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0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模组化地组卸操作,而能提高施工效率,以供在四周墙壁已成型的建筑物顶部灌浆构建楼板的建筑模板装置。
以往用木材板钉架组合,供灌浆施工来构筑混凝土建物的技术,已逐渐被可模组化的钢模施工法所取代,因为钢模施工法具有较佳的施工品质及效率,在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中,可利用机具快速施工,且在品质、人力、物力上都能获得很高的效益,所以目前在营造专业上,已被广泛地重视。
由于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方法应用的不同,在许多建筑用钢模的设计上也不同,针对申请人以前所研发的一系列建筑工法,是先将建物四周的墙壁灌浆完成,再往上构建楼板,并且逐一往上层施工等的技术,其中,用来供构建楼板的灌浆模板,虽然可以在组合后,整体利用机具吊到定位并锁固以供灌浆,但是在楼板成型后,仍必须拆模卸除,并移出建物后再组合,再重复使用。如此,在底面四周墙壁都已构筑完成而又封闭的情况下,该等楼板底面的灌浆模板,不能再一体脱模而整片卸下搬出建物外,必须拆解成多数适当规格的小块,才可由墙壁上预留的门窗孔中往外送出,以重新组合供使用,因此,该等模板的设计,必须精简牢固且容易拆卸组合,以便人工快速操作,才能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该建筑模板为可模组化且方便组卸架设的建筑模板,可以用来在四周墙壁已构建完成的建筑物顶部进行灌浆施工构建楼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在四周墙壁已构建完成的建筑物顶部,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模板包含多数个固定座、多数支直桁杆、多数支横桁杆、多数组垂向模件及多数片水平模件;该多数个固定座分别对应螺设在建筑物的四周墙壁顶端;该多数支直桁杆呈轴向延伸连接而跨伸在该建筑物的纵向顶部;该多数支横桁杆间隔地横向锁接在该直桁杆上,并向两侧延伸而平跨在该建筑物的横向顶部;该多数组垂向模件垂向并列锁接在该直桁杆及横杆杆的端头周边,形成对应于该建筑物顶部的围框,而向下延伸立架在该固定座上;该多数片水平模件分别铺设在该横桁杆上,而相互衔接形成一对应覆盖在该建筑物顶部的灌浆平面。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垂向模件的顶端,各锁接呈T型截面的边缘模件,该边缘模件与各水平模件平整衔接。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水平模件上形成有镂孔,且各镂孔被对应的个别板片衔接封闭。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片在于该垂向模件的底端侧缘设有梁底模件,该梁底模件水平延伸地跨置在该固定座上。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垂向模件是由多数支可拆卸组合的板条锁接而成。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梁底模件由多数支可拆卸组合的板条锁接而成。
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各横桁杆向两侧延伸的末端顶缘形成一个斜向缺角。
一种建筑模板的撑持装置,顶抵撑持需要稍微变换高低定位的模件,其特征在于该撑持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及一支操作杆;该固定座被固定装设,且其上具有一个承支部位;该操作杆具有一个可供扳动的柄部,以及与该柄部垂交的撑持部,该撑持部的截面形成一对较长边与一对较短边,可选择一边抵置在该固定座的承支部位,并以该撑持部顶抵着该建筑模板的模件。
一种建筑模板的扣接装置,将两边缘对应的模件平整定位并接,其特征在于该扣接装置包含一对扣座及一支扣杆;该对扣座平行固设在建筑模板两模件的边缘对应衔接处,该扣座中设有一个长方形的贯孔,该贯孔的一长边并衔接一个较小的缺口,由该扣座的侧面向外导通;该扣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以及一个与该柄部垂交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的截面是具有弧曲边角的长方形,卡抵于该扣座的贯孔中,且其较短边可由该扣座的缺口中进出;该扣杆的扣接部横向贯设该对扣座而卡抵于两者的贯孔中,使两模件对应平整并接,扳转该扣杆的柄部,可将该扣杆由扣座中卸出,使该两模件释离。
