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7456发布日期:2020-11-20 12:0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建筑施工中,现浇矩形柱常用的木模板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铝横楞与木竖楞间错位连接,两者之间部分有间隙,给浇筑后混凝土膨胀挤压模板留有变形空间,影响浇筑质量;此外,每根木竖楞的大小很难做到高精度一致,对于混凝土表面线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无法达到质量要求,从而浇筑成型后的柱表面有明显的凹凸不平的问题;2)对1)中的木竖楞进行加工,提高精度质量。此外,上述两种模板外面横楞均采用铝条四面抱箍,铝条上带有槽口,可插入楔形铝板固定结构。此类外箍结构在竖向没有约束,人为插入楔形铝板固定不到位,即会产生竖向松动滑移,导致模板体系的不稳定性。虽然木模板价格较为低廉,但木材易受天气影响,受潮后易变形,更换频率较高,且浪费木材,不利于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现浇矩形柱常用的模板存在以下问题:(1)木模板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且精度较低。(2)铝条抱箍存在竖向无约束现象,可能导致模板体系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高现浇混凝土柱模板的稳定性和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现浇混凝土柱的模板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模板装置,用于现浇混凝土柱,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基板依次连接形成空腔;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所述基板的连接处;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在每个所述基板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空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及

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

上述用于现浇混凝土柱的模板装置,包括基板、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三固定部,基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基板依次连接形成空腔,即多个基板依次连接形成空腔,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三固定部的数量也均为多个,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基板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部的设置,保证了整个模板装置的高精度定位,此外,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基板的连接处,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部先固定,再将基板固定住,也可以先将基板依次连接,再通过第一固定部来进行定位,进而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固定部的定位位置来改变包围面面积,来适应不同尺寸的现浇混凝土柱,通用率高,一套模板装置可代替多套模板装置,第二固定部间隔设在每个基板的外侧,且第二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空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一致,第三固定部连接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三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可拆卸连接,且第三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由于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平行,从而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垂直设置,第三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的与第二固定部位于同一基板上的部分也垂直设置,从而提高整个模板装置的稳定性,无需斜撑固定,结构轻盈,精度较高,安装便利,受人为安装误差影响较小,保证浇筑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凸出部;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按行列形式排列;所述第三固定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相适配的安装部,以致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螺帽,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具有螺纹,所述安装部为槽口;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所述螺帽与分别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通孔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螺帽一一对应,所述第四固定部设在所述第三固定部上,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上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相邻的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第二凸出部呈错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相邻的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上的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空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基板的宽度;所述基板的宽度为所述基板在与所述空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

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现浇混凝土柱的定位处;

将多个基板围成空腔,并放置在所述定位处;

将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所述基板的连接处;

采用第三固定部将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起来;

将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起来。

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现浇混凝土柱的定位处;

根据所述定位处,将第一固定部进行固定;

将基板设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

采用第三固定部将位于同一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起来;

将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起来。

上述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安装方便,精度高,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模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100包括基板110、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30以及第三固定部140。该模板装置100用于现浇混凝土柱,尤其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矩形矮柱。

具体地,基板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基板110依次连接形成空腔111。多个基板110依次连接形成轮廓,之后将所形成的轮廓放置在放线定位处。其中,放线定位处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基板110依次连接形成空腔111,四个基板110呈矩形柱体。相邻的基板11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连接。进一步地,基板110可以包括多个子基板,多个子基板依次层叠,换而言之,每个基板110的对应的子基板依次连接,形成矩形框,再接着设置一层子基板,依次类推,直至基板的高度满足现场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10为竹胶板,此时,基板110为整块板。采用竹胶板不仅能保证模板装置的强度,还能提高现浇混凝土柱形成后的表面光滑度。当基板110为竹胶板时,竹胶板事先组拼成现浇混凝土柱的外围矩形轮廓,放置在地上放线定位处。

