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233发布日期:2019-06-13 10:4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梯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梯扶手。



背景技术:

楼梯扶手是楼梯边缘起到防护作用的支撑杆,目前,普遍使用的楼梯扶手多是一体式横梁结构,普通人上楼时扶住身旁的扶手则可借力,而对于老人和腿脚不便的人群来说,伸手够到扶手都是十分困难的,难以实现借力站稳的目的。

对于老年人或者小孩子来说,独自一个人上下楼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此时的扶手对于老人和小孩子来说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对老年人或是脚部行动不便的人,平常生活起居的较大问题之一就是爬楼梯。由于地方条件有限,一般家庭中只会安装阶级式楼梯,不会安装升降式电动楼梯,行动不便的人需要沿着楼梯扶手行走,有时候需要两只手都扶着扶手上下楼梯,但此时人们需要侧着身子,这样容易被身体挡着前方的路,会造成危险。

中国专利CN 203924533 U公开了一种楼梯辅助扶手装置,包括一滑轨体以及一滑动式手扶杆组,具体结构如下。滑轨体具有一沟槽,沟槽内间隔的设有数个定位孔;滑动式手扶杆组包括一第一杆体、一枢轴、一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弹性定位组、一套管、一第一弹性元件及一止滑套管,第一杆组借由枢轴枢设于弹性定位组的第一端,且弹性定位组的第二端滑设于沟槽的定位孔中,第一弹性元件圈设于第一杆体外侧,套管借由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圈设于第一杆体、枢轴及弹性定位组的第一端外侧,为使用者带来方便。但是该专利的缺点为这种滚动扶手杆的第一杆体和第一弹性元件圈的搭配极易发生故障,不能确保每到以定位孔的卡紧或继续前行,且无减速刹车装置,一旦用力过猛,会导致使用人的跌倒,增加了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楼梯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楼梯扶手,设于楼梯旁侧,包括随楼梯上升的扶手和滑动块,所述扶手通过立柱支撑,所述滑动块套设在扶手上并沿扶手单向滑动,所述滑动块的侧部设有供上下楼梯使用的受力棒,所述扶手为封闭式环形轨道结构,内部设有多个齿形内固件,所述滑动块设有与该齿形内固件匹配的卡扣片。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的两侧设有用于限位的矩形槽口,所述卡扣片设于滑动块的中部,并通过支持组件安装固定,矩形槽口穿过扶手,卡扣片设于两个矩形槽口之间,与齿形内固件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持组件包括设于滑动块上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支撑板上的横梁,所述卡扣片一侧铰接在横梁上,另一侧通过一端与卡扣片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的弹簧紧扣在所述齿形内固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片为带有折弯板的矩形板,所述折弯板朝向齿形内固件弯折,使滑动块沿所述扶手单向滑动,折弯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卡紧在齿形内固件上,随着滑动块的滑动可以移到下一格,但无法逆向,保证了上下楼梯使用时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齿形内固件为三棱柱,多个齿形内固件平行并列设于扶手上,多个三棱柱呈锯齿状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片外侧设有用于调节其位置的拨扣,方便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棒为可折叠设置,通过曲轴折叠在滑动块内凹槽处,使用时打开,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

本楼梯扶手使用时,通过支柱安装在楼梯上,扶手为封闭式环形轨道结构,内部设有多个齿形内固件,滑动块套设在扶手上,当上楼时,通过手扶受力棒,顺着扶手往上,滑动块只能向上移动,受力棒起到支撑作用;下楼时,滑动块滑到扶手的下半部分,此时,滑动块只能朝下移动,手扶受力棒,下楼时进行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楼梯扶手通过卡扣滑动式结构设置,使用时只能进行单向移动,且只用使用一定的力推着滑动块才能使其移动,相比现有楼梯扶手,不易发生故障。对于老年人和腿脚不便的人群无法实现短暂休息和稳定身体的问题实现了有效的破解,采用扶手上安装带有受力棒的滑动块,实现了握紧受力棒即可借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楼梯扶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动块与扶手装配的示意图;

图3为滑动块局部放大图。

图中:1-扶手;11-齿形内固件;2-滑动块;21-梯形柱;22-弹簧;23-拨扣;24-卡片;25-横梁;26-受力棒;27-曲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楼梯扶手,如图1所示,设于楼梯旁侧,包括随楼梯上升的扶手1和滑动块2,扶手1通过立柱支撑,滑动块2套设在扶手1上并沿扶手1单向滑动,滑动块2的侧部设有供上下楼梯使用的受力棒26,扶手1为封闭式环形轨道结构,内部设有多个齿形内固件11,齿形内固件11为三棱柱,多个齿形内固件11平行并列设于扶手1上,滑动块2设有与该齿形内固件11匹配的卡扣片24,卡扣片24为带有折弯板的矩形板,折弯板朝向齿形内固件11弯折,使滑动块2沿扶手1单向滑动。

如图2,滑动块2的两端设有用于限位的矩形槽口,卡扣片设于滑动块2的中部,通过支持组件安装固定。支持组件包括设于滑动块2上的支撑板21以及设于支撑板21上的横梁25,卡扣片24一侧铰接在横梁25上,另一侧通过一端与卡扣片24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板21上的弹簧22紧扣在齿形内固件11上。卡扣片外侧设有用于调节其位置的拨扣23,可以用于调节卡扣片的位置。如图3,受力棒26为可折叠设置,通过曲轴27折叠在滑动块2内凹槽处。在不使用该扶手时,可以通过曲轴27将受力棒隐藏在滑动块的凹槽内,不占据楼梯通道空间。

具体使用时,当上楼时,通过手扶受力棒,顺着扶手往上,滑动块只能向上移动,受力棒起到支撑作用;下楼时,滑动块滑到扶手的下半部分,此时,滑动块只能朝下移动,手扶受力棒,下楼时进行支撑。滑动块2受力移动时,沿前进方向,卡片沿齿形内固件的斜边向下运动,当经过齿形内固件的斜边顶点后受到弹簧的作用又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卡片与齿形内固件的直角边实现了紧固,此时滑动块只可向前移动,不可后退,每经过一个齿形件如此往复,使滑动块只可沿齿形件的斜边到直角边。拨扣的设置是为了更方便使用,增加用户体验,通过拨动拨扣,可使卡片在处于齿形件直角边时退回到斜边。使用人推动受力棒26使滑动块在扶手上运动,滑动块受推力在扶手上行进,与齿形内固件咬合得以稳固,使用人借助受力棒可以稳定身体在楼梯上休息,如发生站立不稳情况时,只需紧握受力棒即可借力使自身稳定,避免跌倒碰撞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