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杆的扣接部对应于该对扣座的两贯孔延接的长度,且在相对于该柄部的另一端设有一小段垂向弯折而与该柄部平行的端部,将两扣座夹合扣接。
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接装置包含一个束紧块,该束紧块的块体一侧形成一个内凹的缺槽,该缺槽可容纳两个并列的扣座,且将两扣座套合夹束,该束紧块的块体上设有贯穿锁入的螺栓,该螺栓由该扣座的缺口处伸入,并压抵于该扣杆的扣接部而锁定。
一种建筑模板的缩模装置,使两相邻并接的模件平面形成预定的相对差距,其特征在于该缩模装置包含一对板片及一支板杆;该对板片分别固设在该建筑模板两模件的边缘衔接处,且相互平行抵接,各板片上设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两凹槽具有相同的宽度,在该两模件平面正常对齐时,该两凹槽是稍微岔开而呈部分交叠地对应连接;该扳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以及一个与该柄部垂交的卡扣部,该卡扣部的截面形成一对较长边及一对较短边,该较短边可伸入该两凹槽部分交叠的槽隙中,而该较长边则对应于该凹槽的宽度。
所述的缩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板片具有预定的斜角而且对应抵接。
所述的缩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杆的卡扣部上相对于该柄部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个与该柄部平行的端止部,且在该扳部与端止部间的卡扣部长度,对应于该两板片并接的厚度。
一种建筑模板的结合装置,将该建筑模板两模件定位联结,其特征在于该结合装置是在该两模件的联结部位,各固设有一个结合片,该两结合片具有对应而互相叠合的钩状部;另外有一支夹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该柄部的前端分叉形成一个呈弯钩状的扣压部及一个弧状内曲的承抵部,该扣压部及承抵部相向对应,其间围成一个具有开口的中空部,该扣压部的末端与承抵部内缘的间距,是由该开口处往内逐渐缩小,并于一定点处等于该两结合片的钩状部底端叠合的厚度;该两模件的结合片的钩状部并叠,由该开口套入夹杆前端的中空部内,并旋动该柄部,该夹杆的扣压部及承抵部扣压夹紧该两结合片。
本发明的主要效果在于该建筑模板利用多数个具有预定规格而可藉人力搬动的模件,组合成一整体的模板装置,再吊设到建筑物四周墙壁的顶端,以供灌浆构建楼板,而在完成后可将各模件卸解拆下,藉人力搬出该建筑物外再重新组合,以供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建筑模板包含多数个固定座、多数支直桁杆、多数支横桁杆、多数组垂向模件及多数片水平模件,该多数个固定座分别螺设在建筑物四周墙壁的顶端,该多数支直桁杆以轴向延伸连接而跨伸在该建筑物的纵向顶部,该多数支横桁杆是按预定间隔横向锁接在该直桁杆上,而延伸在建筑物的横向顶部,该多数组垂向模件并列锁接在各直桁杆及横桁杆的端头周边,而垂架在固定座上,该多数片水平模件平设在各横桁杆上,可相互衔接形成灌浆平面。将上述各元件以简易的联结装置组合成一整体后,可供架设在建筑物的四周墙壁顶部,以进行楼板的灌浆施工,等到构建完成后,可快速地分解拆卸而分别搬出建筑物外,再重复组合使用,藉其模组化的设计,可配合建筑物规格而方便组卸施工。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两模件平整定位联结的扣接装置,该扣接装置是以一对扣座固设在两模件的边缘对应衔接处,该扣座中具有大致呈长方形的贯孔,该贯孔的一长边设有一个较小的缺口,由该扣座的侧面向外导通,另有一支扣杆,该扣杆是在其柄部顶端设有垂直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的截面大致呈长方形,可卡抵在该扣座的贯孔中。将该扣杆以其扣接部的截面的较短边伸入该扣座的缺口中,再扳转该扣杆使其扣接部卡抵在扣座的长方形贯孔内,就可将两模件定位扣接。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可使两相邻模件,形成相对高低差的缩模装置,该缩模装置是将一对板片分别固设在两模件的边缘衔接处,该两板片对应平行抵接,且其上各设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该两凹槽正常是稍微岔开而部分交叠。另有一支板杆,于其柄部前端设有垂直的卡扣部,该卡扣部的截面也是长方形,而其较长边对应于该凹槽的宽度,较短边则可插入该两凹槽部份交叠的槽隙中。将该板杆的卡扣部伸入该两凹槽中,再扳转该板杆使其卡扣部定位卡抵在两凹槽内,以迫使两并接模件稍微相对位移,而形成预定的平面差距。
