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216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建筑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现有的“绿色建筑”的墙体中,大多只是通过墙体材料的选用,或者是墙体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墙体成本更低或者是支撑的更加坚固。

公告号为cn2069030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火建筑墙板,包括钢架框体、分割层、隔热层、填充层和中心层,所述分割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架框体的两个相对侧面内壁的第一分割层和第二分割层,所述隔热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分割层贴合,所述隔热层的另一面与填充层的一面贴合,所述中心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二分割层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火建筑墙板通过多层隔热耐火设计起到阻碍建筑内火势蔓延的作用,墙板多层配合能起到防开裂、降低热量的传播效率。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建筑墙板仅在钢架框体上设置多层用于隔热防火的层结构,而未设置相应的隔音机构,致使墙板的隔音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包括墙体外框,所述墙体外框内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的长度方向所述沿墙体外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两侧分别与相邻的所述轻钢龙骨侧壁相贴合,两侧的所述保温板之间固定有用于隔音的隔音砖,所述隔音砖内均匀安装有多个弯折管,所述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且所述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外框内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轻钢龙骨的长度方向沿墙体外框的高度方向延伸,以此对墙体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从而增强了墙体的强度;在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而保温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以此使得墙体外框两侧形成较大温差,降低了室内空调的使用率,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隔音砖内安装有多个弯折管,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并在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当墙体外框一侧的噪音传递到隔音砖并进入弯折管时,由于声衍射作用,部分噪音会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轻钢龙骨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与所述墙体外框内侧壁相贴合的隔音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轻钢龙骨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与所述墙体外框内侧壁相贴合的隔音毡,以此避免了噪音到达外墙板后沿轻钢龙骨传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管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弯折管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阻尼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作用,以达到了控制弯折管振动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管包括第一直管道、第二直管道和u形管道,所述第一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下层砖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平齐,所述第二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下层砖体的另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一直管道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直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形管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直管道靠近所述下层砖体侧面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声反射的反射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直管道、第二直管道以及u形管道,在第二直管道靠近下层砖体侧面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声反射的反射板;当墙体外框一侧的噪音进入弯折管后与反射板接触,此时,反射板对部分噪音产生了反射作用,此外,另一部分噪音沿弯折管传播,遭遇弯折管道的弯折内壁后多次反射,从而减小了传出弯折管道的声波,起到减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板侧壁上固定有环形吸音棉,所述环形吸音棉远离所述反射板一侧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直管道内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射板侧壁上固定环形吸音棉,以此对经过反射板反射的声波进行吸收,进一步起到了良好的隔音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第二直管道端口一侧的侧面为球形,所述反射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球心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射板靠近第二直管道端口一侧的侧面为球形,反射板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球心方向延伸;噪音入射到反射板上时,除被反射的噪音外,一部分沿反射板传播,另一部分沿通孔传播,而声音在固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此起到了分散声波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反射板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管道内固定有与其内壁相贴合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且所述第一隔音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隔音板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形管道内固定与其内壁相贴合的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以此增强了隔音砖的隔音效果;第一隔音板的厚度大于第二隔音板的厚度,以此使得第一隔音板与第二隔音板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避免了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产生共振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音板的两相对侧面以及所述第二隔音板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固定有圆形吸音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隔音板的两相对侧面以及第二隔音板的两相对侧面上均固定有圆形吸音棉,以此对沿着u形管道传播的噪音进行吸收,加强了隔音砖的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在墙体外框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而保温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以此使得墙体外框两侧形成较大温差,降低了室内空调的使用率,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隔音砖内安装有多个弯折管,隔音砖包括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并在上层砖体和下层砖体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当墙体外框一侧的噪音传递到隔音砖并进入弯折管时,由于声衍射作用,部分噪音会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2.本方案在弯折管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阻尼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作用,以达到了控制弯折管振动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3.本方案中,反射板靠近第二直管道端口一侧的侧面为球形,反射板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的长度方向沿球心方向延伸;噪音入射到反射板上时,除被反射的噪音外,一部分沿反射板传播,另一部分沿通孔传播,而声音在固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此起到了分散声波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反射板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隔音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隔音砖的a-a侧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外框;2、轻钢龙骨;3、隔音毡;4、保温板;5、隔音砖;51、上层砖体;52、下层砖体;53、弯折凹槽;6、弯折管;61、阻尼层;62、第一直管道;63、第二直管道;64、u形管道;7、反射板;71、环形吸音棉;72、通孔;8、第一隔音板;9、第二隔音板;10、圆形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墙体,包括墙体外框1。墙体外框1为方形框体结构,竖直设置于地面上,其内部固定有多个轻钢龙骨2,且相邻轻钢龙骨2之间的间距相等。轻钢龙骨2的长度方向与墙体外框1的高度方向一致,用于提高墙体外框1的强度,其与墙体外框1内壁之间固定有隔音毡3。隔音毡3为长方形,其两侧的侧壁分别与墙体外框1内侧壁以及轻钢龙骨2侧壁固定连接。墙体外框1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保温板4。保温板4为长方形板体,保温板4两侧的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轻钢龙骨2侧壁相固定。两个相对的保温板4之间固定有隔音砖5。

