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报警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83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报警弹子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子锁,具体为一种智能报警弹子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报警弹子锁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其上开有弹子孔的锁体和锁芯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在锁体的至少一个弹子孔内或弹子孔上部设有受弹子驱动的开关,开关作为控制报警电路开闭的动作部件连接于报警电路。钥匙或撬门工具插入锁芯钥匙孔,将相应弹子顶起,弹子驱动开关闭合,使报警电路延时报警,以起到提醒拔钥匙和防盗报警的目的。现有的报警弹子锁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其功能比较单一,只要弹子在钥匙或其它外力驱动下动作,报警电路就延时产生报警信号,其无法区别是忘拔钥匙提醒报警,还是盗窃报警,容易对报警信号产生误解,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报警弹子锁由于结构上的缺陷,无法区别是忘拔钥匙提醒报警,还是盗窃报警,因而容易对报警信号产生误解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报警弹子锁。该智能报警弹子锁能区分是正常开锁引起的报警,还盗窃撬锁引起的报警,并因此产生不同的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其上开有弹子孔的锁体和锁芯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处于锁紧位时的锁芯与锁体上的其中一个弹子孔位置对应处固定有绝缘块(即相当于将锁芯上的一个弹子孔用绝缘材料堵住),与绝缘块对应的锁体上的弹子孔内设置有其外套有绝缘层、上端引至锁体外的导体棒,导体棒上套有弹簧,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开关KM(锁芯处于锁紧状态,导体棒在弹簧作用下与绝缘块接触,开关KM为断开;锁芯转动后导体棒脱离绝缘块与锁芯接触,使开关KM闭合);至少一个其余的弹子孔内设有位于弹子上部并能在弹子驱动下变换开、闭状态的开关装置K1-KN(N至少等于1,最大为弹子数减1,并且按弹子孔从外到里的顺序排列1-N),用钥匙或其它工具将弹子顶起,该弹子上部的开关装置闭合;弹子复位后,相应开关装置断开;报警电路中包含两个分别用于提醒(忘拔钥匙)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如喇叭或蜂鸣器等,也可是信号发射装置),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的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连接于报警电路,根据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的不同开、闭状态组合,触发报警电路分别驱动提醒或防盗报警发声部件发声报警。所述的开关装置可采用各种结构或公知产品,如现有公知产品—微动开关,或者由两个带有复位弹簧的触片、触块等构成,弹子向上运动,使微动开关闭合或使触片、触块接触,弹子向下复位,微动开关断开或触片、触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断开。即只要在弹子驱动下能使开关装置产生开、闭动作并因此产生开、闭信号即可,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实现或容易选择的。
该智能报警弹子锁有如下几种报警功能1、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相继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依次闭合,再全部断开。此过程为正常的开锁过程,即插入钥匙、扭开锁、拔出钥匙。此时,不发生器报警。
2、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相继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依次闭合,但在设定时间内开关装置K1-KN未全部断开。此过程为开锁后未拔钥匙,此时,提醒报警发声部件报警。
3、开关装置K1-KN未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依次闭合,如开关装置K1闭合后,相邻的开关装置K2未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闭合。此过程主要来源于技术性撬锁,如用万能钥匙撬锁。此时,防盗报警发声部件报警。
4、开关装置K1-KN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依次闭合,但开关KM未在设定时间内闭合。此过程发生在插入钥匙但在设定时间内未开锁,或者来源于技术性撬锁。此时,防盗报警发声部件报警。
5、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未依次闭合,如开关装置K1还未闭合,开关装置K2闭合,或开关装置K1-KN未全闭合,而开关KM闭合。此过程主要来源于技术性撬锁和破坏性撬锁。此时,防盗报警发声部件报警。
6、只有开关KM闭合,如用电钻钻通锁芯。此过程主要来源于破坏性撬锁和技术性撬锁。此时,防盗报警发声部件报警。
