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5547发布日期:2019-08-17 02:2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但现在多数钢筋混凝土结构仍然以现场浇筑为主,劳动强度高,施工量大,现场湿作业多,施工周期较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近几年发展迅速,一般采用钢筋进行相邻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预制构件的模块化及标准化程度低,预制构件间连接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模块化及标准化程度低,预制构件间连接方式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包括:墙板;

柱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柱体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所述墙板的两侧;

第一梁体,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柱体的上部连接;以及

第二梁体,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柱体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两个所述柱体围成用于嵌装所述墙板的框架;

所述柱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开口相背设置的第一冷弯型钢,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为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各所述第一冷弯型钢的开口方向分别与所述框架的法线方向平行,两个所述第一冷弯型钢之间具有能够容纳两个分别垂直于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冷弯型钢的边板的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墙板包括内嵌在所述框架内的保温板和两个分设在所述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板,两个所述混凝土板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板内设置有支撑件或波形钢板;各所述混凝土板内分别设置有钢筋,所述钢筋的端部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板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包括四个以上的偶数个第二冷弯型钢,所述第二冷弯型钢为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两端分别与相应所述柱体连接;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冷弯型钢的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围成用于容纳余下所述第二冷弯型钢的矩形空腔,余下所述第二冷弯型钢两两开口相背设置且腹板相贴合拼接成至少一个工字型组合梁,各所述工字型组合梁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当所述工字型组合梁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工字型组合梁与所述矩形空腔插接配合,并与围成所述矩形空腔的两个所述第二冷弯型钢拼接成组合梁;

当所述工字型组合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所述工字型组合梁依次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层叠设置拼接成工字梁组,所述工字梁组与所述矩形空腔插接配合,并与围成所述矩形空腔的两个所述第二冷弯型钢拼接成组合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梁体为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梁体的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所述第二梁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柱体焊接;

所述第一梁体中各所述第二冷弯型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角形钢与相应所述柱体连接,所述角形钢的一个边板与相应所述第二冷弯型钢焊接,另一个边板通过螺栓与相应所述柱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上设置有轴线与所述柱体长度方向平行且开口朝上的钢管;所述第二梁体上设置有与位于该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下方的另一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的所述钢管插接配合的套管。

进一步地,各所述柱体分别为开口背离所述墙板的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各所述柱体和与该所述柱体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冷弯型钢分别围成了两个开口朝外且开口方向与所述墙板垂直的空腔;

当相互垂直的两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时,一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个所述第一冷弯型钢能够插设于另一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相应所述空腔内;

当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时,分设在两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贴合拼成一字型组合体。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和/或所述第一冷弯型钢的外壁上设置有销钉。

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在复合墙的柱体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能够通过各柱体上的第一连接件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另外,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相邻复合墙的连接方式简单,施工操作便捷,现场湿作业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沿所述柱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柱体通过两端分别与相应所述柱体上的所述空腔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件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采用了上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在复合墙的柱体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能够通过各柱体上的第一连接件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其中,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湿作业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运至现场;

ⅱ)基层建筑的建设:根据建筑需要将相应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柱体进行水平拼接,实现相应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同层连接节点的拼合,完成基层建筑;

ⅲ)上层建筑的建设:先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入位于下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空腔内,再向位于下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顶面与柱体的顶面齐平,之后将位于上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安装至位于下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方,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空腔插接配合,再向上下层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之间的缝隙中及位于上层的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所述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完成相邻上下层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之间的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个建筑的逐层建设。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建筑所需各墙板均采用上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在复合墙的柱体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能够通过各柱体上的第一连接件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其中,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湿作业少。

