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板幕墙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642发布日期:2020-10-02 08: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陶板幕墙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陶板幕墙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陶板幕墙是选用陶板作为幕墙装饰面板的一种新材料幕墙,陶板的原材料为天然陶土,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通过挤压成型和高温煅烧制成。陶板是一种节能新型建筑幕墙材料,无污染,绿色环保,自重轻,强度高,耐腐蚀,抗震抗冻性能好,隔声降噪,满足了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陶板幕墙既要具有较好的外观,又要具有能够防水、隔热、降噪、防陶板松弛和变形等多重功能,使得陶板幕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977655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陶土板幕墙,包括与陶土板连接的挂件、与竖向龙骨固定的连接件,挂件与连接件挂接,还包括插销,陶土板的内表面开有盲孔,挂件以及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分别开有通孔,插销一端插入盲孔并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挂件以及连接件的通孔。

虽然该陶土板幕墙通过设置插销,将陶土板与挂件以及连接件销住,可以有效防止陶土板的左右移动情况,提高了陶土板幕墙的防风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但是,由于该陶土板幕墙需要先在陶土板的内表面开设盲孔,由于盲孔开设有陶土板的本体上,破坏了陶土板的结构,降低了靠近盲孔处陶土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导致陶土板容易折断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陶板幕墙安装结构,其具有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陶板幕墙安装结构,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上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呈竖直设置,所述立柱远离主体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陶板,所述陶板于靠近立柱的一侧固设有插接块,相邻所述陶板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柱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柱开设有供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所述插接块和连接柱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将立柱和主体建筑连接,再将陶板的插接块分别插接于相邻连接柱的插接槽内,多个陶板依照此方法组装,利用固定组件实现插接块和连接柱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陶板和主体建筑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插接块和插接槽,实现陶板和连接柱的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锁紧插接块,将陶板和连接柱牢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陶板的过程中不用陶板上打孔,不会对陶板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连接柱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和插接槽相连通,所述固定块设置于安装槽的内部,且固定块和安装槽滑移连接,位于所述插接槽内部的插接块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柱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块的端部伸出安装槽的驱动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外部的固定块插接于所述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移动插接块,插接块推动固定块向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当插接块完全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时,插接块的固定槽和安装槽相连通,驱动件作用于固定块,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件驱动固定块向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使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通过固定块实现对插接块的限定,实现插接块和连接柱牢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转轴和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于靠近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和齿条啮合,所述安装槽设置有用于保持固定块插接状态的弹性回复件,当弹性回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块的端部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所述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当弹性回复件处于非自然状态时,固定块的端部设置于安装槽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移动插接块,插接块的端部挤压固定块,在固定块的作用下弹性回复件处于非自然状态,固定块的端部收缩至安装槽的内部,此时固定块的设置不妨碍插接块插入插接槽的内部。当插接块移动至,插接块的固定槽和安装槽相连通时,弹性回复件回复自然状态,弹性回复件带动齿轮反向转动,齿轮和齿条啮合,齿轮推动固定块向靠近插接块的一侧移动,使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实现对插接块的位置锁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为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对插接块的限位作用,提高插接块和连接柱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块覆盖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所述固定块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穿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块设置有防止限位块脱出的挡块,所述挡块与限位槽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挡块与限位槽滑移连接,挡块带动固定块于安装槽的内部移动,实现固定块的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另一方面,通过挡块防止固定块脱出安装槽,使得固定块运动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为多个,所述插接槽和插接块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陶板和连接柱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于靠近插接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从上至下向靠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插接块挤压固定块,便于推动固定块向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远离陶板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插接块挤压固定块,便于推动固定块向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远离陶板的一端和插接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磁性吸附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磁性吸附组件,提高插接块于插接槽内部的稳定性,提高插接块和连接柱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性吸附组件包括磁铁和铁片,所述磁铁和铁片磁性吸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铁片和磁铁之间的磁性吸附力使得插接块插设在插接槽内时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插接块和插接槽,实现陶板和连接柱的连接,通过固定组件锁紧插接块,将陶板和连接柱牢固连接在一起,实现陶板的固定安装。在安装陶板的过程中由于插接块和陶板固定连接,不用陶板上打孔,进而不会对陶板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b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建筑;2、立柱;3、陶板;4、分缝胶条;5、连接柱;51、插接槽;52、安装槽;53、限位槽;6、插接块;7、磁性吸附组件;71、磁铁;72、铁片;8、固定组件;81、固定块;811、限位块;812、挡块;82、齿轮;9、转轴;10、齿条;2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陶板幕墙安装结构,包括主体建筑1,主体建筑1上设置有立柱2,立柱2呈竖直设置,立柱2和主体建筑1之间通过角码固定连接。立柱2为多个,多个立柱2于主体建筑1靠近立柱2的一侧间隔设置。

