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间隔固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82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间隔固定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门锁部件保持一段间距的条件下,作为门锁部件间相抵靠及固定的门锁间隔固定构件。
目前,一般的间隔固定构件品种繁多,几乎大部分的物品都可以用来作为两物件间的间隔抵靠物品,但是作为间隔抵靠物品的两端必须能与两端的物件作连接时,该物品就必须在结构上有所限制;以应用在门锁中的间隔固定构件为例,如


图1中所示一般,安装于门板1两侧的喇叭锁,通常分设有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而第一、二固定板21、22则分别贴靠在已设有穿透性孔洞的区间23的门板1两侧,在区间23中设有间隔固定构件3,其呈杆状并设有第一固定端31及第二固定端32,于第一固定端31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311,及于第二固定端32端部设有外径收缩的铆缘321;第一固定端31端部的螺孔311后设有一直通至第二固定端32贯通的内通孔33,其中内通孔33的内径大于螺孔311;以螺接件4将第一固定板21螺设固定在间隔固定构件3的第一固定端31螺孔311上,由于螺接件4外螺纹的长度较螺孔311长,因此,螺接件4有部分外螺纹暴露于内通孔33中;另第二固定板22则受间隔固定构件3第二固定端32铆缘321所铆固,使整体形成连接固定。
然而,此种间隔固定构件3的加工制造相当困难而费时,结构上通常以车床来逐一车制杆状的外径及铆缘321,甚至必须在其钻出内通孔33及供设内螺纹的螺孔311并作攻牙,其加工作业之繁琐可以想见,尤其整个杆体的外径大约仅有6.5mm左右的杆身,其外径收缩的铆缘321之外径仅有5.5mm,其内通孔33内径即大约有4mm,亦即铆缘321处厚度约0.75mm,这在车制加工上难度相当高,且费时费事,更使产量降低而成本高昂;当然,若不以车制方式达成,亦可考虑以冷锻方式制成,但这难度更大,因为铆缘321处约仅0.75mm的厚度,而其他部位约为1.25mm,在冷锻作业中,要将板片从1.25mm锻至0.75mm,事实上不难;但若要在圆管体中,将6.5mm左右的杆身锻挤入至5.5mm,且内部4mm的内通孔33不能变形,这在冷锻业界仍无法达成;因此,目前此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仍以传统车制方式制造,而无法大量生产,其成本自然高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大量制造生产而降低成本的门锁间隔固定构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它包括一杆状本体,其设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于第一固定端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而第二固定端端部外径较构件其余部分小,呈外径收缩状;第一固定端端部的螺孔后接设有一内通孔,该内通孔的内径大于螺孔,且内通孔为一不等径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所述内通孔为一阶梯孔,靠近第二固定端端部之成型孔内径较内通孔其余部分直径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所述内通孔为一内径沿第一固定端到第二固定端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孔,第二固定端端部设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所述第二固定端端部为内部实心。
由于本实用新型门锁间隔固定构件较现有技术在结构上的改进,可以锻造方式作大量生产,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如下
图1所示为现有门锁间隔固定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包括一杆状本体,其设有第一固定端51、及第二固定端52;于第一固定端51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511,而第二固定端52端部则呈外径收缩状;第一固定端51端部的螺孔511后设有一内通孔53,其中内通孔53的内径大于螺孔511,而第二固定端52则设有一个开孔521,使收缩状的外径与开孔521间形成管状的铆缘522,而第一固定端51及第二固定端52间的内通孔53后侧与开孔521间,设有一段内径较内通孔53及开孔521为大的成型孔54。
由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门锁间隔固定构件设计中提供了一段内径较内通孔53及开孔521为大的成型孔54;因此,在制造上可以自第二固定端52锻出内通孔53后,先于内通孔53中扩大锻出成型孔54,然后再于第二固定端52端部锻缩出该外径收缩的铆缘522及成型该较成型孔54内径为小的开孔521。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设计,系考虑一般冷锻中,杆体内扩孔的成型远较将型材挤入狭缝模穴容易,因此使扩孔作业的成型孔54先作成型,而铆缘522处由于在成型时主要为孔的缩小,因此,在缩小时内部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较容易获得成型,使整体间隔固定构件可以用冷锻方式来大量生产,却不影响其至少须有铆缘522及螺孔511供在两端作定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杆状本体6,其设有第一固定端61及第二固定端62,于第一固定端61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611,而第二固定端62端部则呈外径收缩状并设有外螺纹621;第一固定端61端部的螺孔611后设有一孔径逐渐增大的内通孔63,其中,内通孔63的的内径大于螺孔611,而内通孔63后侧,设有一段内径较内通孔63为大,且滑顺地逐渐增大的成型孔64。
第二实施例在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将第二固定端62设为端部呈外径收缩状并设有外螺纹621,即第二固定端62系以螺固方式来作定位,与第一实施例中用铆固有所不同,而同样在设计上则是先成型该内径最大的成型孔64,而此时第一固定端61的外径较第二固定端62大,并向第二固定端62逐渐减小,然后在第一固定端61与第二固定端62外径一致的模穴中锻造成型,便原外径较大的第一固定端61塑性变形,而使靠端部处的孔径缩小到预期攻牙的大小,以形成该螺孔611,而螺孔611的后端则因变形的程度较螺孔611处少,故形成孔径较螺孔611大的内通孔63,至于内通孔63后段则因原最先锻出的成型孔64在此部分塑性变形程度最小,故在逐次扩大的孔径中属于最大者;当然,由于其中的内通孔63与成型孔64在结构上是连续光滑地逐渐扩大,故可视为单一段孔径,亦即其皆可谓为内通孔63的一部分,而在此结构中,由于考虑到第二固定端62处必须在外径收缩的情况下设有外螺纹621作螺固定位,为顾及其螺固的强度,该处的端部为实心部,而不设开孔,此亦第二实施例中必须有先成型孔64再有内通孔63的原因。
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述的二实施例结构,不仅可达成预期的在二端作定位的功能,由于其较现有技术在结构上的改良,使得二者皆可以锻造方式作大量生产,大幅地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制造效率;以其为门锁间隔固定构件消除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包括一杆状本体,杆状本体设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于第一固定端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而第二固定端端部外径较构件其余部分外径小,呈外径收缩状;第一固定端端部的螺孔后接设有一内通孔,该内通孔的内径大于螺孔,其特征在于该内通孔为一不等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内通孔为一阶梯孔,靠近第二固定端端部之成型孔内径较内通孔其余部分直径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内通孔为内径沿第一固定端到第二固定端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孔,第二固定端端部设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端端部为内部实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包括:一杆状本体,杆状本体设有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于第一固定端端部开有内设内螺纹的螺孔,而第二固定端部则呈外径收缩状;第一固定端端部的螺孔后设有一内通孔,其中内通孔的内径大于螺孔,且内通孔中设有一段内径较内通孔其余部分大的成型孔;此种门锁间隔固定构件结构简单,并能大量制造生产而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E05B15/00GK2424265SQ00233620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5日
发明者李明璋 申请人:李明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