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519发布日期:2019-06-26 00:43阅读:1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



背景技术:

屋脊是指屋顶相对的斜坡或相对的两边之间顶端的交汇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从原来的纯居住需求变为多功能需求。屋脊由筑脊和设置在筑脊两端的脊头组成,脊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脊头之间连接有筑脊,传统的仿古建筑工程中的筑脊一般是采用小青瓦竖向堆垛加粉刷勾线、涂装施工纯手工作业,需耗费大量人工,输送不便,功效低,成本高,并且纯手工作业容易导致屋脊的美观度不高,而且使用寿命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打后,接缝处容易出现脱落、垮塌的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3924438U,于2014年11月05日公告的一种仿古屋顶构件,包括坡面瓦件、正脊、合角吻,以及垂脊,所述坡面瓦件,其由多行平行的筒瓦和多行平行的弧形瓦交互连接而成,其前端连接有勾头滴子;所述正脊,其分别与所述坡面瓦件、垂脊相结合;该实用新型虽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打以后,容易出现脱离、垮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运输方便,施工便捷,成本较低,造型美观的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包括筑脊本体,所述的筑脊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榫头,所述的筑脊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榫头相匹配的连接榫卯,所述的筑脊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的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减轻筑脊本体整体重量的填充料。筑脊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榫头,筑脊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榫头相匹配的连接榫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择筑脊本体的数量,多个筑脊本体之间依靠连接榫头和连接榫卯配合连接,筑脊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内设置有用于减轻筑脊本体整体重量的填充料,填充料为重量轻的材料制成,内腔和填充料的设置减轻了筑脊的重量和生产成本,使得筑脊便于运输和搬运,降低了施工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筑脊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置有装饰层。筑脊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装饰层,装饰层为小青瓦瓦楞造型,装饰层的设计增加了筑脊的美观度,同时起到了压重的作用,增加了抗强风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筑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粘结槽。筑脊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粘结槽,粘结槽内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屋顶攀脊上,粘结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筑脊与屋顶攀脊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增加了筑脊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填充料为聚苯乙烯泡沫。填充料为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具有闭孔结构,吸水性小,有优良的抗水性;密度小,一般为0.015~0.03;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使用时成本较低,加工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腔的底面呈弧形状。内腔的底面呈弧形状,弧形状的设置能将填充料的重量分散到两侧,调整重心,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具备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施工时省时省力效率高,成本较低,造型美观,压重设计合理有效,大大的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示说明:1-连接榫头,2-装饰层,3-筑脊本体,4-连接榫卯,5-凹槽,6-内腔,7-填充料,8-粘结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仿古建筑预制屋脊筑脊构件,包括筑脊本体3,筑脊本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5,凹槽5内设置有装饰层2,装饰层2为小青瓦瓦楞造型,装饰层2的设计增加了筑脊的美观度,同时起到了压重的作用,增加了抗强风力的作用,筑脊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粘结槽8,粘结槽8内通过水泥砂浆固定在屋顶攀脊上,粘结槽8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筑脊与屋顶攀脊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增加了筑脊的使用寿命,筑脊本体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榫头1,筑脊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榫头1相匹配的连接榫卯4,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择筑脊本体3的数量,多个筑脊本体3之间依靠连接榫头1和连接榫卯4配合连接,筑脊本体3的内部设置有内腔6,内腔6内设置有用于减轻筑脊本体整体重量的填充料7,填充料7为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具有闭孔结构,吸水性小,有优良的抗水性;密度小,一般为0.015~0.03;机械强度好,缓冲性能优异;加工性好,易于模塑成型,温度适应性强,抗放射性优异,使用时成本较低,加工较为方便,内腔6和填充料7的设置减轻了筑脊的重量和生产成本,使得筑脊便于运输和搬运,降低了施工劳动强度;内腔6的底面呈弧形状,弧形状的设置能将填充料7的重量分散到两侧,调整重心,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