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26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具,主要是用于增加混凝土内钢筋的预应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现有的锚具是由锚环和置于锚环内锥孔内的锚塞组成的,锚环与锚塞之间的配合面为锥面,在锚塞锥面上,加工有螺纹。使用时,将钢筋置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波纹管内,钢筋的两端头分别通过锚环与锚塞之间的配合锥面,同时用千斤顶拉伸钢筋,待钢筋达到规定的拉应力时、将锚塞顶压在锚环内,使钢筋两端头被锚环与锚塞夹紧,始终具有一定的拉应力,达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的目的。这种结构锚具具有如下缺点锚具的配合锥面与钢筋的接触面积小,即只是点或线接触,同时导致摩擦力小,使钢筋的预应力不足,影响混凝土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与锚具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的新型锚具,以增加摩擦力,提高钢筋的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锚具,由锚环1和置于锚环1内锥孔内的锚塞2组成,锚塞2的圆周表面与锚环1的内锥孔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环1与锚塞2的相配合的锥面设有孔10,孔10由锚环1内锥孔上的半圆槽3和锚塞2外圆周上的半圆槽4组成。
所述的孔10为螺纹孔。
所述的孔10的数量为5~12个。
所述的锚环1的内锥孔和锚塞2的外锥面的锥度为1∶7~1∶10。
所述的锚环1的材料为45号钢,锚塞2的材料为20Cr。
所述的锚塞2经渗碳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锚环与锚塞之间的配合面上设有由锚环上的半圆槽和锚塞上的半圆槽组成的孔,钢筋端头置于孔内,孔的内表面与钢筋之间为面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钢筋预应力大、混凝土强度高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
图1所示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环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锚塞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左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所示1为锚环,其材料为45号钢,外部为圆柱状,内部车削有锥孔5,其锥度为1∶8(锥度在1∶7~1∶10之间均可)。在锥孔的内表面上均匀分布六个半圆槽3。与锚环1内锥孔相匹配的锚塞2的材料为20Cr,经渗碳处理,在锚塞2的外锥面上均匀分布六个与所述半圆槽3相对应的半圆槽4,半圆槽3与半圆槽4刚好组成一个圆型孔10。根据所使用钢筋的不同直径,可加工成不同直径的孔10,形成系列产品,孔10的数量为5~12个。为了增加摩擦力,在孔10的内表面上即半圆槽3和4的内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在锚塞2的中心处加工有丝孔11,以便连接灌浆管自该处灌浆。
如图7所示其工作过程为首先在浇铸混凝土时将波纹管9预埋在其内,待混凝土凝固至80%左右,将钢筋7置于波纹管9内,两侧设有与锚环1相配的锚垫板8,钢筋7两端头分别置于锚环与锚塞相配合的锥面上的孔10内后与千斤顶6相接,两侧同时使千斤顶6工作,此时,钢筋7被拉伸,当达到所规定的预应力时,再同时将锚塞2顶压在锚环1内,使钢筋被夹紧后再拆下千斤顶6,即可达到钢筋7始终具有一定的预应力,增加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任何可能的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
权利要求1.一种锚具,由锚环[1]和置于锚环[1]内锥孔内的锚塞[2]组成,锚塞[2]的圆周表面与锚环[1]的内锥孔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环[1]与锚塞[2]的相配合的锥面上设有孔[10],孔[10]由锚环[1]内锥孔上的半圆槽[3]和锚塞[2]外圆周上的半圆槽[4]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10]为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10]的数量为5~12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环[1]的内锥孔和锚塞[2]的外锥面的锥度为1∶7~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环[1]的材料为45号钢,锚塞[2]的材料为20Cr。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塞[2]经渗碳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具,主要用于增加混凝土内钢筋的预应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由锚环1和置于锚环1内锥孔内的锚塞2组成,锚塞2的圆周表面与锚环1的内锥孔相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环1与锚塞2的相配合的锥面上设有孔,孔由锚环1内锥孔上的半圆槽3和锚塞2外圆周上的半圆槽4组成。具有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混凝土强度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C5/12GK2217658SQ94230670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15日
发明者尤立新 申请人:中国五矿大连第二轧钢厂拉伸机分厂,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