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置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589发布日期:2019-03-02 02: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置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置式立体车库,属停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家庭私有汽车保有量出现快速增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停车状况的尴尬。停车问题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静态交通(车辆停放状态)问题,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车辆行驶状态)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二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种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设施与汽车保有量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停车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立体车库,以解决目前停车设施不足导致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以解决目前因停车车位不足导致的停车难问题的侧置混合式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置式立体车库,它由机架、上载车篮、下载车篮、上驱动臂、下驱动臂、驱动机构A和驱动机构B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上导向槽活动装有上载车篮;上载车篮下方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下导向槽活动装有下载车篮;上载车篮两侧的机架上对称状设置有上牵引槽;下载车篮两侧的机架上对称状设置有下牵引槽;各上牵引槽内通过驱动机构A装有驱动链A;各下牵引槽内通过驱动机构B装有驱动链B;各驱动链A上分别通过连接座装有上驱动臂;各驱动链B上分别通过连接座装有下驱动臂;各上驱动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上载车篮的上端活动连接;各下驱动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下载车篮的上端活动连接。

所述的上载车篮和下载车篮均由载车底板、载车架和导向滚轮构成;载车架的底端固装有载车底板;载车底板的两端端头分别有导向滚轮;上载车篮的导向滚轮分别与对应的上导向槽滚动连接;下载车篮的导向滚轮分别与对应的下导向槽滚动连接。

所述的上载车篮的载车架两端端头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上驱动臂活动连接;各上驱动臂位于对应导向滚轮的外侧;下载车篮的载车架两端端头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下驱动臂活动连接;各下驱动臂位于对应导向滚轮的外侧。

所述的驱动机构A由驱动电机A、减速器、传动轴A和驱动链轮A构成;机架上通过驱动电机A和减速器对称状装有传动轴A;各传动轴A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机架外端;延伸至机架外端的各传动轴A的端头分别固装有驱动链轮A;各驱动链轮A一侧的机架上通过三组装配链轮A装有驱动链A;三组装配链轮A呈三角形设置;驱动链A的部分本体从上牵引槽内部穿过;各驱动链轮A一侧的装配链轮A上通过转轴装有传动链轮A;驱动链轮A和传动链轮A通过传动链相互连接。

所述的驱动机构B由驱动电机B、减速器、传动轴B和驱动链轮B构成;机架上通过驱动电机B和减速器对称状装有传动轴B;各传动轴B的端头固装有驱动链轮B;各驱动链轮B一侧的机架通过三组装配链轮B装有驱动链B;三组装配链轮B之间呈三角形设置;驱动链B的部分本体从下牵引槽内部穿过;各驱动链轮B一侧的装配链轮B上通过转轴装有传动链轮B;驱动链轮B和传动链轮B通过传动链相互连接。

所述的连接座由连接座本体和限位滚轮构成;连接座本体呈截面为“U”型的长条体;连接座本体的外端对称状设置有限位滚轮。

所述的上驱动臂与对应连接座的连接座本体外端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的内侧与驱动链A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外端的限位滚轮与上牵引槽滚动连接。

所述的下驱动臂与对应连接座的连接座本体外端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的内侧与驱动链B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外端的限位滚轮与下牵引槽滚动连接。

所述的上牵引槽和下牵引槽均呈“7”字形;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均呈弯弧形;上导向槽位于对应上牵引槽的内侧;下导向槽位于对应下牵引槽的内侧;上牵引槽、下牵引槽、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分别延伸至机架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侧置式立体车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汽车的多层停放,提高了提车位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因停车设施不足导致的停车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载车篮和下载车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驱动臂和下驱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载车篮在机架底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上载车篮,3、下载车篮,4、上驱动臂,5、下驱动臂,6、上导向槽,7、下导向槽,8、上牵引槽,9、下牵引槽,10、驱动链A,11、驱动链B,12、载车底板,13、载车架,14、导向滚轮,15、驱动电机A,16、减速器,17、传动轴A,18、驱动链轮A,19、装配链轮A,20、传动链轮A,21、传动链,22、驱动电机B,23、传动轴B,24、限位滚轮,25、驱动链轮B,26、装配链轮B,27、传动链轮B,28、连接座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侧置式立体车库由机架1、上载车篮2、下载车篮3、上驱动臂4、下驱动臂5、驱动机构A和驱动机构B构成。

