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294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梯子是一种主要用于登高取放物品的工具,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现有技术的一种可伸缩的梯子,它是由前、后腿构成,前腿与后腿之间在顶部可定位地相铰接,使用时通过将前、后腿撑开定位成人字型,梯子自身形成站立,可以供人们登高取放物品,而它的伸缩结构,则是在前、后腿上均采用了可相互滑动定位的内、外腿结构,即,将内腿装在外腿内并可相对于外腿上下滑动,在外腿的顶部装有一个插销和设有一个插孔,在内腿的腿杆上则分段设有若干的插孔,通过内腿不同位置的插孔与外腿插孔的配合,使内腿相对于外腿伸缩在不同的位置上,从而形成了梯子的高度不同,实现了各种不同高度的使用要求,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梯子的内腿是由二根腿杆和若干根作为脚踏的横杆构成,各横杆联接在二根腿杆之间,其中腿杆采用金属管件,横杆采用金属型材如铝型材,横杆与腿杆相连接时,是在构成腿杆的管件的两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二个孔,将横杆的端部从腿杆的内侧壁穿进腿杆腔内,再从腿杆的外侧壁穿出,并将横杆的端沿铆接在腿杆的外侧壁上,从而使横杆的端部与腿杆联接相固定,这种形式的内腿连接结构,在完成横杆与腿杆相固定时在腿杆的外侧也形成了插孔,通过内腿腿杆外侧不同位置的插孔与外腿插孔的配合,就可以实现梯子的伸缩功能,这种结构可以使内腿的管件厚度薄于外腿的厚度,但是,这种内腿的连接结构,也还存在着如下的弊端一是为了实现横杆与腿杆相固定时形成插孔,必须使穿过腿杆孔的横杆部分要足够的大,致使横杆的型材截面也需较大,这样就需要使用较多的材料来制作横杆;二是为了实现横杆与腿杆之间的铆接,制作横杆的材料就不能太硬,由于硬度不能太强而又要保证横杆与腿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就必须增大横杆与腿杆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就需要使横杆的型材截面进一步增大,使制作横杆的材料进一步增多;因此,造成了梯子使用材料较多而使成本会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既可以增强横杆的连接强度,又可以减少横杆材料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制作成本,同时还可减轻腿杆与横杆连接过程中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包括一设在由中空金属管形体构成的腿杆的外侧壁上的孔;一设在对应于所述孔位置的腿杆的内侧壁上的连接孔;一设在由横截面为蝴蝶形的金属型材构成的横杆的端头的螺孔,所述螺孔沿横杆的轴线方向而设;一金属杯,杯底设有连接孔,杯沿设有边唇;杯体由腿杆外侧壁的孔套入腿杆腔内,杯底的连接孔与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相对,杯沿的边唇贴靠在腿杆外侧壁的孔的孔沿处;一螺丝钉,其钉头从金属杯内依次穿过金属杯杯底的连接孔、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旋接于横杆端头的螺孔;钉帽压在金属杯杯底连接孔的孔沿;螺丝钉紧固于金属杯、腿杆、横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在横杆与腿杆相接后,由固定在腿杆中的金属杯构成了内腿的插孔,当多根的横杆与腿杆分别相联接后,则在腿杆的外侧就形成了多个的插孔,这些插孔分别形成在横杆与腿杆的相联接处,利用这些插孔与外腿插孔以及外腿插销的配合下,就可以实现梯子的伸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金属杯、螺丝钉来实现内腿的腿杆与横杆之间的相连接,相比较于腿杆与横杆之间的铆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可以减小横杆的型材截面,比如横杆的型材截面就可以采用蝴蝶形,这种截面形状的中部可以制作的较窄,只需足够制作螺孔即可,因而就可以使得横杆所需使用的材料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横杆材料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制作成本,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由于采用了螺钉锁接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腿杆与横杆之间相连接时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适当提高制作横杆的材料的硬度,来增强横杆的抗踩踏强度。由于采用了在腿杆与横杆的螺丝相接处增加一金属杯,一方面增强了横杆的连接强度,如果没有金属杯而是采用螺丝直接将横杆锁接在腿杆的内侧壁上,当横杆受踩踏时所产生的剪切力就通过螺丝作用在腿杆的内侧壁上,容易使固定螺丝的内侧壁处产生变形,进而影响使用效果,而本实用新型有了金属杯后,螺丝所受的剪切力不但作用于腿杆的内侧壁,也通过金属杯的传递作用于腿杆的外侧壁,由于力的分散,从而增强了横杆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是增加腿杆的孔的强度,如果没有金属杯而是直接在腿杆的外侧壁上制作出一个孔,当外腿的插销插入孔后,内、外腿之间同样会有剪切力产生,这个剪切力会通过插销作用于腿杆的外侧壁上的孔,容易使孔变形,而本实用新型有了金属杯后,插销所受的剪切力不但作用于腿杆的外侧壁,也通过金属杯的传递作用于腿杆的内侧壁,由于力的分散,从而增加了腿杆孔处的强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是伸缩式梯子的内腿构造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伸缩式梯子的插销构造示意图;图5是伸缩式梯子的使用状态图一;图6是伸缩式梯子的使用状态图二;图7是伸缩式梯子的使用状态图三;图8是伸缩式梯子的使用状态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使用在内腿10的腿杆1和横杆2之间,腿杆1由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金属管形体构成;横杆2由横截面为蝴蝶形的金属型材构成。
