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穿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3976发布日期:2021-09-11 00:1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半自动穿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束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半自动穿束机。


背景技术:

2.现国家在大规模的高铁、高速建设,预制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钢绞线下料穿束是预应力施工中首道工序。以前人工下料穿束,像30米箱梁至少需要5~6人,每天最多下料穿索3片箱梁。人工下料穿束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效率底下,往往会因为进度跟不上而影响下道工序。钢绞线穿束技术在箱梁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
3.钢绞线编束穿束是指箱梁在7天养生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进行的箱梁预应力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编束穿束的主要作用是在张拉过程中控制钢绞线的整体性与钢绞线不旋转扭曲受力,使其达到最好的受力状态,保证箱梁预应力的施工质量。
4.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及对箱梁预应力的多年施工经验,在40箱梁施工中钢绞线的穿束由于钢绞线长度大、重量大,人工穿束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半自动穿束机,具备适用于不同梁型不同高度孔道穿束,实现了快速便捷,提高工效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穿束机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无法编束,单根穿束时会因挤压、摩擦、工人责任心等原因对已穿入钢绞线造成损伤且推进器下部悬空穿束过程中来回摆动形成安全隐患,严重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同时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半自动穿束机,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控制柜,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前后分布,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之间与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上下两个第二横杆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钢筋,所述第一竖杆靠近第一定位钢筋的一侧与第一定位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侧与第一竖杆的前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杆,两个第三横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横杆,所述第四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吊钩,所述定位吊钩的底部悬挂有牵引机,所述牵引机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钢筋和第三定位钢筋,所述第二定位钢筋和第三定位钢筋的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二定位钢筋的两端均与第一定位钢筋接触,所述第三定位钢筋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套管的内腔,所述牵引机的滚筒表面缠绕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牵引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连接器,所述旋转连接器远离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网套,所述控制柜的右侧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柜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
7.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信号接收器的输出端
电连接有遥控器。
8.优选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相对一侧的顶部和两个第二支撑杆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且加强杆的顶部与第一横杆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四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均由钢管制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第一横杆、牵引绳、第三套管、第一定位钢筋、第二定位钢筋、牵引机、定位吊钩、第四横杆、控制柜、第三定位钢筋、第二竖杆、第二横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套管、第一竖杆、第三横杆、第二套管、网套、旋转连接器和信号接收器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的穿束机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无法编束,单根穿束时会因挤压、摩擦、工人责任心等原因对已穿入钢绞线造成损伤且推进器下部悬空穿束过程中来回摆动形成安全隐患,严重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同时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半自动穿束机,具备适用于不同梁型不同高度孔道穿束,实现了快速便捷,提高工效的优点,值得推广。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柜,便于内部的信号接收器进行安装,柜门起到对内部结构进行遮挡保护的作用,铰链便于柜门与控制柜安装在一起;
13.通过设置加强杆,增加了第一横杆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套和旋转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和信号接收器的左视图。
18.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一横杆、3牵引绳、4第三套管、5第一定位钢筋、6第二定位钢筋、7牵引机、8定位吊钩、9第四横杆、10控制柜、11第三定位钢筋、12第二竖杆、13第二横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一套管、16第一竖杆、17第三横杆、18第二套管、19网套、20旋转连接器、21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支撑杆1、第一横杆2、牵引绳3、第三套管4、第一定位钢筋5、第二定位钢筋6、牵引机7、定位吊钩8、第四横杆9、控制柜10、第三定位钢筋11、第二竖杆12、第二横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竖杆16、第三横杆17、第二套管18、网套19、旋转连接器20和信号接收器21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3.请参阅图1

4,半自动穿束机,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14和控制柜10,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14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14呈前后分布,两个第一支撑杆1相对的一侧之间与两个第二支撑杆14相对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2,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14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13,上下两个第二横杆1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竖杆16和第二竖杆12,第一竖杆16和第二竖杆12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18,两个第一支撑杆1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钢筋5,第一竖杆16靠近第一定位钢筋5的一侧与第一定位钢筋5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的后侧与第一竖杆16的前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杆17,两个第三横杆17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横杆9,第四横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吊钩8,定位吊钩8的底部悬挂有牵引机7,牵引机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钢筋6和第三定位钢筋11,第二定位钢筋6和第三定位钢筋11的表面均活动套设有第三套管4,第二定位钢筋6的两端均与第一定位钢筋5接触,第三定位钢筋11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套管18的内腔,牵引机7的滚筒表面缠绕设置有牵引绳3,牵引绳3远离牵引机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连接器20,旋转连接器20远离牵引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网套19,控制柜10的右侧分别与第一竖杆16和第二竖杆12固定连接,控制柜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21;
24.控制柜10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柜门,信号接收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有遥控器;
25.两个第一支撑杆1相对一侧的顶部和两个第二支撑杆14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且加强杆的顶部与第一横杆2固定连接。
26.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14、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13、第三横杆17、第四横杆9、第一竖杆16、第二竖杆12、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18和第三套管4均由钢管制成;
27.通过设置控制柜10,便于内部的信号接收器21进行安装,柜门起到对内部结构进行遮挡保护的作用,铰链便于柜门与控制柜10安装在一起;
28.通过设置加强杆,增加了第一横杆2与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14之间连接时的稳定性;
29.该穿束机核心组件为自制框架,框架ф45mm钢管焊接成型,单侧沿立柱横向每间隔0.5m焊接双排长0.10m间距0.2m的ф30钢管,以穿入ф25钢筋支撑牵引机7并配合倒链调整牵引机7高度,适用于不同梁型不同高度孔道穿束,实现了快速便捷,提高工效。
30.使用时,通过自制框架调整好牵引机7高度,使用牵引机7定位架进行定位,用孔道探绳从穿束机所在对面端头穿入,确定波纹管无堵塞并将牵引绳3接头牵引至工作端端头,
使用牵引扣的网套19套住整束钢绞线前段1m,通过抗弯旋转连接器20连接网套19与牵引绳3,然后使用遥控器启动牵引机7进行穿束,将使整束钢绞线牵引到指定张拉预留位置。
31.综上所述:该半自动穿束机,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1、第一横杆2、牵引绳3、第三套管4、第一定位钢筋5、第二定位钢筋6、牵引机7、定位吊钩8、第四横杆9、控制柜10、第三定位钢筋11、第二竖杆12、第二横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套管15、第一竖杆16、第三横杆17、第二套管18、网套19、旋转连接器20和信号接收器2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的穿束机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无法编束,单根穿束时会因挤压、摩擦、工人责任心等原因对已穿入钢绞线造成损伤且推进器下部悬空穿束过程中来回摆动形成安全隐患,严重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同时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