此外,第一固定部120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固定部120覆盖相邻的基板110的连接处。即,第一固定部120设在相邻基板110的连接处,其中,第一固定部120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基板110相贴合,第一固定部120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基板110相贴合。由于第一固定部120覆盖相邻的基板110的连接处,因此,通过第一固定部120的设置,将整个轮廓进行了定位,实现高精度定位,为后续现浇混凝土柱的施工精度奠定了基础,提高整个模板装置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数量为四个,所围成的轮廓的横截面为矩形。因此,第一固定部120的数量也为四个,第一固定部120设在贴合基板110所形成的直角边。第一固定部120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120的横截面呈“l”型,从而第一固定部120能够很好地贴合基板110,提高吻合度,同时,轮廓的横截面的四个直角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部120,很大程度上确保整个模板装置100的高精度定位。从而在保证轮廓四个直角处的竖向及横向垂直度时,第一固定部120也可任意移动,即第一固定部120可以拆除,改变包围面面积,来适应不同大小方形或矩形柱截面形式,通用率高,一套模板装置可代替多套模板装置,进而节省成本。其中,竖向指的是与空腔111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方向,横向指的是与空腔111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120可以为直角钢板条。

第二固定部130间隔设置每个基板110的外侧,且第二固定部130的延伸方向与空腔1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一致。也就是,第二固定部130在竖向上间隔分布在每个基板110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部130可以均匀地间隔分布在每个基板110的外表面上。

第三固定部140连接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二固定部130和第一固定部120,即第三固定部140连接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二固定部130和第一固定部120的一部分,这是由于第一固定部120的一部分与相邻的两个基板110中的一个基板110相贴合,而第一固定部120的另一部分与相邻的两个基板110中的另一基板110相贴合,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120的第一部与相邻的两个基板110中的一个基板110相贴合,第一固定部120的第二部与相邻的两个基板110中的另一个基板110相贴合。第三固定部140位于第二固定部130上。进一步地,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30均可拆卸连接,且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垂直设置。换而言之,第三固定部140中心轴线与第二固定部13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30均可通过螺栓、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第三固定部140为横楞,第二固定固定部130为竖楞。

上述用于现浇混凝土柱的模板装置100,包括基板110、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30以及第三固定部140,基板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基板110依次连接形成空腔,即多个基板110依次连接形成空腔,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30以及第三固定部140的数量也均为多个,第一固定部120覆盖相邻的基板110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部120的设置,保证了整个模板装置100的高精度定位,此外,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基板的连接处,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固定部先固定,再将基板固定住,也可以先将基板依次连接,再通过第一固定部来进行定位,进而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固定部的定位位置来改变包围面面积,来适应不同尺寸的现浇混凝土柱,通用率高,一套模板装置可代替多套模板装置,第二固定部130间隔设在每个基板110的外侧,且第二固定部130的延伸方向与空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一致,第三固定部140连接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二固定部130和第一固定部120,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30均可拆卸连接,且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垂直设置,由于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30平行,从而第二固定部130与第三固定部140垂直设置,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一固定部120的与第二固定部130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部分也垂直设置,从而提高整个模板装置100的稳定性,无需斜撑固定,结构轻盈,精度较高,安装便利,受人为安装误差影响较小,保证浇筑质量。

