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4708发布日期:2020-02-14 22:2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建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在上升,农村房屋建设也越来越多;房建:指的是房屋建设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上建设房屋等建筑物。

但是现有的农村房屋建设由于地皮稀缺,往往都是在旧房子上破拆重建,旧房子所处地段大部分路况不佳,错综复杂。这就导致在进行房建时交通不便,房建时许多设备设施和物料等运输不便,其中预制构件作为房建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装饰物之一,外墙往往会采用许多预制构件进行装饰,但是预制构件由于体型瘦长,重量较重,大型设备又无法进入,运输极为困难,并且现有也没有专门的体积较小,可以灵活运转运输的装置来配合使用。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农村房屋建设由于地皮稀缺,往往都是在旧房子上破拆重建,旧房子所处地段大部分路况不佳,错综复杂。这就导致在进行房建时交通不便,房建时许多设备设施和物料等运输不便,其中预制构件作为房建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装饰物之一,外墙往往会采用许多预制构件进行装饰,但是预制构件由于体型瘦长,重量较重,大型设备又无法进入,运输极为困难,并且现有也没有专门的体积较小,可以灵活运转运输的装置来配合使用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包括第一组合机构和第二组合机构;第一组合机构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进行转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组合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滑槽,方形伸缩杆,拉杆,第一万向轮,防撞垫,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万向轮;第一支撑板内前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支撑板内前顶部设置有方形伸缩杆,并且方形伸缩杆右底部与第一滑槽相连接;第一支撑板左顶部与第一万向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右底部设置有防撞垫;第一支撑板左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翻转连接;方形伸缩杆内左侧与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底部与第二万向轮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相连接;第一支撑板前端中下方与第二组合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第二组合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重型轴套,第三万向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四万向轮,第五万向轮,第一调节握把,第二调节握把,定位杆,轴盘,定位伸缩杆,调节套壳,控制器,蓄电池,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外套框,微型电机,万向珠,放置板,轮齿套环,第二滑槽,第三滑槽,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联轴杆,第三平齿轮和固定轴;第二支撑板左侧设置有重型轴套;第二支撑板底部左侧与第三万向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底部中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底部右侧与第五万向轮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顶端右侧与第一调节握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内顶部与轴盘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前中左部与定位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右侧与第四万向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握把顶部左侧与第二调节握把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握把底端左侧与定位杆进行插接,并且定位杆外表面底部与轴盘相连接;定位伸缩杆外表面中部与调节套壳相互旋接;轴盘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控制器;轴盘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蓄电池,并且蓄电池位于控制器左侧;轴盘前左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器;轴盘前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器;轴盘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轴盘顶端前中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二支撑杆位于控制器左后方;第一减震器顶端设置有外套框,并且外套框底端右前侧与第二减震器相连接;第一支撑杆顶部与万向珠进行滑动连接;外套框底部中右侧设置有微型电机;万向珠顶部设置有放置板,并且放置板底端前中右侧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接,而且放置板前后端与外套框相连接;放置板顶端外圈设置有轮齿套环;放置板底端中左前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放置板底端中后部设置有第三滑槽;轮齿套环内右前部与第一平齿轮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底部轴心与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底部轴心与联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联轴杆位于第二平齿轮上方;联轴杆左侧底部与第三平齿轮进行插接;第三平齿轮底部轴心与固定轴进行插接,并且固定轴底部与微型电机相连接;重型轴套轴心与第一组合机构相连接;定位伸缩杆左顶部与第一组合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轴盘顶部外圈设置有等距的环形凹槽,并且凹槽的内径大于定位杆外径三毫米。

优选地,第一滑槽共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内前部和内后部,同时第一滑槽左上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贯通开口。

优选地,第一万向轮和第五万向轮安装的连接板侧方均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

优选地,第一调节握把底端右侧和第二调节握把顶端右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收腰弧面,并且第一调节握把在第二调节握把组合时可以上滑。

优选地,第一万向轮,第三万向轮,第五万向轮,定位伸缩杆,调节套壳,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均设置有两个。

