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217发布日期:2019-07-10 09: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主要用于建筑工地上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但是目前的脚手架较为空洞单一,且功能较少,携带较为费力,安全性不足,施工人员在脚手架的上下问题也给施工人员在作业中造成了诸多不便,大大的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程进展。

室内施工时,需要通过脚手架实现房顶的粉刷工作,但是部分商用建筑或者特殊住宅的层高在5米左右,施工所需的物料无法运输给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来回搬动物料则造成施工效率低下;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时时调整脚手架的位置,现有的脚手架通常不便移动,且不同的施工环境所需的脚手架的高度也不同,现有施工用脚手架的高度不可调,造成适用范围过窄。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底座、立杆、安装扣件和围栏,所述立杆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上,还包括工作平台、升降平台和升降组件;

所述工作平台包括盖板、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安装扣件安装在所述立杆的上端,所述围栏安装在所述安装架四周,所述安装架设置有矩形孔洞,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矩形孔洞内且其侧边与所述矩形孔洞的内壁铰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滑轮组和立柱,所述立柱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滑轮组安装在所述立柱上;

所述升降平台放置在底座上且通过绳索与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盖板上旋时,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滑轮组的带动下上升通过所述矩形孔洞。

可选地,所述矩形孔洞形成为阶梯状矩形孔洞,所述盖板包括左盖板和右盖板,所述左盖板与所述矩形孔洞上端的左侧铰接,所述右盖板与所述矩形孔洞上端的右侧铰接,所述左盖板的右侧面和所述右盖板的左侧面靠近,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所述矩形孔洞内的阶梯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左盖板的右侧截面为阶梯状,所述右盖板的左侧截面为相反方向的阶梯状,所述左盖板的右侧面和所述右盖板的左侧面相互契合。

可选地,所述脚手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所述左支撑杆铰接在所述左盖板上侧面的右侧,所述右支撑杆铰接在所述右盖板上侧面的左侧;

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拉索,所述安装架上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矩形孔洞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处拉环,其一所述拉环靠近所述矩形孔洞设置,其二所述拉环远离所述矩形孔洞设置,当所述盖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拉索与远离所述矩形孔洞的所述拉环连接,当所述盖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拉索与靠近所述矩形孔洞的所述拉环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上相对地设立有2根所述立柱,2根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升降平台左、右两侧的绳索分别与2根所述立柱上的所述滑轮组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盖板上旋时所述立柱通过的条型通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呈U型,所述立柱可通过所述支撑杆的所述U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脚手架还包括竖梯和叉式加固杆,所述竖梯设置在所述脚手架的前侧面上,所述脚手架后侧面的所述立杆之间固定有所述叉式加固杆。

可选地,所述脚手架设置有n层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之间通过所述立杆、所述安装扣件、所述竖梯和所述叉式加固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上设置有手动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脚手架的前侧面设置有竖梯,脚手架后侧面的立杆之间固定有叉式加固杆,竖梯和叉式加固杆均对脚手架起到加固的作用,提高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竖梯的设置也便于施工人员上下,滚动轮的设置使脚手架在施工中的移动变得更为便捷,滚动轮上的刹车装置保证了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

2、升降平台放置在底座上,升降组件设置在工作平台上,升降平台和升降组件之间通过绳索连接,将物料放置在升降平台上,施工人员在工作平台上控制升降组件,则可控制物料的升降,这样的物料运输方式简单快捷,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

3、在不同施工环境中使用时,可根据所需的高度来调整立杆、安装扣件,竖梯、叉式加固杆以及工作平台的组装,使得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脚手架适用于大多数的施工情况,扩大其使用范围,增加其适应性,由于脚手架可拆卸、可组装,故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结构的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层结构的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作平台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作平台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杆,2-左盖板,3-叉式加固杆,4-立杆,5-竖梯,6-底座,7-滚动轮,8-右盖板,9-滑轮组,10-立柱,11-安装架,12-围栏,13-绳索,14-升降平台,15-条型通槽,16-矩形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进行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并结合相应零部件在其他附图中的位置关系。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底座6、立杆4、安装扣件和围栏12、工作平台、升降平台14、升降组件、竖梯5、叉式加固杆3和滚动轮7。