本发明并提供一种可使两模件定位联结的结合装置,该结合装置是在两模件的联结部位处,各固设一个结合片,该两结合片具有一对可互相叠合的钩状部。另有一支夹杆,是在柄部前端弯曲分叉形成相向对应的扣压部及承抵部,该扣压部及承抵部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中空部,且该扣压部的末端与该承抵部的内缘的间距,是由该开口处往内微缩,而于某一定点等于该两结合片的钩状部底端叠合的厚度。所以将该两结合片的钩状部并叠后,套入该夹杆前端的中空部内,再旋动该夹杆就可藉该扣压部与承抵部将两结合片扣压夹紧,而使两模件固接联结。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截面示意图,显示各桁杆的布设状态。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显示各水平模件铺设状态。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向截面示意图,显示直桁杆直向架设状态。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向截面示意图,显示横桁杆横向架装状态。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局部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模板装置部分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的扣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的扣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的束紧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使用在垂向模件的配设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配设在垂向模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扣接装置配设在垂向模件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衔接面板的螺接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缩模装置的板片抵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缩模装置的板杆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缩模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缩模装置的缩模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吊设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拆模后只留设滞留柱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装置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模板装置部分组合立体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建筑模板,主要是供装置在下层楼板100及四周墙壁101、102、103、104等已构建完成的建筑物顶部,而该等墙壁封闭围成适当规格的房间,并且预留有必要的门窗开孔,在该房间的周边可按设计需要配设有立柱105及待成型的横梁106、107等。
该建筑模板包含多数支直桁杆2、横桁杆3、垂向模件4、水平模件5、如图3、4所示,螺装在墙壁顶端的固定座6、7,以及支撑在该等直桁杆2底部的支柱20等。
该等直桁杆2是呈 型截面的条状体,具有预定的长度(如构建4米纵长的房间,可采用每支约1.2-1.5米的规格),且在交接端用螺丝锁接而轴向延伸,使其整体长度足够跨架在施工房间的纵向顶部。
