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1045发布日期:2020-05-22 22:1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该结构的建筑物中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在施工中钢筋需要精确地浇筑在设计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施工现场中需要用到框架结构的预制柱,由于预制柱预留的钢筋数量比较多,现场定位困难,传统的定位通过木模板开孔定位,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误差,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时钢筋整体偏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部均匀,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下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能、使用年限下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以及经济损失。

授权公告号为cn209025323u、申请日为2018年10月16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竖向钢筋的定位工装,使用此种定位工装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角部钢筋和中间钢筋进行有效的定位,从而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保证预制柱的质量。包括由4根母杆首尾连接构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母杆的形状为l形,l形包括杆头和杆身,所述杆头上设有供角部钢筋插入的第一定位槽和用于与相邻母杆上杆身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杆身上设有用于与相邻母杆上杆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孔和可移动设置在杆身上的活动块,活动块上开设有供中间钢筋插入的第二定位槽,且该活动块可在杆身上来回移动并通过锁紧机构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相邻母杆上的第二定位槽通过第一螺栓连接。该实用新型仅通过开设的圆弧形的定位槽对钢筋进行卡接从而对钢筋进行定位,但是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受力容易脱离弧形的定位槽,从而导致定位装置失效,因此应当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其具有稳定性强、实用性强且可调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两根横杆,两横杆相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配合的凹槽、凸块,凸块上竖直开设有一轴孔,轴孔内转动连接有一穿出相邻横杆的转轴且两所述横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内竖直开设有用于供钢筋插接的插孔,所述横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另一钢筋的固定组件。

采用上述结构,当进行建筑施工时,采用多个定位装置,根据所需要的钢筋架的形状(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调节好两横杆之间的角度,并将钢筋插入插孔以及两端的固定组件当中,将其余的定位装置采用相同的方式错位固定于钢筋架上,从而完成对钢筋架的定位,由于钢筋插入定位装置中,无需担心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脱离定位装置,从而达到结构稳定的效果,此外由于两横杆转动连接,可调节性强,能够通过多个定位装置组合拼接以适应不同的钢筋架的形状,具有稳定性强、实用性强且可调节的优点。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开设于所述横杆远离转轴一端的容纳槽以及与容纳槽配合且呈弧形的夹持板,且夹持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于横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钢筋插入容纳槽内,再将夹持板盖合与钢筋上,将两侧的紧固螺栓拧进螺纹孔并拧紧,即可固定住夹持板,从而实现对钢筋的固定,且另一方面螺栓的螺纹配合作为最稳定的固定方式能够确保钢筋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槽以及与容纳槽对应的夹持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路。

采用上述结构,防滑纹路的设置使钢筋在容纳槽内不易发生滑动,当钢筋架安装好后,钢筋以及定位装置由于重力的作用有向下滑动的趋势,防滑纹路的设置即是为了降低上述情形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孔的孔径大于钢筋的直径,所述插孔内开设有螺纹且螺纹配合有收缩螺栓,所述收缩螺栓的螺纹柱的直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大且收缩螺栓竖直开有供钢筋穿过的穿孔,所述收缩螺栓的螺纹柱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贯穿螺纹柱侧壁的收缩槽。

采用上述结构,当安装好钢筋架时,此时需要紧固插接于插孔内的钢筋,由于收缩螺栓的上述结构的设置,螺纹柱旋入螺纹孔的侧壁越来越厚,由于收缩槽的设置,在螺纹柱因受到挤压而变形后,收缩槽的开设能够满足螺纹柱侧壁的形变,且由于旋入螺纹孔的侧壁越来越厚,从而会与钢筋发生抵接且抵接得越来越紧,从而实现对钢筋在插孔内的固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横杆分为插接端和嵌合端,所述插接端设置有插接块,所述嵌合端开设有供插接块插接的插接槽,且配有限位插接块的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横杆的可伸缩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的钢筋间隔的需要,当需要更宽的钢筋间距时,伸长横杆,并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即可,反之缩短横杆,使定位装置的适应性更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开设于插接槽侧壁上且贯穿插接槽侧壁的固定槽以及穿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且一端与插接块抵紧的固定螺栓。

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伸长横杆时,松开固定螺栓,并通过拉动横杆使插接块在插接槽内往插接槽外位移,此时拧紧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螺纹杆随转动逐渐位移从而抵紧插接块,从而达到固定插接块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块上开设有一圈供固定螺栓插接的横槽。

