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6651发布日期:2020-06-05 22:1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预制外墙板以其复合性高,安装速度快,成为建筑的首选外围建筑材料。预制外墙板可在在工厂内预制形成,然后再运输至工程现场并与主体建筑结构连接,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降低建筑施工的劳动密集程度,缓解用工供需矛盾。安装预制外墙板时,可通过连接托件实现预制外墙板与主体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

目前,为了提高预制外墙板的安装效率,减少拼缝带来的渗漏隐患,需要在工厂加工大尺寸的预制外墙板,比如将某个房间的外墙板,包括窗户在内,在工厂预制成一整块,即单元式的大块预制外墙板。但是,预制外墙板的尺寸越大,预制外墙板的重量也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给连接托件竖直向下的重力荷载就越大,导致连接托件在使用时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安全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托件,包括:

通丝,所述通丝包括固定段及调节段,所述固定段及所述调节段之间设有与所述通丝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

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固定段之间,所述预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抵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调节段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三螺母形成夹持结构,以将所述固定段固定于第一预设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三螺母之间还设置有楔形垫板;

所述楔形垫板套接在所述固定段上。

可选地,所述预紧件包括中间连板、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板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分别通过同心的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套接在所述通丝上,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螺母抵接,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三螺母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接于所述调节段上;

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所述调节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四螺母及第五螺母,所述第四螺母及所述第五螺母夹持所述第一连接板,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调节段的连接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四螺母和/或所述第五螺母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增强垫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以形成l型结构;

所述第三通孔为长圆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四通孔,紧固件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第二预设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第四通孔为长圆孔,所述第四通孔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体连接结构,包括:

主建筑结构;

墙体;

连接托件,包括:

通丝,所述通丝包括固定段及调节段,所述固定段及所述调节段之间设有与所述通丝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固定段与所述主建筑结构固定连接;

预紧件,所述预紧件位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固定段之间,所述预紧件的一端固定并与所述主建筑结构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抵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调节段及所述墙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向通丝的固定段方向拧紧第一螺母,由于预紧件阻止第一螺母继续移动,使得第一螺母与预紧件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通过预紧件使得通丝内部产生预拉力,以抵消通丝在竖直方向上的应力,使得通丝处于零应力工作状态,降低了连接托件的应力复杂程度,提高连接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连接托件的墙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践中本发明实施例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外墙板的重量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施加给连接托件竖直向下的重力荷载就越大,连接托件在使用时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安全性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托件在使用时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技术缺陷。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连接托件的墙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托件,包括:通丝10、预紧件20及连接件30。其中,通丝10包括固定段及调节段,固定段及调节段之间设有与通丝10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11。预紧件20位于第一螺母11与固定段之间,预紧件20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一螺母11抵接。连接件30与调节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向通丝10的固定段方向拧紧第一螺母11,由于预紧件20阻止第一螺母11继续移动,使得第一螺母11与预紧件20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通过预紧件20使得通丝10内部产生预拉力,以抵消通丝10在竖直方向上的应力,使得通丝10处于零应力工作状态,降低了连接托件的应力复杂程度,提高连接安全性。同时,可通过计算得到螺母所施加的扭矩,与通丝10产生的预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不同工程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丝10包括但不限于为一种通长带有螺纹的实心杆件,第一螺母11可以自由地调整在通丝10上的位置。预紧件20具有一定的可形变量,从而在阻止第一螺母11继续移动时,使得通丝10内部产生预拉力。

举例来说,连接托件可实现预制外墙板与主体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通丝10的固定段与主建筑结构40固定连接,固定的方式可根据主建筑结构40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如,主体建筑结构为钢结构时,可以在钢结构上设置连接孔,并通过螺母固定通丝10。如果主体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通丝10。

预紧件20的一端固定并与主建筑结构40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螺母11抵接。预紧件20的一端固定,可指预紧件20的一端固定在主建筑结构40上或者固定在通丝10上,或者也可指预紧件20的一端的位置固定。预紧件20固定一端的作用是为另一端提供支撑,预紧件20固定一端可抵接在主建筑结构40上,以将另一端的受力传递至主建筑结构40上。预紧件20的另一端与第一螺母11抵接,第一螺母11向通丝10的固定段方向拧紧时,由于预紧件20阻止第一螺母11继续移动,使得第一螺母11与预紧件20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通过预紧件20使得通丝10内部产生预拉力。