该等横桁杆3是大致呈L型截面的条状体,也具有适当的长度(如构建3米横宽的房间,可采每支约1.6-2米的规格),该等横桁杆3是按预定的间隔,搭架在该等直桁杆2上,并由中间向两侧延伸,而平跨在施工房间的横向顶部。在该各横桁杆3与直桁杆2的交叠处,可用简单的锁接元件将两者联结,于本实施例中是采用能方便拆卸的C型夹30来锁固。
该多数组垂向模件4,每一单元是由多数支相等长度而大致呈型截面的板条40,相互以螺栓横向锁接成一整片预定宽度的模板,并且按照使用需要而并接成预定长度所组成,因为每一板条40可设计成数公分至十几公分宽的几种基本规格来组合使用,可方便配合建筑物的尺寸来施工。另外,如图1中所示,该建筑物立柱105的边缘弯角处,也可以藉多数个较小的板条40’配合直角弯曲来围设组立。因此,在整体多组垂向模件4组合后,会形成一个对应于施工房间顶部的围框,而可由四周墙壁101、102、103、104的顶端内缘垂直套入。
该水平模件5都是具有预定规格及强度的板片,可分别铺设在各横桁杆3上而相互密接,以形成一覆盖在施工房间顶部的灌浆面,部分的水平模件5设有较小的方型镂孔,可配合设有对应密接的小板片51以套合封闭,该各小板片51的底部可供装设支撑用的滞留柱50。
该固定座6、7的形状及大小可视需要配合,按照预定间隔固锁在各墙壁顶端,且藉预设在壁中的螺管或贯孔螺固定位,该固定座6、7顶部形成水平对应的支持面,以承支各垂向模件4,并在对应于预做横梁106、107处,铺设有长条状水平延伸的梁底模件8,各梁底模件8也可配合该梁的宽度,以预定规格的板条横向延伸连接,并紧抵于各垂向模件4的底缘侧边,用来形成灌浆空间。
如图5所示,在各垂向模件4的顶端,是以螺栓锁接有呈T型截面的边缘模件9,各边缘模杆9为长条状体,顶部平面与各水平模件5等厚齐高而紧密地衔接,且在两边缘模件9的端部衔接处,如图2所示,形成对应斜缘90以便嵌合组卸,并在弯角交接处,可配设较小的方形片91或L形的角板92对应封闭,其整体密接组合的形态可如图6所示。
如图5所示,在墙壁101的顶端两侧分别固锁该固定座6、7,是各藉迫紧螺栓60、70来锁紧顶抵元件61、71,以迫使水平延伸的压条62、72向内紧抵于各垂向模件4的底侧使其定位垂立,并使各梁底模件8也被水平抵设在墙头处。另外,各垂向模件4的顶端预定部位螺设有多数个直角状弯折的固定片41,以对应承支各横桁杆3向外延伸的末端,且于该等横桁杆3末端的顶缘,在不影响荷重强度的情况下,可稍微形成一个斜向缺角31,以形成余隙,以便于将其横移而微转抽卸。
如图5所示,对应于该直桁杆2两端的垂向模件4上,各设有一组撑持装置200,该撑持装置200包含一个锁接在垂向模件4上的固定座210,该固定座210有一向外延伸与直桁杆2平行对应的承支部位211,该承支部位211上设有一个微陷的凹槽212。另有一支L形的操作杆220,该操作杆220是直杆状,其柄部顶端呈直角弯曲形成一个撑持部221,该撑持部221的截面大致呈弯角弧曲的长方形,而具有一对较长边2210及另一对较短边2211,该对较长边2210与该对较短边2211各对应的垂直厚度形成预定的高度差(例如约2公分),如果该较长边2210直立时,则底缘的较短边2211可容置在该凹槽212中,并使该操作杆220向下垂伸,此时该撑持部221可立置垫抵在该直桁杆2的下缘而将其上顶。如果扳动该操作杆220而旋转90°形成水平延伸,则会使该撑持部221的较长边2210变成横置状态,只能藉较短边2211的厚度来承垫该直桁杆2,所以该直桁杆2会稍微下降。该撑持装置200可以简单地操作,稍微变换该直桁杆2的高低定位,以便于卸解拆模。
该直桁杆2的末端上缘设有一个贯孔21,且在旁侧对应的垂向模件4上锁装着一个固定片22,该固定片22的下方有一个向外突伸而与直桁杆2平行的平面23,该平面23螺设一个垂向的销杆24,该销杆24具有预定长度,底端可对应套插在直桁杆2的贯孔21中定位,用来避免该直桁杆2的水平偏移,当操作该撑持装置200将该直桁杆2稍微降低时,就可使该直桁杆2与该销杆24分离。
前述各水平模件5、小板片51及边缘模件9等的边缘相互衔接处,按适当间隔设有多数组扣接装置300,使其可以两两相互平整并接。每一组扣接装置300包含一对形状相同的扣座310,该对扣座310分别固设在两模件的边缘对应衔接处,如图7所示,该扣座310大致为一方形块体,顶部焊接在该水平模件5的底部边缘下方,该扣座310中设有一个长方形的贯孔311,且该扣座310的一侧开设有一个向内导通于该贯孔311的缺口312,该缺口312的垂高稍小于该贯孔311的长边。另有一支L形扣杆320,如图8所示,是在其直杆状的柄部上端垂直弯折而形成扣接部321,该扣接部321具略呈弧曲边角的长方形截面,而对应于扣座310的贯孔311,且其截面的较短边比扣座310的缺口312稍小,所以能平置地由该缺口312进出。在该扣杆320相对于柄部的另一端,形成一小段垂伸与柄部平行的端部322,该端部322的垂高稍大于扣座310的贯孔311的长边。该L型扣杆320柄部与端部322间的扣接部321延伸长度,大约等于两相邻扣座310并合时的厚度,也对应于两扣座310的贯孔311轴向延伸连接的长度。