机架1上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上导向槽6活动装有上载车篮2;上载车篮2下方通过对称状设置的下导向槽7活动装有下载车篮3。

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均由载车底板12、载车架13和导向滚轮14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5);载车架13的底端固装有载车底板12;载车底板12的两端端头分别有导向滚轮14;上载车篮2的导向滚轮14分别与对应的上导向槽6滚动连接;下载车篮3的导向滚轮14分别与对应的下导向槽7滚动连接。如此当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受力时,在导向滚轮14和各导向槽的引导下,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可在各导向槽的引导下移动。

上导向槽6和下导向槽7均呈弯弧形;上导向槽6的上下两端端头和下导向槽7的上下两端端头分别设置有行程开关;上导向槽6的行程开关分别与驱动电机A15处于联动状态;下导向槽7的行程开关分别与驱动电机B22处于联动状态;当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运动至极端位置,其导向滚轮14与行程开关接触时,行程开关将会给予对应的驱动电机信号,使其关闭,避免各载车篮运动至极端位置后继续移动发生危险。

驱动电机A15与驱动电机B22之间处于联动状态;当其中一台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另一台电机处于停止状态,如此即可避免驱动电机A15和驱动电机B22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时,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发生碰撞干涉的问题。

上导向槽6和下导向槽7的弯弧部分位于机架1的内部;上导向槽6和下导向槽7的下端竖直部分位于机架1的一侧;且上导向槽6和下导向槽7分别延伸至机架1下端(参见说明书附图3)。如此当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与各导向槽的弯弧部分接触时,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位于机架1内部(参见说明书附图1),此时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的重力会垂直作用在机架1上,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的受力情况会更加合理,当车辆放置通过上载车篮2和下载车篮3停放在机架内部后,其安全性会大大提高。此外由于各导向槽的竖直部分位于机架1的一侧,当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与各导向槽的竖直部分连接时,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将位于机架1的外侧,此时能够为车辆驶入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而大大降低了车辆发生“剐蹭”的风险。

上载车篮2两侧的机架1上对称状设置有上牵引槽8;下载车篮3两侧的机架1上对称状设置有下牵引槽9;上牵引槽8和下牵引槽9均呈“7”字形;上牵引槽8和下牵引槽9分别延伸至机架1下端。

机架1的上端设置有驱动机构A;驱动机构A由驱动电机A15、减速器16、传动轴A17和驱动链轮A18(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4)构成;机架1上通过驱动电机A15和减速器16对称状装有传动轴A17;各传动轴A17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机架1外端;延伸至机架1外端的各传动轴A17的端头分别固装有驱动链轮A18;各驱动链轮A18一侧的机架1上通过三组装配链轮A19装有驱动链A10;三组装配链轮A19呈三角形设置;驱动链A10的部分本体从上牵引槽8内部穿过;各驱动链轮A18一侧的装配链轮A19上通过转轴装有传动链轮A20;驱动链轮A18和传动链轮A20通过传动链21相互连接。

当驱动电机A15工作时即可通过减速器16带动传动轴A17转动;传动轴A17转动过程中通过驱动链轮A18和传动链21带动传动链轮A20转动;传动链轮A20转动过程中在转轴和各装配链轮A19的配合下带动驱动链A10转动。

位于各上牵引槽8的驱动链A10的本体上分别通过连接座装有上驱动臂4;各上驱动臂4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上载车篮2的上端活动连接;如此当驱动链A10转动时即可通过连接座和上驱动臂4带动上载车篮2沿上牵引槽8和上导向槽6移动。

