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9456发布日期:2019-10-22 20:11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



背景技术: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并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另外在安全角度方面对于传统的脚手架也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有发展优势。爬架的一般安装方法为:首先设安装平台,摆放底座、安装导轨,组装水平桁架各部件,将横梁用螺栓连接于导轨上,将主框架立杆扣于横梁上,将斜杆扣于立杆和横梁上,安装附墙导向装置后,将架体卸荷到导向座上,随结构接高架体、搭设脚手架、铺设中间层或临时脚手板,与建筑结构做临时架体拉接、张挂外排密目安全网,装完第三个横梁后,安装提升座和上一层附墙导向座,接高主框架立杆、将架体搭设至设计高度、铺设顶层脚手板、挡脚板,铺设底层安全网及脚手板、制作翻板,上部架体与结构进行有效拉接,张挂外排密目安全网至架顶,将防坠吊杆插入底座防坠装置内,安装提升钢丝绳,摆放电控柜、分布电缆线、安装电动葫芦、接线、调试电器系统,预紧电动葫芦、检查验收、拆除架体与结构上部拉接、同步提升一层,安装全部完毕,进入提升循环,这种传统的安装方式,安装和拆卸都比较麻烦,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可以自动提升的爬架爬升装置。

申请号为:20122012685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自动爬升装置,包括连接在楼板上的埋件总成、导轨、连接导轨的挂座和提供动力的提升系统,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可拆卸式的油缸组件,所述油缸组件通过限位装置固定在挂座上,所述导轨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承重孔。

上述专利中,没有设置爬架防倾斜装置,不能够防止爬架在上升或降落时发生意外倾斜,也没有设置自动锁死装置,不能有效地解决爬架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包括水平支撑桁架、固定横杆、控制箱,所述水平支撑桁架下部设置有底盘,所述水平支撑桁架上部设置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设置有斜拉杆,所述主框架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一侧设置有导轨连接杆,所述导轨连接杆一侧设置有顶撑,所述顶撑内设置有上卡杆,所述上卡杆一侧设置有下卡杆,所述下卡杆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一侧设置有导轨槽,所述顶撑上部设置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侧设置有所述变速箱,所述电机下部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下部设置有挂钩,所述电动葫芦上部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遥控器,所述遥控器的型号GPRS-32/3。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可以通过所述控制箱上的控制按钮,对所述电动葫芦进行控制,所述电机开始工作并通过所述变速箱变速后,牵引所述拉丝绳向上运动,通过所述挂钩牵引爬架向上移动,实现爬架整体向上移动,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所述墙体一侧设置所述导轨槽,可以有效的防止爬架在上升时发生意外倾斜,提升了爬架上升时的安全性,另外在爬架与墙之间设置了所述顶撑,解决了爬架在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防止产生更大的事故,在所述控制箱内设置了所述遥控器,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所述遥控器进行远程操控。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挂钩通过转动连接,所述钢丝绳采用的材料为高碳钢。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斜拉杆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桁架与所述底盘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固定横杆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横杆与所述墙体通过嵌套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导轨连接杆与所述主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导轨连接杆与所述墙体通过导轨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导轨槽与所述墙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卡杆与所述主框架通过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下卡杆与所述支撑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墙体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电动葫芦与所述墙体通过轴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挂钩采用的材料为不锈钢。

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电动葫芦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桁架与所述底盘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墙体上设置有导轨槽,在爬架上升时有效的防止了倾斜,提升了爬架上升时的安全性

2、在主框架与墙体之间设置有顶撑,有效的解决了爬架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防止产生更大的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电动葫芦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顶撑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的电路框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钢丝绳;2、主框架;3、斜拉杆;4、水平支撑桁架;5、底盘;6、电动葫芦;7、墙体;8、顶撑;9、导轨连接杆;10、固定横杆;11、导轨槽;12、变速箱;13、电机;14、上卡杆;15、支撑架;16、下卡杆;17、控制箱;18、遥控器;1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爬架自动爬升装置,包括水平支撑桁架4、固定横杆10、控制箱17,水平支撑桁架4下部设置有底盘5,底盘5用来支撑整个爬架,水平支撑桁架4上部设置有主框架2,主框架2内设置有斜拉杆3,斜拉杆3用来固定整个主框架2,主框架2一侧设置有固定横杆10,固定横杆10用来连接爬架和墙体7,固定横杆10一侧设置有导轨连接杆9,导轨连接杆9一侧设置有顶撑8,顶撑8用来锁死爬架,解决爬架在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顶撑8内设置有上卡杆14,上卡杆14一侧设置有下卡杆16,下卡杆16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用来连接下卡杆16,支撑架15一侧设置有墙体7,墙体7一侧设置有导轨槽11,顶撑8上部设置有电动葫芦6,电动葫芦6用来起吊爬架,电动葫芦6内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一侧设置有变速箱12,变速箱12用来进行变速,电机13下部设置有钢丝绳1,钢丝绳1下部设置有挂钩19,电动葫芦6上部设置有控制箱17,控制箱17内设置有遥控器18,遥控器18的型号GPRS-32/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导轨槽11与墙体7通过螺栓连接,上卡杆14与主框架2通过焊接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下卡杆16与支撑架15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架15与墙体7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的,这样设置能够有效的解决爬架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防止产生更大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箱17上的控制按钮,对电动葫芦6进行控制,电机13开始工作并通过变速箱12变速后,牵引拉丝绳1向上运动,通过挂钩19牵引爬架向上移动,实现爬架整体向上移动,从而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墙体7一侧设置导轨槽11,可以有效的防止爬架在上升时发生意外倾斜,提升了爬架上升时的安全性,另外在爬架与墙7之间设置了顶撑8,解决了爬架在意外掉落时不能及时停下的问题,防止产生更大的事故,在控制箱17内设置了遥控器18,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遥控器18进行远程操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