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1224发布日期:2021-07-13 16:1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模板工程中早拆快装体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



背景技术:

快装早拆结构一般包括梁墙结构、顶部面板结构、墙体结构,现有的铝模、铝框模等早拆快装结构中的梁墙结构、顶部面板结构、墙体结构均有众多分体结构单元,且梁墙结构、顶部面板结构、墙体结构单元相互之间的连接结构冗余复杂,造成前期安装手续多且销钉间距必须控制在30cm内而使用量巨大及后期拆除极其困难且安全隐患多,施工效率低下,造成连接构件的分辨使用困难,同时梁墙结构、顶部面板结构、墙体结构之间固连之后,连接结构相对固定。且梁墙结构、顶部面板结构、墙体结构本身生产制造及施工误差、周转使用次数过多等因素会造成梁墙、顶部面板、墙体之间拼合不够紧密、边缘交接部分出现划痕或缝隙越来越大,进而造成缝隙处漏浆越来越严重,进一步造成划痕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最终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

现有铝模铝框模的梁板顶托均无调节定位功能,只能靠移动梁或板支撑立杆来调节梁结构或板连接龙骨的位置,从而导致梁、板支撑立杆不垂直而支撑力不可控的同时,调节定位也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这种施工及梁板调节定位方式用于层高超过3.6米的梁板施工过程中会存在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且传统的铝模铝框模的梁板结构无主龙骨支撑、支撑立杆之间无连接横杆,工人只能依赖操作凳等进行梁板结构的施工,施工效率低下且存在极大的施工安全隐患,传统的铝模铝框模支撑结构早拆后的点状支撑对梁板结构的成品安全质量也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所述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之间相互拼接或通过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拼接,所述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的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所述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的边缘为面板延伸至框架外侧的公边结构,所述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的边缘为面板回缩至框架内侧的母边结构或面板延伸至框架外侧的公边结构;

所述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定形墙模以及贯穿两侧的定形墙模安装的对拉紧固组件,两侧的定形墙模之间构成墙体混凝土浇筑区域;所述定形墙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墙面模板组件,所述墙面模板组件的边缘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穿过并安装的对拉通道;所述墙面模板组件的顶部设置有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齐平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所述公边楼面模板组件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的一侧边缘为面板延伸至框架外侧的公边结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通过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边缘的母边结构对应拼接;

所述快装早拆梁墙结构包括梁支撑组件以及活动安装在梁支撑组件顶部的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所述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的顶部卡合安装有u形的梁结构模板组件构成梁混凝土浇筑区域,所述梁结构模板组件的顶部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的一侧为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的公边结构,所述梁结构模板组件顶部的梁混凝土浇筑区域与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墙体混凝土浇筑区域对接。

通过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之间的拼装,进而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进行墙体、梁、顶部连接面板之间的灵活拼接,能够满足不同的建筑需求。同时,通过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之间相对独立的支撑结构,实现对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的快捷支撑及位置灵活调节,使得施工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有效保证支撑的垂直度,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在混凝土凝固后能够相对独立地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快接拆除,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实现墙体、梁、顶部连接面板的早拆便捷施工。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之间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进而使得板面接缝与框架接缝错开,进而有效避免接缝处漏浆,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凝固时在接缝处产生蜂窝麻面,进而有效保证顶部面板、墙体、梁最终的成形质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包括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和安装在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顶部的面板主龙骨托盘,所述面板主龙骨托盘的顶部活动卡合安装有条形支撑带顶托;所述面板主龙骨托盘与条形支撑带顶托之间安装有顶部面板主龙骨;所述条形支撑带顶托的顶部安装有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所述顶部面板主龙骨的顶部安装有早拆顶部面板组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包括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和安装在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顶部的面板主龙骨托盘,所述面板主龙骨托盘的顶部活动卡合安装有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所述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对称卡装有顶部面板主龙骨;所述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的顶部卡装有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所述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所述顶部面板主龙骨的顶部安装有早拆顶部面板组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支撑带顶托包括顶托连接件、面板主龙骨连接件、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所述顶托连接件的底部与面板主龙骨托盘的顶部卡合连接,所述顶托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的底部端面与顶托连接件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与顶部面板主龙骨的端部卡接的面板主龙骨连接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板面支耳,所述板面支耳上安装有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所述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包括顶部连接面板固定螺栓、顶部连接面板固定顶头,所述顶部连接面板固定螺栓贯穿螺纹安装在板面支耳上,所述顶部连接面板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板面支耳并安装有顶部连接面板固定顶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面板组件包括顶部连接面板、顶部面板连接框架,所述顶部连接面板的边缘延伸至顶部面板连接框架的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或顶部连接面板的边缘回缩至顶部面板连接框架的边缘内侧构成母边结构;相邻的两个早拆顶部面板结构之间通过匹配的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包括顶部连接面板升降支撑螺杆、顶部连接面板升降调节环、顶部连接面板升降调节橡胶套,所述顶部连接面板升降支撑螺杆的顶端向上贯穿面板主龙骨托盘并与条形支撑带顶托的底部卡合连接,所述顶部连接面板升降支撑螺杆远离条形支撑带顶托的一端上套装有顶部连接面板升降调节环,所述顶部连接面板升降调节环的底部设置有顶部连接面板升降调节橡胶套。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墙面模板组件包括墙面模板框架以及设置在墙面模板框架一侧的墙面模板,所述墙面模板的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边缘的外侧构成公边结构或回缩至墙面模板框架边缘的内侧构成与公边结构匹配拼合的母边结构,所述墙面模板框架对应母边结构一侧的边缘上线性设置有若干开口螺杆槽,所述墙面模板的边缘上对应开口螺杆槽设置有螺杆缺孔;所述墙面模板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与墙面模板的顶部拼合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所述公边楼面模板组件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的顶部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

所述公边楼面模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墙面模板框架顶部侧面的楼面阴角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楼面阴角连接件顶部的楼面公边阴角模板,所述楼面阴角连接件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的侧面连接,所述楼面公边阴角模板的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外侧构成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的公边结构。