此外,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30以及第三固定部140所采用的材料均可以为钢,采用钢材主要是因为钢的刚度较大,结构视觉上较为轻盈,且不宜变形,可反复使用,还能避免木模板所引起的吸水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20具有第一凸出部121,第二固定部130具有第二凸出部131。其中,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均具有螺纹,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均可以为螺丝或者螺纹钢。第一凸出部12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凸出部131的数量也为多个,即每个第一固定部120上具有多个第一凸出部121,每个第二固定部130上具有多个第二凸出部131。此外,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按行列形式排列,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120上的多个第一凸出部121间隔分布,第二固定部130上的多个第二凸出部131间隔分布,且相邻的第一凸出部1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凸出部131之间的距离相同,且相邻的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第三固定部140具有与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相适配的安装部,以致第三固定部140分别与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30可拆卸连接。安装部可以为卡槽等,从而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模板装置100还包括螺帽150,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均具有螺纹,安装部为槽口141,从而位于同一基板110上的第一凸出部121与第二凸出部131穿过相对应的安装部,螺帽150与分别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垂直设置,第三固定部140间隔设置,从而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穿过相对应的槽口141,再通过螺帽150拧紧,进行固定,使得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贴合,固定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的相对位置。此外,槽口141的宽度与第一凸出部121的直径相同,其中,第一凸出部121与第二凸出部131的尺寸、形状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该槽口141可以为槽条,即第三固定部140开设有通孔,并且该通孔沿着第三固定部140的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三固定部140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槽口141也可以为孔,槽口141的数量为多个,与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一一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该模板装置还括具有通孔的第四固定部160,第四固定部160与螺帽150一一对应,第四固定部160设在第三固定部140上,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穿过相对应的安装部和第四固定部160上的通孔。即,第四固定部160上的通孔的直径大小与第一凸出部121的直径大小相同,在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穿过槽口141后,分别在第一凸出部121和第二凸出部131上套入一个第四固定部160,在拧上螺帽150进行固定,从而可以起到固定模板装置的横向唯一,同时保证第三固定部140与第二固定部130紧密贴合,不发生松动,进而在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沿柱面垂直方向出现位移的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相邻的基板110上的第二固定部130上的第二凸出部121呈错位设置。换而言之,相邻的基板110上,第二固定部130上的第二凸出部131均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相对的基板110上,第二凸出部131可以呈对称分布,也可以不呈对称分布。由于第二凸出部131呈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相邻基板110上的对应的第三固定部140水平交错,进而防止整个模板装置在竖向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位于相邻的基板110上的第二固定部130上的第二凸出部131在空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三固定部140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相邻基板110上的相邻的第二凸出部131在空腔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距离等于第三固定部140的宽度,进一步提高模板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140的长度大于基板11的宽度,其中,基板110的宽度为基板在与空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从而提高模板装置的稳定性,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模板装置。

模板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在地面上放线定位现浇混凝土柱的外缘位置,将预先围成柱形的基板110放置在定位处。在基板110所形成的轮廓的四个角放置带第一凸出部121的第一固定部120。接着,将一个基板110所对应的所有第二固定部130的任意水平一排的第二凸出部131的位置先与第三固定部140以带通孔的第四固定部160和螺帽150在正确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就是说,先将一个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二固定130通过第三固定部140连接起来,可将任意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排第二凸出部131穿过对应的槽口141和第四固定部160上的通孔,再通过螺帽150拧紧。再将第三固定部140的两端与第一固定部120上的相同水平位置上的第一凸出部121固定,补足剩下的第三固定部140。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完成另个基板110上的安装后,完成整个模板装置100的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模板装置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如下:在地面上放线定位现浇混凝土柱的外缘位置,在外缘位置的四个角放置带第一凸出部121的第一固定部120进行定位,将基板110穿设在相邻的第一固定部120之间。接着,将一个基板110所对应的所有第二固定部130的任意水平一排的第二凸出部131的位置先与第三固定部140以带通孔的第四固定部160和螺帽150在正确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就是说,先将一个基板110上的所有第二固定130通过第三固定部140连接起来,可将任意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一排第二凸出部131穿过对应的槽口141和第四固定部160上的通孔,再通过螺帽150拧紧。再将第三固定部140的两端与第一固定部120上的相同水平位置上的第一凸出部121固定,补足剩下的第三固定部140。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完成另个基板110上的安装后,完成整个模板装置100的安装。

上述模板装置适用性强,可取代多套模板,适用寿命长,结构体系稳定牢靠,由于模板装置的结构刚度较大,对于房建中大多数柱大小,可省去斜撑构件,同样能保证浇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减少了模板制作数量,无需斜撑固定,结构轻盈,精度较高,安装便利,即拆即用,在横向及竖向均有较好的定位,结构稳定,对变形控制效果较好,且各固定部之间连接精密,避免人工安装操作误差带来的施工质量影响,同时保障了浇筑质量的平整度及线形,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现浇混凝土柱成型后的柱线形精度,可控制在1mm误差范围内。

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现浇混凝土柱的定位处;将多个基板围成空腔,并放置在定位处;将第一固定部覆盖相邻的基板的连接处;采用第三固定部将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起来;将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接体与对应的第一固定部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模板装置的结构、连接关系等如上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安装方便,精度高,稳定性强。

另一实施例的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现浇混凝土柱的定位处;根据定位处,将第一固定部进行固定;将基板设在相邻的第一固定部之间;采用第三固定部将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第二固定部连接起来;将第三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体与对应的第一固定部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模板装置的结构、连接关系等如上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模板装置的施工方法,安装方便,精度高,稳定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