因此,当两水平模件5并铺在横桁杆3上时,其相邻的边缘处,就设有多组两两抵靠的扣座310,且扣座310的缺口312对应连接,操作者只需将该扣杆320平置,利用其扣接部321的较短边横向由该缺口312伸入,等到其扣接部321进入贯孔311中后,再将扣杆320的柄部向下扳直,则其扣接部321就可旋转90°而立置卡紧在该贯孔311中,以使一对扣座310对齐扣合,并使其上方的两模件边缘对应平整衔接。其中,藉扣杆320的端部322的定位夹持,可使两扣座310紧靠并合而不能循该扣接部321的轴向释离脱落。如果有必要时,也可如图5中所示,在前述已扣接的两扣座310上,套设一个束紧块330,如图9所示,该束紧块330是在块体的一侧形成一个内凹的缺槽331,而大致呈中空的 型截面,该缺槽331的造型对应于该两并列的扣座310,而可将两扣座310容纳套合并夹束其中,并且该缺槽331的一侧块体上,横向贯设有两个螺孔332,可供螺栓333贯穿锁入,而朝扣座310的缺口312内延伸。当前述扣杆320的扣接部321被卡固在扣座310的贯孔311内时,藉此束紧块330可将两扣座310并套束紧,并藉螺栓333将该扣接部321紧压锁固,该扣杆320就被固定而不能再被扳动旋转,因此能使两并接模件的结合更牢固而不脱落。
上述的扣接装置300在各种相互联结的建筑模板中,都可视需要而变化使用,可将各边缘对应的模件两两平整定位并接,因构造简单拆装容易,使用十分方便。而且该束紧块330可附加在某些特别需要固定的部位,使整体模件的组合不会因侧向外力而轻易松脱。再如图10所示,在两垂向模件4的交接处也可配设多组扣接装置400,使其上下都能平整并接。该等扣接装置400各包含一对造型对应的扣座410及一支L型的扣杆420,配合图11所示,在两垂向模件4的交接处,形成具有相对斜缘的衔接面板401、402(其衔接斜角配合前述边缘模件9的端部斜缘90),该两面板401、402内侧并列固设一对也呈斜向对应的扣座410、410’,该等扣座410、410’在俯视图中大致是两个相对梯形,其中各设有同轴延接的长方形贯孔411及侧边缺口412,与前述图7中扣座310的截面构造类似,只是该长方形贯孔411是平置的。该扣杆420也于柄部顶端垂交一个扣接部421,该扣接部421具有边角弧曲的长方形截面,可平置卡抵在该扣座410的贯孔411中。利用该扣杆420的扣接部421横贯套入两扣座410、410’中,再经旋转90°至定位就可将该两扣座410、410’扣接结合,使前述两衔接面板401、402的平面平整地衔接。相同地,也可利用该等扣接装置的作用使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顶端对齐并接,如图10、12所示,在该垂向模件4的内侧可另外设置一组横向的扣接装置500,该扣接装置500的扣座510的长方形贯孔511是直立的,而使扣杆520垂交的扣接部521可卡抵其中,该扣杆520在直立时,可使底端的扣接部521套入该贯孔511中,如果将扣杆520扳转90°成水平状态,则该对扣座510及510’会对应扣接抵紧,而使两衔接面板401、402的顶端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以便平整固接各边缘模件9。
如图10、13所示,在两相邻的边缘模件9的交接端的底部,循其斜缘90的角度,固设有一对呈斜向对应的联接片93、94,该联接片93设有一个螺孔931,另一联接片94设有与该螺孔931对应的贯孔941,可藉一个螺丝95贯穿锁入。该垂向模件4靠近下方处,设有一组缩模装置600,如图14所示,该缩模装置600是于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内侧,分别固设有板片610及620,该两板片610、620为配合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斜交角度,所以也对应地斜向延伸,其板面互相抵接,使该两衔接面板401、402可循其斜面相对位移。各板片610、620上并设有对应的长方形凹槽611、621,该两凹槽611、621具有相同的宽度,当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板面平齐时,该两凹槽611、621自然形成稍微岔开的对应状态,而只有部分叠交连接。另外有一支L形的扳杆630,如图15所示,该扳杆603于其直条状柄部631的顶端,以90°垂交延伸设有一个横向的卡扣部632,该卡扣部632的末端垂向设有一小段与柄部631平行的端止部633,该卡扣部632具有大致呈长椭形的截面,其一对较长边与一对较短边的垂高形成预定的差距(可视需要而设定),且该较短边可伸入该两凹槽611、621部分交叠的槽隙中,而该较长边则对应于该等凹槽611、621的宽度,所以能被紧抵卡扣其中。该卡扣部632位于柄部631及端止部633间的长度,大致等于前述两板片610、620并接的厚度,所以使该卡扣部632可套入该两凹槽611、621中而卡止定位不松脱。