所述墙面模板框架远离墙面模板的一侧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加固主楞,所述墙面模板框架的底部沿待浇筑墙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底脚加固组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上呈线性设置有若干供对拉紧固组件穿过的开口螺杆槽,所述墙面模板的边缘上对应墙面模板框架边缘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穿过的螺杆缺孔,所述开口螺杆槽与螺杆缺孔对应构成对拉通道。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应墙面模板上下两侧的横向边缘设置的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所述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上沿横向呈线性设置有若干供对拉紧固组件穿过的开口螺杆槽,所述墙面模板的上下两侧的横向边缘处对应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穿过的螺杆缺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墙面模板左右两侧的竖直边缘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所述竖接缝母边背楞或竖接缝公边背楞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板面连接安装背楞。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底脚加固组件包括固定在墙面模板底部的底脚l形板,以及若干能够在底脚l形板内侧滑动的底脚调节件,所述底脚调节件的顶部对应墙面模板的侧面贴合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底脚l形板的竖直段的一侧与墙面模板的一侧贴合设置,所述底脚l形板的水平段的底部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柔性封堵层。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对拉紧固组件包括墙面对拉螺杆、圆锥旋塔套管、圆锥旋塔堵头、山形卡紧固组件,所述墙面对拉螺杆穿过两侧定形墙模上的对拉通道安装,且墙面对拉螺杆位于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圆锥旋塔套管和圆锥旋塔堵头,所述圆锥旋塔套管的小端与圆锥旋塔堵头的小端均远离墙面模板并相互抵触设置;所述墙面对拉螺杆延伸至定形墙模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拉紧固墙面模板的山形卡紧固组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梁结构模板组件包括梁底板、对称设置在梁底板两侧的梁侧板、设置在梁侧板顶部用于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拼接的梁墙阴角楼面模板,两侧的梁侧板的底部延伸至梁底板的底部端面下侧并与梁底板构成与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卡合的梁底凹槽;两侧的梁侧板的顶部延伸至梁底板的顶部端面上侧并与梁底板的顶部端面构成梁混凝土浇筑区域。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和梁墙梁底夹紧组件,所述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设置在梁墙阴角楼面模板的底部端面与梁侧板的侧面之间,且梁墙阴角楼面模板远离梁侧板的一侧边缘延伸至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边缘的外侧构成公边结构;所述梁墙梁底夹紧组件对应梁底板两侧的梁侧板设置并用于将两侧的梁侧板朝向靠近梁底板的方向夹紧固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梁墙梁底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调节组件、防坠落组件,所述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分别对应两侧的梁侧板安装在调节组件的两端,且调节组件带动第二夹头朝向靠近第一夹头的方向移动以夹紧两侧的梁侧板,使得梁侧板与梁底板之间拼合更加紧密,保证整个梁结构模板组件的稳固性的同时,有效避免梁侧板与梁底板之间接缝处漏浆。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夹紧调节螺杆、夹紧调节螺母,所述夹紧调节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夹头的底部连接,所述夹紧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夹头的底部并与第二夹头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夹紧调节螺母螺纹对应第二夹头远离第一夹头的一侧套装在夹紧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上,且夹紧调节螺母的端面与第二夹头远离第一夹头的一侧接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梁支撑组件包括梁支撑主龙骨、梁顶托支撑升降丝杆组件、设置在梁顶托支撑升降丝杆组件顶部的梁主龙骨托盘、设置在梁主龙骨托盘顶部的梁支撑连接顶托、设置在梁支撑连接顶托顶部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所述梁顶托支撑升降丝杆组件的顶端向上贯穿梁主龙骨托盘并与梁支撑连接顶托的底部连接,所述梁支撑连接顶托与梁主龙骨托盘之间左右对称卡合安装有梁支撑主龙骨;所述梁支撑连接顶托的顶部活动扣合有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所述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的顶部卡合安装有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梁助力斜支撑组件与梁墙斜支撑组件,所述梁助力斜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梁助力斜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扣件;所述梁墙斜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梁墙斜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对应梁结构模板组件的侧面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顶部的梁底模板固定组件,所述梁底模板固定组件包括梁墙模板固定螺栓、梁墙模板固定顶头、安装支耳,所述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支耳,前后两侧的安装支耳上螺纹安装有梁墙模板固定螺栓,所述梁墙模板固定螺栓的端部上对应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梁墙模板固定顶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梁墙u形支撑件上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与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孔之间以及梁墙u形支撑件上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与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腰形孔之间均安装有锁紧装置。

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过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与连接件孔以及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与连接件腰形孔,实现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在梁支撑连接顶托顶部外侧的扣合安装,同时锁紧螺栓能够沿着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或连接件腰形孔进行一定范围的滑动,进而调节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在梁支撑连接顶托顶部外侧安装位置的便捷调节。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即可在锁紧螺栓的螺纹端套装锁紧螺母并拧紧,使得锁紧螺母将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的侧壁夹紧,实现对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的位置固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包括梁墙升降支撑螺杆、梁墙升降调节环、梁墙升降调节橡胶套,所述梁墙升降支撑螺杆的顶端向上贯穿梁主龙骨托盘并与梁支撑连接顶托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梁墙升降支撑螺杆远离梁支撑连接顶托的一端上套装有梁墙升降调节环,所述梁墙升降调节环的底部设置有梁墙升降调节橡胶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均设置为分体式模块化拼装结构,实现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相对独立的便捷拼装,同时实现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快装早拆梁墙结构之间的便捷连接,大大提高了整个早拆快装体系的施工及拆卸效率;

(2)本发明通过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对拉快装墙面结构设置为安装位置可调的结构,能够在进行后续安装连接时,灵活调节早拆顶部面板结构、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对拉快装墙面结构的安装位置,进而使得早拆顶部面板结构、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之间拼接紧密,使得整个早拆快装体系结构稳固且避免从拼接间隙处发生漏浆;

(3)本发明通过将早拆顶部面板结构、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对拉快装墙面结构、快装早拆梁墙结构均设置为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匹配拼接的形式,不仅使得拼接安装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的配合,使得模板之间的接缝交错,进而有效避免接缝处发生漏浆,进而有效保证混凝土凝固后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早拆顶部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拆分拼装示意图;

图5条形支撑带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早拆顶部面板结构的拼装示意图;

图8为早拆顶部面板结构的接缝示意图;

图9为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的拼装示意图;

图10为对拉快装墙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墙面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墙面模板与墙面模板框架的拼装示意图;

图13为分体式的墙面模板组件拼装示意图;

图14为分体式的墙面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竖接缝母边背楞与竖接缝公边背楞的安装示意图;

图16为对拉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底脚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快装早拆梁墙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梁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梁支撑组件的拆分拼装示意图;

图21为梁助力斜支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2为梁底模板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梁墙梁底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早拆顶部面板结构;11-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2-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3-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11-顶部连接面板;112-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21-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2-面板主龙骨托盘;123-条形支撑带顶托;124-顶部面板主龙骨;125-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6-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7-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131-条形支撑带面板;132-条形支撑带框架;1231-顶托连接件;1232-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3-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321-条形支撑带次龙骨;1322-l型合页。