机架1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机构B;驱动机构B由驱动电机B22、减速器16、传动轴B23和驱动链轮B25(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4)构成;机架1上通过驱动电机B22和减速器16对称状装有传动轴B23;各传动轴B23的端头固装有驱动链轮B25;各驱动链轮B25一侧的机架1通过三组装配链轮B26装有驱动链B11;三组装配链轮B26之间呈三角形设置;驱动链B11的部分本体从下牵引槽9内部穿过;各驱动链轮B25一侧的装配链轮B26上通过转轴装有传动链轮B27;驱动链轮B25和传动链轮B27通过传动链21相互连接。

如此当驱动电机B22工作时,驱动电机B22即可通过传动轴B23带动驱动链轮B25转动;驱动链轮B25转动时通过传动链21带动传动链轮B27转动;传动链轮B27转动时在转轴的各装配链轮B26的配合下带动驱动链B11转动。

位于各下牵引槽9内部的驱动链B11本体上分别通过连接座装有下驱动臂5;各下驱动臂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下载车篮3的上端活动连接。当驱动链B11转动时即可通过各下驱动臂5带动下载车篮3沿下牵引槽9和下导向槽7移动。

机架上设置有多个张紧链轮,各张紧链轮分别与驱动链A10和驱动链B11啮合连接;各张紧链轮具有使驱动链A10和驱动链B11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的,避免了驱动链A10和驱动链B11发生“松脱”的问题,也进一步减缓上载车篮2与下载车篮3在水平移动与竖直升降变换中的冲击。

上驱动臂4和下驱动臂5下端的连接座均由连接座本体28和限位滚轮24构成(参见说明书附图7);连接座本体28呈截面为“U”型的长条体;连接座本体28的外端对称状设置有限位滚轮24。

上驱动臂4与对应连接座的连接座本体28外端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28的内侧与驱动链A10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28外端的限位滚轮24延伸至对应上牵引槽8的内部并与其滚动连接。

下驱动臂5与对应连接座的连接座本体28外端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28的内侧与驱动链B11固定连接;连接座本体28外端的限位滚轮24延伸至对应下牵引槽9的内部,并与其滚动连接。各驱动链转动时可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座本体带动对应的驱动臂转动;在这一过程中限位滚轮24与下牵引槽9滚动连接;下牵引槽9在限位滚轮24的配合下即具有引导各驱动臂移动的作用,又避免了限位滚轮24与下牵引槽9脱离的问题。

上载车篮2的载车架13两端端头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上驱动臂4活动连接;各上驱动臂4位于对应导向滚轮14的外侧;下载车篮3的载车架13两端端头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下驱动臂5活动连接;各下驱动臂5位于对应导向滚轮14的外侧(参见说明书附图2)。上导向槽6位于对应上牵引槽8的内侧;下牵引槽9位于上牵引槽8的内侧;下导向槽7位于对应下牵引槽9的内侧(参见说明书附图4);将各导向槽和各牵引槽的位置关系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以使导向滚轮14在内侧与各导向槽滚动连接;各驱动臂上的连接座在外侧与对应牵引槽内的驱动链连接;且下载车篮3的两端位于上载车篮2两端的内侧;如此即可避免下载车篮3和上载车篮2移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下载车篮3和上载车篮2上装有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红外测障仪,陀螺仪可用以检测载车篮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压力传感器可用以检测车辆是否超过额定载重和载车篮上是否停有车辆;红外测障可用以检测载车篮下降下降时,车库下方是否存在路人或障碍物。

此外也可在各驱动链上设置电磁离合器,当当车库运转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突然断电时,电磁离合器立刻掉电抱死链轮,防止载车篮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坠落”的问题。

该侧置式立体车库工作时,启动驱动电机A15或驱动电机B22使其通过驱动链A10或驱动链B11带动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沿各导向槽移动至机架1的侧面,并搁置在地面上,而后将车辆行驶至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上停稳后,启动驱动电机A15或驱动电机B22使其带动上载车篮2或下载车篮3复位即可。如需取车重复上述动作即可。

该侧置式立体车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汽车的多层停放,提高了提车位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因停车设施不足导致的停车难的问题;满足了人们使用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