该缩模装置600在必要时,可将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平面形成相对的预定差距,使用时可如图16所示,在前述各扣接装置400、500等尚未被扣合的情况下,先将锁在该联接片93上的螺丝95稍微放松,使该两衔接面板401、402的顶端可稍活动地衔接,再将前述L形板杆630的卡扣部632,以较短边插入两板片610、620的两凹槽611、612部分交叠的槽隙内,此时该扳杆630的柄部631是成水平延伸,且两衔接面板401、402的平面仍呈平齐对应的状态,等到可将该扳杆630的柄部631朝下扳转90°,则其卡扣部632的较长边就会旋动而将两凹槽611、612顶抵卡扣使之吻合对齐,但是该两衔接面401、402则会因被牵动而使其平面相对形成些微的差距(如图17所示),也就是其中的一衔接面板401会以其上部的螺丝95活接处为转轴,而使其下部稍微旋动内缩。而且因为两衔接面板401、402斜向抵接,藉斜面对应互动的作用,如果其中一衔接面板401纵向垂缩,则另一衔接面板402会被带动而稍微横向平移,所以会使整体垂向模件4所组成的围框底部稍微地向内束缩。其内缩的程度虽然不大,但是在讲究精确施工的情况下可使各垂向模件的底端稍微形成空隙,以较容易嵌入四周封闭的墙壁顶端,而可利于整体模板装置的吊设施工。等到其套架于墙头定位后,就可把前述的板杆630扳平抽出,再将各扣接装置400、500等以扣杆扣合顶抵而向外撑平(如图10所示),就能使该两衔接面板401、402又回复正常平齐对应的状态,以供固定架设。
本发明的模板装置,在施工时先将前述各固定座6、7等,以适当间隔螺设在建筑物四周墙壁101、102、103、104的顶端,并将前述各预定数目的直桁杆2、横桁杆3、垂向模件4、水平模件5、边缘模件6等,如图6所示整体组合成一大致呈长方形的框盖(只有其中各水平模件5上的小板片51尚未封闭)。等到如图18所示,在各固定座6上铺设必要的梁底模件8后,将多数垫材1垫置在多数横桁杆3底部,并以钢索10穿过各水平模件5上的方形镂孔钩接各垫材1,再利用吊车将整体模板装置吊设在各固定座6、7上。等到各垂向模板4定位后,可将各固定座6、7上的迫紧螺栓60、70锁紧,以将整体模板装置固定立架在墙头上。卸除垫材1并于各水平模件5上套设各小板片51,再将各模件间的扣接装置300、400、500等两两对应扣合锁固,而该整体模板装置就可如图3、4所示被架设在施工房间的顶部。最后可在各直桁杆2的底部撑设多数支柱20,以承支灌浆的压力。另外在前述各水平模件5的小板片51底部也撑设预定的滞留柱50,并在该模板装置上面配设预定的钢筋,就可供灌浆施工,以构建上层的楼板100及各横梁106、107等。
当灌浆完成后,经过预定的干固时间,使楼板已初具足够的强度后,就可将前述各支柱20卸除,再逐一分解拆除各模件2、3、4、5及固定座6、7等,而如图19所示,只留下多数滞留柱50顶抵各小板片51来撑持着楼板100,该等滞留柱50可在各楼层留用较长时间,以免该建筑物的各楼板因快速拆模而产生微陷或不良的影响。因各模件2、3、4、5在灌浆后可较早拆除,以吊到另一工区重新组装施工,所以提高了各模件的使用周转率,使其能供快速组卸重复运用,进而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在拆模时,是先拆除各支柱20,并将联结直桁杆2与横桁杆3的各C型夹30卸除,可藉前述的撑持装置200使该直桁杆2稍微垂直降低,(将操作杆220的柄部扳成水平状态),以使各横桁杆3与顶面的各水平模件5稍微释离而产生一些垂直空隙,将各横桁杆3逐一抽卸。前述在其末端上缘所形成的斜向缺角31,就是为了方便各横桁杆3在抽卸时,较容易沿轴向作小弧度的旋转位移,以便于卸下。
各锁接的扣接装置300、400、500等,只要将各扣杆320、420、520等扳转卸出,则各垂向模件4、水平模件5及边缘模件9等就可个别脱模释离,再松褪各部位的螺栓,则上述整体模板装置及固定座6、7等可被轻易地以最少件数分解拆卸。在本发明的实施中,为便于人工的操作及搬运,不但各种联结构造简单牢固,而且各模件的单元规格及重量,都可设计成藉人力就能轻易地搬动,且可由施工房间所预留的门窗孔中向外搬出。所以上述各元件2、3、4、5、6、7等都是由具有足够强度而重量较轻的铝合金材料制成,一般各单元重量约在20-40公斤左右,以便于人力搬动,其整体模板装置可依施工房间的形状规格而模组化设计,且能供方便组卸、快速施工,可针对大规模的营建工程,提高更多经济效益。
