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6870发布日期:2021-10-27 19:1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的构建时,需要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模具一般是由模台及其上可拆装移动的模板组成,在构建具有凸台形状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时,需要在模台上安装分别与构件外页和构件内页相配合的侧模,在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成型后,与构件外页相对应的侧模很容易进行拆除,但与构件内页相配合的侧模由于位于凸台下侧,其拆除作业较为困难,影响了整体模具拆除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通过在模台上安装侧模拆除机构,利用杠杆原理使用撬杆将凸台下的侧模进行拆除操作,不仅便于操作且有效提高了侧模拆除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包括模台和模台两侧设置的侧模,在模台的前端设置侧模拆除机构,侧模拆除机构包括套筒,套筒的长度方向与侧模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设置,套筒内配合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伸出套筒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其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水平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还铰接有撬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设有棘齿,套筒内安装有与棘齿相配合的棘爪,棘爪的转轴上安装扭簧,所述扭簧始终有使棘爪转动至限制撬杆靠近套筒的趋势,棘爪伸出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拨动块,转动拨动块能克服扭簧的弹力使棘爪旋转,移动杆能带动撬杆移动至撬杆与侧模相接触的位置。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有高强度螺栓,模台上开设有与高强度螺栓相配合的通孔,高强度螺栓穿出模台的一端配合安装有紧固螺母。所述模台端部的上下位置处均设有凸沿,两凸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两根立杆,立杆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旋转轴安装有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能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端均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铰接在凹槽上,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座上,位于上侧的凸沿上开设有与立杆相配合的避让槽,立杆转动进入避让槽时,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位于凹槽内,在上侧的凸沿内还设有插销,插销能伸入避让槽内将立杆锁定。所述套筒的上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把手,凹槽内安装有与把手相配合的弹性卡座,把手转动进入弹性卡座内时,侧模拆除机构定位于凹槽内。所述把手的后侧面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提拉柱。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铰接柱,撬杆内开设有与铰接柱相配合的长条槽,铰接柱位于撬杆端部的长条槽内时,撬杆能转动靠近套筒。
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通过在模台上安装侧模拆除机构,利用杠杆原理使用撬杆将凸台下的侧模进行拆
除操作,拆除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距离需求实时调整撬杆与待拆除侧模的距离,以确保撬杆在转动过程中能将侧模逐渐从模台上推出而实现模具的拆除,不仅便于操作提高了侧模的拆除质量,还有效提高了侧模拆除的效率。在普通工具无法伸入槽内的情况下,整体侧模拆除机构可以伸入槽内,采用杠杆原理将被压制的下部模具进行脱模撬出,实现快速脱模。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8.图3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视图;
9.图4是侧模拆除机构另一种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0.图5是图4中a

a向剖视图的放大视图;
11.图6是图4所示结构下侧模拆除机构转动进入凹槽内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侧模拆除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模台1和模台1两侧设置的侧模2,侧模2位于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的凸台下侧位置,受到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的压力不便于进行拆除。在模台1的前端设置侧模拆除机构,侧模拆除机构位于两个侧模2之间的模台1上。
13.所述侧模拆除机构包括套筒3,套筒3的长度方向与侧模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设置,套筒3内配合安装有移动杆4,移动杆4能沿套筒3的轴向进行移动。移动杆4伸出套筒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其中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均水平设置,在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还铰接有撬杆7,撬杆7移动至与侧模2相接触后,转动撬杆7能利用杠杆原理将侧模2从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下侧推出,实现侧模2从模台1上的拆除作业。