内腿连接结构包括一设在由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金属管形体构成的腿杆1的外侧壁11上的圆孔13;一设在对应于所述圆孔位置的腿杆1的内侧壁12上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一设在由横截面为蝴蝶形的金属型材构成的横杆2的端头的螺孔21,所述螺孔21沿横杆的轴线方向而设;
一圆形金属杯3,杯底设有连接孔31,杯沿设有边唇32;杯体由腿杆外侧壁11的圆孔13套入腿杆1腔内,杯底的连接孔31与腿杆内侧壁12的连接孔相对,杯沿的边唇32贴靠在腿杆外侧壁11的圆孔13的孔沿处;一螺丝钉4,其钉头从金属杯3内依次穿过金属杯杯底的连接孔31、腿杆内侧壁12的连接孔,旋接于横杆2端头的螺孔21;钉帽压在金属杯杯底连接孔31的孔沿;螺丝钉4紧固于金属杯3、腿杆1、横杆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在横杆2与腿杆1相接后,由固定在腿杆1中的金属杯3的杯腔构成了内腿的插孔,当多根的横杆2与腿杆1分别相联接后,则在腿杆1的外侧就形成了多个的插孔,这些插孔分别形成在横杆2与腿杆1的相联接处,利用这些插孔与外腿插孔以及外腿插销的配合下,就可以实现梯子的伸缩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4、图5、图6、图7、图8,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腿连接结构在伸缩式梯子中的使用。
参见图4所示,图4为一种使用在伸缩式梯子中的插销结构,该插销5包括有相互弯折成180度的插头51和插杆52,在插杆52的尾端固定装有一卡销(图中未示出),卡销前的插杆52上活动套有一卡片53,在插杆52的前端活动装有一堵头54,弹簧55则装在堵头54与卡片53之间,插销5装入外腿60的横杆62时,是将装有弹簧55的插杆52插入外腿60的横杆62腔内,堵头54则固接在横杆62的端部,由于堵头54被固定,则插销5的插杆52相对于堵头54移动时,也相当于相对横杆62移动。
参见图5、图6、图7、图8所示,使用过程中,当要升高内腿10时,向外拉插销5,由于受拉力的作用,插头51、插杆52向外移动,插头51离开内腿10的插孔即金属杯3的杯腔和离开外腿60的插孔63(如图6所示),外腿的插孔63仅有一个,设在外腿60的腿杆61顶部,插杆52向外移动时,由于堵头54不能移动,卡片53挤压弹簧55,使弹簧55在横杆腔内处于压紧状态;由于插头51失去对内腿10插孔的卡置,可以向上拉动内腿10,使内腿10相对于外腿60向上移动,当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即内腿10的另一插孔又与外腿60的插孔63相对时(如图7所示);松开插销5,压紧的弹簧55复位,使插杆52、插头51向内移动,插头51又插入内腿10的插孔和外腿60的插孔63中(如图8所示),此时,内腿10的插孔为另一位置的金属杯3,由于内腿10的插孔和外腿60的插孔63被插销5卡置,内腿10和外腿60之间不能相互移动,梯子被升高一个梯档的位置。如需再升高或降低时,采用同样的方式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在由中空金属管形体构成的腿杆的外侧壁上的孔;一设在对应于所述孔位置的腿杆的内侧壁上的连接孔;一设在由横截面为蝴蝶形的金属型材构成的横杆的端头的螺孔,所述螺孔沿横杆的轴线方向而设;一金属杯,杯底设有连接孔,杯沿设有边唇;杯体由腿杆外侧壁的孔套入腿杆腔内,杯底的连接孔与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相对,杯沿的边唇贴靠在腿杆外侧壁的孔的孔沿处;一螺丝钉,其钉头从金属杯内依次穿过金属杯杯底的连接孔、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旋接于横杆端头的螺孔;钉帽压在金属杯杯底连接孔的孔沿;螺丝钉紧固于金属杯、腿杆、横杆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伸缩式梯子的内腿连接结构,包括一设在腿杆的外侧壁上的孔和对应的内侧壁上的连接孔、一设在横杆的端头的螺孔、一金属杯,一螺丝钉,金属杯的杯底设有连接孔,杯沿设有边唇,杯体由腿杆外侧壁的孔套入腿杆腔内,杯底的连接孔与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相对,杯沿的边唇贴靠在腿杆外侧壁的孔的孔沿处;螺丝钉从金属杯内依次穿过金属杯杯底的连接孔、腿杆内侧壁的连接孔,旋接于横杆端头的螺孔,紧固在金属杯、腿杆、横杆之间。由于采用了在腿杆与横杆的螺丝相接处增加一金属杯,既增强了横杆的连接强度,又增加了腿杆孔处的强度,从而可以减少横杆材料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制作成本。
文档编号E06C7/02GK2883643SQ2006200814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冷鹭浩 申请人:冷鹭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