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31691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建筑物的特别是暴露于降雨或流水中的部位,进行防水施工时所使 用的防水施工用片状物。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施予建筑结构物的屋顶或屋顶停车场的地板面等的防水施工法,已知有(1) 将建筑结构物的躯体面进行底涂剂处理后,配置补强布,形成氨基甲酸酯系等的防水材层 后,在其上以表面涂膜进行被覆的密合工法,(2)在基底层的整面上粘接无纺布等的通气 片,在其上被覆形成防水材层的通气缓冲工法等。
[0003] 然而,前者的密合工法,由于将防水材层在基底表面的全域上接合一体化,对于在 基底所发生的裂纹或接缝的移动的追随性不充分。而且,基底层内中所含有的水分因温度 上升而变成水蒸气,扩散至基底层与防水材层的界面部时,由于水蒸气无处逸散,从而有发 生因该水蒸气压而导致防水材层从基底部分地剥离而鼓起的现象(一般称为"膨胀现象") 的缺点。
[0004] 与此相对的是,通过后者的通气缓冲工法,通气性缓冲材发挥脱气性能,由于将从 基底层出来的水蒸气由接合界面的通气性缓冲材层导引至脱气塔而放出到外部,从而防止 如上述的膨胀现象。然而,若与密合工法相比,则被指出由于施工繁杂而需要时间等的施工 上的问题。
[0005] 在用来改善上述问题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建筑结构体的躯体的整面上涂布 密封剂,在该密封剂涂布面上隔着粘合片,使粘合片隔离地粘合后,涂布防水用涂料的工 法。
[0006] 通过此工法,粘合片部分发挥脱气性能从而抑制膨胀现象,同时对于在基底所发 生的裂纹或接缝的移动的追随性也提高。然而,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在该粘合片的粘贴操 作中需要庞大的人工与时间,施工性显著降低。着眼于此问题,已开发能防止膨胀现象同时 施工性也优异的防水施工技术,提出了专利文献2。
[0007] 然而,施工时,包含以下的问题而存在改善的余地:低粘度的底涂剂容易侵入长纤 维无纺布层内,纤维间空隙被底涂剂充满而变成通气性不足,从基底层扩散而来的水蒸气 变得难以散发至外部。
[0008] 此外,作为其它的技术,提出与专利文献3有关联的开发技术。此技术提出了在具 有通气性的片状物的至少单面上,通过以实质地连通的状态赋予树脂,形成有凹凸的涂布 型防水工事用片状物。以与基底相接的状态铺设该片状物的具有凹凸的面,从其上方涂布 底涂剂而粘接片状物与基底,然后在其上进一步涂布涂膜防水材,通过使上述凹凸作为连 通到外部的空隙残留,从而可将从基底层扩散而来的水蒸气向外部散发。
[0009] 该片状物,如专利文献3的第1图中所示,在通气性片状物I的部分,基底层与其上 所形成的防水材层接合一体化,于格子状或蜂巢状的呈现线状连通的树脂II的部分,通过 以基底层与防水材层不接合的方式,在该树脂II的部分形成间隙而使其具有通气性,由于 从基底层放出的水蒸气等经由该间隙向外部散发,可得到非常好的膨胀防止效果。
[0010] 然而在该片状物中,边在背面侧形成凹凸状边涂装形成经连通的树脂II的操作繁 杂且费人工,除了含有该涂装操作的施工操作性有问题以外,在将此片状物施设于基底层 表面后涂布底涂剂时,由于通常的底涂剂为低粘度,底涂剂侵入到连通了的树脂II部分的 背面侧而充满间隙中,结果有丧失作为排气孔的功能的情况,也有得不到所期望的膨胀防 止效果的情况。因此,对于该片状物及使用其的防水施工法,也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1] 本发明人之一还提出专利文献4中揭示的片状物作为其它的技术。该技术提出:通 过层叠法等在非透湿性金属薄膜或非透湿性金属蒸镀膜的单面上接合无纺布,通过使与防 水材层的接合界面具有锚固效果,从而提高粘接性的方法。由于该片状物考虑到上述非透 湿性金属薄膜或非透湿性金属蒸镀膜的成本或轻量性等而一般使用薄的材料,因此在现场 操作时,因风而从铺设面卷起或折叠等,操作性会稍微困难,但经由粘合剂贴合该片与织物 会提高作为片状物整体的刚性。
[0012] 然而,进一步提高片状物的粘合性的需求强烈,作为下一代改良技术,已开发于网 状补强材使用扁平丝纱(flat yarn)形成织物,叠合非透湿性金属薄膜或非透湿性金属蒸 镀膜,对单面进行了易粘接加工的片状物。其在与基底层接合时,沿着基底层表面的任意的 凹凸极细地接合,虽然其接合力带来卓越的效果,但于施工时,由于片状物在卷绕成布匹卷 状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从布匹卷拉出片时,布匹卷由于粘合性而发生紧贴的所谓粘连 (blocking),开卷无法平顺地进行,有所谓发生片的变形或金属膜的剥离等难题。在这种情 况下,强烈需要防水施工用片状物保有充分的粘合性,同时在开卷时不发生粘连,无金属膜 的剥离,片布匹卷的开卷为容易的片状物。
