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3113发布日期:2019-11-16 00:1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器皿制作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方案是在烧成的瓷器上再覆盖一层色釉,再对其进行耙花绘制。现有的技术制作出来的成品率高,且容易操作。但是其缺点在于,成瓷上覆盖一层釉,经烤花烧制,其坯体原釉不能融解,故附着在瓷器上。金属色釉,重金属容易浸出,会影响身体健康,不适作用日常使用的茶器和食器制品当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常规的茶器制作方法中金属色釉容易浸出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减少釉料中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浸出的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拉坯制作,制作器物的造型;s2:将器物入烤花窑素烧,烧除坯胎中的水分确保不易破碎;s3:对器物用青花料手工上色;s4:对器物用笔、刀具或绣花针类工具进行雕刻、装饰;s5:对装饰好的器物进行罩釉;s6:将施釉好的器物进行装窑入烧;s7:烧炼完成,进行8-10小时的冷却方能将器物拣出窖炉。

作为优选,所述的s6中装窑入烧的时间为10到20小时,温度为1300摄氏度,使得器物进行高温还原烧炼。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在进行施釉料并在其上进行雕刻或耙花制作,而现有的传统技术是在瓷器上耙花(刻画),本发明通过釉下耙花、雕刻且经过一次高温强还原烧炼而成,能有效地减少釉料中铅,镉有害物质在水或茶汤中的浸出,较好地提高了日常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拉坯制作,制作器物的造型;s2:将器物入烤花窑素烧,烧除坯胎中的水分确保不易破碎;s3:对器物用青花料手工上色;s4:对器物用笔、刀具或绣花针类工具进行雕刻、装饰;s5:对装饰好的器物进行罩釉;s6:将施釉好的器物进行装窑入烧;s7:烧炼完成,进行8-10小时的冷却方能将器物拣出窖炉。

所述的s6中装窑入烧的时间为10到20小时,温度为1300摄氏度,使得器物进行高温还原烧炼。

本发明是在进行施釉料并在其上进行雕刻或耙花制作,而现有的传统技术是在瓷器上耙花(刻画),本发明通过釉下耙花、雕刻且经过一次高温强还原烧炼而成,能有效地减少釉料中铅,镉有害物质在水或茶汤中的浸出,较好地提高了日常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创造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拉坯制作,制作器物的造型;

s2:将器物入烤花窑素烧,烧除坯胎中的水分确保不易破碎;

s3:对器物用青花料手工上色;

s4:对器物用笔、刀具或绣花针类工具进行雕刻、装饰;

s5:对装饰好的器物进行罩釉;

s6:将施釉好的器物进行装窑入烧;

s7:烧炼完成,进行8-10小时的冷却方能将器物拣出窖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6中装窑入烧的时间为10到20小时,温度为1300摄氏度,使得器物进行高温还原烧炼。


技术总结
为了解决存在的常规的茶器制作方法中金属色釉容易浸出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发明创造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减少釉料中铅、镉等有害物质的浸出的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耙花茶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拉坯制作,制作器物的造型;S2:将器物入烤花窑素烧,烧除坯胎中的水分确保不易破碎;S3:对器物用青花料手工上色;S4:对器物用笔、刀具或绣花针类工具进行雕刻、装饰;S5:对装饰好的器物进行罩釉;S6:将施釉好的器物进行装窑入烧;S7:烧炼完成,进行8‑10小时的冷却方能将器物拣出窖炉。

技术研发人员:柯茂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逸心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