如图2及图3所示,隔音砖5包括上层砖体51和下层砖体52。上层砖体51和下层砖体52结构相同,均采用混凝土制成。上层砖体51与下层砖体52的相交面上安装有多个弯折管6,相邻弯折管6之间的间距相等。上层砖体51与下层砖体52上均开设有多个弯折凹槽53,且弯折凹槽53与弯折管6卡接配合。弯折管6侧壁上均匀涂覆有阻尼层61。阻尼层61由阻尼材料制成(如水性阻尼涂料),阻尼层61的侧壁与弯折凹槽53侧壁相贴合,以此起到了控制弯折管6振动的目的。

如图3所示,弯折管6包括第一直管道62、第二直管道63和u形管道64。第一直管道62、第二直管道63与u形管道64均采用塑料管道制成,三者的侧壁均与弯折凹槽53侧壁相贴合。u形管道6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直管道62的一端以及第二直管道63的一端连通,且第一直管道62的另一端与下层砖体52的其中一个侧面平齐,第二直管道63的另一端与下层砖体52的另一侧面平齐。结合图4,第二直管道63远离u形管道64的一端固定有反射板7。反射板7为弧形板体,其靠近第二直管道63管口一端的侧面为球形曲面。反射板7侧壁与第二直管道63内壁之间固定有环形吸音棉71。环形吸音棉71为环状,采用吸音棉制成,其外侧壁、内侧壁分别与第二直管道63内侧壁、反射板7一侧的侧壁相贴合。当噪音传播到反射板7的球形曲面上时,部分噪音被反射,随后被环形吸音棉71吸收,以此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反射板7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72,通孔72的长度方向沿反射板7的球形曲面的球心方向延伸。当噪音传播到反射板7上时,除被反射的噪音外,一部分沿反射板7传播,另一部分沿通孔72传播,而声音在固体介质和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此起到了将噪音声波分散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隔音砖5的降噪效果。

u形管道64内固定有第一隔音板8和第二隔音板9。第一隔音板8和第二隔音板9均为与u形管道64相贴合的圆形板体,采用隔音材料制成,且第一隔音板8的厚度大于第二隔音板9的厚度,以此使得第一隔音板8与第二隔音板9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避免了第一隔音板8和第二隔音板9之间产生共振现象,避免了声音共振后而引起噪音增强的现象。第一隔音板8两侧的侧壁上和第二隔音板9两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圆形吸音棉10,以此对沿着u形管道64传播的噪音进行吸收,加强了隔音砖5的隔音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噪音沿墙体外框1传播到隔音砖5时,一部分噪音沿混凝土制成的隔音砖5传播,起到了降低了噪音的作用;另一部分噪音沿第二直管道63继续传播,当该部分噪音传播到反射板7时,一部分噪音被反射,随后被环形吸音棉71吸收;除部分被反射板7反射的噪音外,一部分沿反射板7传播,另一部分沿通孔72传播,以此使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转换介质,增加了能量损失,从而达到衰减声波的效果。

本方案在隔音砖5内安装有多个弯折管6,隔音砖5包括上层砖体51和下层砖体52,并在上层砖体51和下层砖体52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6侧壁相贴合的弯折凹槽53;当墙体外框1一侧的噪音传递到隔音砖5并进入弯折管6时,由于声衍射作用,部分噪音会沿管道的延伸方向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