立柱2远离主体建筑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陶板3,位于左右两侧的相邻陶板3之间填充有分缝胶条4(参照图4)。分缝胶条4具有堵水和排水的做作用,同时能够防止陶板3受外力作用产生侧移。

结合图1和图2,位于上下两侧的相邻陶板3之间通过连接柱5连接在一起。陶板3与连接柱5的重合处以及陶板3与立柱2的重合均处粘结加厚胶贴或者橡胶垫,加厚胶贴或橡胶垫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对陶板3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防止陶板3破损和变形。

连接柱5呈水平设置,连接柱5横向跨设于两个竖直立柱2之间的间隔,连接柱5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柱5与立柱2垂直设置。

结合图3、图4和图5,陶板3于其靠近连接柱5的一侧预埋有插接块6,插接块6为多个,多个插接块6于陶板3靠近连接柱5的一侧间隔设置。连接柱5开设有供插接块6插入的插接槽51,插接槽51和插接块6一一对应。插接块6插接于插接槽51,插接块6远离陶板3的一端和插接槽51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磁性吸附组件7。磁性吸附组件7包括设置于插接槽51底壁的磁铁71和焊接于插接块6端部的铁片72,磁铁71和铁片72磁性吸附。

插接块6和连接柱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之间位置关系的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8为多组,本实用新型对固定组件8的数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以两组固定组件8为例,两组固定组件8相对设置。连接柱5于插接槽51的开口处设置有安装槽52,安装槽52和插接槽51相连通,固定组件8设置于安装槽52的内部,安装槽52与固定组件8一一对应。

结合图2和图5,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块81和驱动件。

固定块81呈矩形设置,横向设置于安装槽52的内部,固定块81的下表面抵接于安装槽52的底壁。固定块81和安装槽52滑移连接。安装槽52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53,固定块81横向覆盖于限位槽53的开口,固定块81于其靠近限位槽5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限位块811,限位块811与固定块81垂直设置。限位块811远离固定块81的一端穿设于限位槽53的开口并延伸至限位槽53的内部。位于限位槽53内的限位块811一体成型有挡块812,挡块812和固定块81平行设置,限位槽53于其开口处一体成型有防止挡块812脱出的限位内凸环,限位内凸环限位于固定块81和挡块812之间,固定块81、限位块811和挡块812构成工字型,挡块812与限位槽53滑移连接。

驱动件包括齿轮82,齿轮82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于安装槽52的内部。安装槽52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两个,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转轴9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固定孔的内部,齿轮82于其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转轴9贯穿转动孔后与固定孔固定连接,转轴9和齿轮82转动连接。固定块81于靠近齿轮82的一侧焊接有齿条10,齿条10沿固定块81的长度方向设置,齿轮82和齿条10啮合。

齿轮82和安装槽5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固定块81插接状态的弹性回复件,弹性回复件包括扭簧20,扭簧20套设于转轴9的外部,扭簧20的一个扭臂和齿轮82固定连接、另一个扭臂和安装槽52的侧壁固定连接。当扭簧20处于非自然状态时,固定块81的端部设置于安装槽52的内部,固定块81的设置不妨碍插接块6和插接槽51。

位于插接槽51内部的插接块6开设有固定槽,当插接块6远离陶板3的一端抵接于插接槽51的底壁时,设置于插接块6的固定槽和设置于连接柱5的安装槽52相连通,当扭簧20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块81的端部延伸至安装槽52的外部,固定块81插接于固定槽的内部。

固定块81于靠近插接块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从上至下向靠近插接槽51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插接块6远离陶板3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将立柱2和主体建筑1连接,再向靠近插接槽51底壁的一侧移动插接块6,插接块6的端部挤压固定块81,在固定块81的作用下扭簧20处于非自然状态,固定块81的端部收缩至安装槽52的内部,此时固定块81的设置不妨碍插接块6插入插接槽51的内部。当插接块6移动至插接块6的固定槽和安装槽52相连通时,扭簧20回复自然状态,扭簧20带动齿轮82反向转动,齿轮82和齿条10啮合,齿轮82推动固定块81向靠近插接块6的一侧移动,使固定块81插接于固定槽,实现对插接块6的位置锁定。多个陶板3依照此方法组装,利用固定组件8实现插接块6和连接柱5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陶板3和主体建筑1的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插接块6和插接槽51,实现陶板3和连接柱5的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8锁紧插接块6,将陶板3和连接柱5牢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陶板3的过程中不用陶板3上打孔,不会对陶板3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3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3折断和变形。

通过在陶板3和连接柱5的重合处粘结加厚胶贴或者橡胶垫,加厚胶贴或橡胶垫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对陶板3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防止陶板3破损和变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