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板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4644发布日期:2020-10-02 08:1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板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板幕墙。



背景技术:

陶板幕墙是选用陶板作为幕墙装饰面板的一种新材料幕墙,陶板的原材料为天然陶土,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通过挤压成型和高温煅烧制成。陶板是一种节能新型建筑幕墙材料,无污染,绿色环保,自重轻,强度高,耐腐蚀,抗震抗冻性能好,隔声降噪,满足了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陶板幕墙既要具有较好的外观,又要具有能够防水、隔热、降噪、防陶板松弛和变形等多重功能,使得陶板幕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977655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陶土板幕墙,包括与陶土板连接的挂件、与竖向龙骨固定的连接件,挂件与连接件挂接,还包括插销,陶土板的内表面开有盲孔,挂件以及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分别开有通孔,插销一端插入盲孔并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挂件以及连接件的通孔。

虽然该陶土板幕墙通过设置插销,将陶土板与挂件以及连接件销住,可以有效防止陶土板的左右移动情况,提高了陶土板幕墙的防风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但是,由于该陶土板幕墙需要先在陶土板的内表面开设盲孔,由于盲孔开设有陶土板的本体上,破坏了陶土板的结构,降低了靠近盲孔处陶土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导致陶土板容易折断或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板幕墙,其具有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陶板幕墙,包括主体建筑,所述主体建筑竖直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远离主体建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横梁与立柱垂直设置,相邻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陶板,所述横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陶板于其靠近横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插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转动件固设有卡块,所述安装块开设有卡接槽,当安装块远离陶板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接触时,所述卡块限位于卡接槽的内部,所述转动件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安装块限位状态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将立柱和主体建筑固定连接,再将横梁与立柱固定连接,移动陶板,陶板带动安装块向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安装块插接进入安装槽内部移动的过程中,安装块驱动转动件转动,当安装块完全插接于安装槽的内部时,安装块停止移动,此时转动件的卡块限位于卡接槽,在卡块的作用下将安装块限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利用固定组件实现安装块和横梁的固定连接,多个陶板依照此方法组装,从而实现陶板和主体建筑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块和安装槽,实现陶板和横梁的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安装块,将陶板和横梁牢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陶板的过程中不用陶板上打孔,不会对陶板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从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限位于卡接槽的内部时,卡块对卡接槽的侧壁提供向下的顶紧力,实现卡块对安装块的顶紧,进而将安装块限位于安装槽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将安装块限位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一方面,便于将安装块限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另一方面,增加安装块与转动件之间连接强度,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旋转件的第一止挡部和设置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止挡部以及设置于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的拉伸弹性件,当拉伸弹性件处于非自然状态时,第一止挡部抵接于第二止挡部,所述安装块限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向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安装块作用于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带动第一旋转件转动,拉伸弹性件在第一旋转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旋转件转动,当第一止挡部抵接于第二止挡部时,卡块限位于卡接槽,进而安装块限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伸缩杆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伸缩杆的外部,所述套管设置有防止伸缩杆脱出的限位内凸环,位于所述套管内部的伸缩杆设置有限位外凸环,所述限位内凸环抵接于所述限位外凸环,所述套管设置有用于保持限位内凸环和限位外凸环抵接状态的压缩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止挡部的设置不妨碍第一止挡部的运动,从而不妨碍第一旋转件转动,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的抵接,实现对第一止挡部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非套接端和第一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非套接端向靠近第二旋转件的一端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的伸缩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止挡部包括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所述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之间围成供第一止挡部插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止挡部的伸缩杆与上止挡部接触时,伸缩杆挤压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处于非自然状态,当伸缩杆继续运动至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之间时,压缩弹性件回复自然状态,第一止挡部的伸缩杆限位于限位槽的内部,实现对第一止挡部的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一旋转件的限制,便于卡块限位于卡接槽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于其靠近第二止挡部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从上至下向靠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上止挡部挤压伸缩杆,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的伸缩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止挡部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上止挡部挤压伸缩杆,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的伸缩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的侧壁设置有与卡块运动轨迹相适配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旋转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卡块限位于卡接槽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固定组件实现安装块和横梁的固定连接,多个陶板依照此方法组装,实现陶板和主体建筑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块和安装槽,实现陶板和横梁的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安装块,将陶板和横梁牢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陶板的过程中不用陶板上打孔,不会对陶板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折断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1的右视图;

图6是图5中的c-c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建筑;2、立柱;3、横梁;31、安装槽;4、陶板;5、分缝胶条;6、安装块;61、卡接槽;71、第一旋转件;72、第二旋转件;8、卡块;91、第一止挡部;911、伸缩杆;9111、限位外凸环;9112、第一斜面;912、套管;9121、限位内凸环;92、第二止挡部;921、上止挡部;9211、第二斜面;922、下止挡部;93、拉伸弹簧;10、压缩弹簧;20、限位槽;30、第一转轴;4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陶板幕墙,包括主体建筑1,主体建筑1上设置有立柱2,立柱2呈竖直设置,立柱2和主体建筑1之间通过角码固定连接。立柱2为多个,多个立柱2于主体建筑1靠近立柱2的一侧间隔设置。

立柱2远离主体建筑1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多个横梁3,横梁3与立柱2垂直设置,横梁3横向跨设于相邻立柱2之间的间隔,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固定连接。

