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101发布日期:2020-01-21 22:0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拉坯机。



背景技术:

修坯是陶艺品设计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在坯体阴干之后用工具对瓷器进行修整。普通的修坯方式是将阴干的坯体放置在旋转的转盘上,在坯体旋转时,操作者对其进行重心的调整,这个过程中对坯体重心的把握非常重要,并利用水或者泥浆进行固定,待坯体固定后,操作者手握修坯工具(如片状的海绵、砂纸等)对坯体的内外表面及底部进行相应的打磨修整,修坯过程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导致重心偏移,坯体掉落,修坯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操作经验。这种方式的操作强度大,而且容易造成坯体边缘损坏,导致修坯后的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拉坯机,具有一修坯装置,坯体可以直接放置于修坯装置内固定,使坯体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掉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坯机,包含可旋转工作台,还包含修坯装置,所述修坯装置包含:一托盘,多个固定夹,沿周向间隔配置,且分别夹紧所述托盘与所述工作台,以使工作台带动托盘同步转动。一套筒,具有一容纳待修整的坯体的空腔,所述套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托盘上。所述工作台、所述托盘、所述套筒三者的轴心线重合。

较佳地,所述托盘的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凹孔,所述第一安装凹孔的周向分部有至少为一个的第二安装凹孔,所述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凹孔和第二安装凹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安装凹孔和第二安装凹孔配合连接的凸缘。

较佳地,所述固定夹为u形,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托盘,凹部卡入所述托盘与可旋转工作台的外部并将所述托盘与可旋转工作台通过夹紧力夹紧。

较佳地,所述套筒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修坯装置,坯体可以直接放置于修坯装置内固定,使坯体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托盘及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坯机,包含可旋转工作台1,修坯装置2。所述修坯装置2包含:一托盘3;四个固定夹6,一套筒4,所述托盘3沿周向间隔配置,且分别夹紧所述托盘3与所述可旋转工作台1,以使可旋转工作台1带动托盘3同步转动;四个固定夹6,沿周向间隔配置,且分别夹紧所述托盘3与所述可旋转工作台1,以使可旋转工作台1带动托盘3同步转动;所述套筒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一容纳待修整的坯体的空腔5,套筒4可拆卸连接于托盘3上;可旋转工作台1、托盘3、套筒4三者的轴心线重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托盘3的上表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安装凹孔7,所述第一安装凹孔7的外周向设置有一个第二安装凹孔8,所述套筒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凹孔7和第二安装凹孔8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凹孔7和第二安装凹孔8配合连接的凸缘9。第一安装凹孔7设置在托盘3的中心处的目的是保证套筒4在随可旋转工作台1同步转动时的稳定性,如果第一安装凹孔7安装在别处,由于套筒4和托盘3的连接位置不在可旋转工作台1的轴心线上,在同步转动时套筒4容易被甩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安装凹孔8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结合图1至图2所示,固定夹6为u形,其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托盘3,凹部卡入所述托盘3与可旋转工作台1的外部并将所述托盘3与可旋转工作台1通过夹紧力夹紧。

结合图4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套筒4可以为圆柱形。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筒4可以为圆台形。套筒4可以根据具体生产需要进行调整且可拆卸替换使用。

由图1及图3所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阴干之后的坯体10放置于套筒4的空腔5内,可以使用修坯出来的泥屑将空隙部分填满用于保护泥坯及固定坯体10,启动拉坯机便可利用修坯刀等工具进行修坯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