1311和第四鱼尾板1411的抵靠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示意图二;图5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参照图4和图5,优选地,节点部分还包括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多根第一箍筋50和设置于剪力墙下方的预埋钢筋(图中未示出)。其中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分别设置于相邻紧固件30的之间。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通过第一纵向钢筋41相连接。第一箍筋50与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绑扎,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的下端与预埋钢筋搭接连接。通过第一纵向钢筋41和第一箍筋50将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连接,提高了节点部分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了十字型节点单元连接的安全性。通过将第一纵向钢筋41与预埋钢筋连接保证了第一纵向钢筋41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纵向钢筋41和十字型节点单元设置数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第一纵向钢筋41和十字型节点单元,只要能够满足节点部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可以设置四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八根第一纵向钢筋41,其中八根第一纵向钢筋41均匀分布于十字型节点单元的周边。

继续参照图5,优选地,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沿剪力墙沿第一纵向钢筋41均匀分布,第一箍筋50设置于相邻的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与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绑扎。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剪力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和多根第一箍筋50的设置均遵循对称、均匀分布的原则。如,第一箍筋50沿第一纵向钢筋41的方向等距离均匀分布。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箍筋50不仅仅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当第一纵向钢筋41伸出位于边缘处的十字型节点单元的端部时,第一箍筋50还可以借助于扎丝与伸出十字型节点单元端部的第一纵向钢筋41绑扎。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箍筋50为密闭环结构。在第一箍筋50设置于相邻的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的情形下,需要将第一箍筋50先放置于相邻的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第一纵向钢筋41穿过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的第一箍筋50,之后将第一箍筋50等距离均匀分布并与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绑扎。

优选地,节点部分还包括扎丝(图中未示出),每两组紧固件30及其之间的第一纵向钢筋41借助于扎丝绑扎连接在一起,第一箍筋50借助于扎丝与第一纵向钢筋41绑扎。通过使用扎丝将第一纵向钢筋41和紧固件30绑扎在一起,来约束和固定第一纵向钢筋41的位置,保证第一纵向钢筋41的空间准确位置,同时使第一纵向钢筋41与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分别固定连接,增强了节点部分的稳定性。第一纵向钢筋41、第一箍筋50以及紧固件30形成钢筋笼,将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连接,保证了节点部分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装配式剪力墙的安全性能。

再次参照图1,优选地,第一钢板111、第二钢板121、第三钢板131和第四钢板141在朝向汇聚方向的端部均设置有第一槽钢15,节点部分位于四个第一槽钢15之间,四个第一槽钢15靠近彼此的端面与钢筋笼共同形成待浇注的节点暗柱骨架,待浇注完成后,共同承载。

此外,剪力墙还包括填充部分,填充部分浇注于节点部分,第一墙体11的第一槽钢15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墙体12和第三墙体13的第一槽钢15的一侧边接触,填充部分浇注于节点部分之后与四面墙体齐平,即填充部分将四个第一槽钢15和钢筋笼形成的节点暗柱骨架填满形成节点暗柱,填充部分与四面墙体均形成平整的剪力墙。优选地,填充部分为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墙体的主体部分相同,即均为混凝土,但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分有不同的强度等级,虽然节点部分的填充物料与墙体的主体部分均为混凝土,但考虑到节点部分的强度要求较大,因此,优选地,节点部分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墙体的主体部分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填充部分将节点暗柱骨架填满形成节点暗柱提高了节点部分的结构承载力,保护了节点部分的第一箍筋50、第一纵向钢筋41、紧固件30以及连接角钢20等结构,增强了节点部分的刚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墙体11的第一槽钢15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墙体12和第三墙体13的第一槽钢15的一侧边接触,形成大致呈半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因此,第四鱼尾板1411朝向汇聚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其他三个鱼尾板,避免第四墙体14的第一槽钢15朝向汇聚位置的端面将半开口长方体结构封闭,无法进行第一箍筋50对第一纵向钢筋41的绑扎。显然,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四个鱼尾板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其中至少一个的朝向汇聚方向的延伸长度设置为大于其他鱼尾板。

