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2066发布日期:2022-01-27 10:3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自动车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车库。


背景技术:

2.对于普通的载车板agv停车库,存在出入口车厅需通过设备倒运空载车板的低效流程,停车的载车板宽度较窄,对驾驶员停车要求较高,需停放到载车板限定位置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在出入口大厅倒运载车板,并能够在出入口车厅内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对中校正的自动车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动车库,包含停车区和出入口车厅,其中,所述停车区具有中转车位以及多个常规车位,所述自动车库还包含对中装置、第一搬运车以及第二搬运车;所述对中装置设置于所述出入口车厅,用以在所述出入口车厅内调节车辆对中,而使所述车辆的中心与所述出入口车厅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一搬运车设置于所述出入口车厅,用以在所述出入口车厅与所述中转车位的载车板之间搬运所述车辆;所述第二搬运车设置于所述停车区,用以在所述中转车位与所述常规车位之间搬运承载所述车辆的载车板。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对中装置包含多个停车辊台以及多个驱动单元;所述多个停车辊台分别设置于所述出入口车厅的地面,并用以分别承载所述车辆的多个车轮,所述停车辊台的辊筒的滚动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多个驱动单元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多个停车辊台,用以分别驱动所述多个停车辊台;其中,所述对中装置用以通过所述停车辊台的滚动,带动所述车辆平移对中。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停车辊台分别设置有压力采集单元,用以采集所述停车辊台承载所述车辆时受到的压力信息,所述对中装置根据所述压力信息,分别控制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各所述停车辊台而使所述车辆对中。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对中装置包含对中框架、调节组件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对中框架设置于所述出入口车厅;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对中框架,用以调节所述车辆的位置;所述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用以驱动所述调节组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含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对中框架,用以可调节地推抵所述车辆的车轮的外侧或者内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推杆组件包含至少两对推杆,所述至少两对推杆沿所述出入口车厅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同对的两个所述推杆分别用以可调节地推抵所述车辆两侧的车轮;和/或,所述推杆组件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车轮的轮毂下缘的高度,以使所述推杆组件推抵于所述车轮的轮胎。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单元包含液压驱动系统、气压驱动系统或者电驱动系统;和/或,所述对中装置还包含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驱动单元之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入口车厅的地面设置有多个停车辊台,所述多个停车辊台用以分别承载所述车辆的多个车轮,所述停车辊台的辊筒的滚动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搬运车为rgv小车,所述第二搬运车为agv小车。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入口车厅的地面设置有多个停车辊台,用以分别承载所述车辆的多个车轮,所述停车辊台的辊筒的滚动方向为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停车辊台作为所述对中装置,用以通过自身滚动带动所述车辆平移对中。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自动车库包含多个所述出入口车厅,所述停车区具有多个中转车位,所述多个中转车位分别邻设于所述多个出入口车厅。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包含对中装置、第一搬运车以及第二搬运车。对中装置设置于出入口车厅,用以在出入口车厅内调节车辆对中。第一搬运车设置于出入口车厅,用以在出入口车厅与中转车位的载车板之间搬运对中的车辆。第二搬运车设置于停车区,用以在中转车位与常规车位之间搬运承载车辆的载车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无需在出入口大厅倒运载车板,并能够在出入口车厅内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对中校正,使得驾驶员停车难度降低,车辆可自动居中停放在载车板上,降低停车位宽度要求。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1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自动车库的平面示意图;
20.图2是图1示出的自动车库的出入口车厅的主视图;
21.图3是图2示出的出入口车厅的右视图;
22.图4是图2示出的出入口车厅的俯视图;
23.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自动车库的对中装置的主视图;
