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0135发布日期:2020-12-08 15:1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



背景技术:

瓦片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用于盖房子。瓦片颜色以砖红色和灰色为主,应用于建筑上,不仅隔热防雨而且美观整洁,耐用性高,瓦片中有很多种类,复古瓦片则是其中的一类,为了使复古瓦片更加美观,都要对复古瓦片进行上釉。

目前,大多数都是人手动对复古瓦片进行上釉,首先人们将复古瓦片放置好,再用工具将釉浆喷在复古瓦片上,由于需要对复古瓦片进行全面上釉,需要不断的移动手使釉浆喷在复古瓦片上,时间一长,比较费力,且需要将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放入收集容器内,操作比较麻烦,工作效率低。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复古瓦片进行上釉,比较省力,且能使复古瓦片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收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不断的移动手使釉浆喷在复古瓦片上,比较费力,且需要将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放入收集容器内,操作比较麻烦,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复古瓦片进行上釉,比较省力,且能使复古瓦片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收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一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架;l型板,所述l型板对称式的固接于所述底座中部;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l型板之间的所述底座一侧;推动装置,安装于两块所述l型板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用于提供动力;夹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推动装置上,用于将复古瓦片夹紧;上漆装置,安装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支架一侧,其与所述推动装置配合,用于使釉浆掉落至复古瓦片上进行上釉。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推动装置包括有:导向限位板,所述导向限位板固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一侧与远离所述底座的两块所述l型板外一侧之间;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对称式的固接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导向限位板外一侧;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导向架内;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中部,其与所述夹紧装置滑动配合;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固接于靠近所述夹紧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杆端部,其与所述夹紧装置滑动配合;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朝向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夹板一侧中部;t型连杆,所述t型连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导向限位板内,其远离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连杆尾端铰接连接;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t型连杆中部;气缸,所述气缸固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导向架外一侧;推动架,所述推动架固接于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杆端部之间,其端部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滑杆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对称式的固接于朝向所述第一夹板的所述推动架外一侧,其与所述上漆装置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夹紧装置包括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滑动式的穿接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一夹板一侧,其靠近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滑动配合;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固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所述第三连杆端部;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第三连杆上,其与所述第一夹板配合;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一扭力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其两端与朝向所述第二夹板的所述第一夹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一夹板的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与朝向所述第一滑块的所述第二夹板一侧之间,其套装于所述第三连杆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漆装置包括有:漆桶,所述漆桶固定穿接于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支架中部;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固接于靠近所述导向架的所述漆桶外两侧;滑套,所述滑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第四连杆上;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铰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所述滑套一侧,其与所述第一楔形块配合;第二扭力弹簧,所述第二扭力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楔形块与所述滑套的铰接处;l型连板,所述l型连板固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所述漆桶出料口外一侧;挡板,所述挡板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l型连板内,其一端贯穿所述漆桶,所述挡板与所述漆桶滑动配合,且所述挡板还与所述第二楔形块配合;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对称式的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二夹板的所述挡板外一侧与所述l型连板内一侧之间;挡块,所述挡块对称式的固接于朝向所述第一楔形块且靠近所述挡板的所述第二楔形块一侧,其与所述滑套接触配合;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导向架的所述滑套一侧与所述漆桶外一侧之间,其套装于所述第四连杆上。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回流装置,回流装置包括有:接料框,所述接料框固接于两块所述l型板内一侧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一侧之间;回流桶,所述回流桶固接于靠近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l型板的所述底座一侧,其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部与所述接料框中部固定连接并连通;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对称式的连接于所述回流桶一侧周向并连通,其尾端与所述漆桶固定连接并连通。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固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底座一侧,其靠近于所述导向限位板的两端与朝向所述底座的两个所述导向架外一侧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固接于朝向所述第一夹板且靠近所述推动架的所述第二夹板一侧;异形限位杆,所述异形限位杆固接于远离所述底座且靠近所述导向架的所述接料框外两侧,其与所述l型连杆配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框的内底面呈锥形状。

有益效果:

