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车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95531发布日期:2020-11-20 09:5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光伏车棚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伏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车棚。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车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光伏车棚建设项目中,可先搭建防水棚顶,如采用彩钢瓦建造棚顶,再于棚顶上铺设光伏组件;为降低建造成本,也可直接修建适配的安装支架,然后在安装支架上直接安装光伏组件。当然,后者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水设计,业内已公开在相邻光伏组件之间填充硅胶进行防水的方案;还公开有在光伏组件与支撑架之间设置防水胶条进行密封的方案,但上述方案仍面临安装较为复杂,维护不便等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伏车棚。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车棚,结构简洁,安装更为方便,并能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车棚,包括安装支架、铺设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若干光伏组件以及沿相邻所述光伏组件的接缝设置的防水胶条,所述防水胶条具有夹设在相邻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的基部、自所述基部朝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的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光伏组件表面相抵接。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形成有中空的腔体及自所述腔体朝外延伸的触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所述侧壁的顶壁与底壁,所述触片设置在所述侧壁与底壁的连接位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体内还设有分隔壁,所述触片与所述分隔壁对应设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车棚还包括用以将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固定件。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固定臂、自所述固定臂向上弯折延伸并超出相应光伏组件的延伸臂以及形成在所述延伸臂末端的扣持臂。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相邻所述光伏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延伸臂及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延伸臂末端的两个扣持臂。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梁及倾斜延伸的纵梁,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车棚包括倾斜设置第一光伏阵列与第二光伏阵列,所述第一光伏阵列、第二光伏阵列分别包括若干所述光伏组件;所述光伏车棚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阵列与第二光伏阵列之间的导水槽。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阵列与第二光伏阵列呈对称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申请光伏车棚,通过在相邻光伏组件之间设置防水胶条以实现防水效果,所述光伏车棚整体结构更为简洁可靠,现场安装及维护更为便捷,且成本低廉,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光伏车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光伏车棚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光伏车棚的防水胶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光伏车棚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光伏车棚的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100-光伏车棚;1-安装支架;11-横梁;12-纵梁;13-支撑架;131-承重梁;132-立梁;133-辅梁;21-第一光伏阵列;22-第二光伏阵列;201-光伏组件;3-防水胶条;31-基部;311-侧壁;312-顶壁;313-底壁;314-分隔壁;315-触片;321-第一贴合部;322-第二贴合部;41-第一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401-固定臂;402-延伸臂;403-扣持臂;5-导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光伏车棚100包括安装支架1、铺设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的若干光伏组件201、沿相邻所述光伏组件201的接缝设置的防水胶条3及用以将所述光伏组件201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1上的固定件。

结合图2至图5所示,所述光伏车棚100包括第一光伏阵列21与第二光伏阵列22,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分别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光伏组件201。所述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相对水平方向分别呈设置倾斜的矩形状且两者较低一侧的边缘相邻设置,所述光伏车棚100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两者较低一侧边缘下方的导水槽5,所述导水槽5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表面汇集的雨水并沿所述导水槽5向外排出。优选地,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与第二光伏阵列22呈对称设置。

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横向延伸的横梁11及架设在所述横梁11上方并呈倾斜延伸的纵梁12,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纵梁12上。所述安装支架1还包括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具体包括支撑梁131、用以安装固定所述支撑梁131的立梁132与辅梁133。显然地,所述支撑架13沿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横梁11沿横向架设在至少两根所述支撑梁131上。所述立梁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的中间位置,每一所述支撑架13具有分设在所述立梁132两侧并分别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的两根支撑梁131,相应地,所述辅梁133设置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梁132的两侧,以支撑相应一侧的支撑梁131。此处,所述支撑架13还具有安装底座134,所述立梁132、辅梁133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底座134上,以便于现场安装。

所述防水胶条3具有夹设在相邻所述光伏组件201之间的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朝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的第一贴合部321与第二贴合部322,所述第一贴合部321、第二贴合部322分别与相应一侧的光伏组件201表面相抵接。所述防水胶条3使得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的表面大致呈平面状,即使得各光伏组件201表面的积水均能顺利流向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较低一侧的边缘,达到防水的效果。

其中,所述防水胶条3整体向上略微突出所述光伏组件20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贴合部321、第二贴合部322自所述基部31的顶部分别向外并向下倾斜延伸,此处“倾斜”仅为说明所述第一贴合部321、第二贴合部322具有向下延伸趋势以更好地贴合在光伏组件201的上表面,而非限定其沿某一角度倾斜设置。

所述基部31形成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311、连接两所述侧壁311的顶壁312与底壁313,本实施例中,所述腔体还包括有分隔壁314,也就是说,所述腔体被所述分隔壁314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基部31还包括自所述腔体向外延伸形成的触片315,所述触片315与所述光伏组件201的侧框相抵接,已实现更好的防水密封效果。优选地,所述触片315可设置在所述侧壁311与底壁313的连接位置,抑或者,所述触片315与所述分隔壁314对应设置在所述侧壁311的内外两侧。此处,所述底壁313、分隔壁314对应位置分别设置相应的触片315。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固定臂401、自所述固定臂401向上弯折延伸并超出相应光伏组件201的延伸臂402以及形成在所述延伸臂402末端的扣持臂403,所述固定臂401设有安装孔404。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41与第二固定件42,所述第一固定件41设置在相邻所述光伏组件201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42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阵列21、第二光伏阵列22的边缘位置。换言之,所述第一固定件41同时用以固定两块相邻光伏组件201,因而所述第一固定件4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延伸臂402及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延伸臂402末端的两个扣持臂403;所述第二固定件42则仅用于实现某一所述光伏组件201的安装固定。除此,所述防水胶条3与第一固定件41的相接位置通过硅胶进行密封。

综上所述,本申请光伏车棚100通过在相邻光伏组件201之间设置防水胶条3以实现防水效果,整体结构更为简洁可靠,现场安装及维护更为便捷,且成本低廉,易于实施。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