24.图6是图5示出的对中装置的俯视图;
25.图7是图1示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一搬运车的主视图;
26.图8是图7示出的第一搬运车的右视图;
27.图9是图7示出的第一搬运车的俯视图;
28.图10是图1示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二搬运车的一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
29.图11是图10示出的第二搬运车的右视图;
30.图12是图10示出的第二搬运车的俯视图;
31.图13是图1示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二搬运车的另一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
32.图14是图13示出的第二搬运车的右视图;
33.图15是图13示出的第二搬运车的仰视图;
34.图16是图1示出的自动车库的运行流程图;
35.图1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自动车库的平面示意图;
36.图1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自动车库的平面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8.100.出入口车厅;
ꢀꢀꢀꢀꢀꢀꢀꢀꢀꢀꢀꢀꢀꢀꢀꢀꢀꢀꢀꢀ
340.传动组件;
39.110.停车辊台;
ꢀꢀꢀꢀꢀꢀꢀꢀꢀꢀꢀꢀꢀꢀꢀꢀꢀꢀꢀꢀꢀꢀ
400.第一搬运车;
40.120.地感线圈;
ꢀꢀꢀꢀꢀꢀꢀꢀꢀꢀꢀꢀꢀꢀꢀꢀꢀꢀꢀꢀꢀꢀ
410.第一车体;
41.200.停车区;
ꢀꢀꢀꢀꢀꢀꢀꢀꢀꢀꢀꢀꢀꢀꢀꢀꢀꢀꢀꢀꢀꢀꢀꢀ
420.第一搬运机构;
42.210.中转车位;
ꢀꢀꢀꢀꢀꢀꢀꢀꢀꢀꢀꢀꢀꢀꢀꢀꢀꢀꢀꢀꢀꢀ
500.第二搬运车;
43.220.常规车位;
ꢀꢀꢀꢀꢀꢀꢀꢀꢀꢀꢀꢀꢀꢀꢀꢀꢀꢀꢀꢀꢀꢀ
510.第二车体;
44.230.运行通道;
ꢀꢀꢀꢀꢀꢀꢀꢀꢀꢀꢀꢀꢀꢀꢀꢀꢀꢀꢀꢀꢀꢀ
520.行走机构;
45.300.对中装置;
ꢀꢀꢀꢀꢀꢀꢀꢀꢀꢀꢀꢀꢀꢀꢀꢀꢀꢀꢀꢀꢀꢀ
530.第二搬运机构;
46.310.对中框架;
ꢀꢀꢀꢀꢀꢀꢀꢀꢀꢀꢀꢀꢀꢀꢀꢀꢀꢀꢀꢀꢀꢀ
540.升降机构;
47.320.推杆组件;
ꢀꢀꢀꢀꢀꢀꢀꢀꢀꢀꢀꢀꢀꢀꢀꢀꢀꢀꢀꢀꢀꢀ
600.载车板;
48.330.驱动单元;
ꢀꢀꢀꢀꢀꢀꢀꢀꢀꢀꢀꢀꢀꢀꢀꢀꢀꢀꢀꢀꢀꢀ
700.升降机;
49.ꢀꢀꢀꢀꢀꢀꢀꢀꢀꢀꢀꢀꢀꢀꢀꢀꢀꢀꢀꢀꢀꢀꢀꢀꢀꢀꢀꢀꢀꢀꢀꢀꢀꢀꢀ
a.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50.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51.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52.实施方式一
53.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平面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是以相关载车板agv停车库为基础进行改进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相关车库的改进或者新型车库的设计,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原理的范围内。
5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包含停车区200和出入口车厅100。配合参阅图2至图16,图2至图4分别代表性地示出了出入口车厅100的主视图、
右视图和俯视图;图7至图9分别代表性地示出了第一搬运车400的主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图10至图12分别代表性地示出了第二搬运车500在一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图13至图15分别代表性地示出了第二搬运车500在另一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图16代表性地示出了自动车库的运行流程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布置方式或者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55.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停车区200具有中转车位210以及多个常规车位220,该中转车位210邻设于该出入口车厅100。自动车库还包含对中装置300、第一搬运车400以及第二搬运车500。具体而言,该对中装置300设置于出入口车厅100,用以在出入口车厅100内调节车辆a对中,而使车辆a的中心与出入口车厅100的中心重合,实现车辆a的对中校正。该第一搬运车400设置于出入口车厅100,用以在出入口车厅100与中转车位210的载车板600之间搬运对中的车辆a。该第二搬运车500设置于停车区200并能够在运行通道230中行走,第二搬运车500用以在中转车位210与常规车位220之间搬运承载车辆a的载车板60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无需在出入口大厅倒运载车板,提高自动车库的运行效率,并能够在出入口车厅内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对中校正,使得驾驶员停车难度降低,车辆可自动居中停放在载车板上,降低停车位宽度要求。
56.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中装置300可以包含多个(例如四个)停车辊台110以及多个驱动单元。具体而言,这些停车辊台110分别设置于出入口车厅100的地面,并用以分别承载车辆a的多个车轮,停车辊台110的辊筒的滚动方向为车辆a的宽度方向(即出入口车厅100的宽度方向)。多个驱动单元分别传动连接于多个停车辊台110,并用以分别驱动多个停车辊台110。据此,停车辊台110为主动辊机构,停车辊台110承载车辆a时,对中装置300能够通过这些停车辊台110的分别独立的滚动,而实现对车辆a的平移对中调节。
