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4035发布日期:2019-09-13 22:1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电梯井是安装电梯的井道,井道的尺寸是按照电梯选型来确定的,井壁上安装电梯轨道和配重轨道,预留的门洞安装电梯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传统的电梯井内壁施工方法是在电梯井道内壁搭接脚手架,然后在脚手架上搭设施工平台,施工人员站在施工平台上利用电梯井内模板进行电梯井内壁的施工,而随着每层的施工,脚手架也越搭越高,电梯井内壁模板支设较困难;而且这种传统方法,搭设脚手架过程也比较麻烦,且因为需要从底层开始逐级地向上搭设,比较耗费成本,且搭设过程耗费时间,无形中延长了工期。

经检索现有申请日为2008.11.19、申请号为CN200810228870.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平台面,平台面(1)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平台面向下延伸且长度相应于楼层的层高的竖梁;竖梁的下部设置有可以卡在电梯井门口处的使平台面与上一层的楼地面持平的槽钢卡。这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虽然比传统的脚手架搭设简单,操作便捷,但是却存在严重的问题,整个支架依靠槽钢卡保持与楼层的相对固定,不仅需要设置槽钢卡及其连接结构,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结构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包括平台面,平台面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平台面向下延伸且长度相应于楼层的层高的竖梁,竖梁与平台面之间设置有斜撑,斜撑与竖梁和平台面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所述斜撑的底端延伸至竖梁的外侧并与下层的楼面相顶接。本方案使用斜撑直接与下层的楼面相顶接,避免了再设钢卡槽的繁琐操作,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使受力部位转移到整个斜撑之上,通过斜撑将所受的重力均匀地传输至整个装置。斜撑上端与平台面相连,斜撑下端与斜撑的楼层面相抵,结构强度大大提升,避免了因结构不足或者槽钢卡连接不足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

所述斜撑与竖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梁,加强梁一端与斜撑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竖梁铰接。设置加强梁不仅可以增强装置的整体强度,也可以使受力更加均匀,降低斜撑压力,还可以构造出一个中间平台,可用于踩踏或放置电梯井模具。

所述竖梁、斜撑和加强梁均为工字钢,所述平台面的外框架为槽钢,竖梁与斜撑、外框架、加强梁之间均通过带孔的钢板和高强螺栓连接,斜撑另一端也通过带孔的钢板和高强螺栓与平台面的外框架相连。设置相互配合的工字钢或槽钢作为本方案的型材,不仅取材方便,而且通过高强螺栓及带孔钢板的配合拆装十分便捷。

所述平台面的外框架内设置有槽型纵梁和槽型横梁,槽型纵梁和槽型横梁的两端与外框架焊接连接,所述槽型纵梁或槽型横梁上设置有吊环。在平台面的外框架内设置槽型纵梁和槽型横梁,不仅便于搭设站立模板,而且可在特殊条件下用于直接站立;使用槽型的结构梁,不仅便于取材、强度可靠,而且可以相互卡接,便于连接安装。

所述斜撑的底端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梁,固定梁与竖梁平行设置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固定梁的外侧与电梯井的内壁面相贴合。设置固定梁,可以与斜撑共同组成十字形固定脚,可以使斜撑的固定更加稳固,充分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便捷,采用三角形支撑的可靠基础框架,采用斜撑直接与楼层相顶接,设置固定梁配合斜撑,充分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本方案使用斜撑直接与下层的楼面相顶接,避免了再设钢卡槽的繁琐操作,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使受力部位转移到整个斜撑之上,通过斜撑将所受的重力均匀地传输至整个装置。设置相互配合的工字钢或槽钢作为本方案的型材,不仅取材方便,而且通过高强螺栓及带孔钢板的配合拆装十分便捷。斜撑上端与平台面相连,斜撑下端与斜撑的楼层面相抵,结构强度大大提升,避免了因结构不足或者槽钢卡连接不足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设置固定梁,可以与斜撑共同组成十字形固定脚,可以使斜撑的固定更加稳固,充分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外框架拐角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槽型横梁与槽型纵梁连接的方式图;

图6为外框架与斜撑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如图1-3所示,包括平台面1,平台面1包括外框架1-3及外框架1-3内纵横连接的槽型横梁1-1和槽型纵梁1-2,槽型横梁1-1和槽型纵梁1-2均通过第一节连接点彼此相连,槽型横梁1-1和槽型纵梁1-2与外框架1-3相邻的端部直接与外框架1-3焊接固定,槽型横梁1-1上设置有吊环1-4。外框架1-3为槽钢通过第二连接点垂直连接构成的矩形框,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点通过焊接固定,槽钢的端部切除一角,相邻的槽钢通过切除一角的槽钢通过焊接垂直连接。如图5所示,槽型横梁1-1与槽型纵梁1-2之间为十字形焊接,槽型横梁1-1与槽型纵梁1-2相连的端部剔除边梁,剔除两边的槽型横梁1-1穿插进槽型纵梁1-2内的槽内,槽型纵梁1-2的另一侧直接与另一个槽型横梁1-1直接焊接固定。在平台面的外框架内设置槽型纵梁和槽型横梁,不仅便于搭设站立模板,而且可在特殊条件下用于直接站立;使用槽型的结构梁,不仅便于取材、强度可靠,而且可以相互卡接,便于连接安装。

平台面1的横边框连接有垂直于平台面1向下延伸且长度相应于楼层的层高的竖梁2,如图5所示,竖梁2的上端通过第一钢板5与外框架1-3焊接固定。外框架1-3与竖梁2之间设置有斜撑3,斜撑3与竖梁2和平台面1之间形成三角支撑。斜撑3的底端延伸至竖梁2的外侧并与下层的楼面4相顶接,通过斜撑3与楼面4的顶接,可以使整个装置稳定地支撑在楼梯井内。使用斜撑直接与下层的楼面相顶接,避免了再设钢卡槽的繁琐操作,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使受力部位转移到整个斜撑之上,通过斜撑将所受的重力均匀地传输至整个装置。斜撑上端与平台面相连,斜撑下端与斜撑的楼层面相抵,结构强度大大提升,避免了因结构不足或者槽钢卡连接不足而造成的各种安全隐患。

如图6所示,所述斜撑3也为工字钢,斜撑3的顶端开设有预留孔,外框架1-3下方焊接有第二钢板6,第二钢板6上开设有与预留孔相匹配的连接孔,预留孔与连接孔相对应后通过高强螺栓6-2连接。如图2所示,斜撑3的底端切除一角,构成与楼面4相平行的支撑底3-1。所述竖梁2的底端切除一角,构成与斜撑3上端面相贴合的支撑脚,支撑脚两侧通过高强螺栓加装第三钢板7,第三钢板7焊接固定在斜撑3上端,进而完整斜撑3与竖梁2的连接。设置相互配合的工字钢或槽钢作为本方案的型材,不仅取材方便,而且通过高强螺栓及带孔钢板的配合拆装十分便捷。

实施例2,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所述斜撑3与竖梁2之间设置有加强梁8,加强梁8一端与斜撑3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竖梁2通过钢板和高强螺栓连接。设置加强梁不仅可以增强装置的整体强度,也可以使受力更加均匀,降低斜撑压力,还可以构造出一个中间平台,可用于踩踏或放置电梯井模具。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快速支护电梯井操作平台,所述斜撑3的底端的下侧设置有固定梁3-2,固定梁3-2与竖梁2平行设置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固定梁3-2的外侧与电梯井的内壁面相贴合。设置固定梁,可以与斜撑共同组成十字形固定脚,可以使斜撑的固定更加稳固,充分保证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