优选地,外套框底端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工字型挂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农村房屋建设由于地皮稀缺,往往都是在旧房子上破拆重建,旧房子所处地段大部分路况不佳,错综复杂。这就导致在进行房建时交通不便,房建时许多设备设施和物料等运输不便,其中预制构件作为房建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装饰物之一,外墙往往会采用许多预制构件进行装饰,但是预制构件由于体型瘦长,重量较重,大型设备又无法进入,运输极为困难,并且现有也没有专门的体积较小,可以灵活运转运输的装置来配合使用,设计了第一组合机构和第二组合机构,使用时先将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放置在水平地面,然后第二组合机构上方可放置预制构件并进行捆绑固定,通过第一组合机构带动第二组合机构移动,可以根据使用的状况运输预制构件,并且可以调节预制构件进行横向放置或者纵向放置,以及配合进行竖立运输,实现在错综复杂,路况不佳的路面进行调整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组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组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放置板,轮齿套环,第二滑槽,第三滑槽,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联轴杆,第三平齿轮和固定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组合机构和第二组合机构翻转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组合机构,2-第二组合机构,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一滑槽,103-方形伸缩杆,104-拉杆,105-第一万向轮,106-防撞垫,107-第一电动推杆,108-第二万向轮,201-第二支撑板,202-重型轴套,203-第三万向轮,204-第二电动推杆,205-第四万向轮,206-第五万向轮,207-第一调节握把,208-第二调节握把,209-定位杆,2010-轴盘,2011-定位伸缩杆,2012-调节套壳,2013-控制器,2014-蓄电池,2015-第一减震器,2016-第二减震器,2017-第一支撑杆,2018-第二支撑杆,2019-外套框,2020-微型电机,2021-万向珠,2022-放置板,2023-轮齿套环,2024-第二滑槽,2025-第三滑槽,2026-第一平齿轮,2027-第二平齿轮,2028-联轴杆,2029-第三平齿轮,2030-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组合机构1和第二组合机构2;第一组合机构1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2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组合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滑槽102,方形伸缩杆103,拉杆104,第一万向轮105,防撞垫106,第一电动推杆107和第二万向轮108;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02;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顶部设置有方形伸缩杆103,并且方形伸缩杆103右底部与第一滑槽102相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左顶部与第一万向轮1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右底部设置有防撞垫106;第一支撑板101左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107进行翻转连接;方形伸缩杆103内左侧与拉杆1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07底部与第二万向轮108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01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2相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前端中下方与第二组合机构2相连接。

第二组合机构2包括第二支撑板201,重型轴套202,第三万向轮203,第二电动推杆204,第四万向轮205,第五万向轮206,第一调节握把207,第二调节握把208,定位杆209,轴盘2010,定位伸缩杆2011,调节套壳2012,控制器2013,蓄电池2014,第一减震器2015,第二减震器2016,第一支撑杆2017,第二支撑杆2018,外套框2019,微型电机2020,万向珠2021,放置板2022,轮齿套环2023,第二滑槽2024,第三滑槽2025,第一平齿轮2026,第二平齿轮2027,联轴杆2028,第三平齿轮2029和固定轴2030;第二支撑板201左侧设置有重型轴套202;第二支撑板201底部左侧与第三万向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底部中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204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底部右侧与第五万向轮206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201顶端右侧与第一调节握把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内顶部与轴盘2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前中左部与定位伸缩杆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204右侧与第四万向轮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握把207顶部左侧与第二调节握把2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握把208底端左侧与定位杆209进行插接,并且定位杆209外表面底部与轴盘2010相连接;定位伸缩杆2011外表面中部与调节套壳2012相互旋接;轴盘2010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控制器2013;轴盘2010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蓄电池2014,并且蓄电池2014位于控制器2013左侧;轴盘2010前左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器2015;轴盘2010前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器2016;轴盘2010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017;轴盘2010顶端前中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2018,并且第二支撑杆2018位于控制器2013左后方;第一减震器2015顶端设置有外套框2019,并且外套框2019底端右前侧与第二减震器2016相连接;第一支撑杆2017顶部与万向珠2021进行滑动连接;外套框2019底部中右侧设置有微型电机2020;万向珠2021顶部设置有放置板2022,并且放置板2022底端前中右侧与第二支撑杆2018相连接,而且放置板2022前后端与外套框2019相连接;放置板2022顶端外圈设置有轮齿套环2023;放置板2022底端中左前部设置有第二滑槽2024;放置板2022底端中后部设置有第三滑槽2025;轮齿套环2023内右前部与第一平齿轮2026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2026底部轴心与第二平齿轮2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2026底部轴心与联轴杆2028进行转动连接,并且联轴杆2028位于第二平齿轮2027上方;联轴杆2028左侧底部与第三平齿轮2029进行插接;第三平齿轮2029底部轴心与固定轴2030进行插接,并且固定轴2030底部与微型电机2020相连接;重型轴套202轴心与第一组合机构1相连接;定位伸缩杆2011左顶部与第一组合机构1相连接。

