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212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绿色墙体材料指的是用混凝土、水泥、砂等硅酸质材料,有的再掺加部分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废料或建筑垃圾经过压制或烧结、蒸压等制成的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及建筑板材,一般具有轻质、高强、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和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

公告号为cn2069421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保温墙体结构,包括复合保温网架板、填充在复合保温网架板内侧并与主体墙连接的现浇结合层、填充在复合保温网架板外侧的混凝土构造层、连接复合保温网架板与建筑墙体的膨胀锚栓,所述复合保温网架板包括v形肋网、外层钢筋网片、垫块和保温材料层,v形肋网顶端尖部位于现浇结合层中部,底端穿过保温材料层,深入到混凝土构造层中部,外层钢筋网片位于混凝土构造层中部且与v形肋网焊接固定,垫块设置在混凝土构造层内且用于定位保温材料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保温墙体结构具有节约建筑资源,防火等级高的优点。但上述保温墙体结构隔音性能较差,由上述保温墙体建造房屋,室内的居民易受到较大噪音的干扰,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墙体,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避免了外界噪音对居民产生干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建筑墙体,包括基础墙体,所述基础墙体一侧的侧壁上依次铺设有抗裂层和绿色防水层,所述基础墙体另一侧的侧壁上依次铺设有保温板、抗裂层和绿色防水层,所述保温板内部中空,其内侧底壁上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保温板内部分隔成第一方形空腔和第二方形空腔,所述第一方形空腔内安装有与所述隔板侧壁以及所述保温板内侧壁均相贴合的真空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内部中空,在其内侧底壁上固定有隔板,隔板将保温板内部分隔成第一方形空腔和第二方形空腔,并在第一方形空腔内安装真空壳体;真空壳体避免了热对流作用,以此增强了隔板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作用;此外,声音从隔板一侧传入第二方形空腔,随后由保温板传入第一方形空腔内的真空壳体中,利用声音在真空壳体中不能传播的特性,以此增强了隔板的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壳体周侧的侧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导向条,所述隔板侧壁以及所述保温板内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条一一对应且滑移配合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真空壳体周侧的侧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导向条,并在隔板侧壁以及保温板内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导向条一一对应且滑移配合的导向槽,以此工作人员将真空壳体进行安装,并且增强了真空壳体与保温板内侧壁之间的固定效果,避免了真空壳体在第一方形空腔内发生位置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周侧的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温板周侧的侧壁上均匀涂覆有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阻尼材料具有阻尼特性,涂覆在保温板上,能够阻止保温板由于声传播而引起的振动,并且能够提高保温板的隔音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远离所述真空壳体一侧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噪音传递到保温板时,一部分沿保温板侧壁传播,另一部分沿第一通孔传播;沿保温板侧壁传播的噪音,其传播介质由气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最后再次变为固体;而沿第一通孔传播的噪音,其传播介质由气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在噪音传播过程中,具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以此起到了降低噪音分贝的效果,从而增强了保温板的隔音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远离所述真空壳体一侧的内侧壁以及所述隔板远离所述真空壳体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多个球形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温板远离真空壳体一侧的内侧壁以及隔板远离真空壳体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有多个球形凸起;当噪音传播到第二方形空腔,与隔板上的球形凸起接触后,由于声反射作用,部分噪音沿球形凸起表面反射回第二方形空腔中,与后续入射的噪音相互抵消,以此起到了良好的降低噪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孔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倾斜设置,由于声衍射作用可知,部分噪音会绕过保温板侧壁而沿第一通孔传播,而此部分噪音传播到球形凸起表面时,由于声反射作用,会发生反射并回到第二方形空腔中,而由声反射规律可知,声波反射角与入射角相同,因此声波会发生多次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噪音声波的强度大幅减弱,以此提高了保温板的隔音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裂层由混凝土砌制而成,且抗裂层内设有钢丝网和玻璃纤维网格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抗拉强度高、结构坚固,设在混凝土内,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以此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热、抗龟裂的特点,设在混凝土中,以此增强了混凝土的耐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抗裂以及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色防水层由腻子膏层以及对环境无害的防水涂料层组成,所述腻子膏层均匀涂覆在所述抗裂层表面,所述防水涂料层均匀涂覆在所述腻子膏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腻子膏层均匀涂覆在抗裂层表面,以此使得墙体表面变得平整;并在腻子膏层上涂上对环境无害的防水涂料层,既增强了墙体的防水性能,又体现了建筑墙体的环保理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保温板内部中空,在其内侧底壁上固定有隔板,隔板将保温板内部分隔成第一方形空腔和第二方形空腔,并在第一方形空腔内安装真空壳体;真空壳体内抽真空,以此避免了热对流作用,增强了隔板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作用;此外,传播到隔板处的声音穿过隔板后到达真空壳体,利用声音在真空条件下不能传播的特性,以此起到了良好的隔音作用,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隔音效果;

2.本方案中,当外界噪音传递到保温板时,一部分沿保温板侧壁传播,另一部分沿第一通孔传播;沿保温板侧壁传播的噪音,其传播介质由气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最后再次变为固体;而沿第一通孔传播的噪音,其传播介质由气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在噪音传播过程中,具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以此起到了降低噪音分贝的效果,从而增强了保温板的隔音性能;