前述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在该整体模板装置的顶部,由多数水平模件5联结周围的各边缘模件9所构成,因各边缘模件9呈T型截面,可方便与底部的各垂向模件4螺接锁合,而达到平整密接的要求。如果不设置该等边缘模件9,则可如图20所示,在各水平模件5与垂向模件4的角落交接处,配合设置多数组结合装置700来使用,该等结合装置700包含两个结合片710、720及一支夹杆730。
该结合片710呈长条状板片,焊设在该水平模件5的底部边缘,截面形成一个钩状部711。另一个结合片720也呈长条状板片,固设在该垂向模件4的顶部边缘,截面具有一个可与上述该钩状部711对应叠合的钩状部721。该夹杆730,于其直杆状的柄部前端,分叉形成一个呈弯钩状的扣压部731以及一个呈弧状内曲的承抵部732,该扣压部731以及承抵部732相向对应,两者之间围成一个具适当开口的中空部733,且该中空部733内缘是有弧度的截面,使该扣压部731的末端与承抵部732内缘的间距,由该开口处稍微往内逐渐缩小,但是在某一定点上,刚好等于前述两结合片710、720的钩状部711与721底端叠合的厚度。例如,在图20中,在该夹杆730约成45°角位置时,该扣压部731的末端与承抵部732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两钩状部711、721叠合的厚度,所以可将两者紧密扣合,而使两结合片710及720并叠联接。
藉该结合装置700的操作,也可使前述的垂向模件4及水平模件5的直角交接处密合联结,使用时,只要将两结合片710、720的钩状部711、721对应叠合,再由夹杆730的前端开口处套入其中空部733内,并适当旋动该夹杆730,使其扣压部731及承抵部732逐将该两钩状部711、721夹紧,就能将垂向模件4及水平模件5的边角联结。拆模时,只要反向旋动该夹杆730,就可很容易地卸除,并使被扣合的两模件释离。而在不配设边缘模板9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整体模板装置的组合形态,大致如图21所示,一样可供吊架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多数可任意组卸的直桁杆2、横桁杆3、垂向模件4、水平模件5等,配合简单的扣接装置300、400、500及必要的缩模装置600或结合装置700等,互相衔接组合成一个可整体吊设覆架于施工房间顶部的模板装置,以便在四周墙壁已封闭完成的建筑物顶端灌浆施工构建楼板,各模件单元可配合施工房间形成所需的规格,而且组卸方便、操作容易,又可利用人力迅速由预留的门窗孔中往屋外搬出,再重行组合以供下一工程使用,因此,藉模组化的设计而具有极高的施工效率,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在四周墙壁已构建完成的建筑物顶部,其特征在于该建筑模板包含多数个固定座、多数支直桁杆、多数支横桁杆、多数组垂向模件及多数片水平模件;该多数个固定座分别对应螺设在建筑物的四周墙壁顶端;该多数支直桁杆呈轴向延伸连接而跨伸在该建筑物的纵向顶部;该多数支横桁杆间隔地横向锁接在该直桁杆上,并向两侧延伸而平跨在该建筑物的横向顶部;该多数组垂向模件垂向并列锁接在该直桁杆及横杆杆的端头周边,形成对应于该建筑物顶部的围框,而向下延伸立架在该固定座上;该多数片水平模件分别铺设在该横桁杆上,而相互衔接形成一对应覆盖在该建筑物顶部的灌浆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垂向模件的顶端,各锁接呈T型截面的边缘模件,该边缘模件与各水平模件平整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水平模件上形成有镂孔,且各镂孔被对应的个别板片衔接封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片在于该垂向模件的底端侧缘设有梁底模件,该梁底模件水平延伸地跨置在该固定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垂向模件是由多数支可拆卸组合的板条锁接而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梁底模件由多数支可拆卸组合的板条锁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化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各横桁杆向两侧延伸的末端顶缘形成一个斜向缺角。
