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帽组件及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6115发布日期:2021-05-28 11:1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墙帽组件及剪力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帽组件及剪力墙。



背景技术: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形、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现有的剪力墙建筑的装配式结构通常采用灌浆套筒的方法,在装配施工时,需要在预制构件上预留伸出的钢筋,然后将预制构件上的钢筋插接到与其孔径对应的另一个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内,然后再在连接位置灌注高强水泥以将二者固定连接。

但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预制构件上伸出的钢筋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伸出钢筋垂直度的偏差,使得在插接到对应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内的过程中,往往插接不到位,造成装配困难的问题。即使插接到位后,在往套筒里灌注高强水泥的过程中,很难复核判断是否灌注到位,以足够将二者稳定装配,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影响装配建筑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种依靠人的责任心而不是规章制度的方式本身就会导致很大的隐患,现实操作中就出现过因伸出钢筋弯度过大难以扳垂直,施工团队私自将该钢筋切除的案例,虽然完成了施工,但这种巨大的安全质量问题后患无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将钢结构螺栓连接的方式借鉴转化到剪力墙的连接方式中,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帽组件及剪力墙,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中存在的装配难度大、效果差、施工质量无法复核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墙帽组件,包括第一墙帽,其中,第一墙帽包括u形帽体以及条形加强板,u形帽体的侧壁延伸向外折弯形成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力墙,包括墙体以及如上的墙帽组件,其中,所述墙体包括墙钢筋笼和包裹所述墙钢筋笼的墙混凝土结构,所述墙钢筋笼的钢筋通过绑扎所述螺栓套筒与第一墙帽、第二墙帽连接在一起,所述墙帽组件作为模板与其它模板共同构成所述墙体浇灌混凝土时的围护结构,并且所述墙帽组件作为所述墙体的组成部分与所述墙体浇筑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所述墙混凝土结构由浇筑混凝土而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墙帽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榫槽,所述第一榫槽自下而上贯穿所述u形帽体的整个内表面;或

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u形帽体的整个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榫槽,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或

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截面呈凸字形的第二墙帽,所述第二墙帽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两个截面呈类z字形的连接板,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板将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垂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槽,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头;或

所述连接板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头,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对应位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用于绑扎钢筋的螺栓套筒,所述螺栓套筒分别设置于u形帽体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两相对的螺孔之间,所述螺栓套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螺孔的内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剪力墙的爆炸图1,a-a为长度方向,b-b为宽度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剪力墙的爆炸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墙帽的立体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墙帽的立体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二墙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及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力墙100,该剪力墙100包括墙帽组件和墙体(下面会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墙帽组件包括第一墙帽10和截面呈凸字形的第二墙帽11,第一墙帽10包括u形帽体101以及条形加强板102,加强板102可以是u形帽体101的一个侧壁向上延伸并朝水平方向向外折弯形成的,u形帽体101与加强板102可以一体成形。第二墙帽11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11以及两个截面呈类z字形的连接板112,其中,两个连接板112将第一侧板110以及第二侧板111连接,第一侧板110的宽度大于第二侧板111的宽度,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11平行设置,第一侧板110的端部与类z字形连接板112的顶面垂直连接,第二侧板111的端部与类z字形连接板112的底面垂直连接。

墙体12包括墙钢筋笼和包裹墙钢筋笼的墙混凝土结构(图内未标号),墙钢筋笼钢筋通过与螺栓套筒14(图中仅示意了一个)的绑扎与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连接在一起,墙帽组件作为模板与其它模板共同构成墙体12浇灌混凝土时的围护模板,并且墙帽组件作为墙体12的组成部分与墙体12浇筑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墙混凝土结构由浇筑混凝土而成,墙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和/或底面甩出有箍筋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可以是钢材质制备的帽体,但是本实施例不因此为限,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制取得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u形帽体101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榫槽103,具体地,第一榫槽103自下而上贯穿u形帽体101的整个内表面。此外,u形帽体101的与另一墙帽拼插连接的部分外表面设置第一榫头104,第一榫头104的位置与第一榫槽103的位置对应。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u形帽体101的内表面也可以间隔设置有第一榫头104,第一榫头104自下而上贯穿u形帽体101的整个内表面,相应地,u形帽体101的与另一墙帽拼插连接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榫槽103,第一榫槽103的位置与第一榫头104的位置对应,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加强板102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105,第二榫槽105自下而上贯穿加强板102的整个侧面。相应地,加强板102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106,第二榫头106的位置与第二榫槽105的位置对应。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102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106,第二榫头106自下而上贯穿加强板102的整个侧面。相应地,加强板102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105,第二榫槽105的位置与第二榫头106的位置对应。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板112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槽113,连接板112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头114。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连接板112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头114,连接板112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槽113,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u形帽体101的相对两侧壁、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11的对应位置、连接板112与第一侧板110的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螺孔13。

值得一提的是,该剪力墙100还包括用于绑扎钢筋的螺栓套筒14,螺栓套筒14分别设置于u形帽体101的相对两侧壁、第一侧板110与第二侧板111、连接板112与第一侧板110的两两相对的螺孔13之间,螺栓套筒14的内径不小于螺孔13的内径。由于墙混凝土结构是由以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为部分浇筑模板浇筑混凝土而成,所以墙混凝土结构的外观结构与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的结构相对应。

具体地,在实际浇筑剪力墙的过程中,首先使用两个第一墙帽10作为上墙帽,使用一个第二墙帽11作为下墙帽,将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作为浇筑模板的一部分,两个上墙帽分别位于下墙帽上方的两端,两个上墙帽的底端与下墙帽的两端对齐,并将其余部位的模板安装到位;

用可拆卸的安装条将螺栓套筒套贯穿在两两相对的螺孔之间,使得螺栓套筒悬空固定于所述第一墙帽、第二墙帽中,将墙钢筋笼的钢筋与螺栓套筒绑扎在一起;螺栓套筒被浇筑在混凝土里成为剪力墙的一部分,一方面螺栓套筒可以在浇筑混凝土时留出两两相对的螺孔之间穿螺栓的通道,另一方面是与钢筋网绑扎,使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与墙钢筋笼有效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与剪力墙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

将混凝土浇筑至模板内,振捣抹平,凝固后形成墙混凝土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墙混凝土结构上面的表面与第一墙帽10的外轮廓表面平齐,其下面的厚度小于其上面的厚度,且墙混凝土结构下面的表面与第二墙帽11的轮廓表面平齐,墙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其与第一墙帽10形成与剪力墙连接体配合的结构,以及与第二墙帽11形成与剪力墙定位底座配合的结构。

拆掉第一墙帽10、第二墙帽11之外的浇筑模板,抽掉安装条,形成预制叠合剪力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