另外,在同一楼层之内采用各复合墙上的柱体和第一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或若干个复合墙相交时的情况有:一字型相交、l型相交、t型相交和十字型相交,各复合墙相互拼合通过相应组合柱实现连接,再将组合柱的内部空间浇筑混凝土填实,且混凝土包裹住整个组合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同楼层一字型组合墙中相应第一连接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同楼层l型组合墙中相应第一连接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同楼层t型组合墙中相应第一连接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同楼层十字型组合墙中相应第一连接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普通型墙板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钢板加强型墙板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加强型墙板的各层结构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组合梁与柱体连接节点组装顺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上下层柱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墙板;11、保温板;12、混凝土板;13、螺栓;14、钢筋;15、支撑件;16、波形钢板;20、第一梁体;21、第二冷弯型钢;22、第二梁体;30、柱体;40、第一连接件;41、第一冷弯型钢;50、角形钢;60、钢管;70、套管;80、销钉;90、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进行说明。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包括墙板10、第一梁体20、第二梁体22和柱体30。柱体30,设有两个,两个柱体30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墙板10的两侧。第一梁体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体30的上部连接。第二梁体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体30的下部连接。第二梁体22、第一梁体20和两个柱体30围成用于嵌装墙板10的框架。

柱体3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另一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第一连接件40包括两个开口相背设置的第一冷弯型钢41,第一冷弯型钢41为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各第一冷弯型钢41的开口方向分别与框架的法线方向平行,两个第一冷弯型钢41之间具有能够容纳两个分别垂直于该第一连接件40的第一冷弯型钢41的边板的空隙。

位于同一楼层并相邻的至少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中的柱体30能够通过相应第一连接件40拼接成一个组合柱,组合柱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体。相应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能够通过上述组合柱连接成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墙。不同层的墙板10则可通过相应的柱体30与第一梁体20或第二梁体22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拼接、混凝土浇筑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下面部分描述将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简称为复合墙,即下文中“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和“复合墙”均为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

如图2所示,当施工一字型墙体节点时,选取两个复合墙,将上述两个复合墙相对设置,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使得两个复合墙上相应的第一连接件40的相对面相贴合,拼接成一字型组合柱,之后向组合柱内、外浇筑混凝土,实现上述两个复合墙的连接,完成一字型组合墙的建筑。

如图3所示,当施工l型墙体节点时,选取两个复合墙,将两个复合墙垂直放置,调整两者的相对位置,使得两个复合墙中相邻两个第一冷弯型钢41拼接为l型组合柱,之后向组合柱内、外浇筑混凝土,实现上述两个复合墙的连接,完成l型组合墙的建筑。

如图4所示,当施工t型墙体节点时,选取三个复合墙,将其中两个复合墙相对放置,另一复合墙(为便于描述,以下称为第三复合墙)相对上述两个复合墙垂直放置并设置在两个复合墙的连接处,调整三个复合墙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三复合墙中的两个第一冷弯型钢41分别与另两个复合墙中靠近第三复合墙的第一冷弯型钢41拼接为l型,从而使得三个复合墙上的第一连接件40拼接为t型组合柱,之后向组合柱内、外浇筑混凝土,实现上述三个复合墙的连接,完成t型组合墙的建筑。

如图5所示,当施工十字型墙体节点时,选取四个复合墙,两两相对设置,各复合墙上的第一连接件40分别与垂直于该复合墙上的第一连接件40拼接,最终组合成十字型组合柱,之后向组合柱内、外浇筑混凝土,实现上述四个复合墙的连接,完成十字型组合墙的建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复合墙的柱体30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30能够通过各柱体30上的第一连接件40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另外,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40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相邻复合墙的连接方式简单,施工操作便捷,现场湿作业少。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8,墙板10包括内嵌在框架内的保温板11和两个分设在保温板11两侧的混凝土板12,两个混凝土板12通过螺栓13连接。

保温板11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墙板10的整体重量,保温板11可采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制成,可有效提高墙板10的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且采用该种材质制成的保温板11环保节能效率高且使用舒适性好,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材质制成的保温板11。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8,保温板11内设置有支撑件15或波形钢板16;各混凝土板12内分别设置有钢筋14,钢筋14的端部延伸至混凝土板12外。

本发明提供的墙板10包括普通型墙板、支撑加强型墙板和钢板加强型墙板,普通型墙板的保温板11内不加支撑件15或波形钢板16,支撑加强型墙板的保温板11内具有支撑件15,钢板加强型墙板的保温板11内具有波形钢板16。三者的抗侧力性能依次增强,使用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墙板10进行使用。

