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516发布日期:2020-01-31 14:4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舞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2008101639267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水中升降桥”,公开了一种包括有拱形的桥体、布置在水中的轨道,所述桥体由两个对称布置的单元桥组成,所述单元桥包括有外端的台阶段和内端的平台段,台阶段的下端部侧面设有与轨道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包括有布置在靠近平台段一侧的前滚轮、远离平台段一侧的后滚轮,所述轨道包括有分别按不同角度朝平台段倾斜上升的前轨道和后轨道,所述轨道通支撑架固定在水底。其中公开的桥体初始状态呈倾斜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水中升降桥”的专利所公开的技术表明,所述水中升降桥在初始状态呈倾斜布置,牵引上升后平台段呈水平,在单元桥没有升起时,不具有利用平台段作为舞台可以供演员表演的功能。

2.上述“水中升降桥”的专利所公开的技术表明该水中升降桥只适合在水中表演,限制了使用场合。

3.上述“水中升降桥”的专利所公开的技术表明该水中升降桥只具有升降功能,没有平移的功能,因此其演艺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即具有升降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平移的功能,并且在初始状态,可作为舞台的一部分,具有舞台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舞台钢架,至少一拱桥单元,至少一拱桥行走轨道,至少一移动舞台面;

所述舞台钢架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舞台面,第二舞台面,第三舞台面;

所述舞台钢架内部设置有容纳室,用于容纳所述拱桥单元;

所述拱桥行走轨道固设在所述舞台钢架上;所述拱桥行走轨道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室的两侧,且相互平行;所述拱桥行走轨道包括一段水平轨道、两段倾斜轨道;所述水平轨道和所述倾斜轨道贯通;

所述拱桥单元的下部的前端、后端分别相应设置有前走轮、后走轮;所述前走轮、后走轮分别为两组,且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前走轮、后走轮分别侧向伸入所述拱桥行走轨道,与所述拱桥行走轨道的平面贴合;所述两段倾斜轨道之间的水平距离与位于同侧的所述前走轮、后走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所述拱桥单元包括若干踏步、至少一平台组成;所述平台在初始状态时呈水平布置,并与所述移动舞台面平齐。

所述移动舞台面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为左、右两组对移布置,每组包括若干个移动轮;

所述舞台钢架设置有移动舞台轨道,所述移动舞台轨道设置有第二倾斜轨道,第二水平轨道,第三水平轨道;所述移动舞台轨道为两组,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移动轮的圆周面可沿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表面往复滚动。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两组分别布置在第二舞台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舞台面、第三舞台面间留有缝隙。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面对称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的厚度小于所述缝隙。

更进一步,所述拱桥行走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挡块。

更进一步,第二水平轨道的上平面与所述第一舞台面平齐。

更进一步,包括两组拱桥单元,两组移动舞台面;分别呈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一卷扬机驱动所述拱桥单元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卷扬机有两组,布置在所述舞台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驱动对应的拱桥单元。

所述拱桥单元的下方前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一固定轮,后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二固定轮;所述第一卷扬机至少包括一第一牵引绳、第一卷筒,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轮,并经过若干固定设置于所述舞台钢架的转向绳轮后,经缠绕至所述第一卷筒数圈后引出至所述第二固定轮,形成牵引回路,当所述第一卷扬机正、反转时实现拱桥单元的上升、前进或下降、后退。

更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驱动所述移动舞台面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卷扬机有两组,布置在所述舞台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驱动对应的移动舞台面。