3.本方案中,钢丝网抗拉强度高、结构坚固,填充在混凝土内,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以此提高了抗裂层的抗裂性能;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热、抗龟裂的特点,填充在混凝土中,以此增强了抗裂层的耐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抗裂以及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础墙体;2、抗裂层;21、钢丝网;22、玻璃纤维网格布;3、绿色防水层;31、腻子膏层;32、防水涂料层;4、保温板;41、第一方形空腔;42、第二方形空腔;43、第一通孔;5、阻尼层;6、隔板;61、第二通孔;7、真空壳体;71、导向条;8、导向槽;9、球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墙体,包括基础墙体1。基础墙体1由水泥浇筑而成,竖直于地面。基础墙体1一侧的侧壁上依次铺设有抗裂层2和绿色防水层3,其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保温板4,保温板4远离基础墙体1一侧的侧壁上亦铺设有抗裂层2和绿色防水层3。结合图2,抗裂层2由混凝土砌制而成,其内部填充有钢丝网21和玻璃纤维网格布22,且钢丝网21和玻璃纤维网格布22相对设置。钢丝网21抗拉强度高、结构坚固,填充在混凝土内,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以此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玻璃纤维网格布22具有质轻、强度高、耐热、抗龟裂的特点,填充在混凝土中,以此增强了混凝土的耐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抗裂以及隔热性能。绿色防水层3包括腻子膏层31和防水涂料层32。腻子膏层31由腻子膏组成,其均匀涂覆在抗裂层2表面,以此使得抗裂层2表面更加平整。防水涂料层32由对环境无害的防水涂料固化形成,均匀涂覆在腻子膏层31表面,以此增强了建筑墙体的防水性能,且体现了建筑墙体的环保理念。

如图2所示,保温板4为长方形板体,采用聚苯乙烯树脂制成。保温板4周侧的侧壁上均匀涂覆有阻尼层5。阻尼层5采用阻尼材料制成(如硅橡胶),以此避免了保温板4由于声传播而引起的振动,并且提高了保温板4的隔音性能。保温板4内部中空,其内侧底壁上固定有隔板6。隔板6为长方形板体,其厚度方向与保温板4的厚度方向一致,且其两侧的侧壁分别与保温板4内侧的侧壁固定连接。隔板6将保温板4内部分隔成第一方形空腔41和第二方形空腔42。第一方形空腔41内安装有真空壳体7。真空壳体7采用玻璃制成,内部抽真空,其侧壁分别与隔板6侧壁以及保温板4内侧的侧壁固定连接,利用声音在真空条件下不能传播的特性,以此增强了隔板6的隔音效果。真空壳体7侧壁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导向条71。导向条71为长方形条状,其长度方向与隔板6的长度方向一致。保温板4靠近真空壳体7的内侧壁以及隔板6靠近真空壳体7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导向槽8,导向槽8与导向条71一一对应且滑移配合。

保温板4远离真空壳体7一侧的侧壁以及靠近基础墙体1的阻尼层5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3。第一通孔43倾斜设置,且阻尼层5上的第一通孔43与保温板4上的第一通孔43位置对应,以此便于噪音和热量进入保温板4内部,有利于保温板4进行隔音和隔热。隔板6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61。第二通孔61的长度方向沿隔板6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第二通孔61与第一通孔43交错设置。保温板4内侧壁以及隔板6侧壁上均固定有多个球形凸起9。球形凸起9为半球状。保温板4内侧壁上的多个球形凸起9均匀固定在保温板4远离真空壳体7一侧的内侧壁上。隔板6上的多个球形凸起9均匀固定在隔板6远离真空壳体7一侧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当外界的热量传递到绿色防水层3后,依次沿抗裂层2、基础墙体1传递到保温板4,随后,热量沿保温板4、隔板6传递到真空壳体7,而真空壳体7内抽真空,避免了热对流作用,以此增强了隔板6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作用。当外界的噪音传递到绿色防水层3后,依次沿抗裂层2、基础墙体1传递到保温板4,而保温板4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3。因此,一部分噪音沿保温板4传播到隔板6,在此过程中,传播介质由固体变为气体再变为固体。而另一部分噪音沿第一通孔43传播到隔板6,其传播介质由气体变为固体。传播到隔板6处的声音穿过隔板6后到达真空壳体7,利用声音在真空条件下不能传播的特性,以此起到了良好的隔音作用。此外,上述过程中,声音的传播介质经过多次改变,使得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逐渐衰减,从而起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以此增强了建筑墙体的隔音效果。

本方案中,保温板4内部中空,在其内侧底壁上固定有隔板6,隔板6将保温板4内部分隔成第一方形空腔41和第二方形空腔42,并在第一方形空腔41内安装真空壳体7;真空壳体7内抽真空,以此避免了热对流作用,增强了隔板6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作用;此外,传播到隔板6处的声音穿过隔板6后到达真空壳体7,利用声音在真空条件下不能传播的特性,以此起到了良好的隔音作用,从而增强了建筑墙体的隔音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