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7306发布日期:2020-06-09 21: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简装房墙体材料采用中间夹心聚氨酯泡沫的彩钢板制作,由于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现有的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一般包括内饰层、保温结构墙体、轻钢框架结构体和墙体外饰层。其中,一般先安装好轻钢框架结构体后,然后在轻钢框架结构体上整体安装保温结构墙体,最后再安装内饰层和墙体外饰层。由于保温结构墙体大都采用整体结构,不仅运输困难,其安装与拆卸均操作不便。对于需要拆卸后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简装房,现有的装配式简装房墙体将不再适用。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拆卸的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具有可灵活安装与拆卸墙体,达到可重复利用装配式简装房墙体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墙、保温夹层和外墙;所述保温夹层由多个保温板拼接构成,相邻保温板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保温板的对称侧面设有十字型卡槽;所述内墙和外墙均由多个墙板拼装构成,墙板四周边缘设有与十字型卡槽卡接的卡边;所述十字型卡槽的中心处穿设有将内墙的墙板、保温板和外墙的墙板固定连接的锁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件将保温板拼接构成保温夹层,然后将内墙和外墙的墙板安装在保温板两侧,并用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使得墙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墙体;同时将相邻保温板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之间间隙错位安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螺栓,固定板穿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通孔,保温板的直角处穿设有可与通孔对齐的固定孔,固定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固定孔后实现对相邻保温板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四个保温板的直角连接处,将固定板的通孔与固定孔对齐,然后穿设有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使得保温板的拼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内螺纹筒和与内螺纹筒配合的外螺纹杆,内螺纹筒与外螺纹杆的背向远离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墙板表面接触的锁紧板;所述十字型卡槽设有供内螺纹筒穿入的锁紧孔,墙板侧面设有与相应内螺纹筒外壁或外螺纹杆外壁接触的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螺纹筒与外螺纹杆螺纹配合后,两端锁紧板相向移动将两侧的墙板拉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螺纹筒外壁设有棱柱,锁紧孔为与棱柱配合的棱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棱柱和棱形孔配合,便于限制内螺纹筒与外螺纹杆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板表面设有用于放置锁紧板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板置于放置槽后表面与墙板表面持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板外壁设有旋转槽,旋转槽沿锁紧板直径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槽,使得内螺纹筒与外螺纹杆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十字型卡槽沿保温板中线方向或对角线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减少相邻保温板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之间对齐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墙板均为正方形板,正方形板的边长范围为80-12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保温板、墙板的安装与运输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板的对称侧面设有凸起部,墙板内侧设有与凸起部插接的内凹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起部与内凹部插接,便于限制墙板与保温板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为棱台或棱柱,内凹部为相应的棱台形槽或棱柱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凸起部与内凹部的插接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固定件将保温板拼接构成保温夹层,然后将内墙和外墙的墙板安装在保温板两侧,并用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使得墙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墙体;同时将相邻保温板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之间间隙错位安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内螺纹筒与外螺纹杆螺纹配合后,两端锁紧板相向移动将两侧的墙板拉紧固定;利用凸起部与内凹部插接,便于限制墙板与保温板相对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墙;11、墙板;12、凸起部;13、卡边;14、凹面;15、放置槽;2、保温夹层;21、保温板;22、内凹部;23、十字型卡槽;24、固定孔;25、固定板;26、通孔;27、锁紧孔;3、外墙;4、锁紧件;41、内螺纹筒;42、棱柱;43、外螺纹杆;44、锁紧板;45、旋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装配式保温墙体结构,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墙1、保温夹层2和外墙3。保温夹层2由多个保温板21拼接构成,相邻保温板21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保温板21的对称侧面设有十字型卡槽23。内墙1和外墙3均由多个墙板11拼装构成,墙板11四周边缘设有与十字型卡槽23卡接的卡边13。十字型卡槽23的中心处穿设有将内墙1的墙板11、保温板21和外墙3的墙板11固定连接的锁紧件4。利用固定件将保温板21拼接构成保温夹层2,然后将内墙1和外墙3的墙板11安装在保温板21两侧,并用锁紧件4进行锁紧固定,使得墙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墙体;同时将相邻保温板21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11之间间隙错位安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如图4所示,固定件包括固定板25和固定螺栓,固定板25穿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通孔26,保温板21的直角处穿设有可与通孔26对齐的固定孔24,固定螺栓依次穿过通孔26、固定孔24后实现对相邻保温板21的固定。在四个保温板21的直角连接处,将固定板25的通孔26与固定孔24对齐,然后穿设有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使得保温板21的拼接更加稳定。

如图3与图4所示,锁紧件4包括内螺纹筒41和与内螺纹筒41配合的外螺纹杆43,内螺纹筒41与外螺纹杆43的背向远离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与墙板11表面接触的锁紧板44(参照图2)。十字型卡槽23设有供内螺纹筒41穿入的锁紧孔27,墙板11侧面设有与相应内螺纹筒41外壁或外螺纹杆43外壁接触的凹面14。内螺纹筒41与外螺纹杆43螺纹配合后,两端锁紧板44相向移动将两侧的墙板11拉紧固定。

如图3与图4所示,内螺纹筒41外壁设有棱柱42,锁紧孔27为与棱柱42配合的棱形孔。利用棱柱42和棱形孔配合,便于限制内螺纹筒41与外螺纹杆43沿自身圆周方向转动。

如图3与图5所示,墙板11表面设有用于放置锁紧板44的放置槽15。锁紧板44置于放置槽15后表面与墙板11表面持平。

如图3所示,锁紧板44外壁设有旋转槽45,旋转槽45沿锁紧板44直径方向延伸设置。利用旋转槽45,使得内螺纹筒41与外螺纹杆43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十字型卡槽23沿保温板21中线方向或对角线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十字型卡槽23沿保温板21中线方向设置,便于减少相邻保温板21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11之间对齐面积。

如图2所示,保温板21、墙板11均为正方形板,正方形板的边长范围为80-120cm。在本实施例中,正方形板的边长采用100cm,使得保温板21、墙板11的安装与运输操作方便。

如图2所示,保温板21的对称侧面设有凸起部12,墙板11内侧设有与凸起部12插接的内凹部22。利用凸起部12与内凹部22插接,便于限制墙板11与保温板21相对滑动。

如图2所示,凸起部12为棱台或棱柱42,内凹部22为相应的棱台形槽或棱柱42形槽。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采用棱柱42型,使得凸起部12与内凹部22的插接操作方便。

工作过程:利用固定件将保温板21拼接构成保温夹层2,然后将内墙1和外墙3的墙板11安装在保温板21两侧,并用锁紧件4进行锁紧固定,使得墙体的安装与拆卸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墙体。同时将相邻保温板21之间间隙与相邻墙板11之间间隙错位安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