8.一种建筑模板的撑持装置,顶抵撑持需要稍微变换高低定位的模件,其特征在于该撑持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及一支操作杆;该固定座被固定装设,且其上具有一个承支部位;该操作杆具有一个可供扳动的柄部,以及与该柄部垂交的撑持部,该撑持部的截面形成一对较长边与一对较短边,可选择一边抵置在该固定座的承支部位,并以该撑持部顶抵着该建筑模板的模件。
9.一种建筑模板的扣接装置,将两边缘对应的模件平整定位并接,其特征在于该扣接装置包含一对扣座及一支扣杆;该对扣座平行固设在建筑模板两模件的边缘对应衔接处,该扣座中设有一个长方形的贯孔,该贯孔的一长边并衔接一个较小的缺口,由该扣座的侧面向外导通;该扣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以及一个与该柄部垂交的扣接部,该扣接部的截面是具有弧曲边角的长方形,卡抵于该扣座的贯孔中,且其较短边可由该扣座的缺口中进出;该扣杆的扣接部横向贯设该对扣座而卡抵于两者的贯孔中,使两模件对应平整并接,扳转该扣杆的柄部,可将该扣杆由扣座中卸出,使该两模件释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杆的扣接部对应于该对扣座的两贯孔延接的长度,且在相对于该柄部的另一端设有一小段垂向弯折而与该柄部平行的端部,将两扣座夹合扣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接装置包含一个束紧块,该束紧块的块体一侧形成一个内凹的缺槽,该缺槽可容纳两个并列的扣座,且将两扣座套合夹束,该束紧块的块体上设有贯穿锁入的螺栓,该螺栓由该扣座的缺口处伸入,并压抵于该扣杆的扣接部而锁定。
12.一种建筑模板的缩模装置,使两相邻并接的模件平面形成预定的相对差距,其特征在于该缩模装置包含一对板片及一支板杆;该对板片分别固设在该建筑模板两模件的边缘衔接处,且相互平行抵接,各板片上设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两凹槽具有相同的宽度,在该两模件平面正常对齐时,该两凹槽是稍微岔开而呈部分交叠地对应连接;该扳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以及一个与该柄部垂交的卡扣部,该卡扣部的截面形成一对较长边及一对较短边,该较短边可伸入该两凹槽部分交叠的槽隙中,而该较长边则对应于该凹槽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缩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板片具有预定的斜角而且对应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缩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扳杆的卡扣部上相对于该柄部的另一端弯折形成一个与该柄部平行的端止部,且在该扳部与端止部间的卡扣部长度,对应于该两板片并接的厚度。
15.一种建筑模板的结合装置,将该建筑模板两模件定位联结,其特征在于该结合装置是在该两模件的联结部位,各固设有一个结合片,该两结合片具有对应而互相叠合的钩状部;另外有一支夹杆具有一个可扳动的柄部,该柄部的前端分叉形成一个呈弯钩状的扣压部及一个弧状内曲的承抵部,该扣压部及承抵部相向对应,其间围成一个具有开口的中空部,该扣压部的末端与承抵部内缘的间距,是由该开口处往内逐渐缩小,并于一定点处等于该两结合片的钩状部底端叠合的厚度;该两模件的结合片的钩状部并叠,由该开口套入夹杆前端的中空部内,并旋动该柄部,该夹杆的扣压部及承抵部扣压夹紧该两结合片。
全文摘要
一种模组化的建筑模板装置,包含多数分别螺设在建筑物四周墙壁顶端的固定座、多数支以轴向延伸连接而可跨伸在建筑物的纵向顶部的直桁杆、多数支以预定间隔横向锁接在各直桁杆上的横桁杆、多数个联结在各直桁杆及横桁杆端头周边的垂向模件,以及多数个铺设在各横桁杆上的水平模件,将上述各元件组合成一整体后,可供吊设在建筑物的墙壁顶部,以进行楼板的灌浆施工,并能卸解脱模而搬出建筑物外,以供重复组合使用。
文档编号E04G11/36GK1150989SQ9511753
公开日1997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文元 申请人:李文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