竖梯5设置在脚手架的前侧面上,脚手架后侧面的立杆4之间固定有叉式加固杆3。底座6下方设置有滚动轮7,滚动轮7上设置有手动刹车装置。

该脚手架设置有n层工作平台,在经过反复的实验与计算,n可取小于等于3的自然数,可满足低楼层外墙的修补、刷漆及商用楼或高层高住宅的室内装修的需求。

底座6下方设置有滚动轮7,便于脚手架在粉刷或修补工作中的来回移动,滚动轮7上设置有手动刹车装置,为了脚手架工作时的稳定。底座6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四根立杆4。

立杆4的下端与底座6连接,立杆4的上端与工作平台连接。多个工作平台与工作平台之间通过立杆4、安装扣件连接。竖梯5设置在脚手架前侧面的立杆4之间,脚手架后侧面的立杆4之间固定有叉式加固杆3。竖梯5和叉式加固杆3对底座6和工作平台之间以及工作平台与工作平台之间也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也能增加脚手架的牢靠性和稳定性,竖梯5的设置也能够便于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的行动,减少施工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作平台包括盖板、安装架11,安装架11通过安装扣件安装在立杆4的上端,安装架11四周安装有围栏12,安装架11设置有矩形孔洞16,矩形孔洞16形成为阶梯状矩形孔洞16。盖板包括左盖板2和右盖板8,左盖板2的上侧面与矩形孔洞16上端的左侧通过铰链铰接,右盖板8的上侧面与矩形孔洞16上端的右侧铰接,盖板的下侧面与矩形孔洞16内的阶梯面接触,矩形孔洞16内的阶梯面对盖板起到支撑的作用。

如图6所示,左盖板2的右侧截面为阶梯状,具体为上凸下凹,右盖板8的左侧截面为相反方向的阶梯状,具体为上凹下凸,左盖板2的右侧面和右盖板8的左侧面相互契合且靠近至闭合,达到将矩形孔洞16封闭的效果,避免施工人工从矩形孔洞16跌落,发生安全事故。左、右盖板8上均设置有条型通槽15。

如图5所示,盖板上设置有支撑杆1,支撑杆1包括左支撑杆1和右支撑杆1,左支撑杆1通过铰链铰接在左盖板2上侧面的右侧,右支撑杆1通过铰链铰接在右盖板8上侧面的左侧。支撑杆1远离盖板的一端呈U型结构,在该实施例中,U型一端设置有拉索,安装架11上侧面上且位于矩形孔洞16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处拉环,其一拉环靠近矩形孔洞16设置,其二拉环远离矩形孔洞16设置,当盖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拉索与远离矩形孔洞16的拉环连接,当盖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拉索与靠近矩形孔洞16的拉环连接,以此完成支撑杆1与安装架11的固定,左支撑杆1与安装架11的左侧固定,右支撑杆1与安装架11的右侧固定,如图3所示,在盖板上旋翻开的时候,支撑杆1对盖板起到支撑作用。若左、右支撑杆1交错设置,左支撑杆1与安装架11的右侧固定,右支撑杆1与安装架11的左侧固定,则更有利于盖板在安装架11上的稳定安装。

升降组件包括滑轮组9和立柱10,2根立柱10相对地设立在安装架11上且分别位于安装架11的左右两侧,在盖板上旋翻开时,立柱10可通过盖板上的条型通槽15,支撑杆1撑开,且U型部分可抵住立柱10,完成支撑杆1对盖板的支撑。立柱10上安装有滑轮组9,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为省力滑轮组9。

升降平台14放置在底座6上且左、右两侧的绳索13分别与2根立柱10上的滑轮组9连接,施工所需物料放置在升降平台14上,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可通过控制滑轮组9来控制升降平台14的升降。可在滑动组处设置手柄,手动控制滑轮组9;可将电机与滑轮组9连接,电动控制滑轮组9。盖板上旋,升降平台14在滑轮组9的带动下上升通过矩形孔洞16,盖板下旋封闭矩形孔洞1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