1、通过将釉浆倒入上漆装置内,再将复古瓦片放入夹紧装置内,启动推动装置,推动装置通过夹紧装置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进而推动装置与上漆装置接触时,上漆装置使得釉浆掉落至复古瓦片上进行上釉,如此,无需人手动对复古瓦片进行上釉,比较省力,还方便。

2、通过回流装置的作用,能使未掉落至复古瓦片上的釉浆进行收集,也就使得釉浆排回至漆桶内,可避免未掉落至复古瓦片上的釉浆导致浪费。

3、通过接料板的作用,能对掉落的复古瓦片进行导向使其掉落至收集容器内,如此,更方便操作人员对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推动装置与上漆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回流装置与接料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31、l型板,4、推动装置,41、导向架,42、气缸,43、推动架,44、导向限位板,45、第一滑块,46、第一连杆,47、第一夹板,48、t型连杆,49、滑杆,410、第二连杆,411、第一楔形块,5、夹紧装置,51、第三连杆,52、第二夹板,53、第二滑块,54、第一扭力弹簧,55、第一弹簧,6、上漆装置,61、漆桶,63、l型连板,64、挡板,65、第二弹簧,66、第四连杆,67、第二楔形块,68、挡块,69、第二扭力弹簧,610、滑套,611、第三弹簧,7、回流装置,71、接料框,72、回流桶,73、导向管,8、接料板,9、l型连杆,10、异形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复古瓦片表面上釉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l型板31、推动装置4、夹紧装置5和上漆装置6,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对称固接有第一支架2,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上部中间设有上漆装置6,底座1中部前后两侧都固接有l型板31,前后两侧l型板31外顶部与前后两侧第一支架2顶端之间设有推动装置4,推动装置4上设有夹紧装置5。

推动装置4包括有导向架41、气缸42、推动架43、导向限位板44、第一滑块45、第一连杆46、第一夹板47、t型连杆48、滑杆49、第二连杆410和第一楔形块411,前后两侧第一支架2顶端之间固接有导向限位板44,导向限位板44与前后两侧l型板31外顶部固定连接,导向限位板44外右侧面前后两侧都固接有导向架41,导向架41内滑动式的设有第一滑块45,第一滑块45中部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一连杆46,第一连杆46与夹紧装置5滑动配合,第一连杆46内端固接有第一夹板47,前后两侧第一夹板47与夹紧装置5滑动配合,第一夹板47底部中间铰接有第二连杆410,导向限位板44内滑动式的设有t型连杆48,t型连杆48中部滑动式的穿接有滑杆49,滑杆49下部贯穿导向限位板44与其滑动配合,t型连杆48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第二连杆410尾端铰接连接,导向架41外顶部固接有气缸42,前后两侧气缸42的伸缩杆端部之间固接有推动架43,推动架43右端与滑杆49左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推动架43右部前后两侧上部都固接有第一楔形块411,第一楔形块411与上漆装置6配合。

夹紧装置5包括有第三连杆51、第二夹板52、第二滑块53、第一扭力弹簧54和第一弹簧55,第一夹板47下部中间滑动式的穿接有第三连杆51,第三连杆51外端与第一连杆46内端滑动配合,第三连杆51内端固接有第二夹板52,第三连杆51上滑动式的设有第二滑块53,第二滑块53周向与第一夹板47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54,第二滑块53内侧面与第二夹板52外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5,第一弹簧55套在第三连杆51上。

上漆装置6包括有漆桶61、l型连板63、挡板64、第二弹簧65、第四连杆66、第二楔形块67、挡块68、第二扭力弹簧69、滑套610和第三弹簧611,第二支架3上部中间固定穿接有漆桶61,漆桶61外左侧面下部固接有l型连板63,l型连板63左部上侧滑动式的设有挡板64,挡板64外左侧面与l型连板63内左侧面之间对称式的连接有第二弹簧65,挡板64右端贯穿漆桶61左侧下部与其配合,漆桶61外前后两侧面下部都固接有第四连杆66,第四连杆66上滑动式的设有滑套610,滑套610左端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二楔形块67,第二楔形块67与挡板64配合,第二楔形块67与滑套610的铰接处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69,第二楔形块67右侧面内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挡块68,挡块68与滑套610接触配合,前后两侧滑套610内侧面分别与漆桶61外前后两侧面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611,第三弹簧611套在第四连杆66上。