连接相邻至少两个复合墙时,需将各复合墙中的第一连接件40与相应复合墙中的第一连接件40相贴合,还需将各复合墙中的钢筋14进行搭接,之后再向组合柱内、外浇筑混凝土,使得钢筋14锚固于柱体30外的混凝土内,实现相邻两个复合墙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6和图7,第一梁体20包括四个以上的偶数个第二冷弯型钢21,第二冷弯型钢21为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两端分别与相应柱体30连接。其中两个第二冷弯型钢21的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围成用于容纳余下第二冷弯型钢21的矩形空腔,余下第二冷弯型钢21两两开口相背设置且腹板相贴合拼接成至少一个工字型组合梁,各工字型组合梁的高度方向与柱体30的长度方向平行。

当工字型组合梁的数量为一个时,工字型组合梁与矩形空腔插接配合,并与围成矩形空腔的两个第二冷弯型钢21拼接成组合梁。当工字型组合梁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工字型组合梁依次沿柱体30的长度方向层叠设置拼接成工字梁组,工字梁组与矩形空腔插接配合,并与围成矩形空腔的两个第二冷弯型钢21拼接成组合梁。

第一梁体20采用四个以上偶数个第二冷弯型钢21拼接成的组合梁,有效提高了第一梁体20的强度,保证了复合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当第二冷弯型钢21的个数为六个,其中四个第二冷弯型钢21各工字型组合梁的腹板与柱体3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工字型组合梁沿柱体30的长度方向层叠设置拼接为工字梁组;另两个第二冷弯型钢21的开口相对设置且两者围成用于容纳工字梁组的矩形空腔;六个第二冷弯型钢21拼接为一个组合梁。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因其构造灵活、截面形式多样、自重较小、抗震性能较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壁厚较薄,稳定性较差,一般多应用于低层建筑中。第一梁体20采用组合梁形式,有效解决了冷弯薄壁型钢由于壁厚较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使其不仅可以用于低层建筑中,还可用于高层建筑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及图7,第二梁体22为一个开口朝向第一梁体20的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第二梁体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柱体30焊接。第一梁体20中各第二冷弯型钢21的两端分别通过角形钢50与相应柱体30连接,角形钢50的一个边板与相应第二冷弯型钢21焊接,另一个边板通过螺栓13与相应柱体30连接。

第一梁体20采用组合梁,第二梁体22采用开口朝向第一梁体20的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有效降低了整体复合墙所需材料数量,降低了制作复合墙的成本。又由于第一梁体20中的各第二冷弯型钢21的两端通过角形钢50与相应柱体30连接,使得框架形状在组装好后不会发生形变,进而确保了墙板10与框架连接关系的稳定性。角形钢50通过螺栓13与相应柱体30连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调整第一梁体20与柱体30连接位置,进而实现不同高度框架的组装,且便于框架中某个第一梁体20或柱体30发生损坏或需要更换墙板10时将框架进行拆分。

组装复合墙时,先将两个柱体30、第一梁体20和第二梁体22拼合成框架。采用支撑加强型墙板和钢板加强型墙板时,还需将支撑件15或波形钢板16安装至框架内,使得支撑件15或波形钢板16的顶部与第一梁体20连接,底部与第二梁体22连接。再将两个混凝土板12分别放置到框架的两侧,并通过螺栓13将两个混凝土板12连接起来,最后向两个混凝土板12之间打入发泡材料,待发泡材料冷凝形成与两个混凝土板12层叠设置的保温板11。

安装组合梁时,按照组合梁中各第二冷弯型钢21的位置关系调整好各第二冷弯型钢21的位置,之后通过自攻螺钉将组合梁中各第二冷弯型钢21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组合梁的组装。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8,第一梁体20上设置有轴线与柱体30长度方向平行且开口朝上的钢管60;第二梁体22上设置有与位于该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下方的另一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的钢管60插接配合的套管70。

组装上下层复合墙时,将位于上方的复合墙底部的钢管60插入位于下方复合墙顶部的套管70内,或者将位于上方的复合墙底部的套管70套设在位于下方复合墙顶部的钢管60外,从而实现上下两个复合墙相对位置的固定,之后向上下两个复合墙之间的缝隙处浇筑混凝土,实现上下两个复合墙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柱体30为开口背离墙板10的冷弯c型钢或冷弯u型钢,各柱体30和与该柱体30连接的两个第一冷弯型钢41分别围成了两个开口朝外且开口方向与墙板10垂直的空腔。

