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9905发布日期:2020-09-15 18:3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



背景技术: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在设有电梯、自动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高层建筑尽管采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仍然要保留楼梯供火灾时逃生之用。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又称梯跑)、平台(休息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楼梯的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间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梯长,梯级的总高为梯高。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0161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组合式楼梯,包括左支架、踏板、右支架、栏杆、螺母和连接轴;右支架上设置有通孔ⅰ、沉孔、通孔ⅱ和限位棱,多个通孔ⅰ均匀地分布在右支架的长度方向上,限位棱为直角型凸起棱;右支架和左支架的结构对称,方管套装在方轴上,连接轴和踏板均卡装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并且连接轴的螺纹轴连接在通孔ⅰ内,踏板的底部与限位棱相接触,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螺纹轴上,栏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沉孔内。楼梯由左支架、右支架、踏板等多个钢结构部件组装而成,并借助螺纹连接来紧固,组装和拆卸方便,特别适合于临时性楼梯之用,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栏杆与沉孔的连接不牢固,从而容易使栏杆与沉孔发生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能够降低栏杆与沉孔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包括左支架、踏板、右支架以及栏杆,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开设有多个沉孔,所述栏杆包括多个斜杆以及安装于多个斜杆顶部的扶手,所述沉孔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斜杆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接于沉孔内的连接管以及安装于连接管内用于对斜杆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于连接管侧壁的多个第一滑槽、一一对应的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的多个抵接块以及安装于连接管的外侧壁用于驱动多个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抵接块向远离斜杆的方向移动的复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斜杆插接于连接管的内腔,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斜杆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能够降低栏杆与沉孔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连接管外侧壁的螺母以及固接于螺母的顶部且套设于连接管外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顶部设置有倒圆台形的第一斜面,每个所述抵接块靠近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母使套管斜向上移动,此时套管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驱动抵接块移动,从而便于对斜杆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接于抵接块顶部的连接块以及固接于连接块靠近连接管一端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接于连接管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移动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套管向下移动时,此时连接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便于驱动抵接块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斜杆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插接的第一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插槽,能够使抵接块与斜杆连接地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扶手与斜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扶手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扶手的连接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便于使扶手与斜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接于扶手底部的固定块以及开设于固定块的底部用于供斜杆插接的第二插槽;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斜杆的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扶手使斜杆插接于第二插槽,然后通过弹性组件对斜杆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将扶手安装到斜杆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插槽侧壁的通孔、固接于通孔内的竖块以及沿斜杆的径向滑移连接于竖块的插销;所述斜杆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销的一端贯穿固定块与插孔插接,另一端固接有手柄;所述插销上套设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插销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固定块和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扶手时,通过拉动手柄拉动插销,然后便可使斜杆插接于第二插槽,再者,插销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限位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斜杆与第二插槽插接后,松开手柄,此时限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插销与插孔插接,从而便可对扶手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便于对斜杆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斜杆包括底杆和顶杆,所述底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顶杆沿斜杆的轴向滑移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对顶杆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紧固螺栓,然后移动顶杆,这样能够对斜杆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斜杆插接于连接管的内腔,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斜杆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能够降低栏杆与沉孔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2.通过转动螺母使套管斜向上移动,此时套管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向靠近斜杆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驱动抵接块移动,从而便于对斜杆进行固定;

