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群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27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群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群锁系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电子群锁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的两个独立结构之间的结合往往采用结合件连接从而形成难以分割的整体, 如通过螺纹连接或是锁的连接,而采用螺纹连接和锁的链接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以一个箱子为例,其通常包括一个箱盖以及一个底箱,所述的箱盖和底箱是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的成为一个箱体,或是通过暗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如果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所述的螺钉旋出,或是将锁破坏性打开,都会造成两个独立连接结构的分离,即箱体被打开;则位于箱体或盒体内的设施有可能遭到破坏。另外对于箱体(盒体)而言,通过多个嵌合件彼此嵌合而防撬的结构,为了确保其不备破坏嵌合关系,往往要加锁或加封,其仍然存在上述的缺陷,在破坏锁或封,而不破坏箱体结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打开箱体。即使单个箱子采用了可靠的锁连方式,能够切实控制其锁紧还是打开状态,但是如何实现多个箱子或是多个锁之间的控制一直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技术方案。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群锁系统,用以克服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群锁系统,其包括;多个电子锁,其分别设置于锁紧对象指定的连接位置;一群锁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的电子锁实现对所述锁紧对象锁紧、打开状态的控制。较佳的,所述的电子锁包括一壳体,在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一电源,一动力输出单元,其用以提供一动力输出;一限位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以在获取所述动力输出后使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运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限位。较佳的,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为步进电机或是电磁铁。较佳的,所述的电子锁还包括一接收控制单元,其用以接收所述群锁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工作状态。较佳的,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板,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连接孔固定连接;或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板,其与所述的电磁铁的铁心相固连。较佳的,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柱,其截面轮廓与所述的壳体开出的孔一致,所述的限位柱有内螺纹,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 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的限位柱从所述的壳体伸出或收回。较佳的,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一限位滑块以及一复位弹簧组成,所述的壳体内侧设置有一滑道,所述的复位弹簧和所述的限位滑块置于所述的滑道内,所述的限位滑块中间为一缺槽,所述的偏心凸轮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与所述的步进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较佳的,还包括一锁紧组件,其由一锁紧销、复位弹簧以及限位件组成,其中,所述的锁紧销下端具有一个凹口,其与所述的限位滑块相嵌合,所述的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的锁紧销上,并通过所述的限位件定位。较佳的,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一限位滑块组成,所述的壳体设置有一孔,所述的限位滑块从所述的孔伸出,所述的偏心凸轮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与所述的步进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包括一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的接收控制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发射多组控制信号,其中每一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和一第二控制信号。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包括一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发射多组控制信号,其中每一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和一第二控制信号。较佳的,所述的处理单元还包括多组的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其中在每组所述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较佳的,所述的接收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第二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较佳的,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包括一第一三极管,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一控制信号;一第二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一第三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的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较佳的,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包括一第四三极管,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二控制信号;一第五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一第六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的第四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通讯电路,其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以与外部的收发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或所述的群锁控制器之间通过通讯电路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主群锁控制器和分群锁控制器。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键盘输入电路,用以输入开锁密码或是指令。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时钟电路以及一存储电路。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多个电子锁的控制,电子锁对锁紧对象的锁紧和打开方式更加巧妙,且有效的实现对多个锁紧对象中电子锁得控制,提高了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D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一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E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二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二的安装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二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一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二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二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C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侧三中电子锁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0057]图6A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四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四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C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四底箱安装示意图;图6D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四中电子锁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实施例一电路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实施例二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先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包括多个电子锁1,其分别设置于锁紧对象指定的连接位置;这里的锁紧对象通常是箱子或是门等设备。一群锁控制器4,其控制所述的电子锁1实现对所述锁紧对象锁紧、打开状态的控制。即通过一个群锁控制器4既可以控制单个锁紧对象内设置的多个电子锁1,也可以控制位于不同锁紧对象中的电子锁1。本实用新型中对锁紧对象以箱子2为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中对应的锁紧对象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箱子2拼接在一起,此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所述的锁群控制器4不直接控制另一箱体内的电子锁1,而是通过一功能上与之相似但是需要依附于所述锁群控制器4的分群锁控制器5来控制另一箱体内的电子锁 1,此时被依附的锁群控制器4为主群锁控制器。