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墙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6620发布日期:2020-12-08 15: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墙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墙体构造。



背景技术:

预制建筑相对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和砌体建筑建筑而言,预制装配建筑采用的方式是在工厂生产预制出包括梁、板、柱和外墙等建筑构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输至现场安装施工完成的建筑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预制建筑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建筑之间的连接关系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若是连接处没有妥善处理,造成连接强度不够,则容易造成建筑的倒塌,从而威胁人类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墙体构造,该保温墙体连接结构简单并且连接强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墙体构造,包括预制墙以及设置于预制墙两端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一固定件分别固定于预制墙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与预制墙上端固定的定位板以及设置在定位板上并且朝远离预制墙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定位板三者形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预制墙下端固定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连接板上方的第一配合片和第二配合片,所述连接板、第一配合片以及第二配合片三者形成“[”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相互适配,并且围设形成供粘接剂浇筑进入的空间,所述预制墙两侧面均设置有保温板。

进一步,所述保温板上端具有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能够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的内侧面贴合,所述保温板下端具有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二折弯件能够与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二固定件的内侧面贴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与第二卡条均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沿着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卡条以及第二卡条上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着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弧形槽用于供第一配合片和第二配合片卡入。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片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条,所述第二配合片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条,所述第一弧形条与第一配合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弧形条和第二配合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均能够与弧形槽相适配,当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一配合片贴合,所述第二连接片和第二配合片贴合。

进一步,所述粘接剂为高强砂浆。

进一步,所述预制墙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调温管道,所述调温管道分布于预制墙内部,所述调温管道一端与暖水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地暖连接。

进一步,所述调温管道外侧填充有相变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连接两预制墙,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已在具体实施例中阐述,此处不再多加撰述;

2、通过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的设置,能够增强预制墙和保温板的连接强度;

3、通过第一弧形条和第二弧形条的设置,能够与弧形槽相适配,以增加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从而提高两预制墙的连接强度;

4、通过调温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调节室内的温度;

5、通过相变材料的设置,能够吸收墙体外部的热量用于调节室内温度,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墙与固定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墙与保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另一拼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调温管道在预制墙内部的分布图。

附图标记:1、预制墙;2、固定组件;3、第一固定件;31、定位板;311、第一卡条;312、第二卡条;32、第一连接片;33、第二连接片;4、第二固定件;41、连接板;42、第一配合片;421、第一弧形条;422、第二弧形条;43、第二配合片;5、保温板;51、第一折弯件;52、第二折弯件;6、弧形槽;7、调温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保温墙体构造,包括预制墙1以及设置于预制墙1两端的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所述第一固定件3和第一固定件3分别固定于预制墙1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固定件3包括与预制墙1上端固定的定位板31以及设置在定位板31上并且朝远离预制墙1的一端延伸的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所述第一连接片32、第二连接片33以及定位板31三者形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4包括与预制墙1下端固定的连接板41以及设置于连接板41上方的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所述连接板41、第一配合片42以及第二配合片43三者形成“[”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能够相互适配,并且围设形成供粘接剂浇筑进入的空间,所述预制墙1两侧面均设置有保温板5。

上述具体改进为,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预制建筑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建筑之间的连接强度,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心,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1体之间的连接采用固定组件2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固定组件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两待连接的预制墙1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组件2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做出具体阐述),固定组件2包括了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3设置在预制墙1的上方,第二固定件4设置在预制墙1的下方,也就是说,在生产时,一块预制墙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并且在两块预制墙1需要连接时,则是通过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相互适配连接固定的,第一固定件3上包括了定位板31、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其三者构成“[”型结构,其中第二固定件4中的连接板41、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也构成“[”型结构,在连接过程中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交叉连接,并且在交叉之后中间部位留有空间,空间部分采用粘接剂进行填充,如此便能够有效的连接并且固定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在火灾来临时,房间温度过高而导致住户受伤,为了使房间具有保温功能,在墙体外侧设置了一层保温板5,综上所述,此实施例便优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连接两预制墙1,并且结构简单易生产,能够大幅度的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温板5上端具有第一折弯件51,所述第一折弯件51能够与第一连接片32或第二连接片33的内侧面贴合,所述保温板5下端具有第二折弯件52,所述第二折弯件52能够与第一固定件3或者第二固定件4的内侧面贴合。

上述具体改进为,为了增加保温板5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保温板5的两端设置了第一折弯件51和第二折弯件52,第一折弯件51向侧面折弯,折弯的部分能够与第一连接片32相适配,保温板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折弯件52,第二折弯件52的部分能够与第二配合片43相适配,具体的适配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折弯件51和第二折弯件52弯折过后,再将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相适配(使第一配合片42和第一连接片32抵触,第二配合片43和第二连接片33抵触),通过第一折弯件51和第二折弯件5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预制墙1和保温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板31上设置有第一卡条311和第二卡条312,所述第一卡条311与第二卡条312均与定位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条311和第二卡条312沿着定位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卡条311和第二卡条3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卡条311以及第二卡条312上均设置有弧形槽6,所述弧形槽6沿着第一卡条311和第二卡条3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弧形槽6用于供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卡入。

上述具体改进为,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精确快速的定位第二配合片43和第二配合片43与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适配的位置,在第一卡条311和第二卡条312上开设了弧形槽6,弧形槽6的作用在于当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嵌入的时候,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能够直接卡入弧形槽6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便不再需要重新测量其需要固定的位置,如此便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时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合片42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条421,所述第二配合片43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条422,所述第一弧形条421与第一配合片4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弧形条422和第二配合片4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弧形条421和第二弧形条422均能够与弧形槽6相适配,当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一弧形条421和第二弧形条422相抵触,所述第一连接片32和第一配合片42贴合,所述第二连接片33和第二配合片43贴合。

上述具体改进为,为了使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能够与弧形槽6相适配,在第一配合片42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条421,所述第二配合片43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条422,如此当第一配合片42和第二配合片43在于弧形槽6配合时,能够呈现密封状态,以增加两预制墙1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粘接剂为高强砂浆。

上述具体改进为,连接部分的空余处,采用高强砂浆,能够有效的增加两预制墙1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制墙1内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调温管道7,所述调温管道7分布于预制墙1内部,所述调温管道7一端与暖水器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地暖连接。

上述具体改进为,由于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且昼夜温差较大,在预制墙1内设置调温管道7,调温管道7内部中空,调温管道7与外部热水器进行连接,当热水器的热水进入调温管道7内,调温管道7内的水分流动的过程中,会散发出热量,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调温管道7外侧填充有相变材料。

上述具体改进为,调温管道7外设置相变材料,当白天外部温度较高,相变材料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晚上时由于外部温度过低,相变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释放热量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在夜深之后且相变材料的温度也几乎已经消耗殆尽,此时便可以开启热水器,使热水在调温管道7内流动,此时相变材料再次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待热水器关闭时,相变材料再次释放热量,以调节室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