[0013] 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31936号公报 [001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3-090290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3-146821号公报 [0018]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226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20]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如上述的公知技术的问题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 水施工用片状物,该片状物为适用于建筑结构物的防水施工部的片状物,薄且柔软,操作性 良好,且施工时片的粘合力为强力,临时固定粘接效果充分,而且施工时的片布匹卷在开卷 时不发生粘连、金属膜的剥离,开卷操作为容易。
[0021] 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2] 本发明人等针对上述课题反复专心致力的研究,结果实现了本发明。作为可解决 上述问题的手段,即本发明的技术构成如下:一种防水施工用片状物,其为防水施工用的片 状物,其特征为:在形成有多个孔5的非透湿性金属薄膜2或非透湿性金属蒸镀膜的单面侧, 接合实施了易粘接加工的网状补强织物6,该网状补强织物6包含凹部与凸部,凹部使用热 塑性合成树脂扁平丝纱3来织制,凸部使用粗支纱4来织制。
[0023] 网状补强织物6优选为平织或方平组织。
[0024] 网状补强织物6的凸部的厚度优选为凹部的厚度的1.2~10倍。
[0025] 网状补强织物优选为热塑性合成树脂扁平丝纱3与粗支纱4以4~15根/英寸的织 密度进行织制,粗支纱4以0.2~2.5根/英寸的织密度用于经纱和/或炜纱而进行织制而成。 [0026]热塑性合成树脂优选为聚烯烃。
[0027]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开卷时负载优选为0.5N/cm以下,特别优选为0.3N/Cm以下。 [0028]以往,网状补强织物6以经纱和炜纱皆相同粗细的纱线织入,但在本发明中,由于 织物的凸部形成部分通过将直径比构成凹部形成部分的扁平丝纱更粗的粗支纱织入而形 成,从而实现如下以往未见优异的效果:成为布匹卷状的片状物,不发生金属膜的剥落或布 匹卷的开卷时的粘连,开卷时拉出容易,同时施工时进行贴附后的粘合性大。
[0029]发明效果
[0030]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防水施工用片状物,其薄且柔软,操作性良好,且施工时片的粘 合力为强力,临时固定粘接效果充分,而且将片布匹卷开卷时不发生粘连以及金属膜的剥 离,操作容易。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0032] 图2是显示使用本发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防水施工例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0033]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状布匹卷的开卷时负载测定的实例的部分截面 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状物的构成。本发明的防水施工用片状物1 如上述,为形成有多个孔5(开口部)的非透湿性金属薄膜2与网状补强织物6经由粘合层而 层叠的片状物。片状物卷成辊的状态,在片的铺设时从辊卷出,将非透湿性金属薄膜层面在 需要防水施工的基底表面上展延。此时,由于对开口部的网状补强织物给予粘合剂,通过此 粘合效果而粘接于基底面。通过从其上方涂布包含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等的防水材而进行防 水施工。在此防水施工状态下,本发明的开孔片状物在孔的部分处,包含混凝土等的基底层 与涂布其上的防水材层接合一体化成柱状。与此相对的是,在非开孔部分,由于基底层与防 水材层通过非透湿性金属薄膜的存在,因而阻止直接接合,它们之间未发生接合一体化,此 部分形成可称为仅以虚贴的状态接触的状态。
[0035]而且,在本发明的片状物中,由于如上述形成有多个孔5,故在形成有孔的部分,基 底层与防水材层接合一体化,在无孔的部分,基底层表面与非透湿性金属薄膜2或非透湿性 金属蒸镀膜处于非接合状态下,残留的部分成为虚贴的状态,由于该虚贴状态的部分向两 界面的周缘部方向连通,因此从基底层内扩散来的水蒸气等的气体成分从接合面水平地移 动,而从脱气筒向大气中释放。因此,无该水蒸气等的气体成分滞留在接合界面而使防水材 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