请参阅图3A和图:3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的电子锁包括一壳体,其是有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组成,在将相应的内部元件安装后,通过螺钉13连接闭合。在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一动力输出单元,其用以提供一动力输出,这里采用的是步进电机15 ;—限位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以在获取所述动力输出后使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运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限位,对于本实施而言这里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采用的是一限位板14,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板14的连接孔固定连接。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步进电机15动作时,所述的限位板14随之转动,从而从所述的壳体旋转伸出;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也可以为电磁铁,当所述的电磁铁的线圈导通时,所述的衔铁动作,从而可以将与所述衔铁相固接的限位板伸出壳体,以下各实施例也可以作此变换,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很容易实现的,这里就不再通过附图赘述了。请参阅图3C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的箱体包括一底箱22和一顶盖21,其中所述的顶盖21 设有至少一第一嵌合件211,所述的底箱22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嵌合件221,所述的顶盖21 置入所述的底箱22后,推动所述的顶盖21使所述的第一嵌合件211与所述的第二嵌合件 221相互嵌合,这里所述的第一嵌合件为挂钩211,所述的第二嵌合件为钩孔221,所述顶盖21置入底箱22,即所述的挂钩211置入所述的钩孔221中,通过推动所述的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和所述的钩孔221相互嵌合,此时外界无法撬动所述的顶盖21和所述的底箱22 使两者分离;在所述的底箱22对应第二嵌合件处设置有所述的电子锁,以钩孔221为例,所述的电子锁固设于所述的底箱钩孔221处。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所述的第一嵌合件可以是滑块,所述的第二嵌合件可以是滑槽,其都是等效的结构,这里就不在赘述了。请参阅图3D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一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的电子锁的限位板14旋转伸出后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的钩孔221的末端,当所述的顶盖21置入底箱22后,通过推动所述的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与所述的钩孔221相嵌合,当启动所述的步进电机15,从而使所述的限位板14旋转伸出置于所述的钩孔221末端,则此时外界无法通过沿相反方向推动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和钩孔221脱离嵌合状态。本实施例中安装状态是指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轴线垂直于底箱22底部。请参阅图3E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一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二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与上述安装状态比较,其差别在于,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轴线与所述的底箱22底部平行,但是仍然可以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4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二的安装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与上述图3B对应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柱 14,其截面轮廓与所述的壳体开出的孔一致,所述的限位柱14具有内螺纹,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限位柱14的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步进电机15的正反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的限位柱14从所述的壳体伸出或收回。请参阅图4B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二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一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的安装状态一为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轴线垂直于底箱22底部。所述的电子锁位于所述钩孔221下端,当所述的顶盖21置入底箱22,通过推动所述的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与所述的钩孔221相嵌合,当启动所述的步进电机15从而使所述的限位柱14从所述的壳体伸出置于所述的钩孔221末端,则此时外界无法通过沿相反方向推动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和钩孔221脱离嵌合状态。请参阅图4C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二中电子锁安装状态二的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与上述安装状态比较,其差别在于,所述的步进电机15的轴线与所述的底箱22底部平行,但是仍然可以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5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与上述图3B的实施例差别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16、一限位滑块14以及一复位弹簧17组成,所述的壳体内侧设置有一滑道,所述的复位弹簧17和所述的限位滑块14置于所述的滑道内,所述的限位滑块14中间为一缺槽,所述的偏心凸轮 16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16与所述的步进电机15输出轴相连接。还包括一锁紧组件,其由一锁紧销231、复位弹簧232以及限位件234组成,其中,所述的锁紧销231 下端具有一个凹口,其与所述的限位滑块14相嵌合,所述的复位弹簧232套设在所述的锁紧销231上,并通过所述的限位件234定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所述的电子锁就是在所述的锁紧销231与所述的限位滑块14嵌合后不容易打开,带来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5B和图5C所示,其分别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三中电子锁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的锁紧组件置于所述的顶盖 21上,由于复位弹簧232的作用,其可以在使用的状态通过按压做好与下部限位滑块14之间的嵌合准备;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位于所述的底箱22上,当所述的顶盖21置入底箱22, 通过推动所述的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与所述的钩孔221相嵌合,将所述的锁紧销231 向下按压后,当启动所述的步进电机15从而使所述的偏心凸轮16旋转,进而推动所述的限位滑块14伸出运动,从而使所述的锁紧销231下端具有一个凹口,其与所述的限位滑块14 相嵌合。则此时外界无法通过沿相反方向推动顶盖21,使所述的挂钩211和钩孔221脱离嵌合状态。请参阅图6A和图6B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四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实施例四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其与上述图:3B的差别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16、一限位滑块14组成,所述的壳体设置有一孔,所述的限位滑块14从所述的孔伸出,所述的偏心凸轮16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16与所述的步进电机15输出轴相连接。请参阅图6C和图6D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四底箱安装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电子锁设置在箱体上的结构实施例四中电子锁工作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的电子锁的限位滑块14伸出位置对应于所述的钩孔221的末端,当所述的顶盖21置入底箱22,通过推动所述的顶盖21 使所述的挂钩211与所述的钩孔221相嵌合,当启动所述的步进电机15从而使所述的偏心轮16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的限位滑块14伸出置于所述的钩孔221末端,则此时外界无法通过沿相反方向推动顶盖21,而使所述的挂钩211和钩孔221脱离嵌合状态。上面只要描述了电子锁1中的机械结构部分,对于控制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部分,其可以具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为所述的电子锁上包括有一接收控制单元,其用以控制所述步进电机15的工作状态以及向电子锁中的用电元件供电,其控制信号来源于群锁控制器;另一种实施方式,则所述的群锁控制器直接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相连接,即所述的电子锁部分不包括控制部分。对于第一种而言,所述的接收控制单元设置在一控制电路板18上置于所述的电子锁中,其包括第一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第二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相应的对于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中的另一重要组成群锁控制器而言,其也就具有两种结构实施例,其中之一包括[0084]一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子锁的接收控制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发射多组控制信号,其中每一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和一第二控制信号。