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581发布日期:2020-10-02 08:1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构造柱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二次结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一直是控制重点。通常构造柱钢筋由于主体施工时预埋易造成偏位,所以采用后植筋工艺进行构造柱钢筋施工。后植筋施工繁琐,还需进行拉拔等相关检测,施工成本较高。当今建筑市场,构造柱浇筑时易造成构造柱顶端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影响构造柱施工质量。常采用支设喇叭口进行端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构造柱成型后还需凿除喇叭口部位混凝土,造成混凝土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故此提出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包括混凝土梁、砌体和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部的两侧端均设有坡面结构,所述混凝土梁内预埋有与混凝土柱连接的连接筋,所述砌体与混凝土柱的连接面为马牙槎结构,所述马牙槎结构向混凝土柱一侧凸出的底部设为斜坡面,所述混凝土柱包括加固模块、柱筋和箍筋,所述加固模板由上及下依次设有一体连接的第一加固部、连接部和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均由连接部延伸至砌体与混凝土柱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部与柱筋固定连接,所述箍筋横向套设在柱筋和连接部的外侧且与柱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模块的宽度等于砌体的厚度与两倍混凝土柱保护层的厚度之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部垂直于马牙槎结构的斜坡面设置,所述第二加固部与连接部的夹角为30°~60°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部的顶部中心和第二加固部的底部中心均开设有漏浆槽口,所述第一加固部的顶部和第二加固部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所述加固钢板与第一加固部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套设在柱筋上的固定套和锁紧件,所述固定套和锁紧件通过螺纹匹配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锁紧件的底部延伸至固定套内且延伸至固定套内部的锁紧件设有夹爪,通过所述锁紧件与固定套连接使得锥形结构挤压夹爪实现夹紧柱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还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砌体内的拉结筋,所述拉结筋的长度至少为250mm。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梁的坡面结构的倾斜角为30°~60°,所述坡面结构的高度为100mm~150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固定套和锁紧件使多个加固模板临时与柱筋固定,完成后并将柱筋的两端分别与上下混凝土梁内预埋的连接筋连接成竖直状态,后利用固定套和锁紧件调整多个加固模板分别固定于设计高度的位置,并利用箍筋等间距套设在柱筋和连接部的外侧并与柱筋固接;

s2、堆砌墙体至混凝土梁的下表面位置,并在加固模板处预留马牙槎结构及马牙槎结构的斜坡面,并保证马牙槎结构靠近柱筋的一侧面与加固模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贴合;

s3、使用对拉螺栓将支撑模板固定在柱梁和砌体的外侧,且支撑模板与砌体之间设有双面胶防漏浆,支撑模板上涂有脱模剂,支撑模板的顶面高于混凝土梁的底面50mm~70mm;

s4、向支撑模板内部均匀喷洒水进行砌体和模板表面的润湿,由混凝土梁与支撑模板之间的缝隙向支撑模板的内部注浆并利用振动器和橡胶锤敲击支撑模板外侧进行捣实;

s5、注浆至支撑模板的顶面后,再进行均匀抹平或使用木条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梁的坡面结构设置,可以省去混凝土浇筑口结构设置和彻底消除浇筑口出现麻面或孔洞现象发生,同时也还可以很好地实现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柱的连接问题。还设有加固模块,利用第一加固部和第二加固部紧密贴合砌体与混凝土柱的连接面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同时加固模块自上而下设为三段也防止振动器在使用时卡夹现象的发生。砌体与混凝土柱的连接面设有的马牙槎结构的顶部设为斜坡面,消除振捣混凝土的死角,综上大大提高构造柱的浇筑质量和抗震性。

2、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的上设有固定套和锁紧件,利用固定套和锁紧件使连接部与柱筋固定进而将加固模块设定在预定高度,可以合理分配加固模块实现砌体和构造柱连接整体的强度,还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的漏浆槽口和加固钢板,防止出现振捣混凝土死角和增大加固模块与砌体马牙槎结构的挤出面,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和整体的抗震性。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拉结筋且预埋在砌体内的长度不小于250mm,进一步提高抗震性且混凝土梁的坡面结构的倾斜角为30°~60°且高度为100mm~150mm,振动器可以完全无障碍自由通过。

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保证构造柱预留钢筋定位准确,取消后植筋施工,增加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构造柱浇筑时增强构造柱相关节点部位混凝土密实程度,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减少二次维修,减少人工,减低成本,增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锁紧件和固定套连接关系图。