以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的开闭为信号源并实现上述功能的报警电路,对本领域特别是电控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是公知且容易实现的,并且可容易地设计出多种电路结构,如可采用单片机,或者采用分离元件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结构新颖、合理,特别是导体棒与锁芯之间的开关KM的结构设计,使该报警弹子锁能够区分正常提醒和防盗报警,从而具有智能报警功能,使用更方便。该智能报警弹子锁的结构适用于各种结构的弹子锁。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报警弹子锁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一种具体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另一种具体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同号线端相连);图6为另一种具体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具体结构中开关装置下触块的引出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锁体,2-锁芯,3-弹子,4-绝缘块,5-绝缘层,6-导体棒,7-弹簧,8-绝缘体,9-金属导杆,10-弹簧,11-上触块,12-下触块,13-金属导电板,14-引出片,15-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智能报警弹子锁,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其上开有弹子孔的锁体1和锁芯2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3,处于锁紧位时的锁芯与锁体上的其中一个弹子孔位置对应处固定有绝缘块4,与绝缘块对应的锁体上的弹子孔内设置有其外套有绝缘层5、上端引至锁体外的导体棒6,导体棒上套有弹簧7,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开关KM;至少一个其余的弹子孔内设有位于弹子上部并能在弹子驱动下变换开、闭状态的开关装置K1-KN(N至少等于1,最大为弹子数减1);报警电路中包含两个分别用于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的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连接于报警电路,根据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的不同开、闭状态组合,触发报警电路分别驱动提醒或防盗报警发声部件发声报警。
所述的开关装置(如图6所示)包含其中下部固定有绝缘体8的金属导杆9,金属导杆9的上端伸出锁体1,并在金属导杆9的上部套有弹簧10。金属导杆9的下端与弹子3之间形成开关。由于弹子3为金属构件且与锁体相接触,因此该开关装置的两出线端可分别从金属导杆9的上端和锁体1上引出。弹子3上移与金属导杆9的下端接触,开关装置闭合;弹子在其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则开关装置断开。
报警电路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如图4所示),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分别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采用喇叭)分别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在相应软件的支持下,单片机分析判断输入信号的状况,根据前述的各种报警功能对应的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的开、闭状态,分别驱动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发声报警。提醒发声报警部件TX和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选用不同声响的喇叭,使用户区分提醒和防盗报警。
实施例2智能报警弹子锁,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其上开有弹子孔的锁体1和锁芯2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3,处于锁紧位时的锁芯与锁体上的其中一个弹子孔位置对应处固定有绝缘块4,与绝缘块对应的锁体上的弹子孔内设置有其外套有绝缘层5、上端引至锁体外的导体棒6,导体棒上套有弹簧7,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开关KM;至少一个其余的弹子孔内设有位于弹子上部并能在弹子驱动下变换开、闭状态的开关装置K1-KN(N至少等于1,最大为弹子数减1);报警电路中包含两个分别用于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的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连接于报警电路,根据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的不同开、闭状态组合,触发报警电路分别驱动提醒或防盗报警发声部件发声报警。
所述的开关装置包含与锁体1绝缘的上触块11、下触块12,并用导体(或导线)将上、下触块引出锁体作为接线端,以方便接线,上、下触块上套有复位弹簧;为实现触块与锁体之间的绝缘,锁体上部放置开关装置的部分可用绝缘材料(如塑料)制成,也可在金属锁体上部的弹子孔内壁设置绝缘套,或在上、下触块的非接触面上套有绝缘层,或将上、下触块用绝缘材料制成并在其接触面上镶嵌导电金属块。本实施例采用锁体上部放置开关装置的部分用绝缘材料(如塑料)制成,同时,在锁体上部固定有金属导电板13,上触块11通过复位弹簧与金属导电板13接触,金属导电板作为上触块11的共用接线端,下触块12上套有一端伸出锁体的引出片14,下触块12底部设有绝缘垫15(如图1所示)。弹子3上移,使上、下触块接触,开关装置闭合;弹子在其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上、下触块也在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分离,则开关装置断开。