2-对拉快装墙面结构;21-墙面模板组件;22-对拉紧固组件;23-加固主楞;24-底脚加固组件;25-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11-墙面模板;212-墙面模板框架;221-墙面对拉螺杆;222-圆锥旋塔套管;223-圆锥旋塔堵头;224-山形卡紧固组件;241-底脚l形板;242-底脚调节件;243-柔性封堵层;244-底脚尖楔;251-楼面阴角连接件;252-楼面公边阴角模板;2421-底脚基块;2422-底脚固定块;2423-固定螺钉孔;

3-快装早拆梁墙结构;31-梁支撑组件;32-梁墙梁底夹紧组件;33-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4-梁结构模板组件;311-梁主龙骨托盘;312-梁支撑连接顶托;313-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4-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315-梁支撑主龙骨;316-梁底模板固定组件;317-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8-梁墙斜支撑组件;321-第一夹头;322-第二夹头;323-调节组件;324-防坠落组件;341-梁底板;342-梁侧板;343-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4-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161-梁底模板固定螺栓;3162-梁底模板固定顶头;3163-安装支耳;3171-助力斜支撑梁;3172-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81-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2-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

0011-竖接缝母边背楞;0012-竖接缝公边背楞;0013-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4-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5-板面连接安装背楞;0001-开口螺杆槽;0002-螺杆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梁、墙、板面组合快装早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拼接的早拆顶部面板结构1、对拉快装墙面结构2、快装早拆梁墙结构3,早拆顶部面板结构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通过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拼接,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的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2;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远离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的一侧边缘为面板回缩至框架内侧的母边结构。

通过早拆顶部面板结构1进行顶部面板早拆支撑,在拼合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与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的顶部浇筑顶部面板混凝土构成建筑顶部面板结构。通过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与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之间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的拼接,有效防止接缝处漏浆,进而避免混凝土凝固时在接缝处产生蜂窝麻面,保证建筑顶部面板的表面平整度。

对拉快装墙面结构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面定形墙模以及贯穿两侧的定形墙模安装的对拉紧固组件22,两侧的定形墙模之间构成墙体混凝土浇筑区域;定形墙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墙面模板组件21,墙面模板组件21的边缘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并安装的对拉通道;墙面模板组件21的顶部设置有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齐平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一侧边缘为面板延伸至框架外侧的公边结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通过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对应拼接。

若干墙面模板组件21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能够便捷高效地构成定形墙模,然后即可在两侧的定形墙模之间浇筑墙体混凝土。同时在墙面模板组件21的边缘设置有对拉通道,实现对拉紧固组件22在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便捷安装定位,通过对拉紧固组件22对两侧的定形墙模进行对拉固定,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及后续混凝土凝固时发生变形,同时对拉紧固组件22的堵头将两侧的墙面模板组件21顶紧,使得相邻的墙面模板组件21齐平,避免墙面模板组件21之间错台,同时相邻的墙面模板组件21之间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有效避免接缝处漏浆,进而避免在接缝处产生蜂窝麻面,进而保证最终成形的墙面的平整度。同时,墙面模板组件21的顶部通过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边缘拼接,实现墙体与顶部面板的便捷高效连接过渡,而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合也保证了墙体与顶部面板衔接过渡处的接缝不会漏浆。

快装早拆梁墙结构3包括梁支撑组件31以及活动安装在梁支撑组件31顶部的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顶部卡合安装有u形的梁结构模板组件34构成梁混凝土浇筑区域,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顶部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一侧为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的公边结构,梁结构模板组件34顶部的梁混凝土浇筑区域与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墙体混凝土浇筑区域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对接。

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顶部边缘通过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实现了梁与顶部面板的便捷高效连接过渡,同时有效防止漏浆,保证最终成型质量;同时梁结构模板组件34构成的梁混凝土浇筑区域的端部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配合实现与对拉快装墙面结构2构成的墙体混凝土浇筑区域的端部拼接,实现梁与墙面之间的便捷高效过渡,同时有效防止漏浆,保证最终成型质量。

通过上述早拆顶部面板结构1、对拉快装墙面结构2、快装早拆梁墙结构3之间的配合拼接,实现了顶部面板、墙面、梁之间的高效连接过渡,有效保证最终成型质量的同时,能够通过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2与梁支撑组件31实时调节顶部面板与梁的成型位置,使得顶部面板、墙面、梁之间连接过渡更加平顺紧密。在顶部面板、墙面、梁成型后,按照先拆母边结构再拆公边结构的顺序,实现支撑结构的早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多余部件掉落造成危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图4所示,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2包括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和安装在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顶部的面板主龙骨托盘122,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活动卡合安装有条形支撑带顶托123;面板主龙骨托盘122与条形支撑带顶托123之间安装有顶部面板主龙骨124;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安装有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安装有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

面板主龙骨托盘122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方顶托通孔,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的顶端与方顶托通孔的底部插接,通过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自身的升降以调节整个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2的支撑高度。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底端延伸至方顶托通孔的顶部内侧并活动卡接,实现条形支撑带顶托123在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沿自身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进而调节条形支撑带顶托123在面板主龙骨托盘122顶部的偏摆角度。条形支撑带顶托123与面板主龙骨托盘122之间预留有供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端部卡装或插装的空间,实现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便捷安装,同时通过调节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偏摆角度,实现对顶部面板主龙骨124延伸方向进行微调。

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端面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端面均用于支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底部端面放置在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端面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端面上,且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在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端面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端面上进行一定距离的滑动,进而调节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在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端面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端面上的安装位置。即使支撑升降组件121存在较小的垂直度误差,通过条形支撑带顶托123偏摆角度以及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在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以及在顶部面板主龙骨124顶部的滑动调节,能够使得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拼合紧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6所示,顶部面板龙骨支撑组件12包括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和安装在顶部面板丝杆升降组件121顶部的面板主龙骨托盘122,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活动卡合安装有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的左右两侧对称卡装有顶部面板主龙骨124;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的顶部卡装有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的顶部安装有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安装有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

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卡块,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端部设置有与连接卡块相互卡接的快接卡槽,将快接卡槽从上至下套装在连接卡块上,即可实现顶部面板主龙骨124在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侧面的便捷拆装,进而提升了顶部面板支撑结构的施工效率。

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的顶部设置有腰型槽,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设置有滑动插装在腰型槽中的插块,进而实现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在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顶部的便捷安装及位置调节,同时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顶部对应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底部的次龙骨设置有卡槽,实现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在条形支撑带次龙骨支撑座126的便捷安装定位。同时通过设置在面板主龙骨耳形连接件125两侧的顶部面板主龙骨124对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进行支撑,大大提高了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5所示,条形支撑带顶托123包括顶托连接件1231、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顶托连接件1231的底部与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卡合连接,顶托连接件1231的顶部设置有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的底部端面与顶托连接件1231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端部卡接的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