轴盘2010顶部外圈设置有等距的环形凹槽,并且凹槽的内径大于定位杆209外径三毫米。

第一滑槽102共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部和内后部,同时第一滑槽102左上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贯通开口。

第一万向轮105和第五万向轮206安装的连接板侧方均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

第一调节握把207底端右侧和第二调节握把208顶端右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收腰弧面,并且第一调节握把207在第二调节握把208组合时可以上滑。

第一万向轮105,第三万向轮203,第五万向轮206,定位伸缩杆2011,调节套壳2012,第一减震器2015和第二减震器2016均设置有两个。

外套框2019底端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工字型挂钩。

一种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包括第一组合机构1和第二组合机构2;第一组合机构1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2进行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房建预制构件中转装置放置在水平地面,然后第二组合机构2上方可放置预制构件并进行捆绑固定,通过第一组合机构1带动第二组合机构2移动,可以根据使用的状况运输预制构件,并且可以调节预制构件进行横向放置或者纵向放置,以及配合进行竖立运输,实现在错综复杂,路况不佳的路面进行调整运输。

第一组合机构1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滑槽102,方形伸缩杆103,拉杆104,第一万向轮105,防撞垫106,第一电动推杆107和第二万向轮108;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02;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顶部设置有方形伸缩杆103,并且方形伸缩杆103右底部与方第一滑槽102相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左顶部与第一万向轮1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右底部设置有防撞垫106;第一支撑板101左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107进行翻转连接;方形伸缩杆103内左侧与拉杆1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07底部与第二万向轮108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板101底部与第二组合机构2相连接;第一支撑板101前端中下方与第二组合机构2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101上第一滑槽102的方形伸缩杆103与拉杆104的位置,来调节手拉的角度以及舒适度,同时第一万向轮105可以作为翻转后的移动轮,防撞垫106可以防止第二组合机构2在运输预制构件时减震移动撞到第一组合机构1,第一电动推杆107和第二万向轮108可以配合变形使用,实现了配合运输和组合变形。

第二组合机构2包括第二支撑板201,重型轴套202,第三万向轮203,第二电动推杆204,第四万向轮205,第五万向轮206,第一调节握把207,第二调节握把208,定位杆209,轴盘2010,定位伸缩杆2011,调节套壳2012,控制器2013,蓄电池2014,第一减震器2015,第二减震器2016,第一支撑杆2017,第二支撑杆2018,外套框2019,微型电机2020,万向珠2021,放置板2022,轮齿套环2023,第二滑槽2024,第三滑槽2025,第一平齿轮2026,第二平齿轮2027,联轴杆2028,第三平齿轮2029和固定轴2030;第二支撑板201左侧设置有重型轴套202;第二支撑板201底部左侧与第三万向轮2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底部中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204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底部右侧与第五万向轮206进行翻转连接;第二支撑板201顶端右侧与第一调节握把2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内顶部与轴盘2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201前中左部与定位伸缩杆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204右侧与第四万向轮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握把207顶部左侧与第二调节握把2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握把208底端左侧与定位杆209进行插接,并且定位杆209外表面底部与轴盘2010相连接;定位伸缩杆2011外表面中部与调节套壳2012相互旋接;轴盘2010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控制器2013;轴盘2010顶端前中右侧设置有蓄电池2014,并且蓄电池2014位于控制器2013左侧;轴盘2010前左侧设置有第一减震器2015;轴盘2010前右侧设置有第二减震器2016;轴盘2010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017;轴盘2010顶端前中部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杆2018,并且第二支撑杆2018位于控制器2013左后方;第一减震器2015顶端设置有外套框2019,并且外套框2019底端右前侧与第二减震器2016相连接;第一支撑杆2017顶部与万向珠2021进行滑动连接;外套框2019底部中右侧设置有微型电机2020;万向珠2021顶部设置有放置板2022,并且放置板2022底端前中右侧与第二支撑杆2018相连接,而且放置板2022前后端与外套框2019相连接;放置板2022顶端外圈设置有轮齿套环2023;放置板2022底端中左前部设置有第二滑槽2024;放置板2022底端中后部设置有第三滑槽2025;轮齿套环2023内右前部与第一平齿轮2026相互啮合;第一平齿轮2026底部轴心与第二平齿轮2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2026底部轴心与联轴杆2028进行转动连接,并且联轴杆2028位于第二平齿轮2027上方;联轴杆2028左侧底部与第三平齿轮2029进行插接;第三平齿轮2029底部轴心与固定轴2030进行插接,并且固定轴2030底部与微型电机2020相连接;重型轴套202轴心与第一组合机构1相连接;定位伸缩杆2011左顶部与第一组合机构1相连接。