报警电路主要以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连接而成(如图5所示)。报警电路包含继电器Jb、Jt,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2与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t的常开触点Jt-1与提醒报警发声部件TX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b与时间继电器JS0的常闭触点JS0-1、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时间继电器JS0与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b还与相互并联的、分别与各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对应的(多个)通路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与任一开关装置Ki(i代表1-N之间的任一个开关装置)对应的通路都包含两个继电器Ji1、Ji2和一个时间继电器JSi,继电器Ji2的常开触点Ji2-1及开关装置Ki以前的各通路中的继电器J(i-1~1)1的常闭触点J(i-1~1)1-2相互并联再与开关装置Ki相串联,其中继电器Ji1与开关装置Ki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i2与时间继电器JSi的常开触点JSi-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时间继电器JSi与相邻的下一通路中的继电器J(i+1)1的常闭触点J(i+1)1-1及开关装置Ki形成连接于电源之间的串联支路;与开关KM对应的通路同样包含两个继电器JM1、JM2和一个时间继电器JSM,与开关装置K1-KN对应的各通路中的继电器J(1-N)1的常闭触点J(1-N)1-2相互并联再与开关KM串联,继电器JM1、JM2分别与开关KM串联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时间继电器JSM与继电器JM2的常开触点JM2-1和常闭触点JM2-2的并联支路及继电器JM1的常开触点JM1-2串联后(形成a点),再分别与各开关装置K1-KN相串联(即a点分别与各通路中的a点相连),时间继电器JSM的常开触点JSM-1与继电器Jt串联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
当推动弹子使开关装置K1闭合时,时间继电器JS1开始计时(约1秒左右),并检查开关装置K2是否闭合。如果在JS1计时完成前开关装置K2没有闭合,那么,时间继电器JS1带电,其常开触点JS1-1闭合,使继电器J12带电,其常开触点J12-1闭合,继电器Jb经J12-1和开关装置K1而带电,其常开触点Jb-2闭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发声报警,同时,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1也闭合,使时间继电器JS0开始延时,经一定延时后(约2分),其常闭触点JS0-1断开,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停止报警;如果在JS1计时完成前开关装置K2闭合,那么,继电器J21带电,其常闭触点J21-1断开,时间继电器JS1停止工作,时间继电器JS2开始计时(约1秒左右),并检查开关装置K3、K1是否闭合,如果开关装置K1断开,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反之继续。如果在JS2计时完成前开关装置K3没有闭合,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过程与上述相同);反之,如果在JS2计时完成前开关装置K1、K3都闭合,那么JS2停止工作,JS3开始计时(约1秒左右),并检查开关装置K4、K2、K1是否闭合,如果开关装置K1、K2有一个未闭合,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反之继续……;如果在JS(N-1)计时完成前KN没有闭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反之,如果在JS(N-1)计时完成前KN闭合,那么JS(N-1)停止工作,JSN开始计时(约3~5秒左右),并检查KM是否闭合(即锁芯是否旋转)、K(N-1)-K1是否全部闭合,如果K(N-1)-K1中有一个未闭合,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反之继续。如果在JSN计时完成前KM没有闭合,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反之,如果在JSN计时完成前KM闭合(即转动锁芯),那么JSN停止工作,JSM开始计时(约10秒左右),并检查KN-K1是否全部闭合,同时,继电器JM1、JM2带电并使继电器JM1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如果KN-K1中有一个未闭合,那么,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报警;在JSM计时完成前开关KM出现断开、闭合再断开、再闭合时(即锁芯反复正、反转),时间继电器JSM都会重新开始计时;当时间继电器JSM计时完成后(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拔钥匙),其常开触点JSM-1闭合,继电器Jt带电,其常开触点Jt-1闭合,提醒报警发声部件TX报警。