14.为了使安装有撬杆7一端的移动杆4能向侧模2位置处移动靠近,并在对侧模2进行反复撬动时,避免撬杆7向套筒3方向移动,也就是保证拆除作业过程中撬杆7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杆4的底部设有棘齿8,套筒3内安装有与棘齿8相配合的棘爪21,棘爪21的转轴上安装扭簧22,所述扭簧22始终有使棘爪21转动至限制撬杆7靠近套筒3的趋势,也就是在图3所示的方向上,扭簧22始终有使棘爪21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拉动移动杆4左移时,棘齿8可以推动棘爪21逆时针旋转克服扭簧22的弹力,即安装有撬杆7的移动杆4可以移动靠近左侧位置的侧模2,但由于棘爪21的限制,带有棘齿8的移动杆4不能自由向右移动,即在撬杆7转动拆除侧模2时,移动杆4不会右移,能实现对撬杆7的定位。为了在拆除完毕之后,能使移动杆4移动复位,所述棘爪21伸出套筒3的一端安装有拨动块23,转动拨动块23能克服扭簧22的弹力使棘爪21旋转,使棘爪21和棘齿8脱离啮合,此时移动杆4便能向右移动复位,以进行下一次的侧模2作业。
15.所述侧模拆除机构的安装方式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在套筒3的底部安装有高强度螺栓9,模台1上开设有与高强度螺栓9相配合的通孔10,高强度螺栓9穿出模台1的一端配合安装有紧固螺母11,上述结构便于进行拆装固定,且安装有撬杆7一端的移动杆4可以根据侧模2拆除位置的需求进行安装,即如图2所示的安装方式,可以进行左侧侧模2的拆除,当将图2中所示的安装方式转动180度之后,撬杆7位于套筒3的右侧,可以进行右侧侧模2的
拆除。
16.为了便于对整体侧模拆除机构在模台1上进行收纳,所述侧模拆除机构的另一种安装方式如图4所示,模台1端部的上下位置处均设有凸沿12,两凸沿12之间形成凹槽13,即模台1的端部位置类似与槽钢的结构设置,所述套筒3的底部安装两根立杆28,立杆28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座25,所述第一连接座25通过旋转轴27安装有第二连接座26,第一连接座25和第二连接座26能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座26的两端均设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的一端铰接在凹槽13上,转动杆1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座26上,位于上侧的凸沿12上开设有与立杆28相配合的避让槽15,立杆28转动进入避让槽15时,第一连接座25和第二连接座26均位于凹槽13内。在上侧的凸沿12内还设有插销24,插销24能伸入避让槽15内将转动杆14锁定。当上述安装方式的侧模拆除机构需要进行侧模拆除时,立杆28位于避让槽15内,套筒3位于上侧凸沿12的上部位置,插销24伸入避让槽15内将立杆28限位,防止在后续侧模2拆除过程中因震动或其他因素使立杆28从避让槽15内脱离。当侧模2拆除完毕需要对上述结构进行收纳时,首先拉动插销24从避让槽15内退出,然后将整体侧模拆除机构转动进入凹槽13内即可,模台1上侧留出空间以便于后续装配式建筑预制墙体的浇筑加工。上述第一连接座25和第二连接座26的设置能实现侧模拆除机构对不同位置侧模2的拆除换向,当立杆28进入避让槽15内时,由于避让槽15的限制,套筒3不会发生转动,如图4所示是对左侧的侧模2进行拆除作业,当需要进行右侧的侧模2进行拆除时,解除插销24对立杆28的限制,将立杆28转动与避让槽15相脱离,同时使第一连接座25转动出凹槽13的位置,以便于实现第一连接座25与第二连接座26的相对旋转,将整体侧模拆除机构转动180度之后,撬杆7转动至接近右侧侧模2的位置,再将侧模拆除机构向上侧的凸沿12位置转动,使立杆28进入避让槽15内,与左侧侧模拆除作业的固定操作相同,完成侧模拆除机构的定位安装,此后便能转动撬杆7完成右侧侧模2的拆除。
17.为了便于将转入凹槽13内的侧模拆除机构进行定位,防止处于收纳状态下的侧模拆除机构发生晃动,所述套筒3的上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把手16,凹槽13内安装有与把手相配合的弹性卡座17,如图6所示,把手16转动进入弹性卡座17内时,侧模拆除机构定位于凹槽13内,弹性卡座17的设置为把手16及侧模拆除机构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处于收纳状态下的侧模拆除机构在凹槽13内发生晃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侧模拆除机构的使用寿命。
18.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位于弹性卡座17内的把手16取出,所述把手16的后侧面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提拉柱20,在把手16旋转180度进入到弹性卡座17内时,如图6所示,提拉柱20位于弹性卡座17外侧位置,以便于操作者手动将把手16从弹性卡座17中拉出,然后转动至模台1上侧进行使用。
19.为了使侧模拆除机构中的撬杆7同样能转动进入到凹槽13内部,以便于整体侧模拆除机构的收纳,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安装有竖直设置的铰接柱18,撬杆7与铰接柱18相连接,撬杆7内开设有与铰接柱18相配合的长条槽19,铰接柱18位于撬杆7端部的长条槽19内时,撬杆7能转动靠近套筒3,也就是撬杆7能通过其上的长条槽19相对铰接柱18发生移动,当撬杆7在进行侧模2拆除时,铰接柱18处于靠近撬杆7中部的长条槽19内位置处,以便于利用杠杆原理将侧模2转动顶出,当撬杆7需要收纳时,拉动撬杆7使铰接柱18位于其端部位置的长条槽19内,此时撬杆7便能以铰接柱18为中心向套筒3位置旋
转靠近,之后整体侧模拆除机构转动进入到凹槽13内,如图6所示,撬杆7则位于套筒3内侧位置的凹槽13内,完成收纳。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