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35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之间的纵向间距。此结构缩小了插接空间617的容纳体积,并通过加强筋对插接机构强度和整体强度进行加强。
[0044]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加强筋内表面6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每个插接机构610均设有侧加强筋618,侧加强筋618具有侧加强筋内表面619,侧加强筋内表面619分别连接上加强筋内表面6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侧加强筋内表面619和上加强筋内表面613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侧加强筋内表面619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此结构进一步缩小插接空间617的容纳体积,在铝合金插接件(图中未标示)与插接机构紧配合时带来额外的张紧力,即侧加强筋内表面619、上加强筋内表面613、下加强筋内表面614都能对其带来摩擦力。
[0045]板材空间130取决于正基片110或背基片120的纵向覆盖范围,对于本实施例一和二来说,将空间划分为两个大的概念,即是板材空间130,板材空间130之外的空间皆为外部空间5,而插接空间617是含在板材空间130之中的,可以看成是其子空间。与该插接机构610配合的铝合金插接件(图中未标示)从外部空间5进入插接空间617,容纳在其中。上壁615、下壁616从两个方向对其定位,插接机构610和铝合金插接件(图中未标示)之间可以是紧配合或松配合,都不影响对板材的定位任务。
[0046]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一和二还特地针对板材单元I作出了结构上的加强,并且在该加强结构的基础上,带来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可以任意改变板材单元I的整体纵向厚度的效果。
[0047]板材空间130设有纵加强筋140,所述纵加强筋140具有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和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所述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的纵向投影和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所述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的横向投影和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的横向投影相互分离,
[0048]所述板材空间130设有横加强筋150,所述横加强筋150具有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所述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的纵向投影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的纵向投影相互分离,所述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的横向投影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的横向投影相互重合,
[0049]所述板材空间130设有斜加强筋160,所述斜加强筋160具有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和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所述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的纵向投影和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的纵向投影相互分离,所述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的横向投影和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的横向投影相互分离。
[0050]特地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纵加强筋140、横加强筋150、斜加强筋160,其并不是严格限定为物理意义上的竖直直线和水平直线或斜向直线,图7只是为了直观说明其理想状态,而不是仅仅说明其是呈一条纵向直线或一条横向直线或一条斜向直线,而对三种加强筋加以区别的标准,应该取决于隶属于其的两条边缘的投影情况,并且纵加强筋140、横加强筋150、斜加强筋160都不是孤立悬浮在板材空间130中的,必然会有其连接边缘,由此就会有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和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以及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和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而不论其两个边缘之中部分的笔直度。
[005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正基片110、背基片120、纵加强筋140、横加强筋150、斜加强筋160都是具有厚度的薄层片状结构,而不应当将其理解为附图中所描绘的直线形状示意,而且受限于生产工艺,所获得的前述三者不可能是呈笔直的几何意义上的直线,尤其是当其受力或受热时,前述三者容易产生少许扭曲,少许形变应当不影响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
[0052]实施例一和二中,正基片110、背基片120、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的纵向投影长度方向均等长。也就是说,纵加强筋140、横加强筋150、斜加强筋160的延伸和
[0053]正基片110或背基片120等长,用以加强整体强度,并能方便进行批量生产。
[0054]正基片110具有正基片内表面111,正基片内表面111面向背基片120,背基片120具有背基片内表面121,背基片内表面121面向正基片110,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固定连接正基片内表面111,所述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固定连接背基片内表面121。以增进板材的整体强度。
[0055]实施例一和二的纵加强筋140的数目至少为两条,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分别固定连接到两条纵加强筋140。横加强筋150与两条纵加强筋140分别形成相互垂直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实施例理解成是双层的加强结构,其整体强度随之得到增强。可以进一步引申理解为在不影响整体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层数用来控制板材整体厚度,以便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0056]实施例一和二中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固定连接正基片内表面111,所述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固定连接背基片内表面121。图中表示的是斜加强筋160与正基片内表面111或背基片内表面121之间形成夹角β。将承受的压力可以分散到斜加强筋,因而进一步增强整体强度。
[0057]实施例一和二中,纵加强筋第一边缘141的纵向投影和纵加强筋第二边缘142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形成一条平行的直线。横加强筋第一边缘151的纵向投影和横加强筋第二边缘152的纵向投影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斜加强筋第一边缘161的纵向投影和斜加强筋第二边缘162的纵向投影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前述的三种筋的纵向投影形成的直线都是平行的,使板材整体有序,并利于生产。
[0058]实施例一和二的板材单元I整体和构件单元2整体均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说明是通过挤塑工艺一次性成型。具体举例可以是PVC、ABS、PP、PE、PC、PS、TPR、工程塑料、塑钢等非穷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整体强度。
[0059]板材单元I整体纵向厚度为1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实施例一和二的整体纵向厚度限定在20毫米,而构件单元2的整体纵向厚度取决于实际使用情况。正基片110的厚度和背基片120的厚度分别为0.8毫米至3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实施例一上述两者的厚度分别为I毫米。
【主权项】
1.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单元(I)和构件单元(2), 构件单元(2)包括构件配合面(201),构件配合面(201)设有凸筋(300),凸筋(300)具有相同的纵向截面,板材单元(I)包括板材配合面(101),板材配合面(101)设有凹筋(400),凹筋(400)具有相同纵向截面,凸筋(300)包括两个子凸筋(301)和凸筋中线(d5),两个子凸筋(301)对称设置于凸筋中线(d5), 子凸筋(301)包括第一凸筋壁(310)、第二凸筋壁(320)、以及第三凸筋壁(330),第一凸筋壁(310)和构件配合面(201)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和构件配合面(201)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二凸筋壁(320)具有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的第二凸筋壁近端点(321)以及远离第一凸筋壁(310)的第二凸筋壁远端点(322),第三凸筋壁(33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和第二凸筋壁远端点(322),第三凸筋壁(330)包括第一斜面(331)和第二斜面(332),第一斜面(331)和第一凸筋壁(310)的横向间距随着远离构件配合面(201)而增大,第二斜面(332)和第一凸筋壁(310)的横向间距随着远离构件配合面(201)而减小, 凹筋(400)具有凹筋内腔(410),凹筋内腔(410)具有前向开口(420)、后向开口(430)、纵向开口(440)和凹腔容纳(401),凹筋内腔(401)包括第一凹筋壁(450)、第二凹筋壁(460)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