首先操作人员将适量的釉浆倒入上漆装置6内,再将一块复古瓦片放置在夹紧装置5上,启动推动装置4,推动装置4运作带动夹紧装置5向左移动,夹紧装置5向左移动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进而夹紧装置5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推动装置4运作带动夹紧装置5运作将复古瓦片夹紧,推动装置4继续通过夹紧装置5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推动装置4向左移动与上漆装置6接触时,上漆装置6使得适量的釉浆掉落在复古瓦片的表面上进行上釉,复古瓦片则向左移动进行全面的上釉。当推动装置4继续向左移动与上漆装置6脱离时,釉浆停止掉落,进而推动装置4向左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关闭推动装置4,推动夹紧装置5将复古瓦片松开,再将复古瓦片取下,启动推动装置4向右移动带动夹紧装置5向右移动复位,推动装置4还使得夹紧装置5运作复位,如此反复,可不断的对复古瓦片的表面进行上釉。

当复古瓦片放置在夹紧装置5上时,启动气缸42,气缸42的伸缩杆向左移动带动推动架43向左移动,推动架43向左移动带动滑杆49向左移动,滑杆49向左移动带动t型连杆48向左移动,t型连杆48向左移动在导向限位板44内滑动,t型连杆48向左移动还通过第二连杆410带动第一夹板47向左移动,第一夹板47向左移动带动夹紧装置5向左移动,夹紧装置5向左移动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t型连杆48向左移动至导向限位板44的斜面时,导向限位板44使得t型连杆48向下移动,t型连杆48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杆410带动第一夹板47向内移动,第一夹板47向内移动带动第一连杆46向内移动,第一夹板47还带动夹紧装置5运作将复古瓦片夹紧,同时,推动架43还带动第一楔形块411向左移动,第一楔形块411向左移动与上漆装置6接触时,第一楔形块411使得上漆装置6运作,上漆装置6使釉浆掉落至复古瓦片的表面上进行上釉,当第一楔形块411继续向左移动与上漆装置6脱离时,上漆装置6运作复位使得釉浆停止掉落,进而夹紧装置5带动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关闭气缸42,推动架43停止向左移动,夹紧装置5也就停止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操作人员即可推动夹紧装置5将复古瓦片松开,再将复古瓦片取下。当复古瓦片取下后,启动气缸42的伸缩杆缩短带动推动架43向右移动复位,进而t型连杆48也向右移动复位的过程中通过导向限位板44向上移动复位,t型连杆48向上移动复位通过第二连杆410带动第一夹板47向外移动复位,第一夹板47复位使得夹紧装置5运作复位,且第一夹板47还带动第一连杆46向外移动复位,关闭气缸42。

首先操作人员将复古瓦片放置在前后两侧第二夹板52之间,进而气缸42启动时,第一夹板47向左移动还带动第三连杆51向左移动,第三连杆51向左移动带动第二夹板52向左移动,第二夹板52向左移动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进而第一夹板47向内移动时,第一夹板47带动第二滑块53向内移动,第二滑块53向内移动通过第一弹簧55带动第二夹板52向内移动,第二夹板52向内移动带动第三连杆51向内移动,同时,第二夹板52向内移动与复古瓦片接触将其夹紧,第二夹板52继续向内移动带动第二滑块53向内移动则使得第一弹簧55压缩,当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停止向左移动时,操作人员可推动第二夹板52向外移动将复古瓦片松开,再将复古瓦片取下,松开第二夹板52。当第一夹板47向外移动复位时,第一夹板47与第二滑块53脱离,因第一弹簧55的作用,第二滑块53向外移动复位,同时,第二夹板52也向外移动复位。

