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8001发布日期:2021-03-23 11:2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预制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温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低碳理念在我国迅速发展中融合的重要体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灵活的建设思想理念。采用预制墙板建造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

现有设计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9049294a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墙板和外叶板,所述内墙板与外叶板之间浇筑固定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两侧面均固定有连接件,且所述保温板两侧的连接件分别浇筑固定于内墙板和外叶板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另一种结构的保温预制墙板,其具有提高预制墙板的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保温预制墙板,包括外叶板、内墙板和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嵌设在外叶板上,所述保温板通过内墙板与外叶板之间浇筑固定,所述外叶板与内墙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结构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保温板位于内墙板与外叶板之间,内墙板、内墙板底部由混凝土进行连接,连接件对外叶板、内墙板的顶部进行连接,以保证预制墙板的结构强度,在使用以及运送的过程中,预制墙板不会受到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叶板内嵌设有单层钢筋网,所述内墙板内嵌设有钢筋网笼,所述连接件为呈l型的固定钢筋,所述连接件与单层钢筋网、钢筋网笼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层钢筋网保证了外叶板的结构强度,钢筋网笼保证了内墙板的结构强度,固定钢筋连接单层钢筋网和钢筋网笼,三者通过浇筑成一体结构,保证了预制墙板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叶板的长、高均大于内墙板的长、高,且所述钢筋网笼从内墙板内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叶板的长、高均大于内墙板的长、高,以便于预制墙板的保温性能。钢筋网笼从内墙板内穿出,相邻预制墙板通过浇筑进行连接,钢筋网笼部分位于浇筑的混凝土内,以便于增强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墙板的侧壁浇筑有抗剪力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剪力槽的存在,用于抵抗内墙板之间的剪力,防止内墙板之间发生错位,对内墙板进行保护,防止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墙板之间发生错位或倾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墙板的底部嵌设有灌浆管,所述灌浆管内穿设有从内墙板顶部穿出的连接钢筋,所述灌浆管的灌浆口从内墙板远离外叶板的一侧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预制墙板进行拼接时,通过连接钢筋的一端插接到灌浆管内部,对拼接的预制墙板进行位置对齐,从灌浆口处向灌浆管内填充浆料,使得连接钢筋、灌浆管通过浆料相互固定,从而提高相互拼接的预制墙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墙板上嵌设有接线盒,所述内墙板上嵌设有与接线盒连接的线管,且所述线管从内墙板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盒与线管嵌设在内墙板上,电路工人在建好的建筑物内布置走线,接线盒、线管则提高了安装线路的效率,对安装线路提供了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墙板远离外叶板的一侧嵌设有预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埋组件的设置,便于预制墙板的移动。预制埋件与挂环配合,吊具悬吊预制墙板,对预制墙板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叶板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外叶板上下堆叠的拼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叶板上拼接部的设置,便于预制墙板进行上下安装,增加预制墙板的抗剪力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墙板的底部设置有金属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墙板在进行拼接时,通常需要调整预制墙板的位置,需要对预制墙板的底部垫设垫片,混凝土与垫片接触时,混凝土的结构一般会受到破坏,金属埋件与垫片的接触,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便于预制墙板的位置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连接件加强内墙板、外叶板以及保温板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其不易受到损坏;

2.抗剪力槽的存在,用于抵抗内墙板之间的剪力,防止内墙板之间发生错位,对内墙板进行保护,防止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墙板之间发生错位或倾斜;

3.对预制墙板进行拼接时,通过连接钢筋的一端插接到灌浆管内部,对拼接的预制墙板进行位置对齐,从灌浆口处向灌浆管内填充浆料,使得连接钢筋、灌浆管通过浆料相互固定,从而提高相互拼接的预制墙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叶板和连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墙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外叶板;2、内墙板;21、抗剪力槽;211、第一槽体;212、第二槽体;3、保温板;4、连接件;5、单层钢筋网;6、钢筋网笼;7、连接钢筋;8、灌浆管;81、灌浆口;9、接线盒;10、线管;11、预埋组件;12、金属埋件;13、拼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保温预制墙板,包括内墙板2,内墙板2的一侧设置有外叶板1,外叶板1与内墙板2的贴合面嵌设有保温板3,内墙板2、外叶板1通过浇筑一体形成,且保温板3通过浇筑嵌设在外叶板1的一侧,形成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墙板。

继续参考图1,保温板3嵌设在外叶板1上且保温板3与内墙板2相贴合。保温板3为硬质聚氨酯板,硬质聚氨酯板导热系数低,热工性能好,具有防潮、防水、防火、阻燃、耐高温的性质,便于日常的使用。

继续参考图1,外叶板1的长度和高度分别大于内墙板2的长度和高度,内墙板2位于外叶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且外叶板1的底部与内墙板2的底部共面。