使用时可以将预制构件放置在放置板2022上,然后通过绳子配合在外套框2019外框进行捆绑固定,为了便于放置,可以先进行横向放置进行捆绑,然后通过第一组合机构1配合进行拉动运输,运输时由于第一减震器2015和第二减震器2016的配合作用下,可以进行运输时的减震防护,但是为了防止减震偏移幅度过大,设置了第一支撑杆2017和万向珠2021,配合在中轴点进行偏移幅度的限位,第一支撑杆2017可以在偏移时配合收缩后上顶,使2019外框加快复位保持稳定,然后在遇到路况不好的路面时,可以通过手握第一调节握把207和第二调节握把208,将第二调节握把208稍稍上提,使定位杆209与轴盘2010上的凹槽插接,然后手握第一调节握把207和第二调节握把208进行收合,使定位杆209带动轴盘2010上的凹槽转动,配合带动轴盘2010转动,使预制构件可以配合转动相应的角度,不调节时又可以通过定位杆209固定轴盘2010,也可以将第一调节握把207和第二调节握把208翻转九十度进行收纳,使其不会延伸到第二支撑板201外侧,便于预制构件在路口较小位置配合进行位置的调节,当调节还是无法移动后,就可以将调节套壳2012松开,使定位伸缩杆2011可以配合拉伸,然后第一组合机构1向下翻转,再固定套壳2012使第一组合机构1无法移动;同时配合第一电动推杆107和第二万向轮108翻转,在控制器2013上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07伸缩,使其配合将第一组合机构1顶起,同时第二组合机构2靠近重型轴套202一侧的第二支撑板201也会上顶悬空,到一定高度时,可以翻转第二电动推杆204带动第四万向轮205,在控制器2013上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04伸缩,使第二组合机构2逐渐独立支撑上顶,同时松开调节套壳2012,然后继续使调节第一组合机构1和第二组合机构2收合底部的夹角角度,然后到调节到第一万向轮105和第五万向轮206都接触地面时,先固定调节套壳2012,使定位伸缩杆2011被限位不能再伸缩,同时将第一电动推杆107和第二电动推杆204分别翻转收纳,同时将再未翻转前先将方形伸缩杆103和拉杆104翻转到第一支撑板101的另外一侧,然后待变形好后可以将方形伸缩杆103和拉杆104上拉,然后拉伸方形伸缩杆103配合进行拉伸拉杆104,实现竖立运输,也可以根据装置的状况,控制控制器2013,使蓄电池2014通电带动微型电机2020带动固定轴2030,固定轴2030带动第三平齿轮2029,第三平齿轮2029啮合第二平齿轮2027转动,第二平齿轮2027带动第一平齿轮2026啮合轮齿套环2023,使放置板2022移动增加放置的面积,同时第二滑槽2024可以配合第二支撑杆2018在放置板2022延伸时增加放置板2022稳定性,同时第三滑槽2025配合万向珠2021在放置板2022延伸时保持定位,实现了可以根据使用的状况运输预制构件,并且可以调节预制构件进行横向放置或者纵向放置,以及配合进行竖立运输,实现在错综复杂,路况不佳的路面进行调整运输。

轴盘2010顶部外圈设置有等距的环形凹槽,并且凹槽的内径大于定位杆209外径三毫米,确保使用时定位杆209与凹槽能准确插接。

第一滑槽102共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01内前部和内后部,同时第一滑槽102左上方和右下方均设置有贯通开口,可以便于方形伸缩杆103和拉杆104的移动和翻转。

第一万向轮105和第五万向轮206安装的连接板侧方均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可以便于外设套杆配合固定增加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第一调节握把207底端右侧和第二调节握把208顶端右侧均设置有对称的收腰弧面,并且第一调节握把207在第二调节握把208组合时可以上滑,可以配合手握舒适度,同时便于移动第二调节握把208带动定位杆209移动。

第一万向轮105,第三万向轮203,第五万向轮206,定位伸缩杆2011,调节套壳2012,第一减震器2015和第二减震器2016均设置有两个,可以分别配合移动,固定调节和减震。

外套框2019底端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工字型挂钩,可以便于放置预制构件时通过绳子进行辅助捆绑固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