当相互垂直的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时,一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个第一冷弯型钢41能够插设于另一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相应空腔内。

当相对设置的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连接时,分设在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的两个第一连接件40相互贴合拼成一字型组合体。

上下层复合墙连接时,两个复合墙的相应梁体可通过上述钢管60和套管70或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两个复合墙的柱体30则可通过在空腔内插设的第二连接件90进行连接。

上下层复合墙连接时,先将能够与空腔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件90的一端插设在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的柱体30上端的空腔内,使得第二连接件90的另一端高于位于下方复合墙柱体30的顶端,之后向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的柱体30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顶面与柱体30的顶面齐平,实现第二连接件90与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相对位置的固定。之后安装位于上方的复合墙,使得第二连接件90的另一端插入位于上方复合墙的柱体30的空腔内,实现两个复合墙柱体30的初步连接,之后向上下两个复合墙之间的缝隙及位于上方的复合墙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实现上下两个复合墙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柱体30和/或第一冷弯型钢41的外壁上设置有销钉80。

销钉80的设置使得柱体30与混凝土之间有一定的机械咬合力,不仅仅是混凝土与柱体30之间的粘接力,进而有效增加了建筑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沿柱体30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相邻设置的两个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柱体30通过两端分别与相应柱体30上的空腔插接配合的第二连接件90连接。

上下层复合墙连接时,先将第二连接件90安装至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的柱体30的上端,使得第二连接件90的顶端高于位于下方复合墙柱体30的顶端,在向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的柱体30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顶面与柱体30的顶面齐平,实现第二连接件90与位于下方的复合墙的柱体30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之后安装位于上方的复合墙,使得第二连接件90的另一端插入位于上方复合墙的柱体30的空腔内,实现两个复合墙柱体30的初步连接,之后向上下两个复合墙之间的缝隙及位于上方的复合墙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实现上下两个复合墙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采用了上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在复合墙的柱体30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30能够通过各柱体30上的第一连接件40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其中,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40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湿作业少。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0为弯折为u型或长圆形的钢筋,有效增加了第二连接件90的锚固长度,保证了相邻两个柱体30连接节点处的强度,从而确保了上下连接的两个复合墙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请参阅图11,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将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运至现场;

ⅱ)基层建筑的建设:根据建筑需要将相应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柱体30进行水平拼接,实现相应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同层连接节点的拼合,完成基层建筑;

ⅲ)上层建筑的建设:先将第二连接件90的一端插入位于下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空腔内,再向位于下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的顶面与柱体30的顶面齐平,之后将位于上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安装至位于下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上方,使得第二连接件90的另一端与位于上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空腔插接配合,再向上下层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之间的缝隙中及位于上层的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完成相邻上下层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之间的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整个建筑的逐层建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建筑所需各墙板10均采用上述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在复合墙的柱体30上设置了与相邻复合墙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0,相邻的至少两个复合墙的柱体30能够通过各柱体30上的第一连接件40组合为一字型、l型、t型或十字型组合柱,进而实现相应复合墙的组合。设计不同规格的建筑体时,针对不同高度、不同用途和不同荷载的建筑需求,采用不同数量或不同规格的复合墙组装而成,实现了建筑体的标准化装配,又由于构成建筑体的各复合墙结构相同,实现了复合墙的模块化设计,便于复合墙的标准化及批量生产,提高了复合墙的生产速率和建筑体的建筑速度。其中,相邻复合墙之间的连接节点采用第一连接件40拼接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施工操作简便,现场湿作业少。

另外,在同一楼层之内采用各复合墙上的柱体30和第一连接件40进行连接,两个或若干个复合墙相交时的情况有:一字型相交、l型相交、t型相交和十字型相交,各复合墙相互拼合通过相应组合柱实现连接,再将组合柱的内部空间浇筑混凝土填实,且混凝土包裹住整个组合柱。

具体的,包覆在组合柱外的混凝土的外表面与混凝土的外表面齐平,且包覆在组合柱外的混凝土将设置在混凝土板12内的钢筋14延伸至混凝土外的部分和设置在柱体30或第一冷弯型钢41上的销钉80包覆其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