顶托连接件1231为筒体结构,顶托连接件1231的底端活动插装至面板主龙骨托盘122上的方顶托通孔内部,且顶托连接件1231可沿自身轴向进行一定角度转动。顶托连接件1231的顶部延伸至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端面上方并设置有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与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端面平行设置,且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的顶部端面与面板主龙骨托盘122的顶部端面之间构成供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端部插入安装的空间。同时在顶托连接件123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端部设置有与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卡合连接的卡槽,实现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便捷安装。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图5所示,条形支撑带支撑端板1233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的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127。

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127包括条形支撑带固定螺栓、条形支撑带固定顶头、安装支耳,条形支撑带顶托123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支耳,安装支耳上螺纹安装有条形支撑带固定螺栓,条形支撑带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安装支耳并安装有条形支撑带固定顶头。

通过条形支撑带固定组件127对相邻的两个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有效保证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安装稳固性。同时,相邻的两个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接缝位于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顶部,直接受到顶部面板主龙骨124的支撑,进而有效增强了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承载能力,能够大大较少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的连接销钉的用量,保证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有效削减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连接结构的重量。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7-图9所示,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包括顶部连接面板111、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顶部面板111的边缘延伸至顶部面板框架112的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或顶部面板111的边缘回缩至顶部面板框架112的边缘内侧构成母边结构。

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通过匹配的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配合拼接,不仅能够提高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的拼接效率,同时使得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中面板之间的接缝与框架之间的接缝错开,进而有效避免后续浇筑混凝土时从接缝处漏浆,有效避免混凝土凝固后在表面产生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6-图9所示,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包括条形支撑带面板131、条形支撑带框架132,条形支撑带面板131的边缘延伸至条形支撑带框架132的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

早拆条形支撑带组件13通过边缘处的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条形支撑带面板131与顶部连接面板111拼合构成面板接缝,条形支撑带框架132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拼接构成框架接缝。

由于顶部连接面板111的边缘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的边缘交错设置,条形支撑带面板131的边缘与条形支撑带框架132的边缘交错设置,进而使得顶部连接面板111和条形支撑带面板131之间构成的面板接缝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和条形支撑带框架132之间构成的框架接缝错开,面板接缝实际上被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和条形支撑带框架132的顶部端面遮挡,框架接缝实际上被顶部连接面板111和条形支撑带面板131的底部端面遮挡。进而有效避免后续浇筑混凝土时从面板接缝与框架接缝处漏浆,有效避免混凝土凝固后在表面产生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条形支撑带框架132包括单根的条形支撑带次龙骨1321以及平行设置在条形支撑带次龙骨1321两侧的l型合页1322,条形支撑带次龙骨1321设置在条形支撑带面板131底部的中央位置,l型合页1322设置在条形支撑带面板131底部的边缘位置,且条形支撑带面板131的边缘延伸至l型合页1322的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l型合页1322与相邻的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中的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拼合,同时在l型合页1322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上线性对应设置连接孔,并在连接孔中设置连接销钉,进而实现l型合页1322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之间的拼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顶部面板主龙骨124为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为一根整体龙骨结构,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的端部设置有与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卡合的卡槽,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承载能力更佳,能够支撑更大的载荷。

另一种情况,顶部面板主龙骨124为双排连段式顶部面板主龙骨,双排连段式顶部面板主龙骨包括两根平行对齐设置的连段主龙骨,两根连段主龙骨之间通过连接筋或连接座相互连接,且两根连段主龙骨的端部之间对应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预留有间隔以构成与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卡合的连段卡槽;双排连段式顶部面板主龙骨安装更佳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与双排连段式顶部面板主龙骨的端部均设置有与面板主龙骨连接件1232上的主龙骨过孔对应的龙骨连接孔。

进一步的,整体式顶部面板主龙骨由竹材、铝材、钢材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备得到;双排连段式顶部面板主龙骨由竹材、铝材、钢材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备得到。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9:

一种基于暗套管便捷快装对拉的墙模板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对应待浇筑墙体两侧面相对设置的定形墙模以及贯穿两侧的定形墙模安装的对拉紧固组件22,定形墙模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墙面模板组件21,所述墙面模板组件21包括墙面模板框架212以及设置在墙面模板框架212一侧的墙面模板211,所述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212边缘的外侧构成公边结构或回缩至墙面模板框架212边缘的内侧构成与公边结构匹配拼合的母边结构,所述墙面模板框架212对应母边结构一侧的边缘上线性设置有若干开口螺杆槽0001,所述墙面模板211的边缘上对应开口螺杆槽0001设置有螺杆缺孔0002;所述墙面模板框架212的顶部设置有与墙面模板211的顶部拼合的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所述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靠近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212的顶部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

相邻的墙面模板组件21通过对应的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进行拼接,即其中一个墙面模板组件21中的公边结构与另一个墙面模板组件21中的母边结构拼接。当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时,对应公边结构设置在墙面模板框架212边缘上的开口螺杆槽0001与对应母边结构设置在墙面模板211边缘上的螺杆缺孔0002对齐构成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对拉通道,实现对拉紧固组件22的便捷定位安装。

同时在后续拆除对拉紧固组件22时,只需要将对拉紧固组件22中除暗套管之外的组件拆除后,即可依次拆除墙面模板结构,然后沿着暗套管的小端朝向大端的方向敲击取出暗套管,大大提高了拆模效率,且使得对拉紧固组件22容易取出而不影响墙面结构的美观。同时,对拉紧固组件22的堵头将混凝土墙体两侧的位于接缝周围的墙面模板211顶紧,使得接缝周围的墙面模板211保持齐平,有效避免相邻的墙面模板211发生错台,进一步保证混凝土墙体凝固后的表面平整度。

墙面模板211的边缘与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平行但不对齐设置,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外侧构成公边结构,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回缩至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内侧构成母边结构,且墙面模板211的延伸距离略大于墙面模板211的回缩距离,延伸距离约等于3mm。

相邻的墙面单元相互拼接时,即可通过其中一个墙面单元的公边结构与另一个墙面单元的母边结构拼合实现。相邻的两个墙面模板211的边缘相互拼合,由于墙面模板211的边缘与墙面模板框架的边缘交错设置,因此相邻的两个墙面模板框架之间的接缝与相邻的两块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接缝交错设置,实际上构成了墙面模板框架将相邻的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接缝遮挡的结构,进而避免在两侧的定形墙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从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接缝处发生漏浆,进而避免混凝土墙体凝固后在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接缝处产生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墙面凝固后表面的平整度,避免后续进行抹灰作业。