连接件30分别与调节段及墙体50连接,墙体50通过连接件30给通丝10施加竖直向下的重力荷载,墙体50的重力荷载与通丝10内的预拉力相互抵消,在竖直方向上通丝10处于零应力工作状态,降低了连接托件的应力复杂程度,提高连接安全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托件做进一步地介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体建筑结构为钢结构时,通丝10的固定段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固定段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形成夹持结构,以将固定段固定于第一预设结构上。第一预设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为主建筑结构40上的钢梁,如工字钢。工字钢上设置有连接孔,通丝10穿过连接孔,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分别位于工字钢的两侧并形成夹持结构,分别拧紧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后,以实现将通丝10固定在钢梁上。

为进一步提高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的连接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之间还设置有楔形垫板14。楔形垫板14套接在固定段上。通过楔形垫板14可增强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之间的应力,从而提高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之间的连接强度。楔形垫板14可设置在第二螺母12于钢梁之间,或者楔形垫板14可设置在第三螺母13于钢梁之间。

参见图1及图2,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预紧件20包括中间连板21、设置在中间连板2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中间连板21、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围合成c型结构,或者预紧件20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过槽型钢制成。

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221及第二通孔231。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分别通过同心的第一通孔221及第二通孔231套接在通丝10上。每个侧板上的通孔可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设置不同的数量,即第一通孔221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在相应位置处的第二通孔231也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相应地,通丝10的数量也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一侧板22与第一螺母11抵接,以阻挡第一螺母11移动,并将相应地作用力通过中间连板21传递至第二侧板23。

第二侧板23位于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之间。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将通丝10的固定段、第二侧板23和主建筑结构40紧紧夹在一起,以达到固定通丝10的目的。预紧件20通过第一侧板22上的第一通孔221及第二侧板23上的第二通孔231分别穿过通丝10,再通过第二螺母12与第三螺母13把第二侧板23固定在主体建筑结构上,达到固定预紧件20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第二侧板23的连接强度,可将楔形垫板14设置在第二螺母12与第二侧板23之间。

参见图1及图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板31及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上设有第三通孔311,第一连接板31通过第三通孔311套接于调节段上。第三通孔311的数量与通丝10的数量相应,即也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第一连接板31可通过螺母实现与通丝10之间的连接,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位于第一连接板31的两侧,调节段上分别螺纹连接有第四螺母15及第五螺母16,第四螺母15及第五螺母16夹持第一连接板31,以限定第一连接板31相对于调节段的连接位置。通过调整第四螺母15及第五螺母16的相应位置,可调整连接件30相对于通丝10的轴向位置,即为平行于图1纸面的上下位置关系。

为进一步增强第四螺母15及第五螺母16与第一连接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螺母15和/或第五螺母16与第一连接板31设置有增强垫板17。如图1中所示,增强垫板17位于第四螺母15与第一连接板31之间,通过增强垫板17和第四螺母15,可以调整连接件30相对于通丝10的轴向位置。其中,增强垫板17可为长垫板,长垫板上设有与第三通孔311数量相同的连接孔,以实现用同一个长垫板连接多个通丝10的目的。或者增强垫板17可为短垫板,短垫板上设有一个连接孔,以实现每个短垫板连接不同的通丝10的目的。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及图3,一种连接件30的实现方式是,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垂直,以形成l型结构。连接件30包括但不限于为通过角钢制成。为实现连接件30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至调节,第一连接板31上的第三通孔311为长圆孔,第三通孔311沿垂直于第二连接板32的方向延伸。可通过调整通丝10位于第三通孔311处的位置,以调整连接件30相对于通丝10的水平位置,即为平行于图1纸面的左右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2用于与墙体50连接,可根据不同的工况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连接,如第二连接板32可通过螺栓与墙体50连接。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第二连接板32上设有第四通孔321,紧固件18可穿过第四通孔321将第二连接板32固定于第二预设结构上。第二预设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为墙体50,紧固件18包括但不限为螺栓、螺钉、铆钉等。为增强第二连接板32与墙体50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连接板32与墙体50之间可设有垫板。

为实现连接件30能够调节与墙体50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连接板32上的第四通孔321为长圆孔,第四通孔321沿着平行于第一连接板31的方向延伸。可通过调整紧固件18位于第四通孔321处的位置,以调整连接件30相对于墙体50的位置,即为垂直于图1纸面方向的位置关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施例2,实施例2中提供了一种墙体50连接结构,包括:主建筑结构40、墙体50及连接托件。其中,连接托件可通过实施例1中的连接托件实现,下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相关特征可相互参考、借鉴及相互组合。

具体地,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体50连接结构,包括:主建筑结构40、墙体50及连接托件。