首先操作人员将适量的釉浆倒入漆桶61内,挡板64将釉浆挡住,当气缸42启动时,第一楔形块411向左移动与第二楔形块67接触,由于挡块68的作用,第一楔形块411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楔形块67向内移动,第二楔形块67向内移动带动滑套610向内移动,第三弹簧611压缩,第二楔形块67向内移动与挡板64接触,第二楔形块67带动挡板64向左移动,第二弹簧65压缩,挡板64向左移动不将漆桶61内部挡住,漆桶61内的釉浆则掉落至复古瓦片上对其进行上釉。当第一楔形块411不断的向左移动与第二楔形块67脱离时,因第三弹簧611的作用,滑套610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楔形块67向外移动复位,第二楔形块67复位与挡板64脱离,因第二弹簧65的作用,挡板64向右移动复位继续将漆桶61内部挡住,釉浆停止掉落出,如此,每当第一楔形块411与第二楔形块67接触时,复古瓦片也就移动至漆桶61下方,釉浆则掉落至复古瓦片上对其进行上釉。当第一楔形块411向右移动复位时,第一楔形块411向右移动与第二楔形块67接触,第一楔形块411使得第二楔形块67向右摆动,第一扭力弹簧54拉伸,第一楔形块411继续向右移动与第二楔形块67脱离时,因第一扭力弹簧54的作用,第二楔形块67向左摆动复位。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回流装置7,回流装置7包括有接料框71、回流桶72和导向管73,底座1顶部右侧中间固接有回流桶72,回流桶72前后两侧中部下侧都连接有导向管73,导向管73与回流桶72内连通,前后两侧导向管73尾端分别贯穿漆桶61前后两侧上部中间,前后两侧第一支架2左侧上部之间固接有接料框71,接料框71外前后两侧面左侧分别与前后两侧l型板31内侧面固定连接,接料框71中部与回流桶72顶端固定连接并连通。

当釉浆掉落在复古瓦片上对其进行上釉时,部分釉浆未掉落至复古瓦片上,釉浆则掉落至接料框71内,接料框71内的釉浆流入至回流桶72内,启动回流桶72,回流桶72将釉浆排入导向管73内,导向管73内的釉浆排入至漆桶61内再次进行使用。当全部的复古瓦片都上釉完成后,关闭回流桶72。如此,可避免未掉落至复古瓦片上的釉浆导致浪费。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6、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接料板8,底座1顶部左侧中间固接有接料板8,接料板8右侧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导向架41外底部左侧固定连接。

还包括有l型连杆9和异形限位杆10,接料板8前后两侧顶部右侧都固接有异形限位杆10,前后两侧第二夹板52外侧面下部左侧都固接有与异形限位杆10配合的l型连杆9。

首先操作人员将收集容器放置在接料板8左下方,当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且操作人员拉动第二夹板52向外移动将复古瓦片松开时,操作人员可推动第二夹板52反转,第二夹板52反转通过第一弹簧55带动第二滑块53反转,第一扭力弹簧54被压缩,第二夹板52反转还带动复古瓦片反转,第二夹板52反转呈倾斜状态时,复古瓦片则掉落至接料板8上,接料板8上的复古瓦片滑落至收集容器内,再松开第二夹板52,因第一扭力弹簧54的作用,第二滑块53正转通过第一弹簧55带动第二夹板52正转复位。如此,更方便操作人员对上釉完成的复古瓦片进行收集。

当第二夹板52带动复古瓦片向左移动时,第二夹板52还带动l型连杆9向左移动,l型连杆9向左移动与异形限位杆10接触时,异形限位杆10使得l型连杆9向下移动,l型连杆9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夹板52反转,同时,l型连杆9继续向左移动则被异形限位杆10带动向外移动,l型连杆9向外移动带动第二夹板52向外移动将复古瓦片松开,复古瓦片则掉落至接料板8内,也就掉落至收集容器内,当第二夹板52向右移动复位时,第二夹板52带动l型连杆9向右移动复位与异形限位杆10脱离,第二夹板52也就正转带动l型连杆9向上移动复位。如此,无需操作人员用手推动第二夹板52将复古瓦片松开,且无需用手使第二夹板52反转呈倾斜状态,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