墙面模板框架212的顶部通过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构成的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实现墙体与顶部面板之间的连接过渡,同时有效避免漏浆,保证过渡处的成形质量。

进一步的,墙面模板框架212上沿边缘设置有开口螺杆槽,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对应墙面模板框架212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螺杆缺孔,通过开口螺杆槽与螺杆缺孔构成供对拉紧固组件22便捷安装定位的对拉通道。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1、图14、图15所示,公边楼面模板组件25包括设置在墙面模板框架212顶部侧面的楼面阴角连接件251以及设置在楼面阴角连接件251顶部的楼面公边阴角模板252,楼面阴角连接件251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侧面连接,楼面公边阴角模板252的边缘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212的边缘外侧构成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接的公边结构。

楼面阴角连接件251上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侧面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在对应的连接孔之间插装连接销钉,简化了连接结构,同时可实现墙面模板框架212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的便捷稳固连接,且提升了墙体和顶部面板的连接施工效率。同时楼面阴角连接件251顶部设置的楼面公边阴角模板252构成公边结构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拼合,实现墙体与顶部面板的连接过渡,同时有效避免过渡处漏浆,保证最终成型质量。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9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0和图13所示,墙面模板框架远离墙面模板的一侧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加固主楞23,墙面模板框架的底部沿待浇筑墙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底脚加固组件24。

加固主楞23上对应墙面模板框架212上的对拉通道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对拉孔,对应混凝土墙体的侧面将两侧的定形墙模安装完成后,即可在墙面模板框架212远离墙面模板211的一侧安装加固主楞23,并通过对拉紧固组件22将加固主楞23同步拉紧,实现对整个定形墙模的对拉固定。通过加固主楞23能够将若干个墙面模板框架212同步连接,进而提升整个定形墙模的稳固性。底脚加固组件24用于封堵墙面模板211与地面之间的接缝并对墙面模板211进行加固,同时避免漏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9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0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1和图12所示,墙面模板框架212为矩形整体式的整体式方框架,整体式方框架的一侧安装有墙面模板211构成墙面单元,且整体式方框架的边缘与墙面模板211的边缘交错设置构成公边结构或母边结构。整体式方框架具备足够的强度对墙面模板211进行支撑,相邻的整体式方框架通过连接销连接,由于整体式方框架本身具备足够强度,因此相邻的整体式方框架之间的连接销的间距可增大,进而减少连接销的用量,在保证整体式方框架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连接结构的重量。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0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2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3-15所示,墙面模板框架212为分体式框架,分体式框架包括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与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墙面模板211的左右两侧的竖直边缘处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或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回缩至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边缘的内侧构成母边结构,墙面模板211的边缘延伸至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边缘外侧构成与母边结构配合拼接的公边结构,墙面模板211回缩至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内侧的距离略小于墙面模板211延伸至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外侧的距离,延伸与回缩距离差约等于3mm;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的上沿竖直方向呈线性设置有若干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开口螺杆槽,墙面模板211的两侧边缘处对应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拱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螺杆缺孔。

一块墙面模板211的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拼接端面与另一块墙面模板211的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的拼接端面相互拼合,即实现相邻两块墙面模板211之间的便捷拼合。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上呈线性设置有若干开口螺杆槽。在墙面模板211的竖边边缘处对应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螺杆缺孔。

进行两块相邻的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拼接时,将两块墙面模板211的竖边对齐拼合,此时两块墙面模板211竖边上的螺杆缺孔拼合形成供墙面对拉螺杆221穿过的对拉通道;同时一块墙面模板211竖边处的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拼接端面与另一块墙面模板211竖边处的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的拼接端面相互拼合,此时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将两块墙面模板211之间的竖接缝遮挡,有效避免后续在墙面模板211之间浇筑混凝土时从竖接缝处漏浆,进而保证后续混凝土凝固后的表面平整度,避免进行后续抹灰作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4和图15所示,分体式框架还包括对应墙面模板211上下两侧的横向边缘设置的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上沿横向呈线性设置有若干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开口螺杆槽,墙面模板211的上下两侧的横向边缘处对应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上的开口螺杆槽设置有供对拉紧固组件22穿过的螺杆缺孔。

相邻的两块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横边拼合构成横接缝,然后对应横接缝设置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跨过横接缝设置,即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将横接缝完全遮挡,避免横接缝处漏浆,有效保证混凝土凝固后横接缝处的表面平整度,避免后续进行抹灰作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4和图15所示,墙面模板211左右两侧的竖直边缘之间的区域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或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板面连接安装背楞0015,板面连接安装背楞0015用于进一步连接支撑上侧或下侧的墙面模板211。

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墙面模板211的左右两侧竖边之间,且平行于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及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设置,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的一侧沿竖直方向呈线性设置有若干连接合页,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通过连接合页固定安装在墙面模板211的板面上用于直接支撑加固墙面模板211本身。

墙面模板211的顶部沿横向设置有楼面阴角连接件251,楼面阴角连接件25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的端头与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端头插入的背楞插槽,构成供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的顶端与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顶端便捷插入的插装的空间,用于对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顶端与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顶端进行固定限位,保证竖接缝母边背楞0011与竖接缝公边背楞0012的稳固。

楼面阴角连接件251的底部设置有凸棱,墙面模板211一侧上的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的端头上设置有与楼面阴角连接件251底部的凸棱插接的凸棱插槽。通过将凸棱插装至凸棱插槽中,进而实现楼面阴角连接件251的底部与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顶部之间的便捷连接,通过凸棱与凸棱插槽之间的相互限位,进而有效保证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15所示,墙面模板211的上侧或下侧边缘处沿横向设置有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若墙面模板211的顶部需要安装楼面阴角连接件214时,则墙面模板211的顶部不安装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且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的一侧延伸至当前墙面模板211的上侧边缘或下侧边缘外侧;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上沿横向呈线性设置有若干开口螺杆槽0001以及供竖板面后装加固直通背楞0014穿过的开口,开口螺杆槽0001呈u形,且开口螺杆槽0001的深度大于需要穿过的对拉螺杆的直径;墙面模板211的上下两侧边缘处对应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上的开口螺杆槽0001设置有螺杆缺孔0002。

相邻的两块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横边拼合构成横接缝,然后对应横接缝设置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跨过横接缝设置,即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将横接缝完全遮挡,避免横接缝处漏浆,有效保证混凝土凝固后横接缝处的表面平整度,避免后续进行抹灰作业。