参考图1和图2,外叶板1高度方向的两端浇筑成型有便于预制墙板上下对位拼合的拼接部13,拼接部13呈直角梯形柱状设置,位于外叶板1顶部的拼接部13与外叶板1靠近内墙板2的一侧共面,拼接处的斜面朝向外叶板1远离内墙板2的一侧,以便于外叶板1上下堆叠拼合,增加预制墙板之间的抗剪力性能。

参考图2,外叶板1内部嵌设有单层钢筋网5,单层钢筋网5位于保温板3远离内墙板2的一侧,单层钢筋网5用于加强外叶板1的结构强度。

继续参考图2,单层钢筋网5上通过钢丝连接有连接件4,连接件4为呈l型的固定钢筋,固定钢筋的转折部位于外叶板1内,固定钢筋的另一端位于内墙板2的内部,连接件4加强内墙板2、外叶板1以及保温板3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保证其不易受到损坏。

参考图1和图3,内墙板2的表面浇筑有内凹的抗剪力槽21,抗剪力槽21向内拔模,位于内墙板2表面的一侧为大端,抗剪力槽21的设置,用于抵抗内墙板2之间的剪力,防止内墙板2之间发生错位,对拼接的预制墙板进行保护。

继续参考图1和图3,抗剪力槽21包括第一槽体211和第二槽体212,第一槽体211由内墙板2顶部浇筑形成,以增加预制墙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抗剪力性能,第二槽体212由内墙板2长度方向的两侧浇筑形成,第二槽体212均匀分布,以增加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抗剪力性能。

继续参考图1和图3,内墙板2内部嵌设有钢筋网笼6,钢筋网笼6从内墙板2的长度方向两侧穿出,相邻预制墙板通过浇筑进行连接,钢筋网笼6部分位于浇筑的混凝土内,以便于增强预制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继续参考图1和图3,内墙板2的底部嵌设有沿着内墙板2高度方向的灌浆管8,灌浆管8与内墙板2的底部相连通,灌浆管8的数量为两个,且灌浆管8位于内墙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灌浆管8的侧壁上设置有沿着其径向方向的灌浆口81,灌浆口81与内墙板2背离外叶板1的一侧相连通,灌浆口81用于向灌浆管8内灌入浆料。

继续参考图1和图3,内墙板2内部设有沿着内墙板2高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钢筋7,连接钢筋7的一端穿入至灌浆管8内,连接钢筋7的另一端从内墙板2的顶部穿出,连接钢筋7与灌浆管8一一对应,对预制墙板进行拼接时,通过连接钢筋7插接到灌浆管8内部,对拼接的预制墙板进行位置对齐,从灌浆口81处向灌浆管8内填充浆料,使得连接钢筋7、灌浆管8通过浆料相互固定,从而提高相互拼接的预制墙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1和图3,内墙板2的内部嵌设有线管10,线管10上连通有若干接线盒9,接线盒9嵌设在内墙板2的内部,且接线盒9的开口与内墙板2远离外叶板1的一侧连通,便于安装插座开关。如图所示,线管1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水平方向穿入到内墙板2与接线盒9连通,另一部分从竖直方向穿入到内墙板2与接线盒9连通,以便于线路走线。

参考图3和图4,内墙板2的顶部以及内墙板2背离外叶板1的一侧嵌设有预埋组件11,预埋组件11为多个金属套筒,金属套筒开设有内螺纹,且金属套筒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嵌入至内墙板2内部,金属套筒的开口连通内墙板2的外表面,以便于金属套筒与挂环螺纹配合,吊具的挂钩穿过挂环对预制墙板进行吊装,对预制墙板进行移动。金属套筒在内墙板2顶部的数量为四个,金属套筒位于内墙板2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一端均为两个,金属套筒的轴向与内墙板2的高度方向同向。金属套筒在内墙板2背离外叶板1一侧的数量为四个,均布分布在内墙板2上,且金属套筒的轴向与内墙板2的厚度方向同向。

参考图3和图5,内墙板2的底部嵌设有金属埋件12,金属埋件12呈长方体状,金属埋件12与内墙板2的底部、内墙板2远离外叶板1的一侧贴合,金属埋件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内墙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同时,位于两个灌浆管8之间。预制墙板在进行拼接时,通常需要调整预制墙板的位置,需要对预制墙板的底部垫设垫片,混凝土与垫片接触时,混凝土的结构一般会受到破坏,金属埋件12与垫片的接触,则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便于预制墙板的位置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

现实生活中,为加快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降低恶劣天气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大量使用预制墙板进行组装,加快建筑工程的工期。对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进行拼接,通过加强结构的设置,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

预制墙板内的保温板3,则对建筑物内部进行保温,减少了建筑物内的能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