优选地,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和第四墙体14在背向汇聚方向的端部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槽钢16,第一槽钢15和第二槽钢16将四面墙体的主体部分的两端部边缘分别包裹,以便保护剪力墙的边缘处的混凝土,防止边缘混凝土压碎剥落,使剪力墙的边缘处的混凝土平整,保证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以及第四墙体14和节点部分之间平整性。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优选地,第一钢板111、第二钢板121、第三钢板131和第四钢板14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纵向钢筋42、横向钢筋60和栓钉70,第二纵向钢筋42和横向钢筋60形成钢筋网片,保证剪力墙承载力,栓钉70设置于第二纵向钢筋42和横向钢筋60的交叉处,与钢筋网片形成钢筋骨架,提高混凝土与第一钢板111、第二钢板121、第三钢板131和第四钢板141之间的变形协调能力和抗剪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紧固件40为高强螺栓和螺母,第一鱼尾板1111、第二鱼尾板1211、第三鱼尾板1311、第四鱼尾板1411以及连接角钢20上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安装高强螺栓的预留孔洞。本实用新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预制流程如下:1、制作剪力墙内填钢板骨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钢板,(第一、第二)槽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鱼尾板以及栓钉70的制作;2、绑扎第二纵向钢筋42、横向钢筋60,形成钢筋网片;3、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基本构件,即第一墙体11、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和墙体14。

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装配流程图。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的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现场装配流程如下:

S1、使预制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基本构件运输就位,即使第一墙体11吊至建筑结构指定位置,并临时固定,保持墙体竖直;S2、使第一墙体11的第一鱼尾板1111和其两侧对应的连接角钢20的第一侧肢用高强螺栓连接并拧上螺母,同时使第一鱼尾板1111两侧的连接角钢20的第二侧肢先插入高强螺栓并拧上远离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一侧的螺母,依次完成上中下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的安装;S3、在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之间的相应位置放置第一箍筋50,使靠近第一鱼尾板1111的两根第一纵向钢筋41穿过第一箍筋50与下层预埋钢筋连接,并使其借助于扎丝与高强螺栓绑扎在一起;S4、使第二墙体12、第三墙体13吊至建筑结构指定位置并使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上的预留孔洞穿入第一鱼尾板1111两侧的连接角钢20的第二侧肢上的高强螺栓中,即使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靠近彼此的端面中部分别抵靠至第一鱼尾板1111的端面的两侧边;S5、使远离第一鱼尾板1111的两个连接角钢20的第一侧肢分别穿入第二鱼尾板1211和第三鱼尾板1311穿入的高强螺栓中并拧上螺母,依次完成上中下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的安装;S6、使远离第一鱼尾板1111的两根第一纵向钢筋41穿过第一箍筋50与下层预埋钢筋连接,并使其借助于扎丝与高强螺栓绑扎在一起;S7、使第四墙体14穿入远离第一鱼尾板1111的两个连接角钢20的第二侧肢之间并使第四鱼尾板1411上的预留孔洞与两个连接角钢20第二侧肢上的预留孔洞对齐,此时第四鱼尾板1411和第一鱼尾板1111靠近彼此的端面相互抵靠形成一字型连接结构,确认无误后在预留孔洞内穿入高强螺栓并拧上螺母,依次完成上中下三个十字型节点单元的安装;S8、沿四根第一纵向钢筋41的外侧,借助于扎丝纵向等距离逐个绑扎第一箍筋50形成钢筋笼;S9、支模现场浇筑混凝土,完成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十字型连接节点连接,形成完整的剪力墙结构,完成施工。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四面墙体,四面墙体呈汇聚式布置且每面墙体内均嵌设有钢板,四块钢板沿朝向汇聚位置的方向分别延伸有沿剪力墙的纵向分布的多个鱼尾板,剪力墙还配置有连接角钢以及紧固件,其中,相邻墙体在相应位置鱼尾板借助于紧固件与对应的连接角钢相连接,从而在汇聚位置形成一个十字型节点单元,多个十字型节点单元构成节点部分。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能力,降低剪力墙的连接难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提高装配式剪力墙的安全性,有效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优选地,节点部分还包括多根第一纵向钢筋、多根第一箍筋和设置于剪力墙下方的预埋钢筋。这样的设置提高了节点部分的稳定性,保证了十字型节点单元连接的安全性。优选地,节点部分还包括扎丝,用于将紧固件和第一纵向钢筋绑扎。通过这样的设置,约束和固定第一纵向钢筋的位置,保证第一纵向钢筋的空间准确位置,增强了节点部分的稳定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