57.进一步地,基于对中装置300包含停车辊台110以及驱动单元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停车辊台110均可设置有压力采集单元,该压力采集单元能够采集停车辊台110承载车辆a时受到的压力信息,对中装置300能够根据上述压力信息,分别控制各驱动单元分别独立地驱动各停车辊台110而使车辆a对中。例如,对中装置300的控制单元根据压力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压力信息对各驱动单元进行控制,分别驱动各停车辊台110滚动,直至同对的两个停车辊台110(即分别承载车辆a的同一个车桥的两侧车轮的停车辊台110)的压力大致相等,另外,由于多数车辆的前桥重量与后桥重量不相等,因此控制单元对不同对的停车辊台110的压力采集单元所采集的压力信息无须保证为相等。
58.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可以包含两个出入口车厅100。在此基础上,停车区200可以具有两个中转车位210,且这两个中转车位210分别邻设于两个出入口车厅100。据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两个出入口车厅100实现两辆车辆a的同时取放,进一步提升自动车库的工作效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自动车库亦可仅包含一个出入口车厅,或可包含三个及以上出入口车厅,相应地,停车区可以仅具有一个中转车位,或可具有三个及以上中转车位。换言之,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的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自动车库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出入口车厅,且停车区可以包含与出入口车厅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中转车位。
59.可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搬运车400可以为rgv小车。
60.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9所示,基于第一搬运车400为rgv小车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搬运车400可以包含第一车体410以及第一搬运机构420。具体而言,出入口车厅100与中转车位210之间的地面上可以设置有轨道,该第一车体410可以沿该轨道移动。该第一搬运机构420设置于第一车体410,用以承载车辆a。另外,第一搬运机构420可以但不限于抱持臂,即第一搬运车400可以为采用抱持臂交换方式的rgv小车。
61.可选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搬运车500可以为agv小车。
62.进一步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基于第二搬运车500为agv小车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搬运车500可以包含第二车体510、行走机构520以及第二搬运机构530。具体而言,该行走机构520设置于该第二车体510,用以实现第二车体510的平移。该第二搬运机构530设置于第二车体510,用以承载载车板600,即第二搬运车500可以为采用载车板交换方式的agv小车。另外,行走机构520可以但不限于行走舵轮。
63.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5所示,基于第二搬运车500为agv小车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可以为立体车库,即常规车位220可以包含具有至少两层的立体车位。在此基础上,第二搬运车500可以的第二搬运机构530可以通过升降机构540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二车体510,用以可升降地承载载车板600,该升降机构540可以但不限于升降叉架。
64.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将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一种具体的运行流程进行说明。
65.如图16所示,车辆a行驶至出入口车厅100门前时,自动车库可以通过门前的地感线圈120感应车辆a的驶来,从而开启出入口车厅100的出入口门。当驾驶员将车辆a驶入出入口车厅100,并将车辆a停放到自动车库规定的合理位置时熄火,拉手刹,离开出入口车厅100。当驾驶员离开出入口车厅100后,自动车库确认车辆a存放,并关闭出入口车厅100的出入口门。
66.出入口门关闭后,对中装置300对车辆a进行自动对中校正。例如,对中装置300首先通过检测单元检测车辆a的中心与出入口车厅100的中心的相对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停车辊台110的压力采集单元采集的压力信息而计算得到对应的位置信息,自动车库根据上述相对位置信息控制对中装置300进行具体的对中调节动作,实现车轮的对中校正,且对中校正完成后对中装置300收回。另外,对中校正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单元实时监测车辆a与出入口车厅100的中心的相对位置信息,直至车辆a中心与出入口车厅100的中心中和,自动车库可以据此停止对中装置300。
67.车辆a完成对中校正后,第一搬运车400承载车辆a,并将车辆a移入停车区200,具体是将车辆a移动至中转车位210中的载车板600上。完成上述车辆a转移动作后,第一搬运车400退回至出入口车厅100中的初始位置。
68.在上述对车辆a进行对中校正并移动至中转车位210中的载车板600上的过程中,第二搬运车500可以同时进行以下动作:第二搬运车500由当前位置移动至与停放车辆a的出入口车厅100相对应的中转车位210处,然后移动至中转车位210的载车板600下方。在车辆a由第一搬运车400转移至中转车位210的载车板600后,第二搬运车500搬运承载有车辆a的载车板600,并将载车板600连通车辆a移动至所需存放的常规车位220。
69.承上所述,对中装置能够将车辆导正,使得停放到出入口车厅的车辆中心与出入
口车厅的中心重合,从而使得将车辆存放到载车板时,车辆的中心能够与载车板的中心重合,有利于提高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车位空间内存放较大规格的车辆,且无需为了适应车辆无法导正而增加载车板和车位宽度。
70.实施方式三
