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6254发布日期:2021-09-25 09:5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施工前需要搭设模板系统,模板系统普遍采用木质或钢制的梁侧模板相向对立设置,二者之间穿过对拉螺杆等加固件以稳固支撑。
3.中国专利cn202937005u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梁侧模板加固装置,该侧模板加固装置主要由左立杆、右立杆、连接横杆和对拉螺杆组成,该左立杆和右立杆均为立杆,该左立杆和右立杆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左立杆的上端段的右侧面上焊接呈长方体的防滑块,在左立杆和右立杆的通孔ⅱ中穿装连接横杆。
4.目前的相关技术中,当通过对拉螺杆进行紧固时,发明人认为由于对拉螺杆位于模板的下方,因此左立杆和右立杆上端对梁侧模板所施加的力有限,存在施力不均的情况,从而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包括两个立杆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立杆之间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杆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立杆的上端均铰接有压紧组件,两个所述立杆的下端连接有位于支撑组件下方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立杆的下端相互远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梁侧模板加固装置时,首先将两个立杆放置在梁侧模板的两侧,使两个立杆上的压紧组件与模板的中间位置接触。然后调整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能驱动两个立杆的下端相互远离,此时支撑组件与两个立杆接触的位置形成支点,使得两个立杆的上端相互靠近,实现两个立杆上的两个压紧组件压紧梁侧模板,从而实现梁侧模板的固定。通过在两个立杆的两端设置压紧组件,利用压紧组件对梁侧模板的中间位置施加作用力,并使作用力均匀的扩散到模板的四周,保证受力更加均匀,提高梁柱的施工质量。
9.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连接杆和压紧板,所述压紧板呈半球壳状设置且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固定,一对所述压紧板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连接杆背向压紧板的一端与所述立杆铰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半球壳状的压紧板,实现对梁侧模板接触的均匀施力,保证模板整体的受力更加均匀,保证梁柱的施工质量。
11.优选的,所述压紧板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垫,增加压紧板与梁侧模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加固装置与梁侧模板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立杆包括竖杆和螺纹杆,所述竖杆和螺纹杆螺纹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梁侧模板加固装置时,首先调整两个立杆的长度,保证压紧板能抵触梁侧模板的中部位置。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竖杆和螺纹杆,实现两个立杆总长度的调节,已适配不同需求的梁侧模板,增加了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
15.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一对所述立杆分别铰接的支撑杆和套管,所述支撑杆和套管滑动连接且通过螺栓固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和套管,并利用螺栓进行固定,使得支撑组件的长度调节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同时实现两个立杆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
1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侧面设置有刻度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刻度线,刻度线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调节两个立杆之间的距离与梁侧模板匹配。
1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刻度线的一侧设置有荧光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荧光片,在光线较暗的场地,荧光片发出的光亮便于工作人员识别刻度线的读数,从而方便对支撑组件进行调节。
21.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杆的下端铰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花篮螺栓,即可调节两个立杆下端之间的距离,使得加固装置的安装拆卸过程更加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在两个立杆的两端设置压紧组件,利用压紧组件对梁侧模板的中间位置施加作用力,并使作用力均匀的扩散到模板的四周,保证受力更加均匀,提高梁柱的施工质量;
25.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的竖杆和螺纹杆,实现两个立杆总长度的调节,已适配不同需求的梁侧模板,增加了加固装置的适用范围;
26.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支撑杆和套管,并利用螺栓进行固定,使得支撑组件的长度调节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同时实现两个立杆之间距离的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立杆;11、螺纹杆;12、竖杆;121、螺纹孔;122、通孔;123、固定柱;13、压紧组件;131、连接杆;132、压紧板;133、防滑垫;2、调节组件;21、花篮螺栓;22、伸缩组件;221、伸缩杆;222、伸缩管;3、支撑组件;31、支撑杆;32、套管;33、刻度线;34、荧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梁侧模板加固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立杆1、支撑组件3和调节组件2。立杆1有两个,两个立杆1竖直且相互平行布设。支撑组件3位于两个立杆1之间,且两端分别铰接于两个立杆1的中部位置。
32.参照图1和图2,调节组件2位于两个立杆1之间,且位于支撑组件3的下方。调节组
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立杆1的下端,且用于控制两个立杆1的下端相互远离。
33.参照图1和图2,立杆1包括竖杆12和螺纹杆11,竖杆12上端面竖直开设有螺纹孔121,螺纹杆11通过螺纹孔121与竖杆12螺纹连接,并且螺纹杆11的上端铰接有压紧组件13,压紧组件13用于压紧梁侧模板的侧壁,以实现梁侧模板的加固。
34.参照图1和图2,压紧组件13包括连接杆131以及压紧板132,连接杆131水平布设,连接杆131的一端与螺纹杆11的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与压紧板132相固定。压紧板132整体形状为半球壳状,且两个压紧板132为平面的一侧为开口位置。两个压紧板132的开口相对,并且压紧板132的开口所在的一侧面固设有防滑垫133。
35.参照图1和图2,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杆31和套管32,支撑杆31和套管32滑动连接,并且支撑杆31和套管32通过螺栓压紧固定。其中支撑杆31的其中一侧侧面开设有刻度线33,并且带有刻度线33的一面上还嵌设有荧光片34。
36.参照图1和图2,两个立杆1的中间位置贯穿有通孔122,两个通孔122内均固设有固定柱123,支撑杆31和套管32相背离的一端分别贯穿两立杆1上的通孔122,同时两个固定柱123分别与支撑杆31和套管32相背离的一端转动连接。
37.参照图1和图2,调节组件2包括伸缩组件22和花篮螺栓21,花篮螺栓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杆1铰接,另一个端与伸缩组件22固定连接。伸缩组件22包括伸缩杆221和伸缩管222,伸缩杆221和伸缩管222滑动连接且通过螺栓固定,伸缩管222一端与花篮螺栓21固定连接,伸缩杆221远离伸缩管222一端与另一立杆1铰接。
38.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加固装置夹紧梁侧模板时,首先测量梁侧模板的高度,并旋转螺纹杆11,实现立杆1的长度调节,同时使立柱上的压紧板132对准梁侧模板。然后测量梁侧模板的宽度,并控制支撑杆31在套管32内滑移,同时观察支撑杆31上的刻度线33,实现支撑组件3的长度调节,从而使得压紧板132抵触梁侧模板,此时位于中间的支撑组件3充当支杆的支点。然后再控制支撑组件3和伸缩组件22相对滑动,先实现大范围的调节,随后通过旋转花篮螺栓21,利用花篮螺栓21推动两个立杆1下端的距离增大,进而控制两个压紧组件13相互靠近并对梁侧模板施加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实现梁侧模板的加固。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