所述移动舞台面的下方前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三固定轮,后端设置有牵引绳第四固定轮;所述第二卷扬机至少包括一第二牵引绳、第二卷筒,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轮,并经过若干固定设置于所述舞台钢架的转向绳轮后,经缠绕至所述第二卷筒数圈后引出至所述第四固定轮,形成牵引回路,当所述第二卷扬机正、反转时实现拱桥单元的上升、前进或下降、后退。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外侧设置有通道,所述保持架、第二牵引绳在所述通道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设置在舞台钢架上的拱桥行走轨道引导拱桥单元的行走路线,所述倾斜轨道实现拱桥单元的升降,所述水平轨道上实现拱桥单元的平移,升降与平移的动作可由一台卷扬机实现,同时,在初始状态时,拱桥的平台呈水平布置,可以做为表演舞台使用。当所述拱桥单元需要上升时,先将所述移动舞台面向第二舞台面方向移动,在移动舞台的过程中,因为移动舞台轨道设置的第二倾斜轨道的作用下,所述移动舞台面向上升起,越过所述拱桥的平台、第二舞台面,当移动舞台面完全越过所述拱桥单元时,此时,可以将所述拱桥单元沿所述拱桥行走轨道实现上升,再平移到位,然后将所述移动舞台面再往后移动并靠近所述拱桥单元,此时,可以实现演员的上场与下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拱桥单元具有升降、平移动作,这两个动作的结合,可以丰富表演的场景,如做为“鹊桥”、“通天桥”等,不再受限于水中表演环境的使用。可以利用一台卷扬机同时实现所述拱桥单元升降与平移的动作,使整体的设备成本减少,同时,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平台可以作为舞台使用,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舞台表演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初始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升起平移到位时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5的i处局部放大详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3的左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舞台钢架、第一舞台面、第二舞台面、第三舞台面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舞台钢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9的c-c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10的d-d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舞台钢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9的左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舞台面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舞台面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舞台面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舞台面的左侧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放大2倍);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的左视图(放大2倍);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的主视图(放大2倍);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的右视图(放大2倍);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拱桥单元的俯视图(放大2倍);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主视图(放大4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用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升降平移拱桥的舞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舞台钢架(1),至少一拱桥单元(2),至少一拱桥行走轨道(3),至少一移动舞台面(4);

所述舞台钢架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舞台面(5),第二舞台面(6),第三舞台面(7);

所述舞台钢架内部设置有容纳室(8),用于容纳所述拱桥单元;

所述拱桥行走轨道固设在所述舞台钢架上;所述拱桥行走轨道为两组,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室的两侧,且相互平行;所述拱桥行走轨道包括一段水平轨道(31)、两段倾斜轨道(32);所述水平轨道和所述倾斜轨道贯通;

所述拱桥单元的下部的前端、后端分别相应设置有前走轮(21)、后走轮(22);所述前走轮、后走轮分别为两组,且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前走轮、后走轮分别侧向伸入所述拱桥行走轨道,与所述拱桥行走轨道的平面贴合;所述两段倾斜轨道之间的水平距离与位于同侧的所述前走轮、后走轮之间的距离相适配;

所述拱桥单元包括若干踏步(23)、至少一平台(24)组成;所述平台在初始状态时呈水平布置,并与所述移动舞台面平齐。

所述移动舞台面(4)设置有移动轮(41),所述移动轮为左、右两组对移布置,每组包括若干个移动轮;

所述舞台钢架设置有移动舞台轨道(11),所述移动舞台轨道设置有第二倾斜轨道(111),第二水平轨道(112),第三水平轨道(113);所述移动舞台轨道为两组,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移动轮的圆周面可沿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表面往复滚动。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轨道(11)的两组分别布置在第二舞台面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舞台面、第三舞台面间留有缝隙(114)。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面对称设置有保持架(115),所述保持架的厚度小于所述缝隙。

更进一步,所述拱桥行走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挡块(33)。

更进一步,第二水平轨道的上平面与所述第一舞台面平齐。

更进一步,包括两组拱桥单元,两组移动舞台面;分别呈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卷扬机(9),所述第一卷扬机驱动所述拱桥单元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卷扬机有两组,布置在所述舞台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驱动对应的拱桥单元。

所述拱桥单元的下方前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一固定轮(25),后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二固定轮(26);所述第一卷扬机至少包括一第一牵引绳(91)、第一卷筒(92),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轮,并经过若干固定设置于所述舞台钢架的若干第一转向绳轮(12)后,经缠绕至所述第一卷筒数圈后引出至所述第二固定轮,形成牵引回路,当所述第一卷扬机正、反转时实现拱桥单元的上升、前进或下降、后退。

更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卷扬机(10),所述第二卷扬机驱动所述移动舞台面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卷扬机有两组,布置在所述舞台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驱动对应的移动舞台面。

所述移动舞台面的下方前端设置有牵引绳第三固定轮(42),后端设置有牵引绳第四固定轮(43);所述第二卷扬机至少包括一第二牵引绳(101)、第二卷筒(102),所述第二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轮,并经过若干固定设置于所述舞台钢架的若干第二转向绳轮(13)后,经缠绕至所述第二卷筒数圈后引出至所述第四固定轮,形成牵引回路,当所述第二卷扬机正、反转时实现拱桥单元的上升、前进或下降、后退。

更进一步,所述移动舞台轨道的外侧设置有通道(14),所述保持架、第二牵引绳在所述通道往复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