3.当需要安装扶手时,通过拉动手柄拉动插销,然后便可使斜杆插接于第二插槽,再者,插销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限位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斜杆与第二插槽插接后,松开手柄,此时限位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插销与插孔插接,从而便可对扶手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弹性组件,便于对斜杆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固定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弹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第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栏杆;11、斜杆;111、第一插槽;112、插孔;113、底杆;114、顶杆;115、第二滑槽;116、紧固螺栓;12、扶手;2、沉孔;3、固定装置;31、连接管;4、固定机构;41、第一滑槽;42、抵接块;43、驱动组件;431、螺母;432、套管;433、第一斜面;434、第二斜面;44、复位组件;441、连接块;442、第一弹簧;5、连接机构;51、固定块;511、第二插槽;512、通孔;52、弹性组件;521、竖块;522、插销;523、手柄;524、限位块;52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装式钢结构楼梯,包括左支架、踏板、右支架以及栏杆1,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开设有多个沉孔2,栏杆1包括多个斜杆11以及安装于多个斜杆11顶部的扶手12,沉孔2内安装有用于固定斜杆11的固定装置3。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粘接于或者焊接于沉孔2内的连接管31以及安装于连接管31内用于对斜杆11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开设于连接管31侧壁的多个第一滑槽41、一一对应的滑移连接于第一滑槽41的多个抵接块42以及安装于连接管31的外侧壁用于驱动多个抵接块42向靠近斜杆11的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43;斜杆11上开设有用于供抵接块42插接的第一插槽111;连接管31的外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抵接块42向远离斜杆11的方向移动的复位组件44。使斜杆11插接于连接管31的内腔,然后通过驱动组件43驱动抵接块42向靠近斜杆11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对斜杆11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装置3,能够降低栏杆1与沉孔2发生分离的可能性。

驱动组件43包括螺纹连接于连接管31外侧壁的螺母431以及固接于螺母431的顶部且套设于连接管31外部的套管432;套管432的顶部设置有倒圆台形的第一斜面433,每个抵接块42靠近套管4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434,第一斜面433和第二斜面434相匹配。通过转动螺母431使套管432斜向上移动,此时套管432在第一斜面433和第二斜面434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42向靠近斜杆11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43,便于驱动抵接块42移动,从而便于对斜杆11进行固定。

复位组件44包括固接于抵接块42顶部的连接块441以及固接于连接块441靠近连接管31一端的第一弹簧442;第一弹簧442远离连接块441的一端固接于连接管31的外侧壁。抵接块42向靠近斜杆11的方向移动带动连接块441移动,连接块441移动对第一弹簧442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弹簧44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套管432向下移动时,此时连接块441在第一弹簧442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42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44,便于驱动抵接块42复位。

如图1和图3所示,扶手12与斜杆11可拆卸连接,扶手12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扶手12的连接机构5;连接机构5包括固接于扶手12底部的固定块51以及开设于固定块51的底部用于供斜杆11插接的第二插槽511;固定块51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斜杆11的弹性组件52。通过移动扶手12使斜杆11插接于第二插槽511,然后通过弹性组件52对斜杆11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将扶手12安装到斜杆11上。

弹性组件52包括开设于第二插槽511侧壁的通孔512、固接于通孔512内的竖块521以及沿斜杆11的径向滑移连接于竖块521的插销522;斜杆11上开设有插孔112,插销522的一端贯穿固定块51与插孔112插接,另一端固接有手柄523;插销522上套设固定有限位块524,插销522上套接有第二弹簧525,第二弹簧525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固定块51和限位块524。当需要安装扶手12时,通过拉动手柄523拉动插销522,然后便可使斜杆11插接于第二插槽511,再者,插销522移动带动限位块524移动,限位块524移动对第二弹簧525进行压缩,此时第二弹簧525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斜杆11与第二插槽511插接后,松开手柄523,此时限位块524在第二弹簧525的作用下驱动插销522与插孔112插接,从而便可对扶手12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弹性组件52,便于对斜杆11进行固定。

如图1和图4所示,斜杆11包括底杆113和顶杆114,底杆11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供顶杆114沿斜杆11的轴向滑移的第二滑槽115,第二滑槽115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用于对顶杆114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116。拧松紧固螺栓116,然后移动顶杆114,这样能够对斜杆11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斜杆11插接于连接管31的内腔,然后通过转动螺母431使套管432斜向上移动,此时套管432在第一斜面433和第二斜面434的作用下驱动抵接块42向靠近斜杆11的方向移动,从而便可使抵接块42与第一插槽111插接,因而便可对斜杆11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