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7330发布日期:2020-06-09 21:51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有时需建造整体为对称结构,且两侧外凸部分上侧设有较重的构件的建筑物。比如,藏式风格的建筑物,其特点为整体呈东西对称形式,东西两侧外凸部分上侧设有金顶。建造该种结构的建筑物时,采用传统的分体墙板结构,难以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结构合理,其既能满足达到藏式风格建筑要求,又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具有抗震缓冲性能,施工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包括钢板体系和包覆所述钢板体系的墙体,所述钢板体系包括相对设置且为互为对称结构的第一钢板组件和第二钢板组件,所述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钢板组件和第二钢板组件的连接墙;所述第一钢板组件包括顺次焊接而成的第一钢柱单元、第一钢板单元、第二钢柱单元、第二钢板单元、第三钢柱单元、第三钢板单元、第四钢柱单元、第四钢板单元、第五钢柱单元;所述第一钢柱单元、第一钢板单元、第二钢柱单元、第二钢板单元、第三钢柱单元共同组成转角处为90°角的第一直角墙;所述第三钢柱单元、第三钢板单元、第四钢柱单元、第四钢板单元、第五钢柱单元共同组成转角处为90°角的第二直角墙;所述第二直角墙设于所述第一直角墙的下方的外侧部;所述第一钢柱单元、所述第五钢柱单元均为“t”形钢柱;所述第二钢柱单元、所述第三钢柱单元、所述第四钢柱单元均为“l”形钢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单元包括:板二立板、及分别与所述板二立板垂直设置的板二上横板和板二下横板;所述板二上横板为对称结构,所述板二立板设于所述板二上横板的对称线上;所述板二下横板为对称结构,所述板二立板设于所述板二下横板的对称线上。

优选的,所述板二上横板为多块且间隔设置,所述板二上横板的远离所述板二立板的两端向上弯曲;所述板二下横板为多块且间隔设置,所述板二下横板的远离所述板二立板的两端向下弯曲。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板一上支板和板一下支板,连接所述板一上支板和所述板一下支板的板一立板;所述板一上支板为“v”形板,所述板一下支板为倒“v”形板,所述板一立板为矩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柱单元的与所述第一钢板单元相连的一端设有矩形板状的焊接连板;所述第一钢柱单元的远离所述第一钢板单元的端部设有矩形板状的焊接连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柱单元和所述第五钢柱单元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柱单元、所述第二钢柱单元、所述第三钢柱单元、所述第四钢柱单元、所述第五钢柱单元均由30±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第一钢板单元、所述第二钢板单元、所述第三钢板单元、所述第四钢板单元均由20±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组件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对拉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钢板体系的外侧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由所述墙体包覆。

优选的,所述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既能满足达到藏式风格建筑要求,又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具有抗震缓冲性能,施工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中的钢板体系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中的第一钢板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中的第二钢板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中:

钢板体系1,墙体2,连接墙3,第一直角墙4,第二直角墙5;第一钢板组件011,第二钢板组件012;第一钢柱单元11,第一钢板单元12,第二钢柱单元13,第二钢板单元14,第三钢柱单元15,第三钢板单元16,第四钢柱单元17,第四钢板单元18,第五钢柱单元19;焊接连板111,板一上支板121,板一下支板122,板一立板123;板二立板141,板二上横板142,板二下横板1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参见附图1-4,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包括钢板体系1和包覆钢板体系1的墙体2,钢板体系1包括相对设置且为互为对称结构的第一钢板组件011和第二钢板组件012,本申请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还包括连接第一钢板组件011和第二钢板组件012的连接墙3;第一钢板组件011包括顺次焊接而成的第一钢柱单元11、第一钢板单元12、第二钢柱单元13、第二钢板单元14、第三钢柱单元15、第三钢板单元16、第四钢柱单元17、第四钢板单元18、第五钢柱单元19;第一钢柱单元11、第一钢板单元12、第二钢柱单元13、第二钢板单元14、第三钢柱单元15共同组成转角处为90°角的第一直角墙4;第三钢柱单元15、第三钢板单元16、第四钢柱单元17、第四钢板单元18、第五钢柱单元19共同组成转角处为90°角的第二直角墙5;第二直角墙5设于第一直角墙4的下方的外侧部;第一钢柱单元11、第五钢柱单元19均为“t”形钢柱;第二钢柱单元13、第三钢柱单元15、第四钢柱单元17均为“l”形钢柱。

本申请中,第二钢板单元14包括:板二立板141、及分别与板二立板141垂直设置的板二上横板142和板二下横板143;板二上横板142为对称结构,板二立板141设于板二上横板142的对称线上;板二下横板143为对称结构,板二立板141设于板二下横板143的对称线上;板二上横板142为多块且间隔设置,板二上横板142的远离板二立板141的两端向上弯曲;板二下横板143为多块且间隔设置,板二下横板143的远离板二立板141的两端向下弯曲。第一钢板单元12包括:相对设置的板一上支板121和板一下支板122,连接板一上支板121和板一下支板122的板一立板123;板一上支板121为“v”形板,板一下支板122为倒“v”形板,板一立板123为矩形板。第一钢柱单元11的与第一钢板单元12相连的一端设有矩形板状的焊接连板111;第一钢柱单元11的远离第一钢板单元12的端部设有矩形板状的焊接连板111。第一钢柱单元11和第五钢柱单元19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一钢柱单元11、第二钢柱单元13、第三钢柱单元15、第四钢柱单元17、第五钢柱单元19均由30±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第一钢板单元12、第二钢板单元14、第三钢板单元16、第四钢板单元18均由20±5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钢柱单元11、第二钢柱单元13、第三钢柱单元15、第四钢柱单元17、第五钢柱单元19均由3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第一钢板单元12、第二钢板单元14、第三钢板单元16、第四钢板单元18均由2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第一钢板组件011上设有贯穿其上的对拉螺栓孔。钢板体系1的外侧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由墙体2包覆。墙体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整体安全和力学稳定性能,钢板与钢柱间焊缝必须饱满,焊缝必须探伤检测合格。钢板在柱间必须呈中心对称布置。钢板墙在工厂必须开设对拉螺栓孔,便于合模时加固。模板合模后,必须检查垂直度,控制好钢筋保护层厚度。钢柱、钢板墙外侧钢筋密集,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本申请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为对称结构,整体为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组合墙,两侧外凸部分上侧可设置例如金顶等建筑物,可满足藏式风格建筑构造的设计要求。此外,本申请中通过对水平设置的钢板和竖直设置的钢板的横截面结构的设计,可有效提高钢板墙的强度,钢板体系1整体焊接相连为一体,因此,采用此连体形式可满足结构安全要求,本申请中通过对水平设置的钢板和竖直设置的钢板的结构设计,还可提高本申请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的整体缓冲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地质灾害能力。本申请中,板一上支板121为“v”形板,板一下支板122为倒“v”形板,板一立板123连接板一上支板121和板一下支板122,该结构利于提高墙板的强度,且浇筑时,混凝土浇入“v”形板的开口内,能提高整体稳固性。“v”形板结构同时利于提高抗震性能。本申请中,第二钢板单元14包括朝相反方向弯曲的板二上横板142和板二下横板143,该结构主要利于提高抗震性能,也利于混凝土浇入稳固成型,能提高整体稳固性。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一种双直角形对称连体钢板墙既能满足达到藏式风格建筑要求,又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具有抗震缓冲性能,施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