在报警电路的供电回路上连接有复位开关SW,以强迫关断报警。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报警弹子锁,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其上开有弹子孔的锁体(1)和锁芯(2)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3),其特征为处于锁紧位时的锁芯与锁体上的其中一个弹子孔位置对应处固定有绝缘块(4),与绝缘块对应的锁体上的弹子孔内设置有其外套有绝缘层(5)、上端引至锁体外的导体棒(6),导体棒上套有弹簧(7),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开关KM;至少一个其余的弹子孔内设有位于弹子上部并能在弹子驱动下变换开、闭状态的开关装置K1-KN;报警电路中包含两个分别用于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的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连接于报警电路,根据开关KM以及开关装置K1-KN的不同开、闭状态组合,触发报警电路分别驱动提醒或防盗报警发声部件发声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其特征为开关装置包含其中下部固定有绝缘体(8)的金属导杆(9),金属导杆(9)的上端伸出锁体(1),并在金属导杆(9)的上部套有弹簧(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其特征为开关装置包含与锁体(1)绝缘的上触块(11)、下触块(12),并用导体将上、下触块引出锁体作为接线端,上、下触块上套有复位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其特征为锁体上部放置开关装置的部分用绝缘材料制成,同时,在锁体上部固定有金属导电板(13),上触块(11)通过复位弹簧与金属导电板(13)接触,下触块(12)上套有一端伸出锁体的引出片(14),下触块(12)底部设有绝缘垫(15)。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其特征为报警电路包含继电器Jb、Jt,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2与防盗报警发声部件FD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t的常开触点Jt-1与提醒报警发声部件TX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b与时间继电器JS0的常闭触点JS0-1、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时间继电器JS0与继电器Jb的常开触点Jb-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b还与相互并联的、分别与各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对应的通路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与任一开关装置Ki对应的通路都包含两个继电器Ji1、Ji2和一个时间继电器JSi,继电器Ji2的常开触点Ji2-1及开关装置Ki以前的各通路中的继电器J(i-1~1)1的常闭触点J(i-1~1)1-2相互并联再与开关装置Ki相串联,其中继电器Ji1与开关装置Ki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的串联支路,继电器Ji2与时间继电器JSi的常开触点JSi-1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串联支路,时间继电器JSi与相邻的下一通路中的继电器J(i+1)1的常闭触点J(i+1)1-1及开关装置Ki形成连接于电源之间的串联支路;与开关KM对应的通路同样包含两个继电器JM1、JM2和一个时间继电器JSM,与开关装置K1-KN对应的各通路中的继电器J(1-N)1的常闭触点J(1-N)1-2相互并联再与开关KM串联,继电器JM1、JM2分别与开关KM串联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时间继电器JSM与继电器JM2的常开触点JM2-1和常闭触点JM2-2的并联支路及继电器JM1的常开触点JM1-2串联后,再分别与各开关装置K1-KN相串联,时间继电器JSM的常开触点JSM-1与继电器Jt串联形成连接于电源两端的支路。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报警弹子锁,其特征为报警电路以单片机为核心,开关装置K1-KN及开关KM分别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提醒和防盗报警的发声报警部件TX、FD分别连接于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报警弹子锁。解决现有报警弹子锁无法区别是忘拔钥匙提醒报警,还是盗窃报警的问题。包含弹子锁和报警电路,弹子锁包含锁体和锁芯以及弹子孔内的弹子,处于锁紧位时的锁芯与锁体上的其中一个弹子孔位置对应处固定有绝缘块,与绝缘块对应的锁体上的弹子孔内设置有其外套有绝缘层、上端引至锁体外的导体棒,导体棒上套有弹簧,导体棒与锁芯之间形成开关K
文档编号E05B45/00GK2871742SQ20062002393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9日
发明者赵晓亮 申请人:赵晓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