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4801发布日期:2021-11-29 18:3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建筑行业施工时,由于建筑工人自身身高有限,对建筑内部许多建筑工人够不到的场所进行施工时都需要用到建筑施工支架。
3.现有的施工支架大多为组装式支架,当需要提升支架高度时,还需要人先从固定好的支架上下来再进行加高,此种操作方式费时费力,且在使用人员需要频繁上下,使用不便,因此,需要一种便于使用,且能够调节支架高度的建筑施工支架,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内穿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所述筒体外壁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筒体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外壁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工作平台上下移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气缸,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底端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中部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中部与所述第四连杆铰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担,所述转轴外壁铰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横担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所述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块转动连接,所述气缸的工作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块转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底端与所述升降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底端与所述升降板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顶端与所述工作平台的另一侧铰接。
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底端外壁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升降板通过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顶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工作平台通过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移动行程大于所述提升机构的移动行程。
9.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
11.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顶部与所述升降杆底端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板、筒体、升降杆、提升机构,在使用施工支架时,先通过提升机构将工作平台下落至最低位置,便于施工人员站在工作平台上方,当需要提升工作平台的高度时,通过控制提升机构工作将工作平台升高即可,不需要施工人员频繁上下,节省时间;在工作平台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杆在筒体内上下滑动,保证工作平台的稳定性;当需要增加工作平台的提升高度时,通过调节升降板高度,并通过锁紧螺栓将升降板位置固定,升降板带动提升机构整体向上移动,此时能够进一步增加工作平台的高度,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机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筒体和升降杆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板;2、筒体;3、套筒;4、升降板;5、锁紧螺栓;6、升降杆;7、提升机构;701、第一连杆;702、第二连杆;703、第三连杆;704、第四连杆;705、转轴;706、横担;707、第一铰接块;708、第二铰接块;709、气缸;710、第一导向轮;711、第二导向轮;8、工作平台;9、防护栏;10、万向轮;11、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实施例1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建筑施工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四角处固定连接有筒体2,筒体2内穿设有升降杆6,升降杆6顶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8,筒体2外壁套设有套筒3,套筒3与筒体2之间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连接,底板 1上方安装有升降板4,升降板4外壁与套筒3固定连接,升降板4与工作平台 8之间安装有用于带动工作平台8上下移动的提升机构7,提升机构7包括两个第一连杆701、第二连杆702、第三连杆703、第四连杆704及气缸709,两个第一连杆701的顶端与第二连杆702底端铰接,两个第三连杆703的顶端与第四连杆704铰接,第一连杆701中部与第三连杆703铰接,第二连杆702中部与第四连杆704铰接,两个第一连杆701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05,两个第二连杆702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担706,转轴705外壁铰接有第一铰接块707,横担706 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708,气缸709的固定端与第一铰接块707转动连接,气缸709的工作端与第二铰接块708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01底端与升降板4 的一侧滑动连接,第三连杆703的底端与升降板4的另一侧铰接,第二连杆702 的顶端与工作平台8的一侧滑动连接,第四连杆704顶端与工作平台8的另一侧铰接;
20.工作时,当气缸709收缩带动横担706向上移动,此时第一连杆701和第二连杆70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同时,第三连杆703和第四连杆704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增大,此时带动工作平台8向上移动,当气缸709伸长带动横担706 向下移动,此时第一连杆701和第二连杆
702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同时,第三连杆703和第四连杆704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减小,此时带动工作平台8向下移动。
21.为减小第一连杆701与升降板4之间的摩擦力,在两个第一连杆701底端外壁安装有第一导向轮710,升降板4通过第一导向轮710与第一连杆701滑动连接。
22.为减小第二连杆702与工作平台8之间的摩擦力,两个第二连杆702顶端外壁设置有第二导向轮711,工作平台8通过第二导向轮711与第二连杆702 滑动连接。
23.当工作平台8位于最高位置时,为保证升降杆6底端能够在筒体2内,使升降杆6的移动行程大于提升机构7的移动行程,具体的,当升降板4位于筒体2的最高位置时,提升机构7整体高度升高,当提升机构7处于完全伸展时,此时升降杆6底端位于筒体2的最顶部。
24.为提高安全性能,在工作平台8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栏9。
25.为方便移动施工支架,在底板1底部四角处安装有万向轮10。
26.为提高升降杆6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在筒体2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1,滑板11顶部与升降杆6底端固定连接。
27.使用时,先通过提升机构7将工作平台8下落至最低位置,便于施工人员站在工作平台8上方,当需要提升工作平台8的高度时,通过控制提升机构7 工作将工作平台8升高即可,不需要施工人员频繁上下,节省时间,在工作平台8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杆6在筒体2内上下滑动,保证工作平台8的稳定性;当需要增加工作平台8的提升高度时,通过调节升降板4高度,并通过锁紧螺栓5将升降板4位置固定,升降板4带动提升机构7整体向上移动,此时能够进一步增加工作平台8的高度,使用灵活。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31.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