连接托件,包括:通丝10、预紧件20及连接件30。其中,通丝10包括固定段及调节段,固定段及调节段之间设有与通丝10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11。固定段与主建筑结构40固定连接。预紧件20位于第一螺母11与固定段之间,预紧件20的一端固定并与主建筑结构40抵接,另一端与第一螺母11抵接。连接件30分别与调节段及墙体50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向通丝10的固定段方向拧紧第一螺母11,由于预紧件20阻止第一螺母11继续移动,使得第一螺母11与预紧件20之间产生预紧力,从而通过预紧件20使得通丝10内部产生预拉力,以抵消通丝10在竖直方向上的应力,使得通丝10处于零应力工作状态,降低了连接托件的应力复杂程度,提高连接安全性。同时,可通过计算得到螺母所施加的扭矩,与通丝10产生的预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不同工程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通丝10包括但不限于为一种通长带有螺纹的实心杆件,第一螺母11可以自由地调整在通丝10上的位置。预紧件20包括但不限于为槽型钢,预紧件20包括中间连板21、设置在中间连板2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通孔221及第二通孔231。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分别通过同心的第一通孔221及第二通孔231套接在通丝10上。槽型钢具有一定的可形变量,从而在阻止第一螺母11继续移动时,使得通丝10内部产生预拉力。连接件30包括但不限于为角钢,角钢的第一连接板31上设有第三通孔311,第二连接板32上设有第四通孔321,第三通孔311及第四通孔321均为长圆孔。连接托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案,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50连接结构做介绍。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墙体50与主体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托件,墙体50包括但不限于为预制外墙板,连接托件包括:通丝10、槽型钢(即预紧件20)、角钢(即连接件30)、固定螺母(包括第二螺母12、第三螺母13、第四螺母15及第五螺母16)、施加预拉力螺母(第一螺母11)、增强垫板17、楔形垫板14及螺栓(即紧固件18)。所述通丝10的下端固定在主体建筑结构上,如主建筑结构40为钢结构,即与连接托件相连接的主体建筑结构是钢梁,通丝10的下端可以通过两个固定螺母,如通过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把通丝10、楔形垫板14、槽型钢梁的下翼缘和钢梁紧紧夹在一起,进而,达到固定通丝10的目的。所述槽型钢,通过上翼缘和下翼缘的圆孔穿过通丝10,通过固定螺母和楔形垫板14把下翼缘固定在主体建筑结构上,达到固定槽型钢的目的。所述施加预拉力螺母,穿过通丝10安放在槽型钢的上翼缘外侧,拧紧施加预拉力螺母之后,由于槽型钢阻止预拉力螺母继续向下移动,就会在通丝10内部产生拉力。所述角钢,通过水平肢的长圆孔穿过通丝10,且可以调整角钢相对于通丝10的水平位置(为平行于图1纸面的左右位置关系),通过长垫板和调高螺母(第四螺母15),可以调整角钢相对于通丝10的竖向位置(为平行于图1纸面的上下位置关系)。所述螺栓,可以连接预制外墙板和角钢,通过角钢的竖肢上开设的长圆孔,可以调整预制外墙板相对于角钢的前后位置关系(为垂直于图1纸面的位置关系)。

墙体50连接结构的工程现场安装工艺如下:

1)在主体建筑结构上固定通丝10,如果主体建筑结构为钢结构,可以通过第二螺母12及第三螺母13固定通丝10,如果主体建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通丝10;

2)将槽型钢的下翼缘穿过通丝10,然后将楔形垫板14和第二螺母12穿过通丝10,最后将槽型钢的上翼缘穿过通丝10,通过楔形垫板14和第二螺母12把槽型钢固定在主体建筑结构上,槽型钢的下翼缘与主体建筑结构抵接;

3)将施加预拉力螺母(第一螺母11)穿过通丝10,安放在槽型钢上翼缘外侧,并继续拧紧,使用扭矩扳手施加事先计算出来的扭矩值;

4)将调高螺母(第四螺母15)、长垫板和角钢的水平肢穿过通丝10,并通过调高螺母找到所需的高度,通过角钢的水平肢上的长圆孔找到所需的前后位置,然后通过第五螺母16把角钢固定住;

5)通过螺栓把预制外墙板和角钢的竖直肢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角钢竖直肢上的长圆孔找到所需左右位置,然后拧紧螺栓,完成预制外墙板的固定工作。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的相关特征可相互参考、借鉴,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效效果:

1、墙体在工程现场安装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和上下三维调节,并且无焊接,绿色无污染;

2、墙体(如预制外墙板)与主体建筑结构的连接构造简单,操作简易;

3、连接托件的加工制作无需开模、压制等定制类的工艺,加工制造成本低、效率高;

4、预制外墙板的重力荷载与通丝内的预拉力相互抵消,在竖直方向上通丝处于零应力工作状态,降低了连接托件的应力复杂程度,提高连接安全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