同时在墙面模板211上下两侧的横边上均呈线性对应横接缝防漏浆加固背楞0013上的开口螺杆槽0001设置有螺杆缺孔0002,若螺杆缺孔0002位于横边的两端点之间,则螺杆缺孔0002为二分之一圆孔;若螺杆缺孔0002位于横边与竖边的交点处,则螺杆缺孔0002为四分之一圆孔。相邻的两块墙面模板211横边上的螺杆缺孔0002拼合形成供螺杆安装的螺杆圆孔,然后在开口螺杆槽0001和螺杆圆孔中插装对拉螺杆,即可实现对墙体两侧的墙面模板211进行对拉紧固。同时对拉螺杆的暗套管堵头将横接缝两侧的墙面模板211顶紧,有效避免相邻的两块墙面模板211发生错台,有效保证后续浇筑混凝土凝固后的表面平整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7所示,底脚加固组件24包括固定在墙面模板外侧底部的底脚l形板241,以及若干能够在底脚l形板241内侧滑动的底脚调节件242;底脚l形板241外侧一边紧贴墙体模板,另一边设置有柔性封堵层243,柔性封堵层243与地面紧密贴合;底脚调节件242包括置于底脚l形板241内侧的底脚基块2421和置于底脚l形板241上方的底脚固定块2422,底脚固定块2422还设置有若干固定螺钉孔2423,固定螺钉孔2423内能够安装与墙体模板固定的紧固螺栓,使底脚调节件242与墙体模板固定;底脚l形板241上还设置有若干底脚尖楔244,底脚尖楔244能够垫在底脚调节件242中底脚基块2421的下部,调节底脚调节件242高度,进而调节由底脚调节件242中底脚固定块2422固定的墙体模板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为,根据墙体模板的长度,选择适合长度的底脚l形板241,然后将底脚l形板241与墙体模板下部贴合。然后根据墙体模板需要固定的情况,选择数量合适的底脚调节件242置于l形板内侧。底脚调节件242由下部的底脚基块2421和上部的底脚固定块2422构成,能够刚好卡接在l形板贴墙的一侧;底脚调节件242的底脚固定块2422设置有固定螺钉孔2423,固定螺钉孔2423内能够安装与墙体模板固定的紧固螺栓,使底脚调节件242与墙体模板固定。底脚l形板241的下部设置有柔性封堵层243,在底脚l形板241与墙体模板下部贴合时,柔性封堵层243刚好能够将墙体模板下部的缝隙进行封堵,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漏浆。

在地面不平时,还可以在底脚调节件242底脚基块2421的下部安装底脚尖楔244,通过底脚尖楔244调节底脚调节件242高度,进而调节由底脚调节件242中底脚固定块2422固定的墙体模板的高度。

在拆除墙面模板时,用电动工具拆除底脚l形板241与混凝土地面之间的紧固螺栓后,再从墙体模板底面整体移动,等底脚l形板241松动后,让墙面模板与底脚l形板241脱离后,再依次拆除。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6所示,对拉紧固组件22包括墙面对拉螺杆221、圆锥旋塔套管222、圆锥旋塔堵头223、山形卡紧固组件224,墙面对拉螺杆221穿过两侧定形墙模上的对拉通道安装,且墙面对拉螺杆221位于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圆锥旋塔套管222和圆锥旋塔堵头223,圆锥旋塔套管222的小端与圆锥旋塔堵头223的小端均远离墙面模板211并相互抵触设置;墙面对拉螺杆221延伸至定形墙模外侧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于对拉紧固墙面模板211的山形卡紧固组件224。

墙面对拉螺杆221从一侧定形墙模中的墙面模板框架边缘处的开口螺杆槽以及墙面模板211边缘处的螺杆缺孔穿入并延伸至另一侧定形墙模中的墙面模板框架边缘处的开口螺杆槽以及墙面模板211边缘处的螺杆缺孔穿出,实现在两侧定形墙模之间的定位安装。同时在墙面对拉螺杆221位于两侧的墙面模板211之间的杆段上套装有圆锥旋塔套管222和圆锥旋塔堵头223,圆锥旋塔套管222的大端与圆锥旋塔堵头223的大端分别贴合两侧的墙面模板211设置,圆锥旋塔套管222的小端与圆锥旋塔堵头223的小端均远离墙面模板211设置,且圆锥旋塔套管222的小端与圆锥旋塔堵头223的小端相互拼接抵触。墙面对拉螺杆221的两端部分别从两侧的墙面模板框架边缘处的对拉通道延伸至墙面模板框架的外侧并套装有山形卡紧固组件224,通过两侧的山形卡紧固组件224将墙面对拉螺杆221拉紧,进而实现对两侧的墙面模板211进行对拉紧固,同时圆锥旋塔套管222的大端和圆锥旋塔堵头223的大端分别将两侧的墙面模板211顶紧,使得接缝周围的墙面模板211保持齐平,有效防止接缝周围的墙面模板211发生错台,进而保证混凝土墙体凝固后的表面平整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8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8所示,快装早拆梁墙结构3包括梁支撑组件31、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梁结构模板组件34,梁支撑组件31的顶部扣合安装有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梁结构模板组件34包括梁墙底板341、对称设置在梁墙底板341两侧的梁墙侧板342、设置在梁墙侧板342顶部用于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拼接的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两侧的梁墙侧板342的底部延伸至梁墙底板341的底部端面下侧并与梁墙底板341构成与梁底支撑件33卡合的梁底凹槽;两侧的梁墙侧板342的顶部延伸至梁墙底板341的顶部端面上侧并与梁墙底板341的顶部端面构成梁混凝土浇筑区域。

梁支撑组件31的顶部设置有供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扣合安装的凹槽,实现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在梁支撑组件31顶部的快捷定位及安装。同时,梁底板341的左右两侧对称拼合设置有梁侧板342,两侧的梁侧板342与梁底板341之间构成“h”形结构,即左右两侧的梁侧板342的底部延伸至梁底板341的底部端面之下并构成与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顶部扣合的梁底凹槽,左右两侧的梁侧板342的顶部延伸至梁底板341的顶部端面之上并构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梁墙浇筑凹槽。通过梁底凹槽与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顶部之间的扣合安装,实现整个梁结构模板组件34在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顶部的便捷定位安装,同时通过梁侧板342与梁底板341之间构成的梁墙浇筑凹槽对混凝土进行支撑,有效对混凝土进行塑形。同时条状的梁结构模板组件34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载荷集中在一点,进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开裂或下沉,有效保证混凝土凝固成梁后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在左右两侧的梁侧板342的顶部均设置有水平的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靠近梁侧板342内侧面的一端与梁侧板342的内侧面齐平,不影响混凝土塑形;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的另一端延伸至梁侧板342的外侧并用于与顶部连接面板组件进行拼合,实现梁墙与顶部连接面板之间的快捷过渡拼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8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19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8所示,还包括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44,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44设置在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的底部端面与梁侧板342的侧面之间,且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远离梁侧板342的一侧边缘延伸至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44边缘的外侧构成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边缘的母边结构匹配拼合的公边结构,通过公边结构与母边结构拼接即实现梁墙结构与顶部连接面板结构之间的便捷拼接,且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与顶部连接面板111之间拼合构成板面接缝,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44与顶部面板连接框架112之间拼合构成框架接缝,板面接缝与框架接缝交错设置,使得在梁结构模板组件34及顶部连接面板组件的顶部浇筑混凝土时,有效避免从接缝处漏浆,进而保证混凝土凝固后的表面平整度,避免在接缝处产生蜂窝麻面,避免了进行后续抹灰作业。