71.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以下将结合图5和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对中装置的主视图,图6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图5示出的对中装置的俯视图,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自动车库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设计进行说明。
72.如图5和图6所示,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采用多个停车辊台作为对中装置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中装置300可以包含对中框架310、调节组件以及驱动单元330。具体而言,该对中框架310设置于出入口车厅100。该调节组件设置于对中框架310,用以调节车辆a的位置。该驱动单元330传动连接于调节组件,用以驱动调节组件。
73.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可以包含推杆组件320。具体而言,该推杆组件320设置于对中框架310,用以可调节地推抵车辆a的车轮的外侧,即推杆组件的推动方向是沿出入口车停的宽度方向(即大致为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向内。另外,推杆组件32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材或者钢板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杆组件亦可用以可调节地推抵车辆的车轮的内侧,即推杆组件的推动方向是沿出入口车停的宽度方向(即大致为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对向外,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74.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基于调节组件包含推杆组件32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组件320可以包含两对推杆。具体而言,这两对推杆沿出入口车厅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同对的两个推杆分别设置于出入口车厅10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同对的两个推杆分别用以可调节地推抵车辆a两侧的车轮。应理解的是,在推杆组件320通过推杆调节车辆a位置时,是具体通过其中一侧的推杆推抵车辆a。例如,当停放于出入口车厅100的车辆a在出入口车厅100的宽度方向上偏左时,可以利用推杆组件320推抵车辆a左侧车辆a的外侧,以将车辆a向右侧推移对中。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是以车辆a具有四个车轮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具有六个及以上车轮时,推杆组件亦可包含三对及以上推杆,以分别对应于多对车轮。再者,当推杆组件用以可调节地推抵车辆的车轮的内侧时,同对的两个推杆可以均设置于出入口车厅的停车区域的大致中部,即,当车辆停放于出入口车厅时,各推杆组件可以位于车辆下方而非本实施方式中位于车辆两外侧,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75.进一步地,基于推杆组件320包含至少两对车轮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可以沿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设置于对中框架310。据此,以推杆组件320包含两对推杆为例,通过沿长度方向调节推杆的位置,可以调节两对推杆的间距以及各自在出入口车厅100中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轴距或者不同车轴位置的车辆a的对中校正。
76.进一步地,基于调节组件包含推杆组件32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杆组件320的高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车轮的轮毂下缘的高度,以使推杆组件320推抵于车轮的轮胎。据此,推杆组件320在推抵车轮时,是具体推低于车轮的轮胎,轮胎因其橡胶材质而不易因对中校正的推抵产生磨损,避免推杆组件320直接推抵轮毂而造成磨损。
77.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330可以包含液压驱动系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亦可包含气压驱动系统或者电驱动系统,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78.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中装置300还可以包含传动组件340。具体而言,该传动组件340传动连接于调节组件与驱动单元330之间。其中,传动组件340可以但不限于齿轮齿条,涡轮蜗杆,丝杆丝母,连杆机构等。
79.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中装置300可以包含检测单元。具体而言,该检测单元可以检测停放于出入口车厅100的车辆a的中心与出入口车厅100的中心的相对位置信息,自动车库的控制系统,或者对中装置300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上述相对位置信息控制驱动单元330驱动调节组件进行对中校正。其中,检测单元可以但不限于包含ccd图像识别元件,用以直接检测车辆a的位置信息。
