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8648发布日期:2020-12-18 13:0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预制箱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



背景技术:

预制箱梁长度通常在25~40m左右,侧模由5~6m若干节段组成,端模需要根据箱梁端部断面形式设为不规则形状,通常端模嵌入侧模和底模的中间,以增加稳定性。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侧模及内模拆除之前,需要先行拆除嵌入侧模和底模内的端模,由于端模嵌入侧模及底模内部,需要人工使用撬棍、大锤等工具敲打拆除,不但拆除困难,而且速度慢,易伤到梁体混凝土;同时,端模底部因为要留置封端混凝土钢筋,梳齿板上设置向下开口,因梳齿板无法与底模有效密贴,在混凝土浇筑时钢筋齿槽易发生漏浆,造成端部混凝土蜂窝麻面,影响梁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针对目前预制梁箱端模定位、拆除困难且速度缓慢,易伤到梁体混凝土和影响梁体质量问题,提供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该端模安装时可精确定位,快速拆除,浇筑时能防止底板漏浆,有效地提升了预制箱梁的施工质量及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包括左侧侧模板、右侧侧模板、底模、端模、定位装置及梳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模包括顶板、左腹板、右腹板、左翼缘板、右翼缘板、底板、梳齿板;将顶板两端头分别焊接在左腹板、右腹板的上端内侧,并与左腹板、右腹板上端头相平齐,在左腹板、右腹板上端外侧分别焊接有左翼缘板和右翼缘板,左翼缘板和右翼缘板分别与上顶板相平齐;在左腹板、右腹板的下端头焊接底板,从而形成整体端模;在底模的上端焊接有梳齿板,梳齿板的上部设置有等间距的钢筋定位齿槽。

所述的定位装置,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三定位装置、第四定位装置结构相同;定位装置由牵引螺杆、定位螺帽、定位垫板、反力板、牵引夹紧板、反力螺栓、牵引螺帽构成。

在牵引螺杆上依次安装有定位螺帽、定位垫板、反力板、牵引夹紧板和牵引螺帽;所述的反力板为长方形,长方形反力板上设有两个相同的圆孔,其中第一圆孔套装在牵引螺杆上,第二个圆孔为安装反力螺栓孔。

将左侧侧模、右侧侧模及底模分别安装在预制梁台座上后,绑扎梁体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将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三定位装置、第四定位装置的牵引螺杆前端头分别焊接于端模的左腹板、右腹板块的上部和底板左右两侧。

将端模放置于左侧侧模、右侧侧模之间,底部对准底模上的梳齿板,然后在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三定位装置、第四定位装置的牵引螺杆上依次装上定位螺帽、定位垫板、反力板、牵引夹紧板、牵引螺帽,将反力板通过反力螺栓固定于左侧侧模、右侧侧模上下端部的螺孔上;接着同步旋转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三定位装置、第四定位装置的牵引螺帽远离反力板,拧紧定位螺帽控制端模前移,实现端模精确定位固定。

所述的左腹板、右腹板长度和同宽度相同。

所述的左翼缘板和右翼缘板形状相同,焊接方向相反。

所述的定位垫板和牵引夹紧板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可在预制箱梁端模安装时实现端模的精确定位;在端模拆除时可实现端模整体快速拆除,而不损伤梁体;端模底板梳齿板还解决了梁体浇筑时端模底部漏浆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端模板放大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定位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底模板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图4中,1.顶板,2.左腹板,2’.右腹板,3.左翼缘板,3’.右翼缘板,4.底板,5.梳齿板,6.牵引螺杆,7.定位螺帽,8.定位垫板,9.反力板,10.牵引夹紧板,11.牵引螺帽,12.反力螺栓,13.端模(整体),14.底模,15.左侧侧模,15’.右侧侧模,16.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7.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如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能快速定位及拆除的预制箱梁端模,用型钢分别加工端模13,端模13由顶板1、左腹板2、右腹板2’、左翼缘板3、右翼缘板3’、底板4、梳齿板5组成;将顶板1两端头分别焊接在左腹板2、右腹板2’上端的内侧,并与左腹板2、右腹板2’上端头相平齐;在左腹板2、右腹板2’的上端外侧分别焊接有左翼缘板3和右翼缘板3’,左翼缘板3和右翼缘板3’与上顶板1相平齐;在左腹板2、右腹板2’的下端头焊接底板4,从而形成整体端模;在底模14的上端焊接有梳齿板5,梳齿板5的上部设置有等间距的钢筋定位齿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结构相同;定位装置由牵引螺杆6、定位螺帽7、定位垫板8、反力板9、牵引夹紧板10、反力螺栓12、牵引螺帽11构成。

在附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在牵引螺杆6上依次安装有定位螺帽7、定位夹紧垫板8、反力板9、牵引夹紧板10和牵引螺帽11;长方形反力板9上设有两个相同的圆孔,其中第一圆孔套装在牵引螺杆6上,第二个圆孔为安装反力螺栓12。

将左侧侧模15、右侧侧模15’及底模14分别安装在预制梁台座(图中未画)上,而后进行绑扎梁体钢筋和安装预应力管道;将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的牵引螺杆6前端头分别焊接在端模13的左腹板2、右腹板2’的上部和底板4左右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将整体端模13放置于左侧侧模15、右侧侧模15’之间,端模13底部对准底模14上的梳齿板5,然后在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的牵引螺杆6上依次穿入定位螺帽7、定位垫板8、反力板9、牵引夹紧板10、牵引螺帽11,而后将反力板9通过反力螺栓12固定于左侧侧模15和右侧侧模15’上下端部的螺孔上。接着同步旋转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的牵引螺帽11远离反力板9,拧紧定位螺帽7控制端模13前移,实现端模13精确定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左腹板2、右腹板2’长度和宽度相同,左翼缘板3和右翼缘板3’形状相同,焊接方向相反;定位垫板8和牵引夹紧板10的形状为正方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是:在浇筑梁体混凝土并养护之后,在拆除端模13时,需拧开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的定位螺帽7,使其远离反力板9,然后同步拧紧第一定位装置16、第二定位装置16’、第三定位装置17、第四定位装置17’的牵引螺帽11,使端模13后退,完成拆模。在梁体张拉完成并移粱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榀粱施工。

本实用新型端模通过分布在端模左右两侧的四个定位装置,可调整端模在箱梁左右侧侧模内的纵向位置,实现端模的精确定位;端模在四个定位装置牵引螺帽的同步驱动牵引下,从左右侧侧模内部缓慢移出,实现快速拆除;而底模上的梳齿板与底模焊接为一体,又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浇筑时端模底部漏浆难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