梁墙阴角楼面模板支撑连接龙骨344用于对梁墙阴角楼面模板343以及梁侧板342进行支撑加固,避免梁侧板342在混凝土膨胀的作用力下发生移位变形。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19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0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图22所示,梁支撑组件31包括梁支撑主龙骨315、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314、设置在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314顶部的梁主龙骨托盘311、设置在梁主龙骨托盘311顶部的梁支撑连接顶托312、滑动设置在梁支撑连接顶托312顶部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314的顶端向上贯穿梁主龙骨托盘311并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底部连接,梁支撑连接顶托312与梁主龙骨托盘311之间左右对称卡合安装有梁支撑主龙骨315;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顶部活动扣合有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的顶部卡合安装有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

梁墙升降支撑组件314的顶端向上穿过梁主龙骨托盘311内部的螺纹孔或插装通孔继续向上延伸并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底部连接,同时将梁支撑连接顶托312扣合安装在梁主龙骨托盘311的顶部。且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左右两侧与梁主龙骨托盘311顶部左右两侧之间构成供梁支撑主龙骨315插入的空间,实现梁支撑主龙骨315的便捷安装。梁支撑主龙骨315的另一端则设置有连接扣件,通过连接扣件与相邻的梁支撑立杆或板支撑立杆连接构成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梁墙支撑结构的稳固性与支撑力。

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用于直接承托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在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的顶部设置有等于或略大于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底部宽度的卡槽便于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快速定位安装,提高了安装施工效率。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之间可进行一定距离的相对滑动,实现调节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在梁支撑连接顶托312顶部的安装位置,最终实现调节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安装位置,使得梁结构模板组件34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拼合更加紧密,能够有效解决人工安装或梁支撑组件31本身的垂直度误差造成的梁结构模板组件34与早拆顶部面板组件11之间存在拼接间隙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0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1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和图20所示,梁支撑主龙骨315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设置有u形槽,u形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对应设置有插装口,连接扣件为插装在两侧的插装口之间的连接楔块,通过连接楔块将相邻的梁支撑立杆或板支撑立杆限制在u形槽内部,实现梁支撑主龙骨315与相邻的梁支撑立杆或板支撑立杆的便捷连接。

梁支撑主龙骨315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设置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上沿竖直方向插装有连接销,连接扣件为与连接销铰接的抱箍,抱箍用于直接抱持夹紧相邻的梁支撑立杆或板支撑立杆。

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实现梁支撑主龙骨315与相邻的支撑结构进行快捷连接,大大提高了整个支撑体系的施工效率,提升了整体支撑体系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1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2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图21所示,还包括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7与梁墙斜支撑组件318,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7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底部活动连接,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7的另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扣件,连接扣件用于与相邻的梁支撑立杆或板支撑立杆连接构成整体支撑结构;梁墙斜支撑组件318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顶部活动连接,梁墙斜支撑组件318的另一端对应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侧面设置。

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7、梁支撑主龙骨315、相邻的支撑结构构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升支撑体系的稳固性。

梁墙斜支撑组件318、梁支撑主龙骨315、梁侧板342的侧面构成三角形结构,有效提高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稳固性,同时使得梁侧板342与梁底板341之间拼接更加紧密,有效防止漏浆。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所示,梁助力斜支撑组件317包括助力斜支撑梁3171、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72,助力斜支撑梁3171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底部铰接,助力斜支撑梁317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铰接有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72,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72对应梁支撑主龙骨315的连接端设置并用于连接相邻的支撑结构。

助力斜支撑梁3171为u型框梁结构,助力斜支撑梁3171的一端延伸至梁支撑主龙骨315底部两端之间并通过铰接轴与梁支撑主龙骨315底部铰接,助力斜支撑梁317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设置有铰接支耳,铰接支耳上贯穿设置有铰接轴并通过铰接轴与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72铰接。助力斜支撑连接扣件3172为对应相邻的支撑构件中的支柱或支杆设置的抱箍或连接卡扣等连接扣件,进而实现助力斜支撑梁3171的连接端与相邻支撑构件之间的便捷连接,进而实现配合梁支撑主龙骨315对整体梁墙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加固,有效提升整体梁墙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所示,梁墙斜支撑组件318包括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3182,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的一端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顶部铰接,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安装有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3182,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3182对应梁侧板342设置。

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调节丝杆、调节螺母,第一套筒的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梁支撑主龙骨315的顶部铰接,第一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供调节丝杆螺纹安装的螺纹孔,调节丝杆的一端螺纹安装在第一套筒的螺纹孔内部,调节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的一端连接,第二套筒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并安装有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3182。同时在调节丝杆上套装有调节螺母,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之间沿轴向线性靠近或远离,以实现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的伸缩。通过梁墙斜支撑伸缩组件3181的伸缩实现对不同高度的梁侧板342进行兼容支撑加固。

梁墙斜支撑连接扣件3182为连接抱箍、连接卡扣、连接卡座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9和图22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顶部的梁底模板固定组件316,梁底模板固定组件316包括梁墙模板固定螺栓3161、梁墙模板固定顶头3162、安装支耳3163,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支耳3163,前后两侧的安装支耳3163上螺纹安装有梁墙模板固定螺栓3161,梁墙模板固定螺栓3161的端部上对应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底部设置有梁墙模板固定顶头3162。

相邻的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端部进行拼接时,相邻的两个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端部同步放置在同一个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的顶部,且两个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端部的底部均位于两侧的梁墙模板固定顶头3162之间。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安装位置调节完成后,即可通过转动梁墙模板固定螺栓带动两侧的梁墙模板固定顶头3162相互靠近,直到两侧的梁墙模板固定顶头3162将两个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端部的底部夹持,实现对两个梁底龙骨端固定连接件33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梁支撑连接顶托312包括梁墙u型连接件、梁墙连接套筒,梁墙u型连接件开口向下扣合设置在梁主龙骨托盘311的顶部,且梁墙u型连接件的顶部端板的底部安装有梁墙连接套筒,梁墙连接套筒的底部与梁墙升降支撑组件314的顶端连接;梁墙u型连接件的两个相对侧壁的两侧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梁支撑主龙骨315的连接件孔,梁墙u型连接件的两个相对侧壁的中部对应设置有贯穿梁墙连接套筒顶部的连接件腰形孔。