80.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车厅100的地面可以设置有四个停车辊台,这些停车辊台可以用以分别承载车辆a的四个车轮,停车辊台的辊筒的滚动方向为车辆a的宽度方向。据此,对中装置300对车辆a进行对中校正时,可以通过停车辊台的滚动实现车辆a与地面的相对移动,减少车辆a在对中校正过程中车轮与地面的直接摩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具有六个及以上车轮时,出入口车厅的地面亦可设置有六个及以上停车辊台,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81.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车厅100设置的停车辊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停车辊台的设计目的并不完全相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停车辊台是作为对中装置300之用,而采用主动辊结构,用以直接平移调节车辆a。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辊台是采用例如推杆组件320的调节组件调节车辆a的位置,而非停车辊台,则停车辊台的设置仅可用于辅助实现车辆a平移过程中减小其与底面的摩擦,即,可以仅采用被动辊结构。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辊台亦可采用类似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动力的结构设计,据此能够配合对中装置300的调节组件实现对车辆a的平移调节对中。再者,基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检测单元的结构设计,当出入口车厅100的地面设置有上述停车辊台时,无论其采用主动辊或被动辊的结构,检测单元均可以至少包含分别设置在各停车辊台的压力采集单元,具体检测原理可参考第一实施方式,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82.实施方式三
83.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以下将结合图1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7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平面图,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自动车库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设计进行说明。
84.如图17所示,区别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出入口车厅与中转车位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邻设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车厅100与中转车位210可以间隔布置而不相邻。自动车库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出入口车厅100和中转车位210,例如包含三个出入口车厅100以及两个中转车位210。在此基础上,第一搬运车400可以移出出入口车厅100,并沿出入口车厅100与停车区200之间的通道移动至所需转换的中转车位210。
85.实施方式四
86.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以下将结合图1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8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
库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平面图,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自动车库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区别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设计进行说明。
87.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入口车厅100与中转车位210的数量相同但并不一一对应布置。在出入口车厅100的长度方向上,出入口车厅100与停车区可以间隔布置而形成通道,第一搬运车400可以沿该通道移动。
88.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停车区200可以包含多层,每层停车区200均可分别具有中转车位210,且不同层的中转车位210沿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布置。在此基础上,出入口车厅100可以位于某一高度(或者分别位于某几个高度),例如与某一层的停车区200平层,出入口车厅100与停车区200之间的通道可以是供第一搬运车400平移和升降的立体空间,该通道内可以设置有升降机700,用以升降第一搬运车400。
89.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自动车库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自动车库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自动车库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9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包含对中装置、第一搬运车以及第二搬运车。对中装置设置于出入口车厅,用以在出入口车厅内调节车辆对中。第一搬运车设置于出入口车厅,用以在出入口车厅与中转车位的载车板之间搬运对中的车辆。第二搬运车设置于停车区,用以在中转车位与常规车位之间搬运承载车辆的载车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无需在出入口大厅倒运载车板,减少出入口车厅被占用的等待时间,提高自动车库的运行效率,并能够在出入口车厅内实现对车辆的自动对中校正,使得驾驶员停车难度降低,车辆可自动居中停放在载车板上,降低停车位宽度要求。
91.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92.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车库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