其二所述的群锁控制器包括—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电子锁的动力输出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还包括多组的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其中在每组所述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请参阅图7A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实施例一电路示意图;所述的处理单元为一微处理器,与所述的处理单元信号控制端相连接的为多组的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组数由要控制的电子锁的数量决定,其中每一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包括一第一三极管Q3,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一控制信号;一第二三极管Q6,其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3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这里以具有磁保持功能的电磁铁为例)的正向端相连接;一第三三极管Q1,其基极与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3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的反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VCC。每一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包括一第四三极管Q4,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二控制信号;一第五三极管Q5,其基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的反向端相连接;一第六三极管Q2,其基极与所述的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的正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的输入端为高电位,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的输入端为低电位时,此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6以及第三三极管Ql处于截止状态,而第四三极管 Q4,第五三极管Q5以及第六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从而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形成反向运动,若采用磁保持的电磁铁则其处于目前的状况;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的输入端为低电位,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的输入端为高电位时,此时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6以及第三三极管Ql处于导通状态,而第四三极管 Q4,第五三极管Q5以及第六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从而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DCT形成正向运动,从而使所述的电子锁处于锁紧和打开状态。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通讯电路,其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以与外部的收发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或所述的群锁控制器之间通过通讯电路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主群锁控制器和分群锁控制器。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键盘输入电路,其是由Sl S5这样的按键组成,用以输入开锁密码或是指令。较佳的,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时钟电路以及一存储电路。请参阅图7B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群锁系统实施例二电路示意图;与上述图 7A的差别在于,这是分群锁控制器的电路图,仅仅是通过通讯电路获取所述主群锁控制器通讯电路给予的控制命令从而控制相应的电子锁打开。上述对于所述的通讯电路而言,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进行连接,这种控制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很容易实现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电子锁,其分别设置于锁紧对象指定的连接位置;一群锁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的电子锁实现对所述锁紧对象锁紧、打开状态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锁包括一壳体,在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一电源,一动力输出单元,其用以提供一动力输出;一限位执行单元,其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以在获取所述动力输出后使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运动到指定的位置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为步进电机或是电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锁还包括一接收控制单元,其用以接收所述群锁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板,其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连接孔固定连接;或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板,其与所述的电磁铁的铁心相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为一限位柱,其截面轮廓与所述的壳体开出的孔一致,所述的限位柱有内螺纹,所述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动,从而实现所述的限位柱从所述的壳体伸出或收回。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一限位滑块以及一复位弹簧组成,所述的壳体内侧设置有一滑道,所述的复位弹簧和所述的限位滑块置于所述的滑道内,所述的限位滑块中间为一缺槽,所述的偏心凸轮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与所述的步进电机输出轴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紧组件,其由一锁紧销、复位弹簧以及限位件组成,其中,所述的锁紧销下端具有一个凹口,其与所述的限位滑块相嵌合,所述的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的锁紧销上,并通过所述的限位件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执行单元是由一偏心凸轮、一限位滑块组成,所述的壳体设置有一孔,所述的限位滑块从所述的孔伸出,所述的偏心凸轮置于所述的缺槽内,所述的偏心凸轮与所述的步进电机输出轴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锁控制器包括一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的接收控制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发射多组控制信号,其中每一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和一第二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锁控制器包括一用户接口单元,用以获取用户的控制指令;一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微处理器,所述的微处理器发射多组控制信号,其中每一组所述控制信号包括一第一控制信号和一第二控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单元还包括多组的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其中在每组所述第一控制线路和第二控制线路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线路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第二控制线路,其输入端获取所述的第二控制信号,其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和所述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当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正向运动;当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导通,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反向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线路包括一第一三极管,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一控制信号;一第二三极管, 其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一第三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的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 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控制线路包括一第四三极管,其基极为输入端获取所述的微处理器的第二控制信号;一第五三极管, 其基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反向端相连接;一第六三极管,其基极与所述的第四三极管集电极相连接, 其发射极为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的动力输出单元的正向端相连接,其集电极连接一电源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通讯电路,其与所述的微处理器相连接,用以与外部的收发装置进行数据交互;或所述的群锁控制器之间通过通讯电路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主群锁控制器和分群锁控制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键盘输入电路,用以输入开锁密码或是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群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锁控制器还包括一时钟电路以及一存储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子群锁系统,其包括多个电子锁,其分别设置于锁紧对象指定的连接位置;一群锁控制器,其控制所述的电子锁实现对所述锁紧对象锁紧、打开状态的控制。
文档编号E05B47/00GK202139917SQ20112023122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万家盛 申请人:万家盛, 湖北盛佳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