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3186发布日期:2019-12-27 16:4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性能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



背景技术:

新拌混凝土从运输、泵送、浇筑至振捣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过程,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至凝结硬化前则处于静态过程。在混凝土搅拌完成至凝结硬化的过程中,其常会发生离析、泌水等稳定性不良问题。动态过程中的混凝土还会出现坍落度损失,使混凝土工作性能下降,导致泵送、浇筑及振捣过程难度加大,其发生的泌水、离析现象也必然会加剧静态过程稳定性不良问题,从而影响静态过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多集中于研究新拌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直接静置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研究较少,且少有研究考虑动态过程的不同对混凝土静态性能的影响,其主要难题之一是缺少一种能模拟新拌混凝土不同动态过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使其具有能调整搅拌角度、能控制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以及装、卸料便捷的优点,以便切实模拟新拌混凝土的不同动态过程、大大提高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的便利性和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包括钢垫板、设置在钢垫板前后和后侧的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活动扶手和搅拌筒;所述搅拌筒支撑结构包括左侧小支架、右侧小支架和钢管,所述右侧小支架上沿高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有多根横梁,所述钢管的左端与左侧小支架铰接,右端通过挂钩与其中一根横梁挂接,钢管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拖轮;所述活动扶手设置在左侧小支架的左侧,活动扶手底部与钢垫板铰接,活动扶手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转速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搅拌筒通过前后侧的四个拖轮转动支撑,搅拌筒的左侧同轴设置有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搅拌筒的右侧设置有进出料口,搅拌筒内设置有多块搅拌叶片,所述进出料口处设置有搅拌筒盖,进出料口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溜槽。

进一步,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的拖轮一一对应,所述搅拌筒外壁开设有两条与拖轮匹配卡接的环形轨道。

进一步,所述搅拌筒中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相邻螺旋叶片之间错开180°。

进一步,所述活动扶手与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薄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包括钢垫板、设置在钢垫板前后和后侧的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活动扶手和搅拌筒;所述搅拌筒支撑结构包括左侧小支架、右侧小支架和钢管,所述右侧小支架上沿高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有多根横梁,所述钢管的左端与左侧小支架铰接,右端通过挂钩与其中一根横梁挂接,钢管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拖轮;所述活动扶手设置在左侧小支架的左侧,活动扶手底部与钢垫板铰接,活动扶手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转速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搅拌筒通过前后侧的四个拖轮转动支撑,搅拌筒的左侧同轴设置有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搅拌筒的右侧设置有进出料口,搅拌筒内设置有多块搅拌叶片,所述进出料口处设置有搅拌筒盖,进出料口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溜槽。该结构的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具有能调整搅拌角度、能控制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以及装、卸料便捷的优点,能够切实模拟新拌混凝土的不同动态过程,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的便利性和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专利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的搅拌筒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的省略搅拌筒的主视图;

图4为本专利的俯视图;

图5为本专利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搅拌筒内的螺旋叶片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搅拌筒内的螺旋叶片侧视图;

图中:1--电机、2--转动铰支座、3--活动扶手、4--搅拌筒、5--环形轨道、6--加强筋、7--拖轮、8--钢管、9--右侧小支架、10--左侧小支架、11--薄钢板、12--钢垫板、13--进出料口、14--溜槽、15--搅拌筒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包括钢垫板12、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活动扶手3和搅拌筒4,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分别设置在钢垫板的前侧和后侧。所述搅拌筒支撑结构包括左侧小支架10、右侧小支架9和钢管8,所述右侧小支架上沿高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有多根横梁,所述钢管的左端与左侧小支架铰接,右端通过挂钩与其中一根横梁挂接,钢管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拖轮7。所述活动扶手设置在左侧小支架的左侧,活动扶手底部通过转动铰支座2与钢垫板铰接,通过施加外力可使活动扶手在垂直面内进行旋转,活动扶手上设置有电机1,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转速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所述搅拌筒通过前后侧的四个拖轮转动支撑,本实施例中,两套搅拌筒支撑结构的拖轮一一对应,搅拌筒的外壁开设有两条环形轨道5,前侧的两个拖轮和后侧的两个拖轮均分别与对应的环形轨道卡接,在环形轨道的限定下,可以防止搅拌筒转动过程中拖轮跑偏。搅拌筒的左侧同轴设置有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在活动扶手与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薄钢板11,以便提高连接处的强度,搅拌筒中部设置有加强筋6,有利于提高搅拌筒的强度,防止搅拌筒变形,搅拌筒的右侧设置有进出料口13,搅拌筒内设置有多块搅拌叶片,具体来说,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相邻螺旋叶片之间错开180°,使搅拌叶片呈对数螺旋线布置,可使混凝土得到充分扰动,不易发生泌水、离析等现象,螺旋叶片的厚度优选为50mm,所述进出料口处设置有搅拌筒盖15,进出料口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溜槽14。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电机带动搅拌筒转动,搅拌筒在拖轮的支撑下可以稳定旋转,利用搅拌叶片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通过转速控制模块和时间控制模块可以精确控制搅拌的转速和时间;使钢管的右侧与不同高度的横梁挂接,同时同步调节活动扶手的倾斜角度,可以调节搅拌筒的搅拌角度,以便模拟不同的混凝土动态过程;将钢管挂钩挂于右侧小支架最高处,可以进行混凝土的装料和运输,抬起活动扶手使钢管挂钩挂于右侧支架最低处时可以进行卸料。

综上所述,该结构的模拟新拌混凝土动态过程的小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能调整搅拌角度、能控制搅拌转速和搅拌时间以及装、卸料便捷的优点,能够切实模拟新拌混凝土的不同动态过程,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动态性能研究的便利性和精确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