图中:1、混凝土梁;2、砌体;3、连接筋;4、加固模块;41、第一加固部;42、连接部;43、第二加固部;44、加固钢板;45、固定套;46、锁紧件;47、夹爪;48、拉结筋;5、柱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包括混凝土梁1、砌体2和柱筋笼,混凝土梁1的底部的两侧端均设有坡面结构,有利于构造柱浇筑时振动器使用同时保证构造柱与混凝土梁1整体的连接强度,消除了现有浇筑方式的后填充材料的质量问题的发生。混凝土梁1内预埋有与柱筋笼连接的连接筋3,通过连接筋3与柱筋笼连接整体,保证在砌体施工过程中的柱筋笼竖状态,同时浇筑时防止柱筋笼出现偏移或砌体连接面不规整使之在浇筑后受力不均匀影响施工质量。砌体2与柱筋笼的连接面为马牙槎结构,马牙槎结构向柱筋笼一侧延伸的顶部设为斜坡面,斜坡面设置可以消除混凝土浇筑时死角。柱筋笼包括加固模块4、柱筋5和箍筋,加固模块4由上及下依次设有一体连接的第一加固部41、连接部42和第二加固部43,第一加固部41和第二加固部43均由连接部42延伸至砌体2与柱筋笼的连接面,利用第一加固部41和第二加固部43实现与砌体1一较大接触面接触提高其抗震性能,同时还能保证柱筋5的竖直状态进而保证其构造柱的施工质量,还能消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器在钢筋笼的卡夹问题。连接部42与柱筋5通过扎丝绑扎形成固定连接,箍筋横向套设在柱筋5和连接部42的外侧且与柱筋5通过扎丝绑扎形成固定连接,利用柱筋5、连接部42和箍筋三者固接,既能保证钢筋笼的竖直状态还能保证其与砌体2的整体连接强度提高抗震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加固模块4的宽度等于砌体2的厚度与两倍柱筋笼保护层的厚度之差,加固模块4隐藏在内部且保证其砌体与构造柱的整体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第一加固部41垂直于马牙槎结构的斜坡面设置,第二加固部43与连接部42的夹角为30°~60°设置,优选地为45°设置,利用第一加固部41垂直马牙槎结构设置可以增强砌体2的整体强度且第二加固部43在临时固定加固模板4时为第一加固部41和连接部42提供支撑基础。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为提高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效果消除振捣死角且提高整体性能,第一加固部41的顶部中心和第二加固部43的底部中心均开设有漏浆槽口43。第一加固部41的顶部和第二加固部4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固钢板44,利用加固钢板44提高其第一加固部41和第二加固部43与砌体2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保证构造柱与砌体2之间的整体连接和抗震性能,加固钢板44与第一加固部41的宽度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连接部42上设有套设在柱筋5上的固定套45和锁紧件46,固定套45和锁紧件46通过螺纹匹配连接,固定套45的内部设有锥形结构,锁紧件46的底部延伸至固定套45内且延伸至固定套45内部的锁紧件46设有夹爪47(转动连接在锁紧件46上或类似于胀套结构),通过锁紧件46与固定套45连接使得锥形结构挤压夹爪47实现夹紧柱筋5,进而便于加固模块4临时固定和均匀分布使之受力均匀且保证施工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连接部42上还固定连接有延伸至砌体2内的拉结筋48,拉结筋48的长度为250mm。利用连接筋48将进一步实现与砌体2的整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混凝土梁1的坡面结构的倾斜角为30°~60°,优选45°且坡面结构的高度为100mm~150mm,优选150mm,便于振动器的自由出入。

实施例2:

一种提高顶部浇筑质量的构造柱结构的实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固定套45和锁紧件46使多个加固模块4临时与柱筋5固定,完成后并将柱筋5的两端分别与上下混凝土梁1内预埋的连接筋3连接成竖直状态,后利用固定套45和锁紧件46调整多个加固模块4分别固定于设计高度的位置,并利用箍筋等间距套设在柱筋5和连接部42的外侧并与柱筋5固接;

s2、堆砌墙体至混凝土梁1的下表面位置,并在加固模块4处预留马牙槎结构及马牙槎结构的斜坡面,并保证马牙槎结构靠近柱筋5的一侧面与加固模块4的第一连接部42和第二连接部42贴合;

s3、使用对拉螺栓将支撑模板固定在柱梁和砌体2的外侧,且支撑模板与砌体2之间设有双面胶防漏浆,支撑模板上涂有脱模剂,支撑模板的顶面高于混凝土梁1的底面50mm~70mm;

s4、向支撑模板内部均匀喷洒水进行砌体2和模板表面的润湿,由混凝土梁1与支撑模板之间的缝隙向支撑模板的内部注浆并利用振动器和橡胶锤敲击支撑模板外侧进行捣实;

s5、注浆至支撑模板的顶面后,再进行均匀抹平或使用木条封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