采用上述结构,横槽的设置供固定螺栓插接,在固定螺栓拧紧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固定螺栓因抵紧插接块而发生偏移,横槽的设计能够达到稳定固定螺栓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块远离固定螺栓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垫。

采用上述结构,橡胶垫的设置能够增大插接块在插接槽的摩擦力,能够进一步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增强固定螺栓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进行建筑施工时,采用多个定位装置,根据所需要的钢筋架的形状(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调节好两横杆之间的角度,并将钢筋插入插孔以及横杆两端的固定组件当中,将其余的定位装置采用相同的方式错位固定于钢筋架上,并拧紧收缩螺栓,从而完成对钢筋架的定位,由于钢筋插入定位装置中,无需担心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脱离定位装置,从而达到结构稳定的效果,此外由于两横杆转动连接,可调节性强,能够通过多个定位装置组合拼接以适应不同的钢筋架的形状,具有稳定性强、实用性强且可调节的优点;

2、通过横杆的可伸缩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的钢筋间隔的需要,当需要更宽的钢筋间距时,伸长横杆,并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即可,反之缩短横杆,使定位装置的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位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嵌合端和插接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杆;100、钢筋;101、插接端;102、嵌合端;2、凹槽;3、凸块;4、插孔;5、固定组件;51、容纳槽;52、螺纹孔;53、夹持板;54、紧固螺栓;6、收缩螺栓;7、穿孔;8、收缩槽;9、插接块;10、插接槽;11、橡胶垫;12、固定装置;121、固定槽;122、固定螺栓;123、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柱子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两根横杆1,其一横杆1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2,另一横杆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3,且凸块3上竖直开设有一轴孔(图中未示出),凹槽2内竖直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图中未示出),两横杆1通过轴孔与转轴的配合转动连接,其中,转轴内竖直开设有供钢筋100插接的插孔4,横杆1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钢筋100的固定组件5。

固定组件5包括容纳槽51、螺纹孔52、夹持板53以及紧固螺栓54,容纳槽51竖直开设于横杆1远离转轴一端的侧壁上,螺纹孔52水平开设于横杆1位于容纳槽51两侧的侧壁上,夹持板53呈弧形且与容纳槽51配合,紧固螺栓54水平转动连接于夹持板53上,且紧固螺栓54螺纹配合于螺纹孔52内。其中,为了使钢筋100在容纳槽51与夹持板53的固定下不轻易发生滑动,容纳槽51以及与容纳槽51对应的夹持板53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纹路。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插接于插孔4内的钢筋100能够得到固定,插孔4开设的孔径大于钢筋100的直径,插孔4内开设有螺纹,且插孔4内螺纹配合有收缩螺栓6,收缩螺栓6的螺纹柱的直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大,收缩螺栓6竖直开有供钢筋100穿过的穿孔7,收缩螺栓6的螺纹柱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收缩槽8,收缩槽8贯穿螺纹柱的侧壁。

为了使定位装置适应不同钢筋100架的钢筋100间隔,横杆1中部断开分为插接端101和嵌合端102,插接端101的端面上固定有柱形的插接块9,插接块9远离固定螺栓122的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垫11,嵌合端102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插接块9插接的插接槽10,且嵌合端102内设置有固定插接块9的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包括固定槽121、固定螺栓122以及横槽123,固定槽121开设于插接槽10侧壁上,且固定槽121贯穿插接槽10的侧壁,固定螺栓122穿设于固定槽121内,且固定螺栓122的一端与插接块9抵接,横槽123开设于插接块9的侧壁上,且横槽123供固定螺栓122旋紧的过程中插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进行建筑施工时,采用多个定位装置,根据所需要的钢筋100架的形状(如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调节好两横杆1之间的角度,并将钢筋100插入插孔4以及横杆1两端的固定组件5当中,将其余的定位装置采用相同的方式错位固定于钢筋100架上,并拧紧收缩螺栓6,从而完成对钢筋100架的定位,由于钢筋100插入定位装置中,无需担心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100脱离定位装置,从而达到结构稳定的效果;当需要适应不同的钢筋100间距时,调节插接块9在插接槽10内的位置,并通过固定装置12固定,即可实现横杆1的伸缩,上述结构的设置,具有稳定性强、实用性强且可调节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