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包括顶部带有卡槽和梁底模板固定组件316的梁墙u形支撑件,梁墙u形支撑件开口向下扣合在梁墙u型连接件的顶部外侧,梁墙u形支撑件的两个相对侧壁的两侧上对应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孔设置有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梁墙u形支撑件的两个相对侧壁的中部对应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腰形孔设置有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

梁墙连接套筒对应梁主龙骨托盘311上的螺纹孔或插装通孔同轴设置在梁墙u型连接件的顶部端板的底部的中央位置,且梁墙连接套筒的底部对应梁墙升降支撑组件314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螺纹孔或连接通孔,实现与梁墙升降支撑组件314的顶端的便捷连接。

梁墙u型连接件的相对两侧壁的底部端面均与梁主龙骨托盘311的顶部端面齐平贴合,避免u形连接件发生晃动,同时u形连接件的顶部端面与梁主龙骨托盘311的顶部端面之间构成左右对称以供梁支撑主龙骨315的一端插入的空间。梁墙u型连接件相对两侧壁的左侧与右侧上均对应贯穿设置有连接件孔,梁支撑主龙骨315的一端则对应连接件孔设置有连接孔,通过将梁支撑主龙骨315的一端插装至梁墙u型连接件与梁主龙骨托盘311之间构成的空间中,然后在对齐的连接件孔与连接孔中插入连接螺栓等连接件,即可实现梁支撑主龙骨315在u形连接件与梁主龙骨托盘311之间左右对称的便捷安装。

连接件孔与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之间插装有连接螺栓,连接件腰形孔与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之间插装有连接螺栓,通过孔与腰形孔的配合,使得连接螺栓能够沿着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或连接件腰形孔滑动,进而实现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之间的相对滑动连接,进而灵活调节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在梁支撑连接顶托312顶部的安装位置,最终实现对梁墙模板的安装位置的灵活调节。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6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梁墙u形支撑件上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与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孔之间以及梁墙u形支撑件上的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与梁墙u型连接件上的连接件腰形孔之间均安装有锁紧装置。

锁紧装置为锁紧螺栓,将锁紧螺栓穿过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与连接件孔或穿过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连接孔与连接件腰形孔,即可实现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在梁支撑连接顶托312顶部的便捷安装,同时将锁紧螺栓沿着连接件腰形孔或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腰形孔滑动,即可调节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在梁支撑连接顶托312上的安装位置。然后即可在锁紧螺栓上套装锁紧螺母并拧紧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将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的侧壁夹紧,实现对梁定位调节支撑顶托313的便捷固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29: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8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3所示,还包括梁墙梁底夹紧组件32,梁墙梁底夹紧组件32包括第一夹头321、第二夹头322、调节组件323、防坠落组件324,第一夹头321与第二夹头322分别对应两侧的梁侧板342安装在调节组件323的两端,且调节组件323带动第二夹头322朝向靠近第一夹头321的方向移动以夹紧两侧的梁侧板342,使得梁侧板342与梁底板341之间拼合更加紧密,保证整个梁结构模板组件34的稳固性的同时,有效避免梁侧板342与梁底板341之间接缝处漏浆。

进一步的,第一夹头321的夹持面与一侧的梁侧板342的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夹头322的夹持面与另一侧的梁侧板342的侧面之间均设置有锁口梁,第一夹头321夹持面和第二夹头322夹持面上还对应安装有对锁扣梁进行限位的防坠落组件324,防坠落组件324的限位端穿过第一夹头321的夹持面或第二夹头322的夹持面延伸至锁口梁的上方,用于对锁口梁进行夹紧受力方向的限位,避免梁底夹紧组件从锁口梁上脱落。通过设置锁口梁,避免第一夹头321与第二夹头322直接对梁侧板342进行点夹持,而是转化为锁口梁对梁侧板342的面夹持,有效避免梁侧板342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8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0: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9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第一夹头321远离第二夹头322的一侧上与第二夹头322远离第一夹头321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安装槽,第一夹头321的夹持面与第二夹头322的夹持面上均从上至下线性设置有若干与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有防坠落组件324,通过在不同的安装孔中安装防坠落组件,进而调节防坠落组件的安装高度,以适应与不同高度的锁口梁进行夹持挂接,实现对梁墙梁底夹紧组件32的限位。

进一步的,防坠落组件324包括限位螺母、限位顶头,限位顶头的一端设置有从夹持面延伸至安装孔并伸出至安装槽内部的连接螺杆,连接螺杆延伸至安装槽内部的一端上螺纹套装有限位螺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9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1: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0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调节组件323包括夹紧调节螺杆、夹紧调节螺母,夹紧调节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夹头321的底部连接,夹紧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夹头322的底部并与第二夹头322的底部螺纹连接,夹紧调节螺母螺纹对应第二夹头322远离第一夹头321的一侧套装在夹紧调节螺杆的另一端上,且夹紧调节螺母的端面与第二夹头322远离第一夹头321的一侧接触。

通过转动夹紧调节螺母,使得夹紧调节螺母的端面朝向靠近第一夹头321的方向顶推第二夹头322,进而带动第二夹头322靠近第一夹头321。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0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1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梁支撑升降丝杠组件314包括梁墙升降支撑螺杆、梁墙升降调节环、梁墙升降调节橡胶套,梁墙升降支撑螺杆的顶端向上贯穿梁主龙骨托盘311并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顶部螺纹连接,梁墙升降支撑螺杆远离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一端上套装有梁墙升降调节环,梁墙升降调节环的底部设置有梁墙升降调节橡胶套。

梁墙梁墙升降支撑螺杆的顶部向上贯穿梁主龙骨托盘311内部的螺纹孔或插装通孔并向上延伸,与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底部螺纹连接,实现梁支撑连接顶托312在梁墙梁墙升降支撑螺杆顶部的便捷安装。同时在梁墙梁墙升降支撑螺杆的底部上螺纹套装有梁墙梁墙升降调节环,通过转动调节环进而带动梁墙梁墙升降支撑螺杆沿竖直方向线性移动,进而调节对梁主龙骨托盘311以及梁支撑连接顶托312的支撑高度,最终实现对梁墙模板进行支撑高度的灵活调节。梁墙梁墙升降调节橡胶套有效保证梁墙梁墙升降支撑螺杆移动时的稳定性,使得整个梁墙支撑结构更加稳固不易晃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1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