相邻横梁3之间设置有陶板4,陶板4呈矩形设置。

左右两侧的相邻陶板4之间填充有分缝胶条5。分缝胶条5具有堵水和排水的做作用,同时能够防止陶板4受外力作用产生侧移。

结合图2和图3,陶板4与横梁3的重合处以及陶板4与立柱2的重合均处粘结加厚胶贴或者橡胶垫,加厚胶贴或橡胶垫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对陶板4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陶板4破损和变形。

结合图3和图4,陶板4于其靠近横梁3的一侧预埋有多个安装块6,多个安装块6于陶板4和横梁3的重合处间隔设置,安装块6与陶板4平面垂直设置,横梁3开设有供安装块6插入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和安装块6一一对应,安装块6插接于安装槽31的内部。安装槽3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件,当安装块6向靠近安装槽31底壁的一侧移动时,安装块6驱动转动件转动。

转动件包括第一旋转件71和第二旋转件72,第一旋转件71和第二旋转件72对称设置。第一旋转件71通过第一转轴30和安装槽31转动连接,第二旋转件72通过第二转轴40和安装槽3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0的轴线和第二转轴40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一旋转件71靠近安装块6的一侧和第二旋转件72靠近安装块6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安装块6两侧面之间的距离。

当安装块6完全插接于安装槽31的内部时,第一旋转件71于其靠近安装块6的一侧焊接有卡块8,卡块8的设置不妨碍安装块6的插入,卡块8随第一旋转件71转动。卡块8从上至下向靠近安装槽31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卡块8远离第一旋转件71的一侧向靠近安装块6的一侧延伸,安装块6于其与卡块8的接触端开设有卡接槽61,卡接槽61的上侧壁设置有与卡块8运动轨迹相适配的弧形,卡块8插接于卡接槽61的内部。

结合图5、图6和图7,转动件和安装块6之间设置有用于保持安装块6限位状态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止挡部91和第二止挡部92以及拉伸弹性件,拉伸弹性件为拉伸弹簧93。

第二止挡部92随第二旋转件72转动,第二止挡部92包括上止挡部921和下止挡部922,上止挡部921的长度小于下止挡部922的长度,上止挡部921和下止挡部922平行设置。当安装块6位于安装槽31的外部时,第一止挡部91和安装槽31的底壁间隔设置,第一止挡部91的一端与第一旋转件71的下端焊接、另一端向靠近第二旋转件72的一侧延伸,第一止挡部91随第一旋转件71转动。上止挡部921和下止挡部922之间围成供第一止挡部91插入的限位槽20。

拉伸弹簧93的一端与第一旋转件7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旋转件72固定连接。当拉伸弹簧93处于非自然状态时,第一止挡部91插接于抵接于限位槽20的内部。第一止挡部91于其靠近第二止挡部92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9112,第一斜面9112从上至下向靠近安装槽31底壁的一侧倾斜设置。上止挡部921设置有第二斜面9211,第一斜面9112和第二斜面9211平行设置。

结合图4和图7,第一止挡部91包括伸缩杆911和套管912,套管912套设于伸缩杆911的外部,套管912的一端和第一旋转件71焊接、另一端开设有安装盲槽,伸缩杆911的端部插接于安装盲槽的内部。套管912的套接端一体成型有防止伸缩杆911脱出的限位内凸环9121,位于套管912内部的伸缩杆911一体成型有限位外凸环9111,伸缩杆911的非套接端延伸至套管912的外部。

安装盲槽的内部设置有压缩弹性件,压缩弹性件为压缩弹簧10,压缩弹簧10的一端与安装盲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外凸环9111固定连接,当压缩弹簧10处于自然状态时,限位内凸环9121抵接于限位外凸环9111。

当安装块6完全插接于安装槽31的内部时,安装块6的端部抵接于第一止挡部91的上端面,伸缩杆911的端部插接于限位槽20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将立柱2和主体建筑1固定连接,再将横梁3与立柱2固定连接,移动陶板4,陶板4带动安装块6向靠近安装槽31底壁的一侧移动,安装块6向靠近安装槽31底壁的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安装块6作用于第一止挡部91,第一止挡部91带动第一旋转件71转动,同时第一旋转件71带动卡块8转动,拉伸弹簧93在第一旋转件7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旋转件72转动。当第一止挡部91运动至当第一止挡部91的伸缩杆911与上止挡部921接触时,伸缩杆911挤压压缩弹簧10,压缩弹簧10处于非自然状态;安装块6带动第一止挡部91继续向下运动,当伸缩杆911继续运动至上止挡部921和下止挡部922之间时,压缩弹簧10回复自然状态,第一止挡部91的伸缩杆911限位于限位槽20的内部,实现对第一止挡部91的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一旋转件71的限制,便于卡块8限位于卡接槽61的内部,进而安装块6限位于安装槽31的内部。

利用固定组件实现安装块6和横梁3的固定连接,多个陶板4依照此方法组装,从而实现陶板4和主体建筑1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安装块6和安装槽31,实现陶板4和横梁3的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安装块6,将陶板4和横梁3牢固连接在一起,安装陶板4的过程中不用陶板4上打孔,不会对陶板4自身强度造成损伤,从而保护陶板4强度不被破坏,防止陶板4折断和变形。

通过在陶板4和横梁3的重合处粘结加厚胶贴或者橡胶垫,加厚胶贴